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以补至生,悠远无极

目录


以补至生,悠远无极

文//十万个为什么


年会结束了,我们一直在做善后的事情,要不断巩固加深年会所得成果,落实一些具体的安排,这是我们亟需要做的事情。虽然依然忙碌,但我还是想抽点时间写写。写点大家并不清楚的真正幕后之事。


我们一直学习锻炼的套路是一种不用计算而自合天时的本领,不借助心术模拟,不单纯借助工具,主要凭自己修身格物来偶天物的本领。也就是相偶无为不强作的另外表述。很多时候是有大的目标,严格来说是志气,但不会提前想太多的,就是做的时候自然知道要做什么,然后要偶什么。大概目标和志气的区别就在于有了志气,身体会以行动来裁断而非简单的思考。“天之历数在汝躬”是古代对于这种能力的表述。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就不多展开了。反正任何心术的模拟脑补对我们来说顶多也就是参考意义,这个世界的人类部分早就已经繁复到了远超那些术者发明的小路的时代了,虽然现代人类忽略了很多自然真实的地方,但人的部分发展的确实很多了。而任何术数都是在自然基础上人类社会变化的描述。对自然的认知越来越狭隘是唐宋以来,华夏文明出的问题,但究其原因就是一种上面封顶的圆满完善自我满足的思想入侵后的结果,这和先秦诸子周流六虚,和汉代未央的精神风貌完全不同。和这种思想结合的华夏文明开启了认命,封闭,自大走向衰败的开始。所以一切术数中真正对自然新领域的探索越来越少,只有对人的观察越来越多,其实也是人心日重,降本流末后的必然,那么必然陷入一个看似周期性规律中。而纵观万年文明,天人合发而事成的整个架构中除了最原始最根本的自然描述具有不变性外,其余每层的变化都发生了不少变化,所以其实每隔一阵子,原来的术数就会出现需要调整的部分,但到了一定程度,各种打补丁的办法也就没用了。尤其实际上自然的范围其实远比那些被绑住手脚的人类感知中的大,现代人类接触的自然面积也在其方向上了有了不少拓展,而衍生出来的人事也更加繁杂,所以根本很多术数都远远没法适应。一切心术模拟出来的学科必然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而只有修身为本的方式才是周而不比的,一个是技巧,一个是能力;前者方便使用和传播,但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修身不足的辅助,最起码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这样的,这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后者则会比较难达到,却是一切心术技巧的根本由来,也确实是一种前路无限的道路。两者的关系是末和本,但技巧也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修身这件根本之事。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有以修身为本的人站到一定高度后从新来格物,然后下化出一些给修身不足的人用的方法,但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快速激烈的变化震荡,需要描述这些规律的语言体系未必是中国古代那些可以满足的,或者说得返本还源回到最古老最原始的层面再行演绎才好用。写到这里,我突然有点明白杨子太玄,还有荀子之独的潜在用意。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只能靠修身,而且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描述这个不同时代的自然真实下的人事变化。所以其实中国人应该学习西方的一些创造性的,探索性的人类活动,只不过根基不同,不应该依赖于工具,一切的根本应该在于修身,这是西方文明忽略比较多的地方。只不过要有开放性的态度面对自然。这是国人这千年来最缺乏的部分,来源于僵化的儒家,流俗的道家不足以消化内外产生的精神变化。所以需要从文明最底层的部分重新焕发生机,重启这个伟大古老文明面对真实的特质。


这几百年的大变局就是要吞吐代谢西方文明优劣的时机,我们过去千年的文明太过僵化了,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对自然探索的进取,失去了创新能力,不能实时跟进自然的变化,固步自封,脑补僵化的自我封闭、自大自满,最后落后挨打。所以我们全面打破了那固有的体系,这其实是个非常正确的事情,然后全面学习实践了新的东西,但真正成功的恰恰是找到了不同文明间精髓,也就是相同之处,又以时代特色将其迸发出来的某几位大佬。而在实践的过程过,在这一百年对西方文明的观察和实践中,又发现了西方文明的种种缺陷:对欲望的鼓吹,对自然的认识偏颇,对人类思想价值观的错误引导,实际上是对人类社会的变相奴役,都是扭曲的。这些都是不对的。不应该学习的。而在我们那几乎被抛弃的自家古老文明中,其实保留着古人对于这个世界万物,自然真实的直观认识,蕴含着更根本的,更底层的,绝对深刻的对人作为三才之一的认识。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吸收吞吐代谢西学,但同时再次建立自己的文明视野下对世界的认识。这不但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文明能够延续,也是给这个世界的人类找个出路。按照黑霸灯塔那波人的路数搞下去,人类这个物种能存在多久真的是个未知数。但其实他们也是应时而出的,但关键是他们自己以前行为积累出来的难以控制的恶果,总想以各种办法转嫁到别人身上。错误的道路,错误的思想,必然会有反动,但他们要以各种方式将反动的恶果转嫁于人,这是他们从建国以来,从踏上那条路开始,就一直惯用的手段。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或者说是赖以维生的手段。但其实很多东西他们并不理解,所以很难再次那么简单的实现这种方式了,所以他们急了,但依然没有用。

我们不能全面否定这个正在走向没落的文明,每个文明都有极为灿烂优秀的组分,灯塔国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学习和吸收,但还是那句老话,我们得有主体性,别人有优秀的,我们难道就没有吗?所以不能单纯照搬,不能盲目取用。得以自身的特点来消化吸收,而且我们得清楚,有些黑霸的东西真的不能在我们后代子孙身上生根发芽,那是断了他们生机的做法。鉴于今人这些年来对他们的追捧,这是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就看看现在那啥港上演的剧目,这么多年轻人竟然如此为虎作伥,我们就明白想要代谢化解这种毒素,这必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做到。


我们文明的根本是自然真实,走的也是和西方截然不同的修身为本的道路。这是先王先圣先贤们的道路,所以我们改叫自然国学其实非常恰当,可能比原来叫这个名字所涵盖面更加合适也说不定。我们慢慢会培养出能够以修身为本来探索自然的第一代,那么他们用学的数学物理等科研能力来描述有些问题是可能的。依然是注错之法,这并不是搅合在一起,而是随着我们不断对自然探索,需要描述工具的定向发展。但究其根本都是以修身为本的,而不是以仪器工具,语言工具为根本的。区别就在这里,在很多现象已经没法子用传统语言描绘的时候,也就超出了他们当时观测出的已有的规律性了,那就需要重新来做这个下化于表达的事情,但前提是你得真的能够知道自然真实的变化,否则就还是脑补。我一直在观察各个学科专业下兼学我们学问同学的变化,或者身心情况的特点。也是为了日后为这部分内容铺路。人认识的世界在不断扩大,那么语言也得不断丰富。我们鼓励大家不断进学,其实主要希望大家在专注度的培养上,在对研究能力上的深造上取得成绩。注错之法也。最后也许很多物理数学公式都像汞齐一样挥发掉了,但缜密细致的探索能力,坚韧入微的神却如真金一样留在身心杯水中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流传下来的术数,有一些在人类视角下的规律依然有些是大体符合的,就是各种表现形式和复杂程度远高于以前了。所以在这些认识下,我们对于术数的态度也就清晰了,在一个混乱红尘气包裹的时代,算卦算命都是不太可取的行为,因为很多时候只不过是把自己绕进去,而不是真正的占卜。所以对于未来的态度,就是不会去期盼预测未来,而是切实以行动创造未来。但这一切都是不离于自然真实,不离于环境,不离于时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很早就有啥具体计划,或者偶到一定程度,我们才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这所偶要对应什么的目标。其实就是知道大方向,努力修身前行,具体的事都看遇到什么,随手安排都会以义裁断使其往我们志的方向上发展了。不管遇到啥,咋安排都会以义济志,都是为了志之所在。


我们论坛视觉组成员一直要决策规划组提前给出计划,但我们其实没有这么个组,我也一直没有这么做,背后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啥具体的计划,就是努力往前,随手拿来遇到的东西都要往前的状态。到一定程度就会知道自己完成了一个阶段,比如前些日子飙车和年会实际上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个不是我提前计划出来的,而是自然出现的。不去分心于计划自然而成的结果其实更加紧实。我们论坛那阵子其实一直是按照我的偶遇在进行安排,所以不会有啥提前安排。孟荀是飙车不飙车,飙到啥情况都是根据大家对那些文本解读到什么情况。当然除了有些特别关键的问题外要事先有谱,其余由当时情况来定。但这种模式对他们需要提前准备的各个工作组时间太短,随机性太强,尤其需要很多工时的工作,比如说视觉组。更何况大家都是在兼职的情况下,所以每次被我赶得可以说是倍感艰难。说到底我不能要求他们和我一样这样处理事情。我得对被我逼得很紧的各个小组道歉。真是对不住哈。这事确实是我的问题。我要是自己一个人,这种办法其实是恰当的,应时而变,没啥问题。但我们劝学可不是一个人的事了,所以集体计划性和天人自然之偶都需要兼顾,或者要融合才好,或者说其实可以使之成为序列吧。我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来整理这部分,这次年会算是一个尝试,在有能力可以遇兆见微知时,通过这之后的各种努力,不苟的去和各种后面天时偶起来,加强其中各个部分,将各种天时引导成型变成我们想要的事。就是有气成事的一种具体操作,但关键是端悫诚意的做每件事才会真的能够达成气事变化的目标。但这对修身的要求随着做的事的复杂程度和有序要求的提高会不断严格,对于真实的认识也要不断更为深刻,才能贴合真实,才能天人一起不断偶到自己志之所在,既有天又有人的部分,还得把两者融合的兼顾好。


原来的我不需要往这个方向发展,但现在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我得以另外一种方式和视角去处理这些问题,说白了就是不但我自己要偶而能义,也得推己及人,叫他们也可以慢慢做到类似的情况。这样大的计划性目标和个人修身之善偶能义的修身方式可以结合起来,既能以事修身,也能完成事本身。这样潜力无限,再难的事也是可以办成的。他们日后也是有希望走的更远。现在想来,这几年的教学明理,以行动消化得其真知的办法就算在铺垫此事。而且这就是自古相传的士人之道。现在不过需要更多的实践,带着他们处理一些事情,一边做事一边学,更多的是学一些火候才能磨合的更好,这也是符合我们第二阶段的需求的。


年会的时间在选取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八月周年祭考试那天很特别,然后倒推一个月,选出来的年会时间而已。我只是事先琢磨了下安全问题,天气安全,就没有想别的。在早早选定之后,我也就没多想,不过后来开始教学生一些历法的时候,我才发现那天是破日,这天,气易成破,事难成也。我当时看了一眼,再结合我们的进度,也就明白要往哪个方面上努力,要做什么了。破日其实是可以成就破旧立新之事,就得像开山斧子一样的能破开迷障,破开混沌,破开邪祟,破开大山,还要有后续能立新,能成的本事。但这天想要能达成这些能立新能成是要费很多力气才可以的。但一旦成功了,他们杯水中,他们的事业中就会具有这样的基本属性。也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难后易的一种方式吧。这其实和炼造之法基本原理相通。其中难度我心中有数,也不太担心,就算不成,以后也有的是机会。而且改日子不是不成,但我想了想了,既然这大半年开车飙到可以讲完相偶,四端的地步。同学们应该可以试试体会下祖先真正的有些东西了,所以就跟谁都没说,继续沿用这个日子了。


这其中准备过程不可谓顺利,尤其第一次自己联系各种场地,我们又是条件要求比较高,但资金又紧张的情况,简直是难为这些同学。他们几个同学联系场地估计都得几十家,看场地也得有十几家,各种方案出了四五个。但其中都不能一下子尽如人意。北大的场地自然是首选,但同学们没经验,所以提交的材料也不是很清晰,所以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回复。

我心里明白是咋回事,但也不说这些,反正不管啥情况,我们都要办,都要办成,那就尽最大努力就是了。我只是一直和他们说认真,提前做好准备,尽力就好。平时就是没事催着他们,问一下各个工作组的情况。反正往前催就是我的基本态度。O(∩_∩)O。这算是给这帮孩子设置的一个难题。也是对我们教学,对我自己的一个检验吧。我带的学生到底是咋样的?能不能做事?遇上难办的事会咋处理?论坛同学到底学进去多少?多少人真的能够偶到我们设置的门槛?大家到底修身如何?我们到底和这个时代相偶的程度,到底能走出多远?都是这次年会我要观察的。对人,对事,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各种相偶程度的考察吧。


学习这个学问,其实就像一个新生儿一样,只要全身心的投入了,就可以算是重新的开始,那都会改变,而到一定阶段,就像三岁看到老一样,可以看出一些苗头,看看日后可能走多远。虽然远远不是绝对的,我们日后也有各种办法调理其中过弊。但也要在一定压力,才能看出他们的质地优劣之处。我好在后面有针对性的调理他们的问题,所以这事有一半我是真的想看看他们咋样,日后建了书院,学问的传续能不能指的上他们。所以我一直一边当监工,一边提些咋做事的建议,一边观察他们。当然主要是针对工作组的同学,他们大都是我的学生。论坛上同学倒是不必在意的,大家和他们进度不完全一样,所以不能以此观之,不过以后做事,我也会不断找潜在同行的同学试试手。所以严格说来,这是以事来考察他们各自修身程度,以及和我们相偶程度的办法。年会本身在周年祭中,祭祀补文明学问之气,必然要诚,必要尽力,这个道理他们是懂的,所以基本都算是卖力气的。但他们确实没人知道这是个考验,没有看到这篇之前,他们顶多知道我们年会很重要吧。


一开始出现纰漏的同学,被我骂的很凶,虽然事情反应他的习惯性想当然的问题,但我也清楚这是难成的开始。但那不影响我们的志气,我们要做终究会达成,难不难,绕不绕弯,都会达成,那也就无所谓难不难的问题了。这算是信心吗?我觉得也不算,就是志气吧。我总说这点事都办不成,日后所求怎么可能呢?所以很久以来做事早就不管啥难不难的,遇见事,就想办法解决,想办法在规矩内办成,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好了。在这带他们作事上,我要做好我的本分,就是非其而当也。既然是我的学生,这种想当然的错误自然不能无所谓的放过,否则教不严,师之惰,就是我不尽职。对别人我不会这么严厉,温言劝慰就好了。但对他们有了名分的,我就有了更多的责任。还好这些学生不会不服管教,说了,说到地方了,不会不认错。那就是可以教导的吧。这是能一直走下去的关键之一。当然另外一个就是能改。一直点头答应而不真正改错的话,最后还是自然限制下,没有法子继续多久的。


后面就是进入了没有社会经验的筹备期,哈哈,带着他们稍微领略了下现代商业社会的话术中的套路,其实也是蛮好玩的一件事。我们在一起研究到哈哈大笑,互相嘲讽一番,是常有的事,而我奚落讽刺的话有意无意没少说,但他们依然没啥真的反感,顶多有时候有点委屈,有时有点听的不太明白,有疑惑而没啥怨气。结论是依然可以教导的。不是天生自我忤逆那类就好办吧。不服气的自大狂人其实根本不值得care,都客客气气的谦下一番,赶紧哄走才是上策。没有那个精力和他们多说哈。这是原来很久之前就养成的习惯,到现在也改不了哈。O(∩_∩)O。

对于自己的学生,我还是挺理解的,很多事不怪他们,这几个孩子都没啥真的社会经验,不是学究气太浓,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不就是被父母保护的太好。没啥经验岂非再正常不过,但依然会说他们。O(∩_∩)O。可能传统教育模式就是这样的吧。他们几个大概没有谁真的这么接地气过。而且每个同学都很辛苦,每天工作学业之余在忙这些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会务,也算是有勤奋的潜力吧。我其实很欣慰,这样我确实可以带着他们前行,只要教会,他们肯改错,他们终究是可以抱团一起往上走的,学问可以传续下去吧。其实论坛上那些同学也都差不多,一边不落下本职,一边努力进学,我若是易地而处,未必比他们好的。所以虽然没事我还是会攴,会说,会奚落,会打趣,但心中真的敬重丝毫不少,他们都不容易的。


这次因为一百五六十人要住两晚上,所以开销比较大,我们都准备自己多掏一些的,不行多做点小东西放在微店上啦。但真的没想到,几天之内大家就能给我们这么多的帮助,现在粗略估算,基本上可以cover住所有大的开销了。欣慰之余,我们也比较警醒,不能以后总叫大家掏腰包来做这事,最起码每年能提供一次年会的力量要有。很多都是学生,或者收入不算多,但依然解囊相助,依然不远千里,坐二十个小时的车过来参会,呆一天半又要坐二十个小时回去。我们不单单是感动,而是由衷的亲切而油然而生的敬重,这不是以利能够驱动的。这是种情义,这是种赤诚,这是一种纯粹。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最大的动力,再累一点也没啥。而说什么都不如真的行动来的真诚。而我们年会后沉淀下来,那种想要发展起来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是一种刚需,我们想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要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得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他们都和我讲,年会上普遍有一种气息相连,类似亲人的感觉,大概是这次年会大家共鸣的体会吧。志同道合的气息相连的感觉就是如此。 明明初次见面却一点不陌生,其实大家彼此之间早就用学问联系起来。各自不同,但彼此连接,调和克己,尊重而能互补。这次确实比第一次更加接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觉。真正的守礼而不失赤子之心的热忱才会如此吧。


是的,真正做到克己,才可能做到和乐。而且不是一个人做到,而是大家都做到才会发生的状态,所以和字其实挺难的,这个世上纷纷扰扰其实就是不知克己,不知礼,自私自利造成的。那样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冲突的。破坏的将是所有人的生活和自由。我们的文明虽然讲究约束,讲究礼教,但却可以真的使得人拥有自己的个性,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就是善的境界,纯粹而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虽然这需要外力来攴,来约束,但真正的自由恰恰需要有反方向来得到,而嘴上喊着自由的放纵其实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反方向的,只不过自我洗脑而已,得到确是真正的奴役。反者道之动也。真正克己才是放开,你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来源于约束。上以下为基,长着长着就看似相反的两端了,但其实不过就是顺序,约束和自由其实就是这样的关系。俭是广的根基,在序列上约束是自由的本。我们文明不但追求自由,而且追求最大的,别人文明中很少出现的自由。这么来看,追求自由是古今中外大家的共同愿望,但我们更在意根基,也就是克己修身,那么自然有自己能达到的自由。而有些说法太过本末倒置了,或者说有些短视浅薄而已。反者道之动,其实根本上再讲序列的问题,只不过跨度深广,所以常人不觉得序列,只看到了对立。但天下没啥东西真的对立,只要格物入微,自然有脉络可寻,精微序列历历在目,根本没有二元论立足之地。道家讲有无黑白,其实是在讲序列,这点不明白,根本来门边的影子都看不到呢。只不过在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成为拥有新的名称的状态,慢慢再被人为的对立起来了。其实不用太长时间就能给大家讲明白,但真的明白却是需要做的到,将本末关系真的做到,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专注持久,毕其一生的坚持才可以达到的,此事,非大丈夫不可为也。


我那天在给夏令营的同学讲一些补充知识也提到了相关的内容。每次听课听明白,其实不过就是外界信息在杯水中捋顺了一部分东西,这种局部的顺序一旦形成会有比较舒服的状态,开心愉悦欢喜都是常见的状态,但外界的言辞信息传递毕竟有限,进入杯水的量和杯水巨大的存量来比终究太少,即便是我们精华紧实的信息也会慢慢被巨大的乱序杂浊的来冲散和吸收。也就是大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听完课,聚完会,好两天,三天,然后又开始回到自己的原先的轨迹上,继续别扭,散黄,最后不甘,甚至愤怒和难过。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甚至每周往复经历此种状态。那应该怎么办?要复习,要行动才能扩大这个外界进来的精粹有序信息的战果。一开始听到之后,满足愉悦轻松的时候,就要开始复习了,只有这样这部分外界精华信息才会被你复习产生出来的信息不断加强而不至于快速散掉,这个时候未必是什么快感,但应该做的就是需要保持这部分信息的存在的。然后一定要开始按照这个信息指向的方向开始行动,也许不是一下子做到位,这不要紧,但只要开始做,就向一个钩子一样会勾住那个信息不那么容易散掉,而做的越专注,越深刻,重复的越多,那么就会不断拓展这个信息,贴近这个原始信息的程度越高,那么以这个信息影响杯水的面积越深,深度越广。不断积累下来,就可以真的改变自身了,每次的好的有序的信息的摄入,其实都是在黑色中的一点点白色,以复习巩固,以行动扩大这部分白色,最后可以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最后慢慢都变过来了。这种扩大和深入的过程,也就是上次讲“愚”那篇,学习从外界到鸡蛋壳,再到鸡蛋壳里面的过程。鸡蛋壳和鸡蛋壳里面的小鸡仔更多是一个比喻。但确实都是在杯水中的不同层面。


我们每次讲完课,都去群里喊大家复习,也有自发的转录小组,但关键得有正确的行动,所以我们也有各种打卡小组,也就是鼓励这种以行动扩大战果的具体措施,但依然不够,大家得忍着自己的各种任性,不断的行动下去,才可以真的积累战果,一层一层的染白自己,一层层的顺序起来,直到改到最底层,再到最底层中的纯色部分,也就是穷理尽性乃至于命的过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知识的描述,而是一个通过行动身心一起参与的人生蜕变过程。


对大家来说,都是从听闻道理开始,但不断深入的程度,完全取决于行动的积累。光听,光心里觉得明白是远远不够的,那就是一个契机,怎么把契机变成真的切实的,不会再变回来的成果,这需要大家咬着牙,克服自己的任性,也就是自己的惯性去行动,去扩大战果。这事就是打仗,很多同学经常做到各种打架斗争的梦,其实背后就是类似新旧信息在杯水中斗争的原理。当然我说的是我们论坛正在前行的同学,其余的朋友未必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绘梦我看了很多,也是为了了解大家的一些变化吧。这次年会不少同学都得到很宝贵的东西,不要叫他们散掉才会叫大家赶紧写回顾,而更关键的是要借着年会的力量,开始行动,千万不能荒废。不然大家勤苦营造的劝学力量就会被浪费。与其说我们是为了外人,不如说是为了大家,那个高浓度的信息会给论坛同学带来很多不同的可以调整自己杯水的信息,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但关键就是怎么刻在杯水中,永久的留在那里,作为一种动力源,一种为了日后真正破茧而出的积累。而怎么扩大大家辛苦的成果?才是我们在意的事情。而只有大家以修身为本,我们劝学才会传递真实,才会真的有效。才会不浪费大家的青春和辛苦。


经常写作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写作也是一种行动,只要动笔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尽快完成必然又有不同,我们上周六开了新人路径改革的会议,也算是另外一种促进大家以行动扩大战果的方式。

这次很多同学如果消化的好,尤其是跟了两三年的老同学,都会有所进步,实打实修身上的进步。打个比喻,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在地面盖楼了,这次是我开始码字以来同时进步人数最多的一次,就算盖不出完整一层楼,也可以盖出大框架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花时间和耐心巩固下来。很多新人虽然未必有这么大的进步,但也必然有所得。老同学是厚积薄发,但新同学可以以此为契机,必然也会因此少走很多弯路。积累这种事情是没法很快的代替的。这是一种沁染,是环境的力量,所以新同学别着急,我们会给大家一种新的课程路径的,最起码可以使得大家打牢基础。这样循序渐进总是好的。


但无论新老同学,都是没有真正从小开蒙过的,所以其实即便上面盖起高楼,下面地基部分也不扎实,甚至错置乃至空心。所以再往上盖楼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调整根基。我们为啥鼓励大家参与博山学社,参与新人路径设置,甚至参与蒙学,其实也是希望通过这种行动,以行动改变别人的时候,同时改变自己。给别人奠下基础的同时,修正自己基础不牢的问题。行动产生气,你对外界的劝学纠正根基的行动在修身为本的前提下,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底层结构。希望大家真的能够体会这些事情的用意吧。对于成人修正根基来说,不断重复蒙学的信息,切实以修身作为传递的根本的话,会逼着自己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也算是用之为人而后成己,以公炼私的一种办法吧。



关于年会具体的筹办和体会,大家可以移步去庐外生春,看看这些孩子,当事人自述是如何的。我就是写写我知道的部分。举办前头一天的晚上,已经十点了,发现教室的网络不通,4G的路由器没从山上带下来。幸亏北大的老师真的很负责任,一个管网络的女老师大半夜从大老远地方坐地铁赶来帮忙才得以弄好,好几位老师当时很晚了都在帮我们操持,我们非常感动。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也没有我们年会成功,工作组的同学一直在麻烦他们,各种琐碎的事情,各种问题都是靠着北大老师们耐心帮助才能完成。所以昨天开总结会的时候他们也想回去再去谢谢他们。以后我们办的夏令营还是要在北大办,就冲着这些负责的老师们,我们也有信心办好。


十一点左右网络能用了,技术组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当时就和他们说了有些事不好办的原因之一,没有足够的行动产生的气是很难办的,然后开始琢磨如果不直播我们的方案是什么。首先,先叫总策划主持人们去睡觉,攒足了力气明天好应对。然后又看着他们忙了一会,我最后其实是打算就先这样,给他们讲了得诚心尽力的去做才可以补上这个缺的道理,希望他们日后改进就好了。我没说的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在做的事叫做补天时,这其实是祭祀中很高级的手段,但深入进去那是一番天地。他们一下子做不到,真的不能怪他们什么。顶多说几句日后要提前多努力。但最后他们几个孩子熬到4点多,终于成功了,我早上看到留言的时候,一种淡淡的惊喜洋溢在心头,同时也明白他们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这其实说明了很多事。能偶成,能有这种坚毅的精神,能一起完成都是值得欣慰的。很多事我也不多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会对他们更严厉。嘿嘿。当然虽然很多同学没在现场,但依然是提供大的动力的环境的一部分,依然是无用之大用的部分,依然是能偶成最大的部分所在。所以其实事成看似在他们几个,但也是大家在一起和这个大环境的相偶,而他们是代表最精萃的那部分诚意。但精萃不等于所有。


后面的事情,庐外生春里有几篇文章讲的很清楚,就是几个孩子,一起测试,陪着测试,其中各种问题爆发,他们几个最后累到摊在桌子上,或者已经发木了。中间出去拿设备就跑了两趟图书馆。他们没有打退堂鼓,就是顽强的想要完成这事是叫我最满意的部分了。而且毕竟都是有点干货在身上的同学了,所以他们消耗自身的东西补上差的那一点点了。那么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最后结果就是天时不利,我们依然成功了,或者说是他们成功了,我当时心里其实是甜甜的,他们日后还是有希望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背后的道理就在这里。即便降本流末之后言其从天的道士也不是简单被动的被限制住才对,何况进学先王之道,自然国学的士子学人了。经过这次门槛,真的可以启动他们一起做事的事情了,日后我也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们,安心继续我的行程吧。而书院再也不是一个的愿景。很多同学经过这次年会都会有真正的信心,那么书院就已经在成型中了。O(∩_∩)O


我第二天起来看这帮孩子,就知道他们真的没少消耗,但我不担心,不用出去怎么会来新的呢,不断消耗就是不断扎实的办法,留着不用才是蠢材,尤其这次亲历者他们会有这种信念信心,就是立志的资本。他们走对了路。没有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以义为先,以劝学为先,以公为先,那么消耗不但会补上的。。。所有努力的同学都走对了路。这事做的,已经不只是我。。。满意的程度了。嘿嘿,O(∩_∩)O。

年会结束后,我也给他们复了下盘。也教给他们要多睡觉补回来的办法,但正经事不能断,文武张弛之道,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尽相同的,他们面临的消化吸收补益是需要这些信息不断重复出现的。所以大撒把似的办法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哈。


这个对参会的同学也是一样,尤其上台讲的同学,都要这么做的。别耽误时间再吃吃喝喝和聊些没用的东西,有些东西其实是消耗自己行义所得的,岂能浪费掉。同学们讲的都很好,其中有几位水平真的不低。说实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很多事我不必再担心。日后,事成身退,这学问也能在延续给给后世子孙的。他们固然还很稚嫩,所欠缺的东西也很多,但他们还有很长时间可以补上的。不着急的,我们可以慢慢进步,慢慢生长。^_^,我们还有时间。

年会的成功,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但其实也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根本不用去担心日后的年会会不会比这次成功,要是不成功会不会不太好之类的事情。平时按照端悫的方式来进学,切实把我们的事情一点点做好,根本不用是担心未来,未来自然会来到面。我们只要现在做好积累,日后面临什么样的选择都会是心安理得的。就如这次的选取文章,我没有啥介入,基本上就是强调格式,顺序,一共可能回答了两问题。O(∩_∩)O。我很相信大家平时积累出来的水平不会叫我们失望哈。果不其然,嘿嘿。


具体演讲的顺序基本算是我安排的。其中第二天点名补上来的是两个我的学生,他们文章我就大概扫了两眼,其实写的只能算是可以,但我的学生都是论语组出身,一年多的训练使得他们有些不一样,毕竟受的训练不是简单的学术训练,而是修身的训练,平时日积之功是在不自觉的时候就会绽放出来,会场上他们的逻辑和表达都一般,但最后一段都展示出他们真实的样子哈。自己走过的路,自己搞明白的问题,自己的弱点,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实而纯粹,虽然稚嫩甚至有点笨拙,但我却明白,这是鸡蛋壳里面的展现。那种感同身受,那种震撼来源于修身后的真实,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真实探索。所谓即兴发挥,恰恰就是我们练的东西,无为而行,顺着就出来的,所以我们自己的学生都有特别真实的地方。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厚积薄发,绽放他们的光彩。嘿嘿,一开始那个最小的孩子的说什么都不想留自己的学校,说不是好学校,怕丢人。这小家伙真的好面子啊。其实压根没人在意他这点,都是同学,哪有那么势利,他真的多想了,而且学校不够好又怎么了呢?那是原来行动不够,相偶的结果,但不等于他一直会这样下去,不代表他可以以此为借口赖着懒着,可以现在不努力,更不代表日后会在这条路上比人差啊。而他最后讲的那段不知鼓励了多少同学。这也是我叫他上去的初衷。自己切身的感受讲出来,不需要刻意准备,反倒容易言中有实的。


是啊,其实现场有同学怎么才能有勇气?他回答到不忘初心。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答案。我们的恐惧其实来源于对自己过于重视,但真的为了别人的时候,很多恐惧就会慢慢消失不见。慈母救子,英烈慷概其实都是如此。不忘初心固然是办法,但若是能在其志形成伊始就有为人为公的成分,就会克服很多因为自我过重产生出来的问题。反者道之动,能善取于人也。

本次年会的主题看似是相偶,但其实体现出相偶中更深刻的部分就是相偶并非全然被动的,而是可以调整的,相偶之后是可以以行义方式裁断的。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成为代表与天地并列的,阴阳两气外,第三种合气的至关重要所在。孟子先生其实想要表达的最深刻的精神内涵和荀子先生一样,和先圣先王一样的,都基于此,儒学的魅力也恰恰在于此,大家日后慢慢就能明白了。

那位唯一在我小说中出现的学生,也同样在他的演讲中表达了那个意思。他念完最后夫子那段话的时候,全场震动。君子之福,实为天下苍生。天下有福,君子才会有福。有如贤者之乐一般无二,所以夫子一辈子看似没有得到什么个人的名利,但依然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说白了,他追求的福不是自己个人的福,而是天下人的福。以天下为自我主体,正是乐取于人以为善的道路。而这恰恰是克己而成的境界。之后方能善行教化,与人为善。而后世子孙确实因为他的一生的努力得到了延续,得到了福祉。他等的时,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来的。或者说他等到的一个悠久漫长没有尽头,宏大文明延续的时,他等到了,也做到了。场上那位同学刚讲完,就有就有另外一个学生在他们论语组问我,为啥夫子不顺时而行。就有了我们这段谈话:

振景:那夫子为什么不“顺时”。不逢其时是不是脱离了不离之道?

先生:补天时

先生:诸葛武侯

先生:我辈不及也

振景:天啊

陈慎行:我的天

振景:震惊

陈慎行:谢谢先生

振景:谢谢先生

予仁:谢谢先生

予仁:震惊

泉流:谢谢先生,震惊

陈慎行:我突然感觉,我写的太小家子气了

泉流:谢谢先生

泉流:震惊

陈慎行:这个对应很清晰很形象啊

泉流:我刚刚没网,予仁帮我发了

泉流:太震惊了

是的,我们的先贤走到一定程度,都是在做补天时的事情,这也是他们的修身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选择。武王伐纣的时候,太公斥责占卜不可信,不是占卜有误,而是人和胜天时,而其实时更深刻的天时罢了。夫子毕生授业传续学问,孟子集义浩然,诸葛武侯择难而行,文丞相正气风骨,我们历代仁人志士英雄人物都是在这条路在前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顺时得逆之本,以人补天,一人成天,从杯水变成水库。他们做的事情最后其实都是这件事。这恰恰是人作为三才之一最伟大的地方所在,是在演化天地。

而从我们文明一开始,从我们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中都蕴藏着这种精神。盘古开天未必是真的开天,但其中蕴含的自主的力量是宏大而难以言喻的。女娲娘娘造人补天,也是在补齐这个世界所缺所损的东西,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无一不反应我们的先民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不是简单的顺从,而是以人配天之后的补益和改变。生命最灿烂的光辉就在于他们的能动,能够改变,能够改变自己,也能改变环境。非要说的意义的话,这就是生命出现在这个世界真正的意义,也是人所代表的三才之一的根本性的力量。合气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人道的力量。善用这种力量和天地配合演化无穷才是先王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盗天取地以谋自利。


而这种能力并不是脑补出来,而是真的不离真实,端悫善学,复制践行后,从中演化升华出来的,所以实际上这看似的愚蠢的逆天,其实并不是常人那种简单任性,并不是简单和天和自然对立的情况,而是顺天得理,穷理尽性乃至于命之后的延申完善和发展。做到极致,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创造自然。而后就会超然于这个自然来到更宏大的自然和真实中去。继续这个过程。就会真得那啥那啥和那啥。O(∩_∩)O说白了还是向下守根不离,但依然慢慢开花结果的一种方式。瓜熟蒂落,重新发芽也还是自然规律啊,但在这其中深研进去却是不同的天地自然了。

所以我们文明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扎扎实实的不离真实而补益开创真实的可能,那上不封顶,无尽探索前行的精神,创造精神其实深深烙印在我们血脉之中的。这种是别的文明难得一见的一种精神。面对天的不足,是人类的始祖在补。面对大洪水,我们是人类的佼佼者在治水。面对降本流末的时代,是夫子,是武侯,是文山先生在补,也许没有都成功,但那又如何呢?但其实他们都成功了,我们的存在就是他们成功的证明。愚公说过,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终究会有成功的一天。我们薪火相传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渡过难关,使得我们的文明血脉延续至今。这大概就是华夏子孙身上流淌血脉中最精萃的部分吧。


理清以上问题之后,我们就会自然得出一个结论:对于那种宿命论,自说圆满,自我封顶,奴役消磨精气神的一神异说,确实不能过于纵容。但关键并不是抵制他们,而是自己做好吧。只有修身正己才可以真的扭转这些在国人心目的印象,国人慢慢就会看清真的面目,那些说法背后都是有黑手作祟的,但无非也不过就是走到一定程度后,走上歧路的懒霸黑体再作祟而已。真的也没啥新鲜的。也许适合别的地方,可以使得他们保存一定的生机,但对于我们这片土地的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南橘北枳,不足以精,难以延续我们得文明。是故,非义不取也。


再没有达到配天之前,其实大部分的补天,所谓得补天时,其实都是在更大范围内发现自然更深刻的东西。比如他们这次补气事成,发现的就是其实传统择吉中的局限。破日其实不见得都是这样的,虽然难成,但只是再说一般程度上以人成事的一种几率,是局限性很多的一种归纳。不能单纯的迷之信之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但依然可以借此偶成自己所志之事。这样来看不但是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诚意补上这块气的问题,而是说他们不自觉中触及到比总结出这些规律前人更加辽阔的更深广的境地,超越了一般建除可以描绘的人类常用边界才对。或者说因为自然和人的剧烈激荡变化,很多办法覆盖面都不如以前准确了,都没有那么好用了,而被他们用最本质的诚意接隙引动而补上了吧。这段表述表达了很多事情,但其中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日后他们事具备从人道藩篱中走到自然无限中的一种品质,而事是由人而成,人能如此,那么我们的事情也会有无限的潜能。

文至此处,不胜喜之。O(∩_∩)O



华夏文明,自然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