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通明,天官赐福
上元佳节,分享本次问答的优秀答案,里面很多是有干货的^_^。正确答案几位加在一起,去粗取精就出来了。大家要有耐心才能心平气和。今年最后一次能靠天时调整的机会了。别浪费了。希望大家灯火通明,天官赐福,阖家快乐。
问题:
1.为什么要祭灶?原理是什么
2.元宵灯节为什么要点灯?
3.灯仪中的灯用途是什么?
一、@嘉陵客 知友:
道长您好,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其实背后有一个总的前提:都是涉及“火”的使用的问题。
《尚书·洪范》
中说道“火曰炎上”,《祝香神咒》中说道“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都是借用了香火“向上”的特性,借以传达心意,连接上天。从气一元论的角度看,火是温暖的,是阳气的象征。
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三个问题其实都有一样内涵,就是这三个问题都在用到火或者灯催发阳气、连接天地功能。那么下面一一回答一下
1、在古代,灶火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氏族生生不息的表现,是一个家庭“火”和“阳气”最集中的地方。很多古代氏族和部落都有一个不息的火塘,而在中国古代,一家只要还有人在,灶火是不熄灭的。如果灶火熄灭,要么表示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人,要么表示已经没有食物,而一旦没有食物,那么这个家庭离妻离子散也就不远了。(风水里灶位主生气)
所以我觉得,祭灶实际上表示两个方面:
第一表示这个家庭还有人烟,祭灶是为了表达家族兴旺的愿望;
第二是利用灶火温暖的特性以此催发家庭的阳气,并沟通天地间的阳气,减少家里的杂乱阴郁的气息。不过这应该有赖于灶火不息的情况,目前家庭中已经没有终年不息的灶火,所以祭灶与否,其实意义不大了。(按:并非完全没用,效果弱了是真的。但还有一定帮助的,你只要还吃饭就有需要。)
2、元宵节即正月十五,这个日期一般在立春日以后一段时间。正是阳气逐渐生发的过程。
《灵宝毕法》中说到天地之间八万四千里,冬至之日开始从最低点上升,到春分日阳气浮到地面,那么正月十五正是阳气将要浮到地面的时候,点灯是为了用灯火的阳气助力天地间阳气的生发,同时也为了催动观灯人的阳气。不过这需要实际的灯火,目前的电灯效果可能不会那么好。但是很多人去观灯,欢乐的心情和人群的阳气互相影响,可能也有点好处。(按:虽不中但方向不差太多。)
3、灯仪中的灯,目的是为了象征天星,沟通天星之力。同时也是为了借用烛火向上、温暖的特性,带动参与灯仪的人的阳气旺盛。
另外,这三点都有一个根基,就是需要“诚敬”,只有诚敬待之,才能在最大限度内感应到这些气机的变化。尤其是祭灶和灯仪,作为祭礼,务必诚敬虚心,满心杂念,效果恐怕也有限的很。
======================================
道长好,也请问十万道长好。这个答案是“嘉陵客”的,他莫名其妙被禁言一周,所以托我发来,请您看看,谢谢。
二、匿名知友:
Cyberbrain道兄和道长好,以下是我上交的回答,让您们费心。元宵节祝好。
因工作繁忙,不能细思,没能凝意,有些繁琐,一些想法,终究没能用语言传达出来。道长三问,与火,与礼的起源都关系很深,追根溯源,很有意思。祭火祭灶,家母每年都会有,虽然仪式简单,但意味在,以前没有注意,现在能体会到一些。
不知符是不是天道地德?(按:明年继续猜哈,^_^,这话究其根源出自庄子,你最爱守神之类的的,应该能猜的出来。)
蜀中有力士,五丁能开山,估计也有大巫可以像舞狮一样舞动面具吧。
1.为什么要祭灶?原理是什么
祭灶的习俗渊源很久,三代就有,当和火的使用密切相关。“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后圣有作,修火之利”,祭灶,即祭火神炎帝、祝融,估计还有燧人氏,不忘其功。饮食,为人所大欲,赖以生存的根本,每日必行,故为神而祭之,有敬事、敬生之意。火有照彻幽暗的功用,有体察之意,故其演化的灶神也有监察记录一家事物的职能。
2.元宵灯节为什么要点灯?
《诗经··大雅·生民》,“载燔载烈,以兴嗣岁”。上古时代,祭祀活动与火有着很大关系。古代祭祀有“燔燎”,至汉武帝祭祀太一神,始用香灯。而武帝祭祀太一,和元宵节的缘起有很大关系。元宵灯节的起源,可能又与农业关系比较大,正月建寅,而正月望日为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开始新一年的忙碌耕种。灯,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如火如荼,有着很好的寓意气韵,本身在语言上也有谐音,可能在古代还有些接近的内涵,故音也相似,这份寓意能像灯光一样充满到一年的景象中。
3.灯仪中的灯用途是什么?
灯,可以传递信息、照亮幽暗,可以为人指路,可以揭示自己方位所在,又有取法、上应天光,有通感的意味。故可以为黑暗中的人鬼神指引方位,可以招魂、济渡亡魂。可以破除黑暗阴私邪祟等,而生光明阳气等。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同声相求,同气相应。可以与上界天真星宿,同气相应。灯火与生命相类,薪火相传,故有添油续命,“指穷于为蕲,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卷五六说:“夫礼灯之法,出金录简文。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者,传心达信,上感真灵:灯者,破暗烛幽,下开泉夜。长夜地狱,苦魂滞魄,乘此光明,方得解脱。”
宋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八曰:“夫就斋入静,灯烛居先,朗耀八门,光辉九夜,续明之功既举,长更之福可修。”“燃灯威仪,功德至重,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侍灯之官,勤为用意,每令灯光,竟夕明真。”
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二亦说:“大抵烧香燃灯为斋功之首,其余事可增减,却所不论,唯法天象地,于灯烛宜从厚也。”由此可知,道教认为行道礼诵,灯烛为急,灯烛可以续明破暗,上映无极福堂,下通九幽地狱,是最上乘的一种劝德。
杜光庭的《明灯颂》:“太上散十方,华灯通精诚。诸天悉辉耀,诸地皆朗明。我身亦光彻,五脏生华荣。炎景照太无,超想通玉京。”
道教灯仪中以灯作为主要法器。由于灯和光明联结在一起,灯仪就具有“照耀诸天,续明破暗,下通九幽地狱,上映无极福堂”的功能,以灯仪表现道教徒追求光明的教义思想内容。其次,灯仪又多同光照地狱、拔度幽魂有关,因此,灯仪又具有“破毁铁围罗丰幽阴”,万神护送幽魂,“径诣人天,随品受化,更生福乡”的功能。在此,道教赋予法灯以道的灵力,可以洞开幽冥世界,照彻漫漫长夜中的罪魂。(按:没有德行诚敬,光点灯没用,照不到下面)正如杜光庭所曰:“燃灯威仪,功德至重,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见此灯者,皆罪灭福生。”
推究道教灯仪的宗教意蕴,是效法天地日月之光明,以灯破暗,以阳散明。北宋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四说:“盖幽冥泉壤,鬼爽悲辛,失本来之光明,入无明之黑暗。故我太上垂科,假灯光以通阳气,委真气以寄灵符,凭法炬之光芒,散冥途之盲,重泉劫夜,尽睹阳光,实太上之曲恩,下鬼之曲赦。”灯作为光明的象征,可以照彻幽暗,其功能就是济度亡魂。
其三十二天灯法,灯坛设置三层:上层是种民四天、无色界四天;中层色界一十八天;下层欲界六天。此灯法象征迎请太上三尊、三十二天帝君、三界高真、十方至圣无极飞天神王、神仙玉女等众真监度,护佑众生万民之意。
三、银月 知友(选录):
1.为什么要祭灶?原理是什么?
答:祭祀的灶君主要说法有祝融、老妇人、炎帝、穷蝉等,而前三者都可以在《礼记》中找到有联系的:《礼记 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礼记 器礼》祀灶“以老妇配之”。。。从这看祭灶不是祭灶神而是祭火。。
《月令》中还写了关于不同月份行不适合的令,会造成消极影响。。所以祭灶的大概是为了与自然之气和谐相处。。。
《白虎通 五祀》有“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以火正,长养万物。”,《独断》有“夏为太阳,其气长养,祀之于灶”。。再加上道长说穿红色对太岁阴气有影响,所以,原理就是火的阳气可以驱散阴气,养人。
而这里的祭灶是在夏天,并不是腊月二十三。在一篇论文中看到“旧历小年(腊月二十三)诸神回宫,就是一次‘小死’,之后到年底,整个世界处于无神状态……”如果再联系到“灶老爷回宫”和蒙古族“送火神上天”,那么,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是因为诸神离开,阳气减少,所以人们祭火以提升自身阳气,平衡阴气。
四、匿名知友(选录):
您好,我试着回答那三个问题一下
1.为什么要祭灶?原理是什么
“祭灶其实有两次,阴阳所补不同”
祭灶源于祭祀火神,“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 而“灶者,生养之本。” 灶字,《釋名》竈,造也,造創食物也,有生养之德,“夏爲太陽,其氣長養,祀之於竈” 夏日火旺,多发疾病,故以火造食,且以女子祭祀为主,大概是补阴生养形体的意思。
到了东汉开始出现了腊月“祭灶”的习俗。腊月天寒地冻,精神上也是“阴寒最盛”。灶为屋宅内火神所在, 男子祭灶,借着火神的阳气去除一家人年终积攒的负面阴郁情绪。
灶神后来又增加了督察人间善恶的职能。“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应该是灶火升腾,能烟气上传,把一家子善恶的气息顺便带上了,通过祭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化解“恶气”。。。。后面灶神好像在大众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一家之主 五祀之尊”。。。。
五、酥糖魔像知友(选录):
一,至于原理,灶是一家之中最常燃火之处而且一家所食皆出于此,是一家的之气汇聚之地。而且灶联通烟囱也是一家之气与天地交通之处,十万道长说过德行就是气,有德则气清失德则气浊,所以灶君能监察一家的德行善恶并汇报。并且也有说法灶君就是火神祝融,火既可以是温暖明亮的,也可以是炽热猛烈的,这也暗合了灶君的奖惩之能。
六、张任飞 知友(选录):
您好。这次的题目试答如下:
1. 查阅文献,祭灶源于火崇拜/太阳崇拜,象征文明、光明、温暖、生命(“祝融为灶”),又与司命神发生联系“灶神晦日上天,白人罪过”,后又经道教附会为上元“天官赐福”
翻阅《礼记》:“建设朝事,燔燎馨芗,见以萧光,以报气也”“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致上下,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我们地区在除夕之前祭灶,年夜饭前祭祖,可目之为年前的最后一祭,元宵则是新年第一祭,真有些“终始相巡”的意味了。
其原理是“致齐于内,散齐于外”“精明之至,交于神明”,以气相应,以饭食、燔燎之气应于灶的气。
2. 元宵。元,善也,元宵,佳夜也,是农历新年第一轮满月,火祭燔燎沟通人神,“古者祭祀有燔燎 ,至汉武帝祠太一,始用香灯”,灯,登也,上陞曰登,据文献,有祈年、祈育、辟邪之意。题外之言:老师讲《春江花月夜》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则有天人一体同仁之思,不哀己身的须臾,赞美明月流照,祝福天下有情团聚,气意令人钦佩,我想这与“元宵”的意蕴也有一定关系。
七、寒渟 知友(选录):
2.元宵灯节为什么要点灯?
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望日。此时月亮已满或将满。地上光明,正与天上清辉相应。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的举动对一整年有决定意义,趁正月十五,增强一年的光明,进而壮元气,正合时节。
脑洞:上中下三元——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释厄。人身内日月在眼(天),酆都在两肾之间(地),肾为河源泌尿系统为河(水),三元节日暗合宇宙运行在人身中的对应点。点灯,是与身内日月,和行至身内日月的天地元气相应。
3.灯仪中的灯用途是什么?
象征天上星斗,与星斗在人身中的对应点。有种说法,三魂分别有三种光,所以对应点之一可能是三魂。(按:三台北斗之类只是部分,还有其他的用法)
八、ezio feng知友(选录):
1.为什么要祭灶?原理是什么
先推测原理,祭灶在于年末,是换气收官之时,灶神的名字有很多,但对应的应该是同一种气(和门神有点像)。相传灶君此时回天宫奏事,言人功过;所以百姓以诚,以敬祭之(也就是以德祭之),以应其气,求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道长以前说过“祭灶其实有两次,阴阳所补不同” ,又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之说,也就是以诚所感到的气有所不同了。
祭灶的原因,应该也和许愿之后要还愿,拜太岁之后要还太岁的原因类似,以礼报之,是应有之义也。
3.灯仪中的灯用途是什么?
说到灯仪,最著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以七星灯续命,《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乃设七星灯,终日步罡踏斗以禳之。” 按道长所说,此是拜斗的一种。故事中魏延将灯弄灭之时则仪式失败,可见,灯在这里应是取象比类之用。灯对应的是星星?《云笈七笺》里有“七星之气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尺。” 所以在人身而言可能就是本命星君。
九、杨秀云 知友(道教向参考):
1.为什么要祭灶?原理是什么
学者多云祭灶与古代祭火有关,《淮南子》载:炎帝作火,而死为灶。《礼记》载: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世界各地原始萨满皆有,国内的鄂伦春,蒙古等族遗风尚存。都认为火神有除灾避难之功,能驱一切污秽邪气。正好对应灶王宝诰里的一段:驱不正之鬼神,扫尘中之疵疠。汉书云:灶者,生养之本。民以食为天,宝诰云:火德泽民賴以生。阳宅风水还认为安灶不当,影响子嗣。
古制厨房位东面西,是否有东方主生发之气的原因?而灶神的尊号为九天司命东厨太乙元皇(九灵元王)定福奏善天尊,九为阳之极,而太乙元皇不就是能破九幽地狱济度亡魂的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吗?天尊掌普度生气之元,所谓品居五祀首,位列九阳尊,故祭灶意义应为祈福培护人自身生养元气,至于督查世人善恶之职,是否又和道教里每于庚申日上天庭诉人罪过的三尸神有关?纯阳真火灭三尸,得康健长寿?原理我以为是生命所秉之阳炁与饮食,火祭之间的联系。(按:再继续下去几个层次,就会明白太乙炼度的核心了。^_^。)
2.元宵灯节为什么要点灯?
3.灯仪中的灯用途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合在一起回答,
灯仪,其起源还是可能与上古的火祭有关。道教认为燃灯可上映天极福堂,下通九幽地狱。续明破幽,灵光所及,罪恼皆除。又效法日月星辰之光明,以灯破暗,以阳散阴,以通阳炁。故破狱科仪中都要用到灯坛。不论原始的火祭还是灯仪,粗浅地说,都表现了世人希望破除人间的黑暗与苦难,追求光明的愿望。若以道教教理上来说,则是法天象地,运修三光,交接阳炁,辅日佐月,灭罪生福。所以元宵节点灯即有此意,元宵节即为道教上元节,天官圣诞,尊号为曜灵元阳大帝,天官宝诰云: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所以民间元宵点灯与灯仪意义差不多,都有消灾祈福之义。假灯之光明,散幽通阳,上映瑶天,下照九州,光明圆满之义。
十、@朴通青年 知友(选录):
1. 为什么要祭灶?原理是什么
实质:敬祖(祭火神:针对发明钻木取火的功绩)
a华夏人民返本报始,不忘其初,生我养我者祭之,有功于民者祭之,以死勤事者祭之,以劳定国者祭之,能御大灾者祭之,能捍大患者祭之。
燧人氏钻木取火,得熟食化腥燥,胜禽兽虫蛇,被尊为三皇之一,也是火祖,民间称老火神,灶王爷。始祖母祖屋内,立火灶,灶王奶奶-始祖母九天玄女弇兹氏掌管总火灶火种,分发给氏族的分火灶。有了火,人兽相别, 先人烧陶制器,刻图腾徽名于其上,文明伊始。人民用火烧荒,进入农耕时代。
所以,就有祭火神(燧人氏),也就是祭灶的前身。
b 灶离不开火,所以它的主神是火神祝融,先秦时期都是夏日祭灶,取其热度相近,且夏历六月代表祝融的大火星亮度最佳,《礼记·月令》:“是月火王,故祀之也。”《抱朴子》:“孟夏可以祭灶。” 到了西汉,祭灶仍在夏天,楚人自称为祝融后裔,所以祀之尤勤。······
所以,祭灶仍然是祭火神。
c 《汉书·五行志》:“灶者,生养之本。”,灶关系饮食,影响民生,故列入官方五祀。
说到生养,循其本,其实还是祖先崇拜的范围。
原理:无非一个“气”字
返本报始,不忘其初,以诚,敬事祖,自省立德,以精诚之气正己及人,得神福佑。
问一句:夏季祭灶男女不限,腊月祭灶限男子,是不是因为祭灶本身消耗偏阳的气,所以限男子,因为夏和腊月的一个明显区别就在寒暑之分,而男子在酷冬消耗阳气比女子消耗对身体影响要小一些。(答:缺啥补啥。^_^)
3.灯仪中的灯用途是什么?
用途:除照明外,有内在的拯济功能(祈福驱灾,拔亡度灵,开明幽暗,辟鬼神,礼神明)
a《太上黄箓斋仪》:“灯者,破暗烛幽,下开泉夜。长夜地狱,苦魂滞魄,乘此光明,方得解脱。”
b《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陨阳立象,天地分形,昼夜既殊,晦明有异。所以清浮表质,诸天为仙圣之都;浊厚流形,诸地为鬼神之府。……我天尊大慈悲悯,弘济多门,垂燃灯之文,以续明照夜,灵光所及,罪恼皆除。更乘忏拔之缘,使遂往生之愿。”
c效法天地日月之光明,以灯破暗,以阳散明。北宋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四说:“盖幽冥泉壤,鬼爽悲辛,失本来之光明,入无明之黑暗。故我太上垂科,假灯光以通阳气,委真气以寄灵符,凭法炬之光芒,散冥途之盲,重泉劫夜,尽睹阳光,实太上之曲恩,下鬼之曲赦。”
······各灯仪法象不同,但本质一样。
十一、冰冰爆破者 知友(选录):
Cyberbrain你好,以下是我对道长三道题的回答。
1.灶神就是一股气。
道门规矩,斗坛不许僧尼孕妇家畜一且阴物接近。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
可能灶气是阳性的,有生气的。
灶和火,食物,家庭这几个东西相关性比较大。
火,燃烧能供暖。炊烟是人类活动的征兆。烟气无形,能通鬼神。
没有烹饪过的食物散发的气能让灶神享用,烹饪过的食物让人使用。
食是生活的重要部分,灶是人家庭的重要部分,灶神类似于宅神。
向灶神祈福,温暖,食物充足,家庭和睦。
民俗中有很多媚于灶的技巧,我想可能主要是,通过这股气来提醒这一家人,行善不行恶。举头三尺有神明。
祭灶,心斋,澡雪身心,迎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过年之前,总结一年的得失,反省自己。去旧恶,迎新年。
以气警人,反求诸己。
十二、张四知友(选录):
2.元宵灯节为什么要点灯?
元宵灯节为上元节,上元为新年第一次月圆。
从气上论,人与天地日月相应。月圆则气血饱满(——《内经》)。(但是每个月十五的意义差别很大?具体没研究过)
从民俗上看,元宵、灯笼也是圆的。
从道教体系看,上元节为天官生辰,天者阳也,始也,与七月十五下元节地官正好形成对应。
(又查到元宵节习俗和各个朝代社会变化、佛教等都有关,线索十分繁杂)
----------------------------------------------------
很多朋友答的包含于其中了,我不一一选录了。
其实还有一个小道友一语中的答了灯的其他作用,是真正的道法。不过目前严重超纲,就不列出了。另外还有修书组的同学也答了,也不单独列出了。^_^。但一样积分啦。
最后,谢谢大家参与,其余回答的朋友也会有相应的积分送出。这种形式大家还习惯吗?比我一人在那里傻乎乎的写有意思哈。我们以后还会有经意辨析的。比这个枯燥了。也不是马上就有了。
我从去年腊月半开始,一直在写东西,主要是因为今年那啥,所以写东西希望能有点用,但实在能力有限,还有气迷心不懂事的裹乱,所以效果未能最佳。不过凡事尽心尽力就好。^_^。该讲清楚的讲清楚了,该提醒的提醒了。职责已尽,这一页就翻过去啦。
大家闲暇好好看看这阵子写的东西。尤其关于情绪行为的问题,看进去,会有些帮助的。心平气和,反求诸己,自谦自诚,灾瘴不干。自然就是天官赐福了。^_^
我去忙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