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成为“敌基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谢邀。 先说西方的。 从保罗以来的基督教,或者说他诠释的基督教,把真正的智慧定义为信某G,而不是知识。所以一直延续了知识和信仰对立。这是敌基督的真正来源。基督教可以说是他和耶建立的,所以从传播伊始就埋下了这个角度的问题。但这不是他们搞出来的问题,自古就有这类问题。古希腊开始,就有哲学家们从物质的角度讨论神和灵魂的构成,认为皆是物质,而不是啥神秘的玩意,从而产生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这两个唯物主义学

传武怎么赢?

总有朋友来问我,某某打了几秒就输了,咋办?^_^。 我来说个具体的马上能提高的办法。你们不要以为我在搞笑^_^ 我觉得传武对散打搏击之类的主要先练面部抗击打能力。先把“铁脸术”或者铁头功练好了,十有八九可以打得过。 你们以为我在讽刺他们吗?不,我其实说的很认真。希望大家不要误会哈。^_^ 这几次搏击的视频,都是被人家对着脸追着打,蒙圈了,才被打倒的。既然躲不开,不适应这种连续追打的技术,那么想要发挥传武的

所谓的“传统文化”-从女德班缠足说起

传统文化往往是准宗教化教育糟蹋的。宗教教育改头换面以传统文化名义肆意进行传播已成公害。而且已经是阻碍传统文化复兴的主要障碍之一。 就以女德班种种说辞为例,略作说明。 1.吃素。。。不与众生结恶缘?---民间佛友说法。孕妇饮食尤其不能单一化,再不运动,都是淀粉吹出来的虚胖,小心伴随啥啥才是真的。 2.动肝火,冤家讨债投胎---中医为根,佛教宗教语言民间化的会道门说法。三教合一以来的典型污浊说法,女子生养皆

桃之夭夭--从女德迷思谈传统文化

总有朋友来问女德班的事,其中以缠足为例,说说这些事的处理态度以及延伸到宗教领域的思考。 恢复传统文化不等于要恢复传统文化中恶心东西。 缠足陋俗令人断骨缩筋,对于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堪称变态爱好。而实际上来源于恋足,恋足也就罢了,原本是有女子天生小足,被文人喜爱,受到追捧,结果被青楼和倒骚文人合力演变成人工改变女子足生长的过程。然后流传甚广。后来被无耻文人为了给自己行为找说法,绑架成圣人之言,妇德贞洁之说

真水浊则天机浅

有不少朋友问为啥要修道要清净。其实很简单,但我看大家其本都是熟悉内丹说法的,那也无所谓用什么语境来表达了。就以水火言之也可。 其实清净这是水火纯粹的必然要求。所谓嗜欲者天机浅。也是这个道理。我慢慢给大家分析下,为啥德行志气戒律重要也会涉及到哈: 学习小组中有位小道士问我:八部金刚为啥最后一式是两足顿顿嗜欲消?能不能用在戒烟上? 大家知道足跟为踵,南华经中有“真人息之以踵。”实际上常人呼吸以喉,水火相抗浅

佞庄则俗

当年偶师父给我讲了一句话,一直不明白,后来我自己带学生了才明白。 我读庄子之时,他说:“情重而佞庄则俗,欲重而佞佛则败。” 我那个时候还小,一听他似说庄子不好,就不高兴哈。后来没有深想过,也就放着了。这话也一直没真正理解,直到我收了一个学生,特别好庄子。我在教他的时候,发现他感情很丰富,好庄子之逍遥洒脱恰恰是情绪太重的反动。但真正质朴纯粹寡淡,必也不用艳羡之,是故不好,平易以对之,更不会佞之。他又不得

知乎问答_请问当今最与时俱进的太极拳在哪里?怎么才能找到真正有传承有改进能实用的太极拳?

谢邀。 所谓正宗是确实不存在。 1.拳随人走。 真正打拳都清楚,拳随人走。师父打的未必和师爷一样。就和打琴谱类似,每次都不见得一样。 拳随人走的前提,必然你这个人有干货了。那么架子随干货走。 但初学又要先以架子练出干货而已。这个干货是什么,就是吵成热锅一样的种种纷争之由来。 泛泛讲,干货是习拳目的引申的行动之后的结果。 那么有偏技击的,有偏养生的,有偏练气的。 偏技击的养生性不见得高,反之亦然。所以拳架子是随着不

太极拳怎么了?

问题:徐晓东事件引起了我对太极拳的注意,我相信太极拳能传到当今,不管他丢失了多少东西,但是他肯定是能打能用,最起码曾经能打能用的。那么当今到底还有没有真正能打能用到技击的太极拳呢?如果说现在的太极拳与时代脱节了,那么有没有什么地方的太极拳尝试过进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找到?我很怀疑陈家沟的拳真的这么厉害吗?除了陈家沟还有什么地方?回答: 所谓正宗是确实不存在。1.拳随人走。 真正打拳都清楚,拳随人走。

亢桑子为什么没有列入汉书艺文志的道家书目?

因为汉代此书已经不显。唐代玄宗征召后出之经,无论其出处真假,但两汉刘班诸位未见也。这并不难理解,就和我们挖出来的竹简,清人不知,明人不见,宋书有记载,唐典有片段一个道理。在学界这是和庄学以及伪书纠缠过很久的问题。而最开始质疑此书的是子厚先生,不过时间又比献书的王处士早。所以其实我们见到的这本《庚桑楚》不见得是柳先生质疑的那本。而玄宗好端端的诏求此书,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首先,这位庚桑先生确实存在,在

先秦是否无道家?

1.道家不聚众。聚众既非道家。这是自古相传的意思。小国寡民,终不敢为大也。所以在道家内部并不认可黄巾张鲁孙恩之流。这些都是档次不足之辈。说是外围,也只是勉强。所以道家诸子往往独立而闻名。 不聚众,对于大众就看不到明确的传承,但不等于没有。而百家诸子阐道是确有其事。个人角度不同,对于道家的定义貌似也不一样。所以怎么认为并不影响道家的流传。而周秦之际私学的师说家法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道家也不例外,道家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