二十四岁,始闻人声(五)独好风雷

俺不但喜欢听风雷之声,还喜欢看闪电雷鸣,这好几年了,因为某些原因没法出远门。好些想去的地方都没去。守着院子修行写东西,整理典籍带学生就是每天的事啦。 所以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外面风雷大作,我有时上着半截课,都要和他们说先上着,我出去看看再回来。^_^。雷声渐收,就有时在手机上找各种天气风景的短片看。过过瘾吧。 今天看到墨西哥湾大地震前后天空似有电光。其实自古我们就知道地震前后,地气外放,阴阳相博,一旦厉害

二十四岁,始闻人声(四)轮回

最近两年,大概就是朋友推荐给我的杭盖乐队有几首听的多。也给大家分享下。^_^ 这都已经是知乎年代了,有一次有个朋友问我心事,我就把这个呼麦豪放的轮回介绍给他了。^_^ 以上大概就是我听的音乐吧。比较散。自己学的吹笛子,埙和古琴都是很菜的水平。^_^。凑合用而已。^_^。而且这几年,不能做的事太多,所以慢慢也就不弄了。以后等这个阶段过了再说了。现在就是修身第一,然后整理东西。^_^ 我师父就警告我,说谁谁

首过改恶,吐故纳新

上篇讲三官大帝主题,基本讲清了神明查过考校的自然源头,本篇主要写写人为失德过犯,造病引灾的部分,上下篇结合才更容易理解吧。有些东西真是环环相扣的。早期道经有几个难以理解的规矩,被人诟病多也。但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规矩背后的实质,我也写了一下。到时候大家自行去查看吧。^_^一,总论 修枝减叶,吐故纳新,自新其德是登山之原则要点,累赘太多,爬不动,走不远的。道教未有之前,是以自省自讼罪己的方式出现的。道教

德必有威,三官考校

昨夜秋雷,一扫阴霾,今日爽利,风光明媚。到了正日子反倒清闲啦。^_^ 昨天那篇是我矫情哈,真是不好意思。^_^。疏解情绪,倒到苦水,没想到这么多朋友安慰俺。谢谢大家,不一一回复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闲话不絮啦。^_^ 但没想到这么多朋友安慰俺。谢谢大家,不一一回复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闲话不絮啦。^_^三官主题其实算得上道教中的一个母命题,但世人好高骛远,见名不见实,因为神学变化,三官神职后并不高,就

气清景明,春山远瞩

细雨洗清尘,花尽草木香。 禀气沐天恩,青山暖意深。 清明节前,禀气渐足,文章已具,清浊渐离,是龙是虫,形气已分,同气相求,各承其性,景色分明,乃可远瞩也。^_^ 改火上巳皆有更新之意,因为新旧分离,新的已经吐芽。不少朋友答了这点,但关键很多朋友没有仔细思考水火为啥,或者有啥不同?嘿嘿,我这算放水,替还在琢磨的朋友指个方向。不过戊日,五运六气和太岁的就看大家的啦,^_^。已经有朋友答到点子上了,就是说的不

彼黍离离,智者归仁

我这两年有一个习惯,每逢决定不下来的事情,都会开始写这件事。然后在行文中自然会摸索到分寸。 三官的问题是本立道生板块中投票最多的一个问题,大概和汉鬼考读书会相关。所以一周之前就开始写。这阵子中元,实在有点忙,没咋去自留地,也没和大家打招呼,但断断续续把文章写好了。而要了解三官之前必要清楚有些基础问题也已经写完了。学生配图时看完,都建议我别发了。因为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好处肯定有,有些学了就能用在自身

中元祭祀问答(三)

一,长辈尚在,但他们不祭祀,我们小辈到底能不能自己写牌位祭祀? 答: 首先,若是家中有长辈主理祭祀,身在远方的小辈就不用操心了。^_^。按规矩,嫡长依序承担此责任。 其次,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代长辈祭拜。可以不按照完整的文书格式写,其实没有问题的。本朝这个礼法没定下来,所以没啥特别违规的。关键是传递过去,而不是先穷讲究这些。但日后,或者你们家里那边有明确的规定。那按照礼法写就可以了。 其次,很多地方,都

中元节祭祀问答(二)

烧纸祭祀,能去坟上自然最好,其次在祠堂,但都完成不了,那人在远方,就可以去十字路口,水道边上都可以。^_^ 1.在城市十字路口烧纸,位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如果附近没有十字路口,丁字路口行么?还有的十字路口不规则,路伸出去不远就拐弯了。这些影响效果否?   答:路口不但是为了四通八达,还类似火车站。火车站啥特点?^_^,所以丁字路口也是可以的。就是烧完别恋恋不舍的,总回头念叨之类的。。。 2.若逢祭祀之日

中元祭祀问答(一)

中元节,祭祀系列,我在知乎上有一个文件夹,大家可以去看,实在懒得翻,可以去百度百家中有一个龙升尺木的备用号,学生最近在那边更新相关。今年所谓鬼门会比较早的打开,各地情况稍微差一天半天的,但初十左右基本就可以开始祭祀了。不好太迟哈。 这里我就把朋友问的比较有特殊性的问题答一下,权作参考,^_^。 一问: 答: 1.不要紧,先人之血脉就在我们身上,这是比什么都方便定位的东西,所以只要是有血缘的,越是直系的越方

三人为旅,俱归北海

本篇是讲三归的。 大家建议在自留地道教版要讲基础的。那么就从最简单的三归讲起。“三人为旅,俱归北海”是焦氏易林中乾之复卦的爻辞。暗合文意,正好拿来做题目。 宗教性的入道仪式时,都有三归的仪式。口念心止身行,皈依道经师三宝。这其实佛道交并之后的说法。早期的仪式中,要求的是三归:归身,归神,归命于大道,或者某位天真,或者某种天真系统。其实具体要看修啥的。我还是聊聊其中异同流变,或能帮助有些朋友体会其中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