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勾玉芳舍,白鹤清歌

目录


勾玉芳舍



白鹤清歌



文//十万个为什么


引子

松山草庐风不绝,清眠夜半梦太学。

雨过千岩云生月,白鹤清歌复天爵。


梦中展景,山松如海,草庐参学,小雨似歇,林风习习,云雾窈窕,月色隐现,雨洗千岩,俊丽苍秀,忽闻鹤鸣,清歌九皋,天地同震,云开雾散,万物景明,气静神清。


原本这次所参,火气颇重,正当盛夏,又误食阳药,虽有调理,但难免湿浊生火,云蒸雾蒙,渐生丝丝不耐,当是浊火扰神之象,不得已静修避事以除之。梦中白鹤清歌,如九天之乐,涤心洗虑,燥火尽退,烟雨开蒙,神复清明,感念白鹤,纯清至斯,遂记于此。

日间起来,想起今年有个电影叫妖猫传,里面据说有个白鹤少年。心有所感,遂找来看看。结果糟点无数,^_^,为了我的好心情,还是吐糟彻底,不留情面啦。不过也却有所得。


电影其实就是人类幻想的再现,是和游戏一样的短书在这个时代的特色,而这本身就是幻术,也是梦境的现代版的具象化,本质欺骗视觉听觉感情等等感觉的幻术。而在古代从事这类工作的人都地位很低贱,因为破坏真实,伪造真实而进行麻痹身心并不是古代文明的爱好。而往往文明发展到一定物壮则老的阶段,就会出现各个文明特色的幻想再现。


现在这个时代恰好就是这个文明走到了好幻术的阶段的开始。好的幻术可以让人沉浸其中而不查,但电影还没有那种能力,但以后也许真的会出现类似于黑客帝国中的技术,活生生的幻术世界。其实大多数宗教当中的描绘未必不是。

不过好的电影会吸引很多人去看,阿凡达为啥大卖?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梦境完美真实充满精致的再现?战狼2为啥那么高的票房?一部分原因是他拿真的坦克再拍。真实点滴就是幻术中最致命的地方。幻术想变成真实必须要高到没边的能力吧。即便天堂西天也不过是一种幻术的演化。身毒文明以梵天一梦来描绘世界,也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明一些问题,就是心识为本的根源导致了他们的选择。或者说那个雨林密布的地方,湿气蒸腾,真幻难辨是那边人类的一种固有特色。后来发展出来的宗教其实也是有环境地域特色的。对于死后的世界的宗教性构筑,世人情重欲多,那就很好灵,稍微给点导引,就足够自欺欺人的了,那么些许幻术也就足够了。那些天堂地狱西天等等这和三天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不过对于离的太过遥远的粪土小兆怎么会分的出来远近真假大小呢?山下看去,远峰似小,近土最大。人之常情,所以倒也没啥可以诟病之处。他们也就这样了。人易老,心越浊,总要有个活下去的盼头吧。

120/s   f1.4

ISO 100

幻术这种东西在任何文明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发生,不管是什么文明。或者在文明的巅峰必然会出现。大唐两汉有各种幻术师其实是文明的必然,只不过依靠的不是电影工业,而是别的世界观下研发出来的技术。在很古老的时候,或者在别的地方,依然出现过类似的技术,而那个时候的载体,叫做曲玉,也就是勾玉。妖猫传这个电影就是以幻术为噱头的。咋一看妖猫传这个名字,我就想起真正有过的类似的事情。道教早期经文上一般和压蛊毒人相连的一个词就是猫鬼野道。


妖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不过是在魏晋南北朝左右流行,到了隋朝闹出一事,确实是杀了不少人,还连坐不少官员出事,只不过这个一般不叫妖猫,而叫猫鬼。确实可以下蛊食人脏腑,中者吐血而亡,这个和无主之蛊的野道并列,在经文上成为猫鬼野道,都是左道邪法。这点电影里是沾边的。解法也不难,自古医家多有研究,也不赘述。

黑猫灵气足,其实是阴气特别,死后得气闹事的不是没有,古代有怕猫死闹鬼难治,所以才有晾尸于阳树枝头的习俗。这里成为作怪的主角也到不足为奇。没看之前的奇幻背景解析这么大概也就够了,至于玄宗朝的历史背景大家都有,毋庸赘述。


这个片从一开始就不招人喜欢,傻了吧唧的二愣子白居易,毛里毛糙,可能要写他率性少年,轻狂活泼,但这一惊一乍的,简直是心肌缺血,肾志主恐的例证,实在不像样,不过从侧面反映了这部片子操刀人的某种特质。而小媳妇行止以为法度的空海,一副我早就知道了的诡异的笑容,实在是名侦探附体,一副假僧伪道之气扑面而来,想必是剧本改出来太做作的传达什么的缘故吧。换做平时定然不会继续,不过为了梦中白鹤,我还是决定不管他拍成啥样子,我都继续看下去。O(∩_∩)O哈哈~



情节



情节上,一上来就瞎掺和的开局,皇帝躺了七天,就这么死了,守着空海不远万里决心要学的无上密所在的青龙寺在边上,不去招人来治,一个日本来的求法小和尚就直接进入大内参与皇帝生死之事。这也有点太不合情理。这是典型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表现,那边随便个啥就直接我们这边最好的作陪。某人的媚日情节贯穿一生。而白大诗人上蹿下跳,被辞官了,还进天子书房如无物,盗了玄宗最珍贵七层宝函中的香包,上面那个义乌小商品市场做的星空房顶射下几只金属筷子了事。好糊弄人啊。




布景



被传的沸沸扬扬的什么大唐王宫的场景布局,总有一种还不如去看香港八十年代武打片布局的违和感,最起码我们知道那个类似舞台剧,大家都知道是假的,这个呢?就是努力想骗你是真的,但骗又不用心的感觉。活脱脱现代法门寺地宫门前那种不好好建,就给你个大的糊弄一下,三天就掉漆的感觉。看着那个石墙,那个门,就觉得是水泥石膏还会掉漆的那种。古代建筑根本 不那个样子,看似块头大,其实没有历史厚重的单薄,一副现代人的粗糙恶劣假大空的心态下,怎么能描述出那个时代的精致宏大。最后只剩一帧帧PS图流传后世,不亏是反映现代东方四大邪术的典范大片,足够被后人拿来代表这个时代的特征了。O(∩_∩)O哈哈~、(毒舌一次还是蛮爽的。^_^)




李太白



最后吐糟下其余人物刻画。保证吐糟完就不说不好的事啦。O(∩_∩)O哈哈~


最糟糕的是李太白,子微先生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何等风姿?神风俊朗,潇洒不群,是大诗人中年的风貌,尤其是未贬黜长安之前。怎么弄了一个鱼泡肿眼睛,鼠油胡子的喜剧明星的脸来演,演绍兴师爷也许更合适些。太白虽然不好美饰,不修边幅,穿的破烂,但不等于三十八九岁弄的和五十九岁似的。不知是审美有问题,还是有啥寓意。太白饮酒是他少年所修之物没控制好的原因,不会三十来岁就喝成肿眼泡的。^_^。




唐玄宗



玄宗本就素有修养,找个这么个端肩膀的来演,完全没有那种杀伐决断,开元盛世缔造者的帝王霸气,就是一种鸡贼算计的奸商感觉。玄宗前面积累的那么多年的施施然和自信完全被这个人心惟危的体态语言破坏殆尽。明明电影情节里是那么有自信,对阿部轻蔑宣告的杨贵妃主权的玄宗皇帝,一个精通音律,素有道门修养的皇帝,不可能连第一步心气下降都做不到吧,一个把心提到胸口上面的玄宗真的很违和。




杨玉环



杨玉环,唐人以丰腴为美,这位有点太瘦,而且这么为国为民有点不现实,她貌似就是一个貌美女子居多。大大的霞帔后面赫然是只占据了整个后背的大白鹤。这是再说实际上喜欢白鹤少年吗?好吧,导演的隐喻实在有点奇怪。美若天仙吗?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感觉,反正是电影,没所谓。反正故事是老中青三代人都爱上了她。^_^

我看到后来,突然明白,玄宗,阿部,白龙都爱上杨玉环,但对待杨身死之事是三种行为,三种态度,其实可以被看做是老年人李隆基,中年人阿部,少年人白龙对待爱人的态度,也可以推而言之,是老人中年人少年人对待事物的咋样?

老人李隆基,老奸巨猾,看似情深似海,实则步步自保而已,骗死所谓挚爱,自欺欺人,后半生孤独终老。但老人威权严重,有的是手段办法。一股子人心的腐朽衰败恶心而已。


阿部一样爱上杨贵妃,但依然做事瞻前顾后,左右反复,没有决心志气,贵妃死前没有办法带走,贵妃所谓诈死后没有马上做出判断返回寻找,结果临回国之前,还是纠结此事,最后依然故土难归,郁郁而终,不了了之,徒留一本日记,叫陪了自己一辈子的白玲幽怨半生。此油腻中年人的犹豫进退两难之象。


唯有白鹤少年,爱的简单,明白,热烈,没啥特别的想法,没啥权利名望,没啥国家抱负,没啥富贵荣华,就是不要杨玉环死。不要她被蛊虫侵害,明明杨已经是死人了,但依然不信她已死,或者明知已死,依然不愿意让蛊虫侵蚀杨的肉身。以身代之,吸入蛊毒,入了猫身,成了妖猫,又为杨玉环报仇。碰上要写玄宗和贵妃故事的白居易,才闹出各种事来。少年情怀,少年至情至性,最是纯净。这整个片子中,唯独这个情节叫人唏嘘。

片子拍的很造作,但故事带给我们的,就若白鹤知秋,警惕秋露,这是在警醒我们物壮则老,不要变成中年人,不要变成老年人,最起码不要叫自己的心态那么油腻腐朽。整日权衡利弊,整日计谋算计,整日贪求,那也许会长大,会成功,但代价就是再也没有少年人那种干净的精神状态了。而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登山者最需要的,否则路上歧途何其多也。所以对于世人的成熟世故来说,我们更愿意看到少年的清白明净。

少年,不见得是少年轻狂,不见得是神采飞扬,不见得就是顽皮捣蛋,就是未经污染,杯水清澈,干净明了的状态。那是生命纯净,杯水清澈下的一种勇气,是一种定力。很多时候,我们其实背负了太多的东西,其实没必要,也是错误的,那不是一种背负,而是义所当为,简单的喜欢,简单应该做而已。没有那么多为啥,没有那么结果,没有那么多担忧,没有那么纠结百转,没有那多心机计算,没有那么多人心。能做到的时候,你背负的就不再是包袱,而是动力。

少年时代的我,大概就是想得道迁升,看看大千世界。现在想来,很幸运能立下对世人来说不切实际的志向。没有那么多牵绊,也没有那么多歧路,所以一路走来,未曾停歇。现在好似要劝学,要传续所学,我总把这个当做一个责任,其实到我这个地步,不该再如此了。背负的责任其实是自我赋予的意义,人事而已,而做该做的事,就是天了。我就是回过头去再走儒家的路,其实一来是补益,二来也是为了劝学,三来,爷爷家世代书香门第肯定受气中很有影响,总要慢慢明之徹之尽之全之吧。所以这段路对我 可能比想象中还有意义。但背负的责任对于走在这条道上的我们,其实依然是杂思,不是这事不该做,而是这样想事是背负,就是歧路。因为这是一种期望获得收获的心情,这是情绪造作的源头,是人心惟危比较隐蔽的精微的发展,人情不自觉地涌动罢了。这不该再是这个阶段应该有的浑浊,也许以前有可以,不算是浑浊,但现在就是杯水中污浊了。所以要分解掉这种期望,否则依然会给前路造出一种勾玉幻想,看似美妙,看似精彩,看似正确,但依然是这个阶段的出离真实的岔路。歧路纷纷,真的很可怕。白鹤梦中示警,我才想起找相关的信息,一看之下,才会真的明白。以后做事就是做事,没有背负,没有那些没意义的情绪,遇到再多的事也不会扰到神清吧。少年人不知有背负,只是简单的动力,那些路上必经的风景过了就过了,不计年时,不知疲倦,不计结果,无所谓失败,简单喜欢,应该做,认真做而已。

写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为啥梦中白鹤清歌,涤心洗虑洗的到底是什么,唤醒的到底是什么了。我之所以有些燥火,其实还是在这劝学的过程中,在这种高强度和人打交道当中,杯水被干扰了,少年老成,这也是要澈之的必然过程。我总想传承尽快的有着落,我好能继续前行,但其实这本身就是着急了,总担心有大湿从此生出,败坏先王的学问。但其实管不了的。能管好自己已经不容易啦,O(∩_∩)O哈哈~。所以这些本身就是多想了,只要尽力就好,剩下的不归我管,所以从来都不是事情有多累,而是人心人情因事而累。期望一多,思虑一多,权衡利弊一多,情绪就会自然出现吧。那么就要复其少年。少些无用的思虑,简单做事就好。

当老师,开展教学,在不自觉中就会把自己陷入有期望,有背负的状态中。但实际上,我依然是在修行我自己的,整理我自己的杯水,而他们也都该是为了自己在学,都是自己的选择,我已经尽力创造了条件,其余的是他们自己点滴每次选择积累的结果,我担不担心,有没有期望其实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每个人用心程度不同,行为点滴不同,结果必然不同,我总想着能更快更好更强,其实是有点贪婪啦。^_^。撒开大网,早晚会有达标的。^_^。所以为啥我师父给我讲,教别人是一种升级的修行,而怎么传,火候怎么把握,自己如何处理自身修行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就真的决定了自己这段路的积累,积累的不对,只怕日后也许有问题。所以每步都要杯水清澈才好。不要被看似的目标干扰,不要被期望的结果搅浑自己的水。静修入梦,白鹤清歌,就是一次杯水自清的机会。我大概知道我该怎么做了。^_^

古人不会像我们似的这么掰开揉碎的讲,不会这么创造条件,都是爱学不学,要学还要真的虚心下气才可以,留侯的故事刚讲过没多久,那么传续的成功率比较高吧。其实就是态度的问题,所以同样都是学一样的东西,但各有自己的造化,这个造化其实个体自己的点滴积累而已。今人态度很有问题,我何必操心,何必担心学歪了,总会有歧路的,有要做大湿的,就算我们在的时候没有,日后也会有,这代没有,日后也会有,那能怎么办?尽量讲清楚道理,留下解析的办法,剩下的真的管不了。出来劝学,立下门户,是义所当为,是我登山在这个时代走到这里应该做的事,仅此而已。尽力创造条件,是我的修行,而这前提是以我的修身为本。至于他们能咋样,环境建立建立不起来,后面人能咋样,其实谁也管不了。何必咸吃萝卜淡操心哈。^_^。任公子骑碧驴周游诸天,好似背负着什么沉重,但其实那是外人的看法,对于他来说,这本身就是修行的一部分,本身就是能走到那步的必然而已。


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真的很好,登山其实就是需要少年人的精神面貌,或者说回到少年人的身心状态才可以,难怪很多都是童子少年状的仙人面貌。还是叫我们返老还童吧。O(∩_∩)O哈哈~



长按识别

关注“博山小叙”


华夏文明

先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