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二十四岁,始闻人声(三)Con il tuo nome

目录

后来去留学。第一年特别苦,学校里一个中国人都没有,第二年有一阵子特别想听中国人说话,想听乡音,就跑到网上,那个时候有聊天室,就开着听人说话。那个时候上网没有这么方便呢。后来慢慢我终于能明白人声是什么了。也喜欢有些特别的人声了。自此生命就不再一样了,用我当时的话讲,好似终于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啦。^_^。大概是长大了。^_^


恰恰因为如此,我才真正明白乐记里的这段话。音声乐之别。也更加明白为啥我小时候独爱风雷松涛之声。不知人,焉知天?非虚言也。后来师父给我讲听讼,我一听就明白,大出他的意料,后来一问,原来就是有这个变化之后才会如此吧。


再后来,我就开始听一些原来错过的老曲子,比如黑豹的无地自容,陈奕迅的十年等等。有感觉了,号称终于有人味了。其实原来我也是嬉笑怒骂,只不过都不是真实的感觉,而是需要什么就调动出来什么而已,不知诚其意之根本吧。后来跟着同学听了点shakira的,还有就是当地的说唱哪种,还是基本无感居多。我们那个学校的校长是为有天才之称的大科学家,而且对绘画非常有造诣,所以学校里挂着都是他的后现代抽象画。后来我和一个外国同学聊天,我和他说,我听不懂这些音乐,或者看不懂这些绘画。朋友很郑重其事的和我讲:“这是不需要明白的”。很多事都忘了,就这句话一直记得。


昨晚梦见他爷爷了,他们一家都对我很好,尤其是他爷爷,很看重我,各种照抚,在梦里还给我介绍了几本书,说是半夜没睡,特意给我找出来的。^_^。这老先生远见非常,他教我彻底明白了西方文明的真相。^_^。可惜梦里我貌似很久不曾说了,再和他说话的时候,一个词接不上来了,他有点失望,我就醒了。希望故人安好吧。^_^


我一直都对道教音乐不咋感冒。我问过我师父为啥?他更绝,直接说这些基本都是唐代玄宗改编创造,丝竹靡靡之音多过干货,梨园祖师弄出来的,和唱戏的一体而成不是开玩笑的。后来由杜广成先生编纂方成规制,并非天音。早期斋醮貌似没有那么多音乐。也不是这种形式。还有就是给所谓成“仙”的文人听的丝竹之乐的变种,根本用处没那么大。再加上现在人没有那个功行,再好的音乐都变成唱戏的。神仙也不爱听,每次听着也觉得唧唧歪歪,磨磨唧唧,耽误正事,还是给人听的居多。其实大点城隍庙都是有戏台的,给鬼唱戏,给鬼听而已。其实是随时代变的。现在鬼也都不爱听,要不是有一点点干货在其中根本没人来吧。^_^。所以道教音乐里,我比较喜欢的就是文词,迎仙客之类的。剩下无感啊。


留学的时间很长,中间喜欢过姬神,喜欢过印第安排箫等等,不一一列出来了。


后来回国,喜欢上郭德纲的相声。记得第一次听他的偏见小姐,乐的掉到地上,这个爱好一直持续到现在。但其间也听些不同地方的音乐。有些古琴我喜欢,然后就是喜欢苏格兰风笛。^_^。


有几首墨名其妙的也听过,需要努力的时候就听听。比较鼓劲。^_^

还有朋友给我介绍一些意大利音乐,前几年有时也听听。放一首有特点给大家分享。人声也。有的时候不需要语言了。还是能沟通。这本身就是人类应该有的能力。语言谓之名。名可名,非常名。以后慢慢写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