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俭以养德,多藏厚亡

目录


很多同学今天都首过了,各种反馈回来,我也挺欣慰的。有些礼节性的缺失并不要紧,我们这并不是宗教性的仪式。首过,三官,秋判的自然实质我都讲了,大家明理而后行,诚意十足,切实行动,远比那些无知迷信记问之学下的礼仪性的有实质干货。不必妄自菲薄。而且我们这种自述的方式不是制式的忏悔文,所以不自带重誓契约。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的约束,也没有那么大的惩戒担心。而那种制式的忏悔文都是修道人到了一定程度,逼迫自己彻底改掉才出现加进去类似于誓言之类的。也不适合大家的情况,贸然用了,有了誓言,再去违背更不好。所以我们返本还源,剥离这宗教性的外衣,教给大家以诚敬即能行用的实质部分。虽不完美,但足够用了。这也是学之以序的必然,不必求全,大成若缺是也。若是根本没有那个德行,没有那个条件一心修道,那也用不到那么夸张的办法,贸然行用,有苦自知。



礼仪日后慢慢学,第一次做都会慌张不知所措,一回生二回熟。不用战战兢兢的。若是真的以诚敬公首过,那么就请有点自信。诚者天之道。践行不息就是天德所表。以诚入德,能载能育,为人为物有用,即是地德所表。礼敬谦退不争,即遵水德。大家肯切实行之,最起码朝这三个方向走,总没错的,小小一步就是好的开始。勤行不息,运而不积。慢慢自然会走很远。回头望去,早非原来那个人。


用宗教上的话讲:


若夫世间善信贤良,夙植功德,得闻如上妙微,冰消幻妄,清静身心,渊毓元精,绵息元炁,寂照元神,混神炁精,冲凝天谷,复无极至真之妙道,劫运长存,获无量寿,受无量福,其圣功玄德,不可思议。


大家能破除宗教衰败腐朽之后的幻学迷信,所以冰消幻妄。真实从德行入手,诚以践行,可称世间贤良,若非积功累德,不能同气相求,得闻妙微,清静身心。我们不说后面这些元精元气元神的事。大家没到那个阶段呢 。但最起码这是条正确的道路。长行此道,终有冲凝。也不枉我们用心如此。



诚敬公其实也是天地水三官的基本德行。


天道诚运不息以仁,地道容载生养以公,水德敬让不争以通。经文上都有写,从来都不是我们一家之言。


《三元福寿经》云:

天官诚运章
原夫天官体精一而中正纯粹,主健运而元亨利贞。。。生生不穷,升降屈伸,运四时绵绵不息,正令行乎少昊,至仁发乎旸谷,鼓舞仁风,草木山川成秀丽,化融元炁,飞潜动植悉冲和,孔德成莫大之神功,玄仁变无穷之妙用,主天曹大生之柄,宰天府元化之机,帝德无方,真功罔极。。。”


地官厚本章
道乃万物之奥,坤为群类之基,。。。发春之化育无情有情之物,总理中黄巨象,微相之形,咸生厚土,故后土功高莫极,中帝德厚无疆,凡人素履行藏,悉承厚载之德,死生安止,咸庇含弘之恩。。。


水官归源章
夫水官者,大道一源,弘通万派,圣德渊澄于沧海,神功寂湛于瑶池。。。澄澈无涯,静止息于先地,能柔能顺,用莫之既,可方可圆,深不可量,实满而不自盈,往来而不失信,其质柔而体至刚,其性下而公用平,其海藏也,韫金玉珠珍,其源流也,育馄龙鱼蜃,细无不入,大无不包,神其变化,则倾山倒岳,攻其坚强,则贯金透石,道济天下,载万斛之巨舟,光泽世间,印千川之皎月,体之若此,升降自然,故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至神如天,历千古而无变,汪洋清洁,溥博柔和,与天地大通,共虚空同体,滋生万物,泽育群生。奈凡流莫晓洪泽之恩,徒为望洋之叹。。。


世人凡流不知天地水之恩之德,狂妄自大,骄横淫奢,自取其咎。经文也有写。我们虽然很多地方不直接引用,甚至也没看过,但道理终究是一个,所以不会偏离什么的。只要愿意都可以找到相应经文的。



大家都首过了,我也借着今天,晒晒己过。说说自己从小难改的毛病吧。


我有浪费的恶习。


浪费最严重就是面巾纸和水。我喜欢用抽纸。。。虽然算不上洁癖,但喜欢用纸巾擦东西,因为直接就可以扔了。然后一点就用一张,到哪里去都是我用的最多。。。浪费无数,现在想起来真是羞愧。



我从小还喜欢洗澡泡水,经常开着水一直冲好半天。这点对现在的小朋友也许没啥事,但对登山者,对我们这种人来说就是过错。而且我改起来挺难的。不过脑子就做了。还有这种浪费的习惯也延伸到吃东西上,有眼大肚子小的毛病,所以有时候东西就放坏了,不得不扔,我经常就是埋在土里,但依然有过。浪费食物错处更大。都是不合规矩的问题。所以若论德行,真是亏欠极多。说来惭愧。



其实家教在这方面一直挺严格的,也有榜样,但我少年时代总是自是太多,很多都没养成好习惯。我母亲是那种节约用水的老太太。淋浴必要我们都站在盆里,然后剩下的水冲厕所。而且不许洗的时间太长。每次我洗澡一长,都说我浪费,还说不是没钱交水费,而是干净水来之不易,不该就这么都流走。总用非洲很多人都喝不上水教育我,我少时总是不以为意,后来渐渐明白,自古相传的节俭之道就是天道地德的人间传承。不该小觑。传统美德不见得都是啥封建残余。


而我外婆更是节俭。她老了,经常流鼻涕,那种厨房用的大餐巾纸,她要撕成四份,或者八份才用。然后还跟我讲,要不是老了,不能总沾水洗手绢,根本不会用纸的。想起来就唏嘘不已,老人们的节俭我们很多时候不理解,甚至嘲笑,但他们是对的。越学越走越深入越发现这点。我太浪费了。水清木华,都不是白来的,树木就算那种易成林也是大地滋养,得天气而生,人砍伐制造又多用能源,无一不是自然所予,浪费这些东西就是有悖天德。干净水也是经过无数能量消耗才能得到的。不该白白浪费。



那些老一代的人都是从苦难困难年代过来的。都饿过肚子,见过人间大悲惨。所以他们的世界观和我们不一样。很多习惯都是逼出来的。但恰恰是对的。也许年代变了,社会风气变了,但节俭应该是传家之宝,也是我们文明一个特色。要是都像米国那样浪费资源,为了自己安逸奢靡索求无度的挥霍,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用的。所以必然不能学他们种种恶劣。那种发展模式从头从方向上就是错的。大错特错。


太上有三宝,其中就有俭则能广。而书经中有专门的《尚书·无逸》。墨家专有三篇讲节俭。儒家也讲敬事节用。王者不能骄奢淫逸,这是自古上位者德行标准。我们不求啥上位,但我们要登山,那么要遵循山道上的规矩,节俭是必须的。现在这个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浪费太多了。这点只要是现代人只怕都做得不好。


当今消费主义泛滥。人再也没有原来传统节俭的意思,到处比着奢侈,有什么意义吗?面子潮流,无聊虚伪,恶俗炒作的富有,背后欠了多少还不知道呢。安逸淫奢的代价是不可想象的。每个朝代都有盛世,都有安逸骄奢之时,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其反动。大家精通历史,自己去想想就知此言不虚。所以不能以今日之物质大丰富为骄奢起点,不能以科技发展为借口,脱离和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祸害自然,糟蹋自然资源,只取不予,否则德必有威,恩必有害,非长治久安之道。



就拿手机电子设备来说吧。多少人半年不到就要赶新潮换一次?明明还能用,还挺好用,就要换了,为啥?因为出新的了。冷静下来想想,有这个必要吗?不是你没钱,而是你在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浪费自然资源。这比啥吃肉杀生消耗的自然资源多了去了。因为人类各种发展,多少物种灭绝了呢?我不想把这里变成一种环保主义公众号,但这种不满我早就想说,很多问题本身就是人自己造成的。


我一个手机用到没法再用为止,学生们都看见了,三四年的手机电池太老旧了,一会就没电了,根本不能出门,我才敢换的。现在写东西的电脑用了快十一年了,屏幕也有时会闪,但没坏为啥不用,我也不玩游戏不作图,看看文章,写写东西足够了。


当然有需要的朋友换也无可厚非,关键就在这个不用自己所不需这个度上,能掌握这度,登山把握就大多了,但人往往是以贪欲代替需求,以desire代替 need。


这些电子设备取用的自然资源更多,而且是日后需要更加复杂难以短期代谢的废物。为了啥经济发展,没有穷尽的制造这些东西,我真的不明白意义何在。舍本求末。这种发展何其虚假。我们可能是太不现代了,那些啥经济学家的话都听不进去。我们就是抱着登山的原则,以不取自己所不需来要求自己。所以想要登山,不要奢侈。余食赘行,骄奢丧神,淫逸亡精。要尽量的用自己该用的东西,这本身就是能力的训练。人已经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都被这个社会上消费主义等等不知所谓的信息洗脑了。分不出来自己真实的需求,这样真的没法登到哪里去的。


还有就是别多藏。书厄中有一种就是藏书之厄。把很多书都聚集在一起,往往下场不好,不是烧了就是毁了。藏而不用,则失其德。典型的多藏必厚亡,书都不能免,况乎他物。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古董,别人拿块老玉啥包浆特好的东西给我,我从心里就各应,这包浆说白了就是人体分泌物混着人气裹上去的。不知经过多少人多少手,多少体液,我连碰不愿意碰,还当个啥宝贝整天摩挲。沾老气就好么?


老气就是故气,若非是有德之人润养的,根本就是故气杂浊难捱,到我手里都嫌脏,有杂气不说,那些东西,流传之时,尤其古墓里挖出来,本身就是失德之事。有德人好外物者少,权贵有德好古玩,往往德行偏也。人心鬼祟尤有过之,整天算计人,恶心事想着,把弄的东西上都是这类东西,还能有啥好?得多想不开才喜欢这类。。。而且把明器当做活人用的东西惹出来的事不在少数。还以为啥好事。反正我们这支不弄这些。我们就接过一次考古出的问题。不足为外人道。根本弄不好的。不站在理上呗。


考古固然有理,但那是现代人的道理,对古人都是失礼之事。你去挖法老墓,看看他的诅咒是不是就对考古学家豁免?所以考古,还是抢救性挖掘是靠谱的职责,那种没事就惦记着把谁墓弄开看看里面有啥的,往往是私欲造作,当年某人就想开大墓,直接被周总理批了回去。学问,高度,德行差的太远了呗。


所以我们不藏这些流通古物,除非是真的能用的,但其实很少有。在博物馆里给大家看,比私藏有意义得多吧。弄些收藏就以为有文化了,可能也是一种风气而已,差得远了。对于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多就是借来参详一下就可以了。里面需要的东西看明白了,就不用留着了。所以并不用私藏。这些东西都是累赘,明明都能上去一个台阶了,整天惦记这些故气之物,玩物丧志,为物所役,愚不可及。有些东西,我宁可用新的,也不用来历不明的老货。老货杂染太多,不够纯粹,要用还得重新洗净弄好,麻烦,还不见得相合,不如直接找个新的,自己养着来的干净简便。所以我对收集东西没啥特别的爱好。书也是以后都散出去,以后有些藏书也会捐了。真正的干货都是随身就有,不假外物的。



最后,我对宗教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奢靡,文而不质。为了什么度化的虚假借口,弄得金碧辉煌,公饱私囊。本身就是背德之事。哪个正经宗教一开始不是教人勤俭的?后来为啥都变味了?人心贪婪,文过粉饰而已,己行不正,何以教化?教的就是教人奢侈吗?这种事难道是创教者的意愿吗?多少信众看到庙里的摆设,觉得上档次,就去回家弄的一样奢侈,自败其德。这就是恶行传播之过。风气不正,在于没有追求,没有志气,没有立足之处,不敢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说不。那其实存在的意义微乎其微了。


道教本来还挺好的,我小时候的道教算是所有宗教中最朴素的。老道都很简朴。但这些年来,老人凋零,道风散败,渐无玄门道气,以世俗的骄奢标准要求道人。到处都弄些虚假辉煌,根本不是太上之教。弄再多再大太上雕像,不如善行其道来的真实尊重吧。而且身为教职,不知正己化人,为了和世俗商人同流,多弄些钱财,不惜篡改教义。真的也是服了。看似富有,多藏厚亡,必不远矣,真的自贫其德。彻底的贫道了。根本不用再自谦无德。但无德哪里能沾道的边?无非是宗教生意公司的老板。羞与为伍才是真的。历代邪道必是骄奢淫逸之辈。还有过分的,把传宗的公器私藏,当古董收藏?别以为没人知道。是什么,怎么用,祖师之间早都有交流,以防内贼。我们比他们清楚的多。早晚会有人去找他们要的。谁也跑不了。秋判之所以称判,不是瞎说的,善恶有所判也。而且毕竟严肃收敛之阴气渐渐盛了。^_^。有些事不言自明。


大家别怪我吐糟,有些事过份到你们听了也会如此。有的时候啥也不知道也是蛮幸福的,沉浸在虚假的幻想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