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不离其时-AI成不了精(上)
这篇的名字应该是能近取譬,道不远人。修书的时候帮忙改一下啦。^_^
从阿尔法狗赢了柯洁开始,就不断有朋友来问人工智能是不是人类的威胁?会不会取代人类?算不算生命?最夸张的就是问能不能成精?^_^
简答之:
不算生命。不会取代人类,但可能会干涉(中性)人类的发展。
有可能有威胁,但不会比核技术更夸张。两者结合就不一定了。
不会成精,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但其实也不能算是人工智能了。
我原来写过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对朗顿的人工生命很感兴趣。差点混到圣塔菲去。^_^。所以对于AI也一直有所思考。今天就聊聊相关问题,也打消一些朋友学习这块的顾虑。两权相害取其轻。一味的抵制是错误的方向。上篇先讲在不离之道视野上面对现代科技的态度。下篇再具体讲讲,对于登山者要如何把握这个度。
人工智能是心智功能的一种延伸。是探索智能产生,以各种技术体系实践“人”造智能的一种学问。人工智能在不同阶段有四大思想,主要以机械和电子网络数据处理来实现。我们下篇再慢慢讲。但实际上基于生物系统的智能操作一样是可以的。以生物自组织的形式生长类脑器官应该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这不是简单的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当年他们研究在猪身上生长人耳朵的时候,我就在琢磨要不要借道生物物理,混进去观察下。在大学研究所的好处,就是能不断接触到这些新的东西,还有可能性去尝试。其实对我的吸引力很大的。这是为啥读这些学位的根本原因吧。
但后来修行阶段不同了,不能啥事都占着,需要回来找一些东西,这些事也就作罢。我其实原来有点疯狂科学家的气质,很多实验和想法都会去实现,验证。十岁出头就偷偷搞来浓硫酸和棉花做那啥炸土堆。用熬制提炼敌敌畏沾在针尖做弹弓射鸟。。。等等吧。表面上超级乖宝宝好学生,背后做过的“实验”简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淘气了。我总在想,要不是受了华夏文明的教育,我只怕也是祸害级别的存在。我对自然奥秘的兴趣远大于人性道德上的探究。所以很多同学的心理我特明白。^_^。但这是有问题的。
学儒叫我明白,我们不能独自存在,不能以探索自然为目的去打破一些为了共存建立的规矩。人也不是单纯为了自己活着的,这恰恰是天之所以为天的根本原因。由人而天之必经之路。如果这点都不明白,只怕就是左道了。自私自利,就想着自己的人,为了自己的求知悖逆一些基本准则,也是难以进身天道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并非是今汝画的。夫子最后的境界只怕十分高超。
我们当年学科学研究伦理,估计也是防止疯狂科学家出现的吧。而且从学儒知人的过程中慢慢品出的天道内涵,一样是一种美事。所谓能近取譬,道不远人。不离之道,仁之方也。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由人而天,这是从自身参悟天道的一种办法,但关键是要有很好的基础。儒家恰恰是提供这样的机会。人作为大自然的高级造物,蕴含的天道之理算不上最为丰富,也是极高极为丰富的了。而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礼节火候恰恰反映了人继承天道某些特质,所谓礼者理也,义之所成也。后来得授真正的教法,一下子贯通起来,才成了现在这样。虽然温吞了很多,碎碎叨叨,能忍能让,脾气好多了,和小时候一点都不一样了。但也没啥不好的。我师父说我天生藏着一股子蛮力,只怕就是小时候那种混不吝吧。只不过能以相应的办法打磨成更锋利的宝剑,用处会更大的。不用拘于生来既有之性,才是仙道敲门砖。^_^。但这恰恰依靠教育的力量。每每劝大家改错,就是为了这步做准备的。小火慢炖,慢慢才能达到这种境地。连一点固有后天积习都不能改,改不动,先天受气如何能变化?那仙道之事只能发梦一下。^_^。有志者事竟成。想做的事最终会做成。即便起于毫微也不要紧,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自信来源行动,自大来源于脑补。^_^。该怎么做,想必不用多说了。
我们论语组有一波同学,就是喜欢静静的钻研学问,和我讲就想躲在一个地方自己看书。很可惜这是不成的,学问虽然以书为承载,但真正精华都在书外,不历事,不真正的和环境互动,是没法达至精微的。格物入微是练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行而知之的意思,其实在说,书是登山的地图,而不是登山的本身。那么人道中的精华一样要从人这个环境中体会,这步虽然每个人过程不一定相同,但没有能够通达人事的能力,后面还要回来补的。很多所谓妖精为啥要学人的东西,就是补全这部分。既然已经有便利条件,创造了各种实践的机会,不要再逃避。对待新技术也是如此,若是不能通达,那么必成阻碍,所以必然不能一味的去排斥。但这不等于所有的人都需要去学这些技术,就是需要用的,这个专业的同学,要能慢慢以我们的学问去解析他们的精微,才能通明其道,而两不相干。这不是两者乱搀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一种是民科,一种两边都专精之后的状态。单有一边,还是高级民科而已。所以要进坑的同学,必要抱着精学的态度去面对这些新技术。而我们能够提供的就是另外一边华夏之学的根基培养。慢慢十年二十年后,终究会有同学能够做到这点。^_^。
我们小时候都在外面瞎玩,现在的小孩都是捧着手机玩游戏,不同环境下的幼教会造成不同的特点。那么得失之间必要有所取舍。小孩子会越来越对自然不敏感,越来越对数据敏感,数学好,会早早编程可能会比较常见了。但这一定是好事吗?这样环境下的小孩只能很好地适应人类数据化的未来社会,但对以自身之力攀登自然奥秘山峰未必全是好事吧。所以想要有人能继承下去,还是得有注重调和两者关系的教育模式出现。以后的人工智能很有可能在这上面别有作为,善加引导,并非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对人工智能,并不是一种否定的态度。技术从来都要看用的人怎么用,火候是怎么样的。砒霜量合适的话,一样治病。核能能给人提供清洁能源,但一样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现在脆弱的和平多亏了核威慑吧。不然早就开打好多次了。^_^。
那么对于新技术,新科学的出现,只能是拥抱,快速掌握,而不是拒绝排斥。技术掌握在善良人手里,掌握在能够保护我们文明的同伴手里,永远都是最好的一种方式。^_^。我们当年吃的亏不能再吃。落后必然挨打,不管从哪个层面都不能落后于人。这也是学则不固弊,不自大自诩的必然选择。恰恰是儒家的真精神。
登山者应该是最现实的超级理想主义者,那么就真的要从这个时代的环境中汲取一切能够汲取的养分,尽力去达成我们的梦想。这就是不离仁者之道在具体层面上的应用。那么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应该学习,从中摄取养分的。我自然科学的十几年的求学工作经历对我登山帮助很大。但前提是你得有个华夏文明的核心了,不会乱搀和了,不用科学的解释我们的学问,但终究有些规律性是可以类比的。我们在自留地做的事情,就是给大家这样一个不会被干扰的核心,这样科学这个他山之石终究会用的。
现代社会确实有很多不便,自然条件也不够好,但与此同时,同样发达的社会也会提供很多便利,取长补短,善尽其用,才是智者利仁。我们现在给学生找吃的,都是通过淘宝找的时节补气之物,原来很难找,周期很长。但现在相对简单许多,就是效果差很多。但对于一开始入门没啥问题的。也是为啥我发现可以多带点学生也没事的原因。进度类似,所有的东西都是类似的,可以成为制式的都没问题。我给他们找的各种衣物都是适合这个阶段的现代产品,当然老的手工的最好,但现在根本找不到会做的,做了达标的,那么只能以现代优秀的产品代替。^_^。我原来为了找双合适的冬天的布鞋,折腾了很久。结果换了现代的,稍微改造下就可以有类似针对我们的效果。如果以后能够找到厂家定做,结合一些东西,只怕在基本层面的要求会比老手艺的还好。就是很多能用的东西没法子用了。所以还是得继承,才能发展。^_^
用现代的东西努力去登山大概是我们特色之一,执古御今的原因就是修之于身,在于俭则能广。你自己只有有干货了,才知道什么东西合适什么东西不合适。这和拳随人走的道理一样。有了相应的干货,就自然知道怎么打,因为拳架子是由前辈的干货锻炼中产生的,引申出来的。学生们的阶段我都经历过,所以他们现在用什么我都很清楚。这点大概是他们最大的便利了。
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科技的热门,数据作为现代人造资源,应该去拥抱,而且并不是完全不能辅助我们登山的。所以大家不要忌讳去学这些现代的科技。前两天有个学中医的学生和我抱怨,不想去学看心电图。因为那不是传统的方式。我和他讲:“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首先要能先救人,西医能救人就要用,就要学,此为尽职。而且只要精通了中医,格物能力上身,有足够的水平,是可以代谢,理解,解析西医的,是能从西医的诊断办法中吸收营养的。所以当我们决定学习西医技术的时候,言下之意,就是你更要在中医个体格物能力下功夫,功夫足够是真正能做到能够代谢他们的技术。虽然会慢些,有点难度,但只要方向明确,是可以做到的。”猪肉只要有个好胃口是可以吃的。小孩一开始只能喝奶吃流食,以后慢慢就是能吃干货,吃猪肉了。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小孩的消化能力”建设好,或者把原来消化不好的治好。这大概是我们劝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吧。
任何工作都可以锻炼专注力,这种本底能力是可以挪移到别的事务上的,所以从学习和职业中训练的专注力是可以用于日后登山的。这点大家想必已经都清楚了。现代人登山很难,但正因为难,能上去只怕都是牛人。^_^
仁者不离也,不离什么是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就是序列的问题。由近及远,一步步以各种方式剥离开人造的色彩,逐渐过渡到不离其自然真实。人工智能不过又是一层色彩,若是不可避免,就要迎难而上,教法之妙就是超越时代局限性的,哪个情况都会相应的处理办法。所以依然是由人而天,由儒而道的路径。所以在我们学问视野下,学啥技术都没事,都可以学,都有进身之路的。关键在于怎么处理其中的火候。修身胃口好,才能吃得下。^_^
尤其是现代科学是一种逻辑性很高,高度可重复的学问。必然有很多自然真实的碎片可以参详,那么只要有了好胃口都不是问题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