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史集》记载,文成公主带来了“占卜历算之书六十种”。
《玛尼宝训》部说,“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这种五行图经原为部'。
《贤者喜宴》则说,“带来《八十部占历法》、《五行珍宝密经明灯》、《密意根本之精》、《珍宝之堆》”、《主干综述》以及《黄历》等天文历算书籍。
《白琉璃》记载带有《博唐八十数观》、《五行珍宝包罗》、《珍宝堆聚》、《主干综述》以及皇历推算法等等诸多之说。
《贤者喜宴》记载金城公主入藏携带有《暮人金算》、《达那穷瓦多》、《市算卷》博唐八十数理》的另一名称。除此之外,还将《算学七续圣典》、《八支》为重点的关于五耀、八卦、九宫和恒星的许多的算法、知识介绍到西藏。
坛城和佛像在他们看来大都是代表着宗教意义,佛像是某种力量的具象,坛城是世界模型。在宗教领域没有单纯的艺术,或者说艺术服务于宗教意义,隐喻的宗教意义才是艺术的来源,而非反之。阴阳的观念早就在藏地文明中生根发芽。可以仔细去看金刚界和胎藏界。一个是九,一个十二。凡是金刚杵必是单数,凡是莲花必是偶数。他们就是用更繁琐的宗教语言来神秘化有些东西。而性力派明显就是阴阳双修的另外说法。不过换成印度密宗的解释方式,但基本结构没有啥变化。见实不见名才是修行。所以既然没有图片,我们也不能断定具体是啥,但若说是太极图基本应该不出汉地文明的影响。两气流转是自然现象,他们拿去用而已。
汉藏之间的交流,或者汉唐内地文明对于藏地文明的萌芽发展一直是输出性的。他们从某种角度讲是以汉为实际结构,以身毒为表达方式的混合型杂处文化。剥去惑人的表达,宗教独尊性,其中基本构架处处可见和我们同源的文明色彩,就是人越活越回旋,迷于表象,惑于宗教宣传,啥花哨啥少见信啥。所以才导致没法平实认识所谓的神秘的啥啥啥啦,^_^
文明的传播流向往往和发达程度的梯度成正比。就和浓度差导致的薄膜渗透很像。落后的文化学习先进的文化是常见之事,同时是双向的,但不是均匀的。汉唐国力文明强盛,文明辐射之广可能远超大家的印象。很多事情不言自明,不多讲了。而藏地原本就有巴蜀羌人一支的存在。佛教之前的苯教,很多原始性的巫术仪式都和我们同源。再没有被佛教征服之前,苯教中就有五行五方的观念。若说有阴阳概念也不是奇怪的事。后来几次苯佛之争中慢慢融合到一起。藏人对魔法巫术的崇拜是相当严重的。而且不象汉地有主流的儒家制衡,所以才发展出建国前政教合一的模式。
所以早在五明在藏地成型之前,已经有了汉地各种文明基因的流传,尤其是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基本是以汉地世界观为底色的,后来的涂抹加工人为色彩是抹不掉这类痕迹的。
汉唐后的藏地的文明开始萌芽,吸收了印度佛教的内容,结合原有的营养,滋生出以宗教为主要承载方式的藏族文明,大体上也就是藏密中内涵的由来。但实际上藏密和藏传佛教并不完全等同。
就拿曼陀罗来说吧。这个典型的是明堂概念的抽象化。和我们占卜用的博局是一样的基本构型。就是天地模型的抽象理论化推衍赋予宗教意义的。基本算是规矩博局的变形,然后再填充啥神佛之类的意义,然后再构筑了繁复其实在我们看来没有必要的宗教理论。其实填不填充,该管用的时候也管用。所以有的时候干货不在宗教说辞上。例如这个九宫八卦唐卡,其实是斯巴霍观想图(生死轮回观想图)。但用在哪里?原始的这个图案用在哪里?用在驱邪仪式上。这就是驱邪用的,后来演变成所有重大仪式,无论寺庙宗教还是政府迁升,还是结婚仪式等等,都必有这个先出来驱邪。其实和放鞭炮洒净没啥不同,这和我们铜钱方圆压邪,八卦镜照妖完全是一种方向。就是想当然的人不明就里,人为的安上一大推神叨叨的意识添加而已,在那种宗教文化氛围里,不太靠谱的信仰性解释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搞笑的就是里面的数字,传的很神秘,有各种的有啥意义,其实道士一看就知道是啥,无非就是步罡飞星的变形而已。哈哈。自己搞出一套说法,安上不同的神佛,其实还是以这种模式做底本再赋予意义的啦。实际上就像装了手电棒的斧子,基本功能在斧子,不在手电棒。^_^
放张他们护身铜镜的示意图。^_^。和我们汉代铜镜和道教里的八卦镜何其相似。
藏区护身铜镜—内园9个藏式数字1一9,排在一个三三幻方,即上、下、左、右、斜、直其总和都是15;藏人称之为Pho一brang一bgu一gling,九宫。中圆即五行、五方,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中间为u,即是数目码字代表5,又与藏文“土”(荆“sa”)写法一致一举双用,即五行、五方相亲,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土;方格内是八卦,分布顺序。
再说曼陀罗的构型。
把神叨叨的色彩和佛像鬼神都扒下去。这是个啥?天圆地方啊!
大家要是熟悉汉代的铜镜和博局图,一眼就能看出关联。
汉代博局镜就是天地模型。是不是看上去很像的。中间突出,内方外圆之中还有圆。比他们那个完整的多。^_^。而天坛祭天也是内圆外方在郊,嘿嘿。所以哈。。。从来都没变过的传统一直都在。
而且曼陀罗本身天圆三层为阳,内方四层为阴的表意基本是从汉地学过去的。因为藏地曼陀罗另外的来源----印度婆罗门的曼陀罗图是这样的:
所以藏密的坛城模式真的象汉地天地结构多一些,空间布置也类似。而这个克利梵坛是不是和汉地的博局图有关系,没考证过呢。有些学者讲藏地文明和汉地文明同骨血,以印度文明为衣冠的说法倒也不是单纯的民族沙文主义作祟,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其实这样的可以分析的节点很多,就拿他们的宗教仪式来说,我若是再把这些没啥用的装饰文辞,洗脑理论剥除,就看干货和结构,其实在对照礼记和我们自古道士的仪式,还是对的上的。只不过他们的思路或者就地取材多以牛粪。。。有点受不了,^_^。就不多分析了。
就是这些文明都不愿意承认汉地文明对他们的哺乳,就和韩国越南一样,废除汉字,销毁扭曲历史,或者干脆和印度一样根本不记得历史,或者就和宗教洗脑最严重的文明一样,有什么都不讲源头,都是某帝给的,都是拍脑袋发梦来的。哈哈。所以不愿意承认,这是他们寻求自身民族身份认同感的必然,其实没什么的。就是有志深学华夏文明的朋友们还是得分得清楚有些事情,别真的变成不学无术的迷信就好了。朝阳三十万人破鞋的笑话其实不好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