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秒的罪恶
云游回来,见了朋友,聊起论坛要做的事,怎么去推广我们的东西。某头条倒是要求我们做广告,他们大概也在往教育方向上转。但我不清楚他们发来微信中五个app都是什么,就问了朋友,那个时候内涵还没被关闭。不过我的注意力被抖音吸引了。随后这位业内朋友,和我讲了抖音快手因为传播不良信息被要求整改背后可能的原因。但我完全没在意那些,我的注意力还是被这十五秒时长的视频模式吸引了。我看了足足一分钟。才长出一口气。这玩意在我眼皮底下存在很久了。我竟然茫然不知,真是失职。我们忌讳电子毒品的出现,这是当年留下的嘱咐。所以我一直把注意力放到了脑机接口上,没事就去看nerosky的产品测试等等。但没想到,伟大的资本这么快就以如此简洁的方式,这么大面积的推行了这种准电子毒品。欲望是创造力的源泉,诚然不欺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种东西的界面时间搭配出来的效果,就是上瘾。学好难,学坏就是一出溜,登山为逆旅,就是舍易从难之事吧。顺生则必死。纵欲就是顺着生的快感来,所以不能以快感舒服为导向,不然必难逃脱藩篱。
我们从看电视,被动被信息洗脑就开始没了读书那种主动性,被动接收本身就是注意力的下降的表现,但更舒服,就和撸铁一样吧。然后这个视频影像越做越短,恰恰符合人类越来越浮躁,欲望越来越重的趋势。最后三五分钟的小视频,全民娱乐至上,最后终于出了只有十五秒,彻底摧毁注意力的大杀器。欲望重,着急没耐心,就会浮躁,这和外界环境中信息刺激是密切相关。这种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有效纵欲恣意横行,其实磨灭的是我们人类本身的特质。人之所以有高级的智力,来源于能够注意力集中后产生的生理结构后造成的复杂心智系统。动物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打断,马上就想不起来顷刻之前的事。一来就是生理结构限制了其注意力的持久性,二来是他们缺东西导致。所以注意力的持久度等于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参数。
关键是十五秒,这个不过两弹指的时间,在古代称为顷刻的时间太短了。这种长度的短视频的大行其道,破坏的是人的专注力,十五秒就算再密集也承载不了太多的信息。所以都是以色相,浮夸,恶俗惑人耳目。这个时间的局限性其实限定了内容必然倾向浮夸造作。而更重要的事不断切换,这些超短碎片化的视频的长时间叠加于人的身心之上,乃至养成习惯,会使得人身心注意力的持久度严重退化,这对少年人,初高中乃至大学生的专注力培养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被认为是正常智力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记忆力形成的关键。没有一定强度的注意力,一定强度的记忆力,这人的智力就没法达到基准。
小孩的注意力,专注度的训练是决定他们一生幸福,成就的关键。要刻意培养的就是注意力的广度,持续长度,自主分配能力,还有快速转移中的以上三点的能力不衰减的能力。但这种15秒的短视频严重摧毁破坏了未成年人注意力的基本结构。声光背后的隐含的低俗色情姑且不说,这十五秒切换或者重复其实是直接瓦解注意力稳定性持久度的负面训练,而广度和分配能力都随之衰减和转到声色无聊的事情上面。唯一有益的是快速切换,适应能力的训练。但对很多上瘾的来说,这个完全是被动下意识,被动和情绪交互,也一样起不到任何训练的结果。
注意力不是一个简单心理现象,而是有生理基础的复杂身心问题,而外部环境的高强度重复性的刺激是完全改变这个心智功能,甚至会改变其中生理代谢,神经元链接模式的。
所以真正应该探讨的不光是防沉迷,低俗视频的传播问题,而是这十五秒的短视频本身的问题。不单单是家长监督的问题,而是未成年人不应该上的问题。十五秒太短了,再都是些无意义的,浮夸低俗的碎片信息,这小孩们的身心就那么点地方,都装的是各种垃圾,那么会成什么糟糕的样子?各种身心不协调的问题都会随之而来。这不但是社会道德风气的问题,直接影响的是身心正常发育的问题。以后的社会由他们组成,要是有一定比例这样的人在,可想而知会出什么事情。有人笑称抖音是弱智的聚居地,这个也许不是一个笑话,而更严肃的是,它会造就弱智。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情感上的缺陷。甚至发展到后面,会出现反社会人格。
我无意诋毁这些科技企业的努力。但他们真的没有想过这些,缺乏长期社会责任感,还有真的很无知。也许是商业精英,也许是技术大咖,但对于某些方面真的是很幼稚。除了数据,除了报表,除了盈利,除了市场,除了扩张,不知有别的了。或者说他们选择了忽略,下意识回避这类问题才是最大可能。在市场份额,巨大利润面前,这样的选择是可以理解,但伴随这些问题而来的生存模式,生存的空虚,生活的压力早晚会成为他们难以摆脱的噩梦。只求追名逐利不过过早衰亡的快车道而已。那个时候,钱再多也没用的,因为他们给自己造就了一个信息环境,他们是逃不开的。
金钱其实是求生欲演化出来的不安全感造就的衡量现代社会成功与否的计量单位。很多女生因为体弱需要找个有钱人,就是怕自己无依无靠,人老了,气血衰弱依然是要以这类似的东西保证自己的生存。所以老人把着钱是常有的事。不能看清楚,摆脱它的束缚,其实生命的质量会比较低。很多有钱人是有了之后,反倒追求别的去,这个不是一个计量自己成功的指数吧,而我们对这个东西并无特殊感觉,和取用万物一样,有度就好。
人的成功多半来源于他们专注度的训练,不管这人做啥,只要专注进去就都很大几率成功,这些科技商业精英就是代表人物。他们可以连轴转,不辞艰辛的不断的进取,不达目的不罢休。但他们的产品却再摧毁别人的,尤其是下一代的专注度的工具,从最基本的factor上瓦解的高效方式。这样的小孩长大后,没法子有效的把信息序列化,因为专注度持久力太短,那么对于知识的理解很难深入,记忆力短暂,难以深入和人沟通。和人交往,面对困难都会有各种难以控制情绪的问题。这样的孩子你给留再多的钱,他的生活也会是一团糟。更加可怕的是,他们神经元链接的方式在这种长期刺激下,有一定几率会有异变,会变得难以沟通,难以互相理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这是我们为什么很在意脑机接口电子毒品的问题。但这种以视觉听觉外部刺激也能达到的这种效果是始料不及的。一个企业,一个高科技企业,一个坐拥无数资源财富的大鳄完全有能力去做这方面的调研,为了后代子孙,为了你们的下一代,也为了你们自己。算法没罪,但人有过,趁着为时未晚,还可以补救。十五秒的技术一定要这么用吗?肯定不止如此,多花一点心思,少挣点钱,回家也是可以安心睡觉的。当然要是ASPD,那就没啥好说的,算我没写。不肯自新,必然会有外力强制。
我知道看这个专栏的人都喜欢一些传统文化,一些宗教类,或者神叨叨的东西,我可以写,换一个角度去写给你们。
西方心理学近年来很热门的正念脱胎于佛教或者瑜伽的meditation.这个其实是叫自己注意力集中而放松的一种方式。英文名字就是mindfluness就是念流。这个概念在佛教以及瑜伽中经常提到,一念不断,延续时间长,念念相续都是代表他们所谓修行的一种成就。最后入三摩地,都是这类的练习的结果。这种是干嘛?在练习专注力而已。心理学界为啥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有研究表明这种练习可以缓解一些心理疾病,其余的大家自己可以很容易找到。我们不多讲了。
古代华夏文明在禅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加全面的描述了身心关系。认为不但是念,心识,思想,心需要专注,而身体行为,志气行动也一样要专注。专注则诚,专注则清静,诚者天之道。所以我们不单单以专注自身念头出发,而是以专注于行动为训练方式,来达到提高专注力的要求,以求天道。从而规避了只关注自身,只关注自身念头产生的各种潜在的弊病。例如:阴私难化,自大圆满之类问题。因为我们对专注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不认为只是单纯心上用力就可以,注意力是一个身心协调,复杂全面的过程,单纯抓住心,甚至以心识认作是世界根本,忽略身体是心识思维的根本,就是忽略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互动,一味强调心的作用,而脱离现实只能是拉开的皮筋弹回来崩坏自己的手。这会在后面产生很多问题。所以佛教总有各种阴魔伴随,其实是这类问题的反应。而身心协调的专注,不单独倾向某方是一种无为自化的锻炼方式,是自古相传的办法。所以我们很清楚他们在干什么,但反对其中之过弊。不过对于常人来讲,一般的简单这类所谓正念练习也不会有问题。其实他们就是瘸了一条腿的椅子,很多东西都是不及根本而已,但大体上都是为了练习专注这点和我们一般无二,我们就是更全面,更有效,副作用更小一些。他们那种更适合降本流末之后人心惟危的商业社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深入求道登山确实不成。
专注的训练等于在各个宗教古代文明都是核心问题。为啥?因为人之所以人,能有高级智慧,来源于专注力的不同。这个人类继承天道的特色,别的动物的专注力从广度,持久度,稳定度,切换后不断续的能力上都不如人类。而戏肉来了。动物想要有智慧,想要成精,关键在于专注度的提高,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苦,但一旦成功了,就会从形体上补齐一些东西,发生所谓的进化。所以专注度是生命质量的一个标杆性的指标。而破坏专注度,就是叫人往动物变。这个世道就是这样有意思,大家在追求一个平衡,人太多了吧。^_^。
好吧,十五秒的罪恶来源与人类追求刺激欲望的无底线,来源于资本的贪婪,但也算是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的反动。无节制的掠夺自然资源才会构建一个什么都要快速更新,求快的人类世界。这来源于纵欲。那么同样的欲望就会造就出针对人性各种劣根性,使之放大,走向毁灭的工具和信息。天不言而自化,道不言而自生,人类看似的自大其实无非就是一种闹剧,千百年后,昙花一现的闹剧,天道漫漫,根本不会兴起什么波澜,才是这个文明的最终归宿。这世上其实有过很多绚烂的文明,建树,高耸入云的建筑不是没有,最后呢?连遗迹也找不到半点痕迹,只流传于神话的残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