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义所当为,上德不德

目录

义所当为,上德不德

文//十万个为什么



这边的天亮得比原来的城市晚,但冬天原本那边也晚。我的作息一直都是按照自己身体的变化在调整,所以虽然和外界有些关系,但基本上还是以身为时,总在一个点醒来。星光满天,我已经起身做功课才是常态。


今早醒来,躺在床上,我没马上下地做功课,而是望着酒店陌生的天花板有点发呆。这么快就换地方了,完全没和任何人商量,我从什么时候起如此决断了?原来的我担心父母,况且找个合适我的地方又是很难,思及搬家又怕麻烦,顾虑不是一个两个。但这次出游,在天地山水中不断探索补齐我原来缺掉的东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在有点明白洞天是咋回事后,变得不一样了。这种明白不是以前师父讲过之后的知识上的假明白,而是真的触摸到有些东西的那种直观的“就是这样子”的明白。那凝固在山中的破灭和重生并存的宏大画卷依然时不时的在我眼前闪过。有些地方记录的不但是凝固的音符,而是凝固的天物怒流中的某些关键的时刻。其实它们一直都在那里,就是没人能看到而已。


此后,其实很多时候看似该干嘛干嘛,但大部分时间的注意力都在这个上面。那种神韵的图景代表的就是世界起源时候的片段,沧海桑田之前是什么样子,不再是梦中的意象,而是可以触摸得了了。也就对别的很多东西的心思淡了很多,很多事没有多想就下了决定。不过恰恰是我这边定了之后,父母反倒不知为何开始转变态度,顺应了我要久居这边的情况。其实这个世界看似很复杂很纠结的事情,就是你没有决定而已。你一定下来,自然万物都会有和你相应的关系和态度出现。然后怎么都好处理了,所以最怕犹犹豫豫,最怕磨磨唧唧。患得患失想太多不过就是错过时机而已。修身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无为无不为也,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事情就这样成了。看似简单,但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是未必有那么清晰吧。


不过这还是因为阶段不同了,因此也不建议别人这样做,我其实除了想登山没啥想做的事了,所以顺理成章,但大家并不是,所以硬要照搬,自己模拟脑补加诸于身,只怕会有点疯狂和武断。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和朋友们一点都没觉出来有啥不妥,顺理成章,大概就是没办法下的水到渠成吧。原本就打算出游十天的,结果变成一个月,四十天,五十天,最后就直接没回去,虽然有点狼狈,但也凑凑合合搞定了,今天就该能住进去了吧。


是啊,我的顾忌越来越少,除了登山啥也懒得过问,教学劝学都算是登山里的一部分我才做得有意思,叫我整天管无聊的事是真的不会再去做了。而且也越来越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原来就是不出声自己一直闷头走自己的路。只有师父和那谁知道我到底是干嘛的。自然考虑得很少。后来因为很多原因开始写东西,带学生,讲课,变得很多责任感在身,背负很多东西的感觉。照顾这人的情绪,不能妨碍那人的事情,又要以社会风气为重,还要兼顾这个那个的。但从这个金秋开始,这种无所畏惧的力量从天地间各处涌出,秋风扫落叶一样扫去了旧的东西,同时也扫去我的那些背负。不需要担心思考这些了。大概也是我尽力了,对得起自己的过往,所谓心愿渐渐了去,那两把钥匙一旦给出,很多事我都可以不亏心的说尽力了。关键好像有些所谓的背负慢慢变得不再是背负了,而是本应如此,以此为辅修的办法,所以身心都轻松了不少。其实想想也是,背负只有在身心承重的时候才算是,但身心成长了,原先的重量也许就不再是重量,不需要刻意的背着了,应该云游经历,去见识扩展我的身心,那天地自然之神妙使得我不再那么在意人事,背负自然就不是背负了。他们爱咋着咋着,我就想全身心的去探究,登我的山而已,不想再考虑登山之外的事了,或者说把他们都弱化到不能影响我决定的地步,这点是我最大的变化。这次云游中,我清晰感受到了洞天的来源,真切的发觉远方没有那么远了,这对我是个难以言喻的震撼。现在那种直观的刺激依然很清晰,我甚至还能感受得到那边的气息。很多事变得没有那么遥不可及的时候,也许就会更加努力吧。毕竟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了。师父所言皆真,就连描述上的差距都几乎没有。


既然不算背负,那么带学生,劝学我依然会继续,但我就做我这份内的事,其余各个环节交给他们去做,大家分工合作呗,但要是这些部分有了问题,其实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也是他们立志过程的考验。所以我会继续讲课,写东西,但有些就是我自己的记录而不是像以前全是以教学为目的了哈。给大家一个友情提示,不要盲目的去直接套在自己身上,否则依然脑补,依然是学不以序,会出问题的。而组织论坛的事情我基本也不过问了,大家以后有事直接找各个项目的管理组哈。


关于收学生,我反倒没有那么多预设的想法了。遇见合适的就收。原来我特别喜欢聪明的,但事实证明,聪明未必是好事。有一天吃饭,我和一个学生半开玩笑地说:“我的耐心在你身上基本用完了,不再惦记什么资质好的学生了。" 所谓资质好往往是所谓聪明的,我喜欢聪明能明白我讲什么的小孩,但这样的聪明人往往伴随着现代人的自大懒惰,又总以怀疑,以自己那点狭隘的见识去判断,盲人摸象都算不上吧,其实什么人什么态度根本瞒不住我们。一边教着最好的东西,一边被受益者各种怀疑,还要陪着笑脸,哄孩子一样,是受虐狂的爱好,我们可不是。学生都是不能说的,一说就脸一拉,好像谁欠他们钱似的。^_^。所以我不打算再给自己找罪受了。爱学不学,不再硬拉着,就是我们基本的态度。


他们现在都明白了我早就说过的事,今天有个小编打过电话来,说自己身上的变化,我一听就知道是缺东西了,他也说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但这事很早之前就和他不断嘱咐过,他每次都说是,但没有真正的去改,因为有我在身边,他不会缺得厉害,但我一走这么长时间,而且准备搬家,他就好像断了奶一样,一下子就蔫了。关键就是平时没养成自己主动的好习惯。文章看的也少,用心也不足,专注力不够,那么工作学习一旦忙起来,一旦依赖不存在,就会不够用了。其实早就说过,他们就当作耳边风 。他们几个老的学生在一起研究点什么,就可以像打火石一样,效果不会太差。这些早早都讲过,论语组的小组安排就是为了万一我不在情况,可以互相磨砺登山设置的。可是他们这些老的论语组慢慢习以为常,就不那么用心了,那么自然效果慢慢减退。常人之过在他们身上半点不少。所以根本没有真的达标什么呢。不是办法不好,不是我不用心,我几乎把能想到的问题,早早都做了预防措施,但他们不按照做,那我天大的本事也没用,也怪不了谁吧。要怪就怪自己太散漫,太懒惰,太矫情。得来太容易,所以去得也很容易。根基不牢就是这样的。所以趁着没有走到那一步,赶紧多喝点水,赶紧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吧。我这一走,那边就缺了一块东西,很多事情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尽力安排布置减弱这个问题,但自己不努力,那么早晚只有再见的份了,这不是个人意愿个人感情的问题,而是自然视野下不得不发生的,这个时候不抱团取暖,真的也没啥好办法了。


现在反思一下,不禁苦笑。收学生的问题其实是我原来对我师父错误态度下的行为产生的气引发的。同气相求才会有这样的学生。俗称的报应,其实就是同气相求法则下的一种现象。所以我压根不怪我的学生,而是怪我自己当年一开始以现代人的自大面对师父时候不守规矩,没有礼数,敬意不足,总是喜欢自己别出心裁,还总喜欢抢话头子,散漫疲懒等等都是自己觉得自己聪明才产生的。从小我们家以散养方式,以所谓上下平等方式养出来的矫情坏毛病。我那些行动积累出来的气导致了我有这样的学生出现。各种症状一如我以前,所以真是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这些我都和学生们讲过,吓得他们赶紧有所收敛。以防以后收的学生也这样哈。哈哈哈。不教学生,不知老师的辛苦,学生们其实教育了我,真正体会到很多以前不明白的师父的辛苦吧。不过好在我时间长了,早就不是当年那种愣头青了,也没有那么多稽留的不敬之气,而是时间越长越知道他的苦心,他的难处,他的努力,我的可笑和幼稚,无礼和可悲,他在我身上花的精力不知超过我对学生的多少倍。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依然没法帮上他什么,真是够笨的,与其带着那些不知所谓的懒蛋,不如走得快点,好早点能帮上我师父。所以自己不努力的,别再有丝毫幻想了,忠恕之道,师父比学生重要太多了。与其想着传给后人,不如先自己多学点,多承接点前面的,修身为本,真是一个根本原则,很多时候不自主的就会明白前人为啥会那么做。而随着感激尊敬之情越来越深,随着我学生给我的教训,那些不良早已消解掉了,我也许不会再收到那些懒散自大自作聪明的学生了,以前的学生慢慢也会分出不同的去路,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随便他们去好了,当年我师父原来被我气得经常说,再也不会教第二个了,现在我真的理解这心情了。


其实也不赖学生们,关键是没有从小教起,现代人的开放平等自由其实更多的是放纵无礼,打破了能够使得杯水纯净的基本教育方向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没有真正正确的约束,他们每个人长到现在都一身臭毛病,再有点民间乱七八糟的经历,所以要纠正起来很麻烦,可比我当年麻烦多了,现代人的自大底色再加上没有啥约束的好奇心造成的污浊浓厚,横生枝节,充满杯水。我已经尽量给他们制造机会清洗这些,在哪里摔倒的在哪里爬起来,就像我收学生时候,我师父那个有点幸灾乐祸的表情,我现在才明白是啥意思。只有把错误以不同方式在不同语境下重新做好或者替换,才是真正的弥补,才是真正的面对。那个专门给大家做祭祀课程的同学就是这类,他可是没少做所谓的高功的,处理了很多白事,但很多都是错的,无诚无礼,所以等于是没有把他应下来的事做完,那种缺失会影响他现实的生活,实际上也是发生了,所以我特意多教他这些,叫他多做这些,在这上面弥补他的德行缺失,慢慢就会好起来,所以以后大家有啥这类的需要,看到微店里有,都是他的手工制作的,应该是充满诚意的。毕竟真正经历过弯路,才会明白正确知识和行为的宝贵,这样的人做起事的劲头和别人是不同的。所以劝有些人去周览也是好意,走点弯路有时是好事,但弯路很可能是绕不回来也是不得不说的风险。而有些人依然逃避,依然不改,那我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我的教学不能打搅我的前行,而是我修身的一部分才对。所以其实也不是没耐心了,而是没有时间总去花那种功夫拉别人回来,别人爱听不听,爱学不学,想懒就去懒,别人的对错,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毁誉,见过那些自然奇奥之后,都是不足一提的。所以我不再对他们那么严格要求,指出了方向,也讲了正确知识,提供了登山潜在的伙伴,也创造了环境,基本方式和要素也都讲过了,实在想不出还能做什么了,剩下的就剩他们自己去做,我不能代替他们登这个山。所以进步快的,其实就是杯水原本就相对纯净些,然后真的学而践行的。再有就是切实改正,倒出来的才能装新的的同学。时间是自己的,和我们没多大关系。大家自己看自己的情况就好了。^_^


这几次在论坛上劝退,也是真的觉得很多朋友因此耽误很多很多现代人的快乐,乃至生活,还制造了家庭矛盾,尤其是最后一个,这是不符合我们规矩的,那不如就先放弃了,说实话本来就希望不大,何必强求,学点基础知识就好了,把身体弄好,不被异学迷惑就足够好好生活的了,所以没有必要再更加深入吧。到此为止,平时一起玩玩就好了,有些课程就不用再参加,也不用按照射不主皮来做,那是为了登山用的。其实大方向一致,不一定就都要登山之类的。不过要是有登山野望,但没有足够的行动支撑,还是身心分离,会有各种反动,总想着靠别人拉着是从来没法走下去的,越走下去,约束会越来越多的。这才哪里到哪里,所以不要自己耽误自己啦。


我们已经尽力给大家一条好走的路了,也尽量开辟很多便利,但依然对现代人太难,孟荀问学这次不适合的话,那就是真的不适合了。水官诞后开始整理马甲,有一段不来的就先停了,请过假的都在admin那里备注过,我们还是不能余食赘行,没有好处的。^_^。请大家理解哈。每年按节气都会有几次整理,没所谓,谁都不是一定要如何如何的。


孟子先生独重守义,其实是扇门,得其精,则明守一,也是入上德之门户。做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在意德不德的,又能不越矩,还符合天道自然,才是真正的上德,为善而不知,忘利而为义,岂非上德也?怎么才能为善而忘其利呢?其中一种办法就是守义也。有志于道者,必有道之义,以道义行事,不在意人间俗情毁誉,反倒是上德不德了。而很多人执着于的“德”,其实不是德,而是德带来的利。因为德对你有好处,你才积德的人,其实是刚刚入门的初级阶段都算不上,下德、不失德都算不上呢。所以不是说不对,但不能以为一直都是对的,停步不前。就比如那天课上聊的免费的问题。且不说什么免费在网上念咒神叨叨的事,真正的要迁升的人,不会欠别人的,也不会叫别人欠自己的。因为不管你愿意与否,这个世界往往是需要交换的。所以免费的可能是最贵的。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是会要一点东西交换的,一文钱,一粒米都可以,只要给与者自己心甘情愿就没问题,就如我们论坛课程的同文系统,其实就是为了这个设置的,为了那些学生娃准备的办法。而那些宗教家、大湿们宣扬的免费,钱是免了,别的很多。所以我们从来不免费,其实就是免得大家欠我们太多,日后要走的时候,不得已要满足自然平衡的时候,占便宜的人只怕承受的代价更高。所以有人说你的课程怎么不免费呢?我要是贪婪点或者暗黑一些,一定会免费的,这些课的价值远不是金钱能衡量的,珍贵无比,些许银子其实对来者是最友善的处理。何况很多论坛上的朋友都是用同文兑换大部分的。所以其实也不好,得来容易,必不重视,明珠暗投,必有反动。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这里不提供虚伪的免费午餐是为了大家以后好,因为我们想长长久久地把论坛办下去,希望真的有人能登山传续学问。所以有些势利眼看见免费就觉得好,其实是没见识,糊涂虫而已。再有很多就是总想占便宜的小人而已,可惜便宜看似占到,但代价会是钱买不回来的。原谅我用势利眼和小人这个词,但真的就是无礼贪利才会简单的以现象评判。其实就是短视,其实就是不明理而已。原来总有给我留言的,认识什么什么会长,什么什么教授。我看着就想笑,这些对我们没有半点意义,拿他们和我们说事,真的有点犯傻了。^_^。其实还是被这个红尘中错误思潮扭曲的。势利眼就是见名不见实的人,难怪世人好名,无非就是势利眼太多了,才要各种名头加身才能得人尊重,好名之人是学不了自然真实的,脑补的戏精更没戏。这些虚伪脑补的名是对自然真实的扭曲。看不破这个,还是洗洗睡吧,不用整天这么难为自己了。


而那些需要人捧着的修行办法,其实我们很清楚,不走那路而已。我们靠的是天地自然阴阳两气,不靠人心,所以人的毁誉对我们没啥影响,尤其我们由儒而道的都深明其中路数。俗世末流且不提,那些被传颂的各种宗教高大上其实也有很多是出不去但自以为如何的人发明的,不过就是原来神道的变化而已。现在流变成这样,不堪入目。更非登顶迁升之道。


那大家说施医赠药,救死扶伤,保生护命难道不对吗?当然不是。有些人刻意做,沽名钓誉,或者做的都是错的才不对。庸医施医赠药能对得了吗?那些为了放生不断上面放下面抓,折腾小动物的家伙能算啥功德?心好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安慰的无聊说辞,没有能力,没有修身,不过就是随波逐流的苦命人,自己把自己想成啥也没用的。这世道乱七八糟的神叨叨的都成了善人,真是没辙了。




遇到了该做的事,想不都想就去做了,不计得失的,不是为了善名,不是为了德行而作的都是为善而不知,义所当为,自然不在此列。这其实就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但他把这个说成了天生的,其实不是天生,而是在良好环境中专注进学、重习的行为积累出来的志产生的义的表现而已。但这和那种计算、沽名钓誉的行为是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自我修身之后的反应,一个是鸡蛋壳中自我意识的斤斤计较。这其中差很多的。庄子中有“吾丧我”之说,其实就是鸡蛋壳的“我”丧了。^_^。我们不过就是换了种方式把庄子的某些基本概念讲了一遍。俗人听了不在意,也没有那个钻研劲头,更加联系不上,因为平时不过就是浅薄至极的扫扫而已。原本和庄子所讲的实质一样的内容,却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只有搬出庄子大名才能引起他们重视的话,不过还是势利眼吧。他们不追求真理,只对能够粉饰自身的,名声在外的东西感兴趣。这就是恶俗的势利眼而已。不治势利眼的毛病,真的没法前行,但这个社会就是被名利灌注充斥着,所以才慢慢远离自然真实的,所以不治好名之势力眼,学问终究也就是稀松平常,根本接触不到自然真实,只能自己臆想而已。这话很多人听了都会难受,但也得受着才可能改掉这个毛病吧。


自从那种什么念句圣号就多少亿万功德的说法流行以后。功德就成了买卖。已经不是做对的事情,而是因为这事对我有好处,甚至是别人说的对我有好处而已,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迷信。从来不是出自自身需求,也不是修身为本,而是求利己私而已。所以这种东西除了心理安慰以外,无非就是把自己的阴私自我不断扩大而已,不但没啥德行,还常有败德之事。


所以我们虽然认为孟子对有些概念可能并非传自源头的真实,但明白他的苦心。恻隐之心,岂非志义之后的当机立断?只不过这位老先生把这些前面的部分省略,或者编排成先天的自带的了,其中似有苦心,其情可感,但我们还是要以治学的态度面对。


孟子之学是养人间浩然正气的,而以此为入手根基,深入进去,由人而天,是能行而知之,明了背后的自然之理,再能精行之,是可入上德之门,完全不是那种恶俗的斤斤计较今天做了多少功德之辈能比拟的。那些乡愿俗流其实就是不学习,听点神叨叨的东西就自满的家伙居多,不足与之论的。


而荀子先生之学,非常实际,很多地方贴近自然真实,而且缜密可行,对于大家面对复杂纷繁的世事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学得好了,脚踏实地,能躬行而知其实。也是不得了的。他的学生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应该有点谱了。以后我们还会讲孟荀的源流,这里就不多讲了。


而孟荀问难,就是让大家从两大方面补益自身的基础,指引、培养大家切实可行的登山能力,即能周而不比,灵活变通的生存于世,而又不失高尚精神内核的办法,而且还会开启不同的门径。浩然之气和务实缜密的行事方式是互补性极强的,一旦能够结合起来,等于是一种道术并重,相生相济的奠基模式。根本上讲,是这个世界中极为现实顶级的奠基模式。这才是我们孟荀问难真正的意之所指。是我们真正要培养大家的东西。这样的基础打下了,这路会好走很多。原本我想等以后大家品出味道后再讲出来给大家印证,不过他们劝我还是先说说,这其实还是以利诱之。说实在的,我不并想这样做,而且用多了,依然洗不掉你们势利眼的毛病。我不喜欢这种有好处就做,没有好处就走,那以后登山必然没法克难而上,所以还是不知有义,是墙头草,而非周而不比。关键依然是无志无义。因诚而志,则不离于仁;因志而义,则能知止。能做到这些,第一步也就彻底走扎实了。大家都是初学,毛病人人都有,这些道理就先讲明白也无妨。日后再有类似的,便不会明说了,就看谁笃定专注,谁有诚有志,谁有仁有义了。


这就是我们上周语音课里的关键部分,错过的同学自己看就好了。以后上课超过时间就会关门喽。不把学问当回事,学问自然不会把你当回事啦。没办法的,我们事先说过,要开始比较严格的管理了。大家尽量跟上吧。^_^


能讲的都讲了,水官诞就是明天了,孟荀的第一次语音在周末,大家周末见。


P.S. 明天我们将开始审核立冬以来注册的新用户,请没有按照规矩写注册帖的同学在论坛帖子:“18年立冬新人注册跟帖”内按照要求回复,谢谢大家。

(首页截图)



华夏文明

先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