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为什么江湖称为江湖

目录


江湖出自庄子逍遥游和大宗师: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句原本是东周官学崩裂,天子失势,士隐不出,泛舟江湖,潜心于道的代名词。史记上说范蠡也是这样讲的“乘扁舟浮于江湖。”一直到宋代都是与朝廷庙堂相对的隐士致仕的说法。后来到了明清,就从民间在野变成了现在这种江湖的概念。当然这也有小说家们的功劳啦。所以江湖相比河海江海而言,是一个出自文明深处,用典习惯的演化问题。而且音韵上也是有讲究。这里不多说啦。


江湖虽大终究不是无涯瀚海。还是方内而非方外。在原本的语境下是隐居而琢磨如何走向更大的世界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超脱迁游。这也是我们先辈关心的。而后逐渐变为追求自由摆脱束缚的代名词。而在世俗层面就是不听朝廷规矩的侠义精神所在地方的简称。现代社会中,江湖演变成一个社会团体的代名词也不是很准确的说法。圈子不同于江湖。现在仍然有明清传统意义上的江湖,其中的规矩门道外人也接触不到。大部分只不过觉得自己在江湖里,其实并算不上呢。

而但凡名目一立。好其虚名而不顾其实者就会以名坏实。自打宋以后,就被一些以江湖标榜自己是侠义隐士修道之辈用烂。江湖就成了一个大坑。日子久了就成为一种潜规则泛滥,名利权欲人情交织构造的监牢深坑。是红尘世网中粘连力比较强的部分。有心修行尤其要敝之。因为江湖人追求打破束缚而不知自俭,只向往自由,却不愿接受约束。而又有一定能力,一旦和七情滥做结合,恶性结果都会放大,所谓的因果深重是也。过一阵子我也得面对一次”江湖”啦。宗教和这种东西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麻烦。


修道人忌讳这种江湖气。江湖气是被蒙蔽了道心之后,七情造作,勾连叠赘的一种直接表现。江湖在我们嘴里就从一个褒义词变成贬义词。终南隐士变成了终南捷径。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名实之变,看似简单,也不被人重视,但确实是推动这个世界前进的一种巨大的力量。不然为啥第二句就是名可名呢?


不管哪里。江湖气越来越重都不是一个好事情。网上各种抱团互撕其实就是另外的江湖了。这和对错关系淡薄,而更多是利益意气之争。多少人初衷是求道追求真理,一旦学了点东西,沾了点教门,就开始沾染这种江湖气。为了名利,变得势利骄傲攀比贪心算计神叨。当年单纯的求知求学之心已经被蒙蔽。浮躁日长,志气渐丧,直心不再。难怪不进反退。这种是常见的。初学有应,而后心思渐杂,不深求其学,迷于名声势利神鬼虚妄,开始琢磨些江湖伎俩,营销手段。最后完全背道而驰。那么顶多是靠着点经验手段拉帮结伙而已。如果再有身体不好,胡修乱练的。最后走偏的也不在少数。直心方能修道。扪心自问汝心可直否?不希望看到知乎变成做生意跑江湖的地方,分享知识的初衷才是知乎存在的理由。一旦变成那个德行,我们也只能离开。

最后走进这扇门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立志求道之人都是年岁渐长,拖累渐多,心机市侩遮蔽道心,最后流落江湖,打渔谋生罢了。这无可厚非,人总要活下去。而且也有老实用本事吃饭的人。我们也都礼敬有加。所以这篇不是针对“江湖人士”。仅是劝叩门吾道之初学者,想清楚自己要什么?道心纯粹是修道的基石。志气越纯,这路阻碍越小。


江湖是非乃人心造作,山门清静是道心所归。





注:本公众号(boshanxiaoxu01)经作者授权,转载自知乎十万个为什么道长。


原文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