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复命摇作,以天为师

目录

复命摇作,以天为师

文//十万个为什么

开始这篇文字的时候正是庚子春分,我们今天在海边给大家录了点同学们锻炼和嬉闹的视频,给论坛的大家鼓鼓劲。其实今天是准备去试试风筝的,结果难得的没有啥风,O(∩_∩)O。不过这个时节是该放风筝了。对于他们来说,不亲手体会放于天上的感觉,怎会知道这风中到底哪里不同了呢?所以后面几天还是要找时间再去放放,有时间也给论坛朋友录一下。现在每天写东西的时间很有限,所以需要一天写一点,慢慢写完。


外面世界纷纷扰扰,人事不断,在疫情压力的放大镜下,各种新鲜事层出不穷,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但其实真正深刻的变化恰恰是被忽略的自然本身的变化。人事永远都是这棵树上的枝杈花叶,固然有用,但根本依然在天地自然上。现在的变化还不够明显,到时候大家会醒悟的。


我们这阵子在休养和锻炼的切换中,确切的讲是在现在身体条件不断适应这个自然新生变化的气息。神气和身相合是个不容易的事,尤其去年那些经历之后。不过好在破后能立,有些进展也是喜人的。不过有些事即便提前知道和真的浸泡在其中区别依旧很大,尽力去适应去调整才是我们这个阶段修身的要点。这个过程比想象中的深刻许多,压力和机遇并存,要不断适应调整,以此修身才好。这场疫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来源于自然,但作用在人类社会,算是个缩影或者是序章。很多同学感叹今年开局很魔幻,其实只能算是个序幕,哎。。。


很早之前在知乎的专栏就写过岁行山下,但大家并不明白真正的意思。《千字文》里给小朋友简单讲过「岁」的意思,论坛的同学可以去找找。山可说是势高之处,以其为中心的海水是不同的,组分或者说运动是不同的,所以当一叶扁舟慢慢进入它的范围内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影响,这种影响就算天人合发的一部分吧。


当然这是以洪崖的视角去看。用碧宙的观点来看,无穷类似流光的线条组成的大树上,某个不起眼的分支上的分支上的微不足道的那点颜色要重新发生自新的变化了。而用元荒的视角来看,就是荒原之上一片果园中某个树上的一个小果子感受到一阵风,没准是哪位天真路过的目光或者风气,开始发生变化吧。简单来说,时代的主题就是变化,那么啥变化?和变成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和人有关,是可以选择的,既然可以选择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考验。这就是我们劝学的意义,也是大家登山的机遇所在。


当然这一切的说法都是比喻和故事的设定而已,大家不必当真或者深究,但相信其中的隐喻有些同学应该不会错意了,那就够了。至于那些活在自己幻想中的,恕我们没时间理睬了,寸金难买寸光阴,尤其这个时代。


我们在给小朋友编故事的时候,努力把这些先辈们传下来的苍茫无垠的背景编进去。也许他们现在不觉得,或者有些孩子一辈子也不会觉得有啥,但有些孩子心中终究有种下一个探索无穷世界奥秘的种子,更有一些佼佼者会从中得到启发和力量面对新的世界。那个世界绚丽之极,也充满了挑战,这个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不一样的可能,不一样选择的权力就是我们一直想的,一直做的。他们不能仅仅活在钢铁水泥丛林中,活在不堪背负的备考中,不能活在人类制造的信息淤泥中,他们需要透透气,需要生机,需要自然真实的气息,需要展开视野,面对山河大地,苍穹星海,宇宙洪荒。我们费这么大力气引动的这些更早的出现在世间,其实不过就是让这些娃儿透口气,早点透口气吧。


劈开的丝丝缕缕会变成裂缝,越变越大,最后就像蜕皮一样展现出来,那背后是现代不具有的色彩和气息,慢慢就不一样了。时代的变化远比被自己制造的信息淤泥所淹没的现代人感知中快得多。不知不觉才是最快的。剧烈的转弯中,只怕有些人会被甩下去吧。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不够紧密必然如此。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其实算是不离之道的考验吧。我从小听那首歌长大的,因为是外文的,就觉得喜欢旋律中蕴含那份真意,一直没有在意过歌词,二十多年后,突然有一天,我去看了下歌词,才明白原来其中的意暗合时光洪流,很早之前的相偶吧。不离不弃恰恰是人类之所以存在的理由,而这个理由现在还充分吗?这点大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毕竟是合气中的产物。


人类的一切社会行为,乃至政治经济活动其实都是合气的过程。以什么为合?合什么样?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在悠悠的时间长河中,有过难以计数的合气方式,有的坚固,有的松散,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近乎永恒,有的离合暗合自然变化,不一而足。


比如而今主导国际关系的实际准则中,以利合之,以意识形态,以强权、金钱为序的方式就是现行已久的合气种类。是不是结实,是不是持久,是不是可以稳定存在,一试便知。疫情这根稻草下,已经开始有些迹象了吧。


这个世界生物之间合气就是各体关系的放大,其实是行动决定的。长久的行动结果决定合气的可能和属性。行动来源于个体之间互动的边界,这个边界泛泛而言,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比如人类视角下,个体之间的边界来源于各自自然属性之上的社会关系的奠基,但其中依然有很大的分别。边界的尺度和裁断来源于各自对世界的认识。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在杯水已有信息发生下的行动积累产生的边界。(当然这里面容易混淆的就是行动可以积累甚至产生信息,但依然也是由信息引导干涉发生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一个行动就是交互产生的结果。那么想要真的改变,就需要接受正确的信息配合以正确的行动,自然就不会歪着头向前走了,这等于是复习立志课啦。O(∩_∩)O。)


这就是回答以什么合的关键,国家之间,人群之间,人和人之间,文明之间以什么相合?其实取决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长久行动的结果,表面上的说辞都是冠冕堂皇,但真的有事的时候,出现的反应行动必然符合他们对生存的认识,而对生存的认识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如果只能认识到肤浅的利益,不过就是树上的枝杈,并非根本,那么决定必然短视,必然自私,必然相离,必然扣押别人的物资,那演化下去就是做错了还要泼脏水,再然后就是相争,甚至是战争了。制衡的力量一旦被巨大自保的恐惧淹没,就不再具有约束力。这也没啥特别的,很多次这样的结局了,只不过之后就是再做新民罢了。但不一定一定要如此。看看现代文明能走到哪个地步吧。


但无论哪种方式,合气中都有一部分可以称为底色的部分,那是以天地自然为基础的。当这部分被改变的时候,一切都将会不一样吧。


出自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合的东西太过松散,不能真的受力,看看互相扣押医用物资的现象,看看灯塔南美各种奇葩言论,就能一窥管豹。日后那些州市之间纷争变化自然会叫大家明白所言非虚。看似的强大不过就是一个假象,岌岌可危其实很久了,就是世人无知而已。即便JD也不会真的听命,自危则自我收缩,必然相离,根本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推论。尤其那边的经济模式不鼓励存储,种族冲突的暗流又一直很严重,黑白黄之间的族群对立中,有存储习惯,又多居于弱势的必然要小心些吧。


但国内做的也并不好,疫情开始,各地封禁,歧视外地人,排外的现象比比皆是,丝毫不比那些地方好多少,若不是有一个大一统的壳子强力压制,高效的中央系统调配,只怕也是一团散沙,分崩离析,村和村都能折腾起来。这点真的不够好,但好在还有个强力的壳子,还有机会从内部开始调整吧。权力政体无非就是人类边界和受力下的各种表达,其实并非是只是人事,而是自然法则下无穷人的组合的各种展现,看似是人创造了什么吧。


相离多过不离,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淡漠冰冷,国家之间也是利益第一,其实都是童话和纸老虎而已,受力之时就是潮水退去之时。强调团结的时候,就是已成的合气出现危险的时候了。而真的感到危机的时候,都会各自抱团,危机越大,人心惟微越重,团体就会极速收缩,按照远近亲疏收缩的结果就是分裂,形成的团就越小,人就越自私,攻击性就会越强,这个人类的世界就越危险。但最根本的问题来源人与自然的相离,必然会演化到这种地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自大的现代文明,骄傲的科学,无知的宗教无非就是忽略自身根本的相离之道,对于自然的大肆掠夺和同类之间的相互倾扎是一脉相承的内核,那么必然引起剧烈的反动。地球不需要救,这句话倒真是没错。呵呵,O(∩_∩)O。说到底,还是相离之道造成的生机不足吧。


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演的闹剧无非还是那些以利诱之,分化纵横,无非就是玩弄人心那点求生欲演化的恐惧心理而已,战国当时纵横家早已经玩尽花样。只不过他们也是以修身志意为本而动人心的。毕竟那个时代还是懂得人比较多。人类这么多年自然属性上没啥大的变化,春秋战国已经展现的依然如此,古今没有新鲜事,主要是人本身没啥变化吧。那些无良媒体公知打着真相的名义造作无数,其实扭曲真实的本身反动早就在他们身上积累了很多。这一切都会在自然视野下发生信息纠正。只不过有些代价太过震动人心罢了。


兵法就是万物生合灭离之道的衍化。这一切其实不过就是主体和主体间性的在外界环境下的变化之道,不过就是仁义范畴之内的离合尺度。学过我们学问的同学一听就明白啥意思吧。


「仁者爱人」其实就是「仁者不离」的低配版、情绪版。其实就是不够深入后的一种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达。一旦回归正途,返本于天道自然之不离,就能明白儒学实为人道之极的原因。人毕竟也是生物,秉承着的是自然属性下的某些特性而生,背之则死。以这种仁者不离以及其衍生出来的视角理解爱情、友情、家庭、经济、社会、国家、乃至文明的种种变化并不难。夫子当年问道于太上,其实就是传续了这些法则,以合气演绎人道,而天一之道蕴于其中。



而若要离析分解而后重建,又要事少而功多,那必然需要格物入微,破隙而入,这个过程越底层越是无为。天道就是如此无为而为之。所以与其盯着担心什么股市疫情,担心世界大战,火山地震,不如学习这宏大乐章序幕中的人道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天道点滴,还有那些珍贵,难得一见的东西。千万年不曾现世,甚至更古老的气息在时光的荡漾中散发出来,那一丝一缕都是极为宝贵的。从自然变化的层面来看,这简直是场许久未见的嘉年华。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丰富自己的杯水,以期能够更稳健更悠远吧。但从现代人的层面来看,可能就没有那么美妙了。


对于不走这路的人来说就是水中望月了,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被动接受的可能吧。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必然需要杯水中极为专注于相关信息上才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不然当面也会错过。专心于学问以及与其相关的信息,专心于正确的行动对于同学们来讲就是最靠谱的相关信息。精神内核,自然真实,立志的五要素是最容易的契入口,我们早早的已经给了大家。希望大家珍惜。慢慢同学们之间的差距就会体现出来,行动的积累不是虚的。


若是没到那个地步的同学,或者没有这种定力和条件的同学,总是惦记外面的事情,那也可以退而求其次:用我们的学问去分析各种时事,各种面纱被掀起后展现出来的现象,用来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就如我们在知乎上回答的英国群体免疫的问题。其实是学问角度出发,从国的定义出发,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出发来解析这些人类社会的现象和怎么做抉择才是对的。学过这些之后,那些花花理论统统不用看,一下子就可以戳到机枢关键,自然知道怎么选择,那么再去做对的事情,积累下来也是非同小可了。


而对意大利的回答,其实在实践《义所当为,上德不德》的部分。我很早就写了这段,但知道没人会重视,知乎也会打压中医中药的部分,这些还是无关小事。关键还有项庄沛公之事,牵扯颇深,本不想出言,万一略有涉及,就会造成太多麻烦,顾虑颇多,所以留中未发。不料后来情况持续恶化,人命关天,杯水中总有过意不去的地方,更何况用中药这本来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了。所以最后还是发了。发送完就舒畅许多,也算是偶掉杯水里的有些东西吧。剩下的事,以后再面对就是了,只要按照规矩写东西,修辞立诚,必然不会深陷纠结其中的。尽力之后,果然后面没有那么关注那边的事情了。尽力的标准其实每个人每次每件事都不同,只有立志历事之后才会知道其中裁断,关键还是立志。


对于很多同学也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三三见九之后,说是我无奈也罢,说是自然规律所限制也罢,其实慢慢的就没啥可说的,只能无为无念,任其自己努力了。尤其单独指导具体的情况,即便知道也没法多说多做什么了,因为合适讲的都已经讲过了,该用过早就都用过了,既然效果不佳,也就只有面对现实。我们不能因为这种事产生执念,要求他们一定怎么样在这种情况就是执念了,志气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那就不必强求。


这样的过程经历起来双方都不是很舒服的,但情绪对我们来说,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前行的脚步。所以对于很多还没准备好的同学,我们都刻意延缓减轻直面他们以及具体指导和言辞,给他们时间,等他们准备好。为的就是别过早的超过那个无奈的界限。自私任性,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会过早的把我们错过或偶掉吧。这样的话他们日后必然会悔之不及的。相信有的同学肯定是有体验的。


信息传递是有规律的,不符合这个规律,很早的违背这个规律,任性自大,忤逆而逞口舌之快或者阳奉阴违其实都是导致了信息没法传递过去,但又有了这个行为的积累,那么必然扭曲难受,进而生怨也非不可能,所谓自断其路吧,对我们来说也是遗憾,固非吾所愿,但也只能无奈接受。我们根据远近亲疏忠恕之道已经尽力之后,也只能这样,个人是没有办法的。不得已而为之就是无为了。


不过好在有论坛,有许多同学在,所以相偶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很多可能性的。是见闭灰心或怨险,还是由闭而由都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倒也不一定就会远离,就一定没希望了。其实都是看具体的行动,相偶的组分其实是以前行动产生出来的,说了不听的反动依然是空心的行动,那么积累多了就会渐行渐远。行动决定偶什么,没有行动的积累,任何人的想法都没用。所以功夫其实就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不在知道多少,而在做到多少。道理很简单,可惜真的能做到的人还不多吧。


论坛是个信息共享的环境,有共事系统,我们之所以需要一定基数的同学和一起做一些事情的真正的原因就是修身的需要。基数越大,可以产生各种相偶和联系越多,那么可能性就越多,但凡有一个还在,就还有希望和原本的环境产生新的相偶吧。一起做事就是用行动把自己和大家联系起来,就像登山的保护锁链,一个人失足还有一堆人帮他分担,拉着拽着不掉下去,那么给他时间回复就能再回到这路上而不是掉进崖底。这和现实中的登山很类似,自古相传的办法其实很全面,有各种层面一级一级的保护不漏掉的吧。自我疏离其实是个错误的选择,只会越来越不愿意打开论坛,和同学们联系,因为那代表着失败和自尊心受挫。但实际上无人轻视,何来自尊心受损?都是自己小AI作祟。这些道理孟荀讲过的。大家还是得互相提醒,互相拉一把,别叫他们掉队才好。


我师父很早就说,今人没人像我这样对登山上心,所以我不用特别指望他们能和我一样选择。这是因为见识和经历都和登山的信息环境比较远,所以自然立志比较慢,我不能着急。我当时还没感觉,但慢慢地,我发现真的丝毫不差,很多时候大家选择不一样,大概就我早已经习惯了以此为考量的根本出发点吧。那着急也没用,只好变着法子用各种经典,各种故事,把我知道的东西装进去一些,既不破坏规矩,也给他们开些眼界,增加信息浓度。然后给他们找各种事哈,用环境带着他们练习这种习惯。哈哈,不知道的可以知道,没经历可以经历,只不过我们不能代替他们去经历这个过程,只能尽力创造条件。这件事占据了我这两年的生活重心,可谓极尽心力。但他们这些从小就生活在信息纷杂,人心惟微的同学们最后的选择依然得看自己。最后到底是痴迷于人事,还是脱颖而出,我也很好奇。慢慢地,我得学会以更长久地耐心,更平静的方式去看待,去接受这一切,而不必天天压着性子,都劝自己要有耐心哈。O(∩_∩)O。以后要是视而不见了,其实不是没说过,而是说过没用不再说而已哈。那就默然自我检讨下,反求诸己吧。O(∩_∩)O


我们还是说回疫情。这次疫情其实是自然变化的一种,可以看的出来人类自以为是的成就其实相当脆弱。越自大傲慢,越没有规矩,越无礼就越脆弱,在压力下越容易吃亏,越容易崩溃。疫情在国外为啥那么快的流行,其实主要人为的因素就在如此,追求所谓的自由,封城当作儿戏,自私自利,就顾着自己年轻没事,不担心会对年长者造成致命危险,那么放纵越厉害,疫情就越严重。这已经成为了历历在目的现实,如果还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收束自警,那也真的不是这块料,赶紧考虑别的地方去玩耍吧。O(∩_∩)O


合气需要重新排列的时候,只需一丁点底层基础中的东西发生变化就可以了,亿万万分之一都不用就足够了,而且不需要刻意做什么,一切运转偶而应之就好了,比如这次疫情,从这种角度来看就是自然的吐息,极为轻微的变化就已经可以改变很多很多事,可以引发很多很多事,而且丝毫不需要用力,等到时候一切顺理成章。难怪天道圣功,无为默然,事少功多,以此为极,莫之能敌,机之所谓也。我越来越佩服天之健运无为中蕴含的那种至精至微而无所不及的不可名状之物。



哎,叹口气,很久之前,年轻的我的那些想法、思虑、计划其实都没有啥意义,我也彻底明白为啥师父当年对我那问题默然不答的原因,因为根本不需要答。原来我水平太差,根本不当问,既然不当问也不用答,而真正可以问的时候,反倒不用问了,自然也不用答了。原来我还总问他,以后要和外人咋说传承,常人根本无法明白,他一开始总似开玩笑说天授即可,是啊,现在看来确是称得上以天为师,只不过原来差的太远,根本不够资格吧。现在回想起来,那笑容背后确实有些深意我依然没都明白,只怕还要体会很久吧。


登山者如果不走到那个地步,不过也是蒙昧为役的状态。简直就是戏台上的木偶,充其量就是一场尽兴的悲欢离合而已。唯有修身才能一点点在尽力中不断突破人为信息淤泥的限制,看到这自然的宏大精微,才有资格提问和思考些有点干货的事情。今人追求的都太过浅薄,完全不明白这个世界真正的变化,更别提那真正的宇宙洪荒。我当年完全摒弃那条路的选择现在看来没错。尽而浩然,偶而应之才是迈上那杳杳冥冥,无为大道的一条正确的途径吧。不然不管知道多少东西,都是贪懒谗猾的半吊子而已,永远没法触及那个境界的皮毛。


这个时代慢慢会越来越适合我们的学问的流传。在限制中寻找到的生机才是精之又精的,这是需要限制边界规矩后才能不断深入进去的。我们现在尽心去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在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限制内为后人打基础,这对我们来说可谓束手束脚,但锻炼的强度也是可观的。


我们尤其要给小孩子们提前打一些基础,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吧。所以编著的神话故事的时候,比较用心的考究背景以及尺度,以及故事背后蕴含隐喻的东西。希望以后给他们一个远比漫威宇宙宏大无数倍的视野,毕竟真实永远比虚幻有意思太多了。这也许是叫他们有可能继承先民先辈们看到的真实的最合适的办法。自然真实的碎片可以使得小朋友们成长地更加与众不同。一个有根的人,一个根和真实离得越近的人,越能在时代潮水激荡的时候不被轻易带跑,恰恰如此才可能真的驭波而行。看似互相矛盾的表述其实是一件事的不同侧面。在我们看来,这点是可能面对后来世界变化所需的独特品质。毕竟时代的序幕已经慢慢拉开,面临未知,唯有修身才能从容面对吧。


小孩子在童年时代要有这种宏大叙事的拓展,杯水身心才有可能孕育一种博然浩荡的可能,恰恰因为杯水广大,才会在各种情况下平淡笃定的生活下去。其实大家都有体会,你在现实中会有各种负面经历,这些经历,还有自己脑补的东西会叫自己非常纠结难受,慢慢就会影响到身体。不用太久,三四十岁就会有明显的区别。但很多人都是从小说动漫的世界中寻找安慰寄托,从而糊墙,或者说补偿的,因为小说中不仅仅有那些苟且闹心的现实,还有另外的世界,另外的人生,另外的成功、骄傲、温暖、爱情、恣意和永恒。从某种角度来讲,现代很多人其实是靠这个活下去的。这点真的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毕竟现实中充满了负面的东西,除了麻痹自己,同化成一样的糟粕,还有小说动漫游戏可以寄托并不算一个坏的选择。


但这些文艺作品中真实的碎片太少,灌注着太多错位的序列和作者的负面情绪,所以副作用远远大过其中的正面作用。所以需要有些不一样的小说动漫游戏出现吧。我们日后需要在这方面努力一些。三体那种冷冰冰的黑暗丛林法则未必就是自然的真实。人作为合气的代表,千变万化,是无数的可能性,总要给出其他的选择项才对。我们还是用心给以后的孩子准备一些品质更高的这类故事。


正确引导他们的世界观,构建他们的叙事体系,以古老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建立合礼人际以及有度的情绪,日后他们才不会狭隘,才会有面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吧。所以我们远比大家想的重视故事和所谓文娱。只不过一切都要先有一波同学明白这背后的宏大是什么、先人传下来的学问,看到的真实是什么吧。以此发生,不断穿上新的衣服,不断合气成物,才能完成劝学之志。后面的时代保不齐会出现以后被人传颂的类似神话的时代,这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估计得看大家咋修身的了。


很多朋友都私下询问各种世界未来:疫情会不会倒灌,经济种种变化……各种忧虑溢于言表,我只能用以前那句话回复:舟行浪险,学修履平。我们都是偶而应之面对未来,不会刻意去窥测未来,该说的能说的,都已经变着法子告诉大家了。再看到的也不会说什么了,更不会刻意言其具体,尤其这个时候,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挖坑的路数。该说的早就说过了,该准备的都准备了。释放信息,尤其和这些关联太多的信息越要谨慎,越是走条路的人越要小心这一点。铁口直断之事是大忌讳,不学诗书,无以言也,此之谓也。而且对于将要发生什么我们并不关心,因为不管发生什么,就算那抹XX变成真的,我们要做的事和要走的路都会继续下去,那么现在只要事事尽力做好本份,尽量修身,自然偶而应之。这不等于不会未雨绸缪,不会去思考。这是两回事,只不过今人常用的思索的依据,方式和尺度与我们不太一样。或者说我们知道大方向,具体的东西是靠修身来决定,而思考只是修身的一部分,整合在其中的一部分。慢慢大家修身跟上,就容易明白了。


自立春以来,很少写东西了,春天本来就是多动的时候,而写作这种行为依然是修身的一部分,要射不主皮才好,所以写作练习的频率就要降低一些了。去年老人离世对我的影响一直持续中,身体的反应无比真实,难以用自我安慰慰藉的,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弥补。越往前走,这种经历越是挑战,汉代之后,世家体系难以为继,难怪后来修道多出家托庇于高于生命之初的三位祖师的气息中,但依然难以全然不受干扰。至亲是你生命的来源,你杯水中很大一部分是他们赋予,没到脱胎换骨之前这种自然的限制难以逆转。所以也只能算是一时之计,还是得自己面对。而这一切虽痛虽疲虽累,但其实承受起来确是平静的,甚至有点如之甘饴,毕竟这代表着你和他们的牵攀,好像我们痛一点,他们就会好一些吧。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这种暗痛代表着生命中底层的部分的逝去,越在乎,痛的越厉害,伤口越大吧。春分后面就该清明了,也要开始准备了。


对于登山者来说,这种身体上的暗痛,那些牵攀的情感早晚会消失,那就在消失之前仔细体会吧。尽心尽力,必尽其情,浩然而归,水落石出,分毫毕现,自是天道。人都说天道渺渺不可知,可叹人心若不尽诚,私心千回百转,私情私欲纷乱不堪,占据所有杯水,一点缝隙都不给自己留,一点不能倒出来,自然难以见物,如身在大雾中,伸手不见五指,何以辨其精微?自然渺渺。


今人从小没有开蒙,没有良好的情绪训练,一听尽情就是撒欢纵情,谬之何止万里。尽者必有器也,情者必有所止,才能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深深而尽,和「学」字一样。若无限制,恣意放纵,最后多是空虚麻木,是精气消耗之后的现象,而不是深入其中后通明透彻,更非那之后的杳杳冥冥。以放纵求自由,追寻那无穷无极根本上就是本末倒置。滴水可明,闻风知道,恰恰是因为有边界和限制,尽情亦如是。












自律给我自由



为了大家以后有个可以长期练己的事,这一年多来我们可算极为尽力,所以反倒成了自己不知不觉中以事炼神;又要每周讲课,讲字义,指导学生,隔三岔五写文章,这又是妥妥地以学养气,结果神气的进步超过了修养中身体的进度。现在真的是有点哭笑不得,若是别人只怕会很开心,但我现在只能放慢脚步,不敢再多往那个方向移动了,不能再多写,多讲,多做事了。否则这样下去,只能全面进入不问世事的状态,那个时候反倒没法看着大家继续前进了。我们最好还是彼此照应下进度,细水长流才好。所以我努力少干一些,皆已甚迫的不做事不讲课。也算是周而不比的尽其诚哈。哈哈哈。大家就正好相反,要皆已甚迫的努力多做一些。我少干的部分大家顶上才可以哈。这样我们才能在时光潮水中重叠的多一些吧。而且本来安排这么多事,也是留给大家以此修身的,这样才是正途。而大家要注意在做事体会切磋琢磨的每一部分,这每一部分都要经历过,才会有个牢固些的基础。所以做事不要怕小,不要怕担责任,不要怕做不好,不要怕深入进去,不要怕自己一个人做,不要怕和同学磨砺。才能慢慢修身有成吧。O(∩_∩)O。


最后希望大家珍惜这个时代,这份千万年才会有的相遇,珍惜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O(∩_∩)O。


好好修身,学修履平不是一句空话。



华夏文明,自然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