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天运不积,厚德载物

目录

天运不积,厚德载物

文//十万个为什么



冬至将近,本来是想把《山海遗音》初篇出版了来作为今年的献礼。不过考虑到出书要和其他的工作搭配,形成合力,而且希望能够细致精美些,也就放缓了脚步。争取春节前出来为新年贺礼就好了。那就写篇别的以贺冬至吧,另外写给冬至考完研的同学看看。而且这篇算是明年教学的重点之一吧。提前写给大家是因为事情进展的提前了,那么课程也需要提前了。这也是大家一年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算好事,我们弯道策略逐渐展示出来的结果会使得大家日后有更多的可能。越早明白今天讲的几个问题,越在这年尾明白这个问题,可能帮助会越大,来年也会有所准备,也会更好更顺利一些。


(友情提示:占地方比较多,考完再看。O(∩_∩)O)


大家是不是觉得年底很累,很多事,有点和过关一样的感觉呢?其实这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感觉,而是一种自然规律。大家看看各国乱七八糟的破事大体也会明白我们在说什么。大家要小心腊月的各种那啥,不会太消停。一开始年初给大家准备的东西这个时候最有用。


这是自然光阴潮水造成的一种现象。这是天地运转,年年更替之必然,所谓年关是也。大部分的人都会在年底感受到类似的压力。大体上从入冬开始,所谓“秋后算账”的过程就慢慢开始累积了。你是一年的辛苦勤奋,还是一年的晃荡疲懒都会在这个时间段有所体现。当然每人皆不同,程度截然不同,所受力的领域也大不相同。但终究是要应时受力的,其中有所结果的事项很多:也许是学业、事业、金钱,也许是做事、亲情、爱情,也许就是健康,不一而足,而且体验也大不相同,有人也许因为一年辛勤,不计辛苦的前行,终于到了柳暗花明的境地,有些往年积累更多,所以就是收果子的时刻,但也有可能同时消耗身体精神太多,即便看似物质的果子多收了些,但也需要别的补偿。有些就是欠账太多,开始还账。有些就是中间时紧时松,需要在年底被压缩压紧实一些。还有一些看似不受啥压力,其实就是没到受力的时候,等等。但不管咋样,这都是个好机会,偶掉一年,或者往年的很多东西,每年都是画上前面句号的好机会,同时也是开始铺垫来年新的章句的时机了。不过这事不能刻意如何。知而能顺,既非刻意奢求,也非被动的状态才是正经的本事。若是太被动,完全被自己所造的混乱和环境变化以及光阴潮水裹挟的话,也绝非好事。一直被赶着走,一直都是被动的状态,就类似裹着烂棉被滚下山而已。撞到什么,目标何在,怎么实现,都是混乱的,一点没法自主的,那么会有伤痕累累之可能。这种感觉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体验过。比如晃荡一个学期了,最后考试冲刺熬夜,掉头发,黑眼圈,阴虚火旺不说,结果门门六十上下,下的可能居多,这得多闹心,多糟蹋自己啊。提心吊胆的过年,然后补考完了,继续从春天开始瞎胡弄乱晃荡。周而复始的不断耗掉自己的青春,浪费生命,殊为可惜。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比喻来帮助理解。光阴如潮,年如排浪,我们就如冲浪的人,从高处冲下又随着惯性和浪起攀上新的浪头,年尾就是攀上新的浪头,又准备随新一波浪而走的时刻。到底是御浪而行,是载沉载浮,还是被海啸卷垃圾一样裹挟,甚至直接被淹没沉底都得看个体到底够不够强。我们就以冲浪做比喻吧。准确的说,每年腊月就是随着前面惯性艰难攀上新的浪尖的时候,这个时候旧力将尽,新力未生,又要攀驰登于新的浪尖,还要控制好在两个浪头之间变换时候的各种混乱情况,所以颇为艰难,一不小心就半身入水,前面做得不够,速度不够,或者体力不足了,就会觉得非常困难和疲累。就好像运动久了,容易动作变形,受力会明显增加一样,很多压力就是这个时候这么出现的。大家应该是有切身体会的。


而小年开始,所谓诸神移位,不过是换气移位的过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已经身处年度切换的过渡期了。在我们这个语境下,就是将要来到另外一个下坡了。怎么冲好下个浪头是春节正月要开始的事情了。所以洪崖也许是我编的,也许不是,但背后的道理却是真的。光阴其实就是一种潮水而已,不断跌宕起伏,想要真的能堪破光阴的奥秘,得其“水性”。若不真的亲身接触,御浪而行,仔细体会,了然各种变化,乃至背后的水之本性,又怎么能真的明白最根本的道理呢?时光的奥秘尽在其中。所以应时冲浪是一切的开始,而后裁断行义,才会有一切的可能。所以过好每一天,不失其时就是在领悟这个奥秘。而这恰恰需要实事求是,时者,无所不是也。这是真正面对自然律动的格物能力的体现。明明浪来啦,还要自己脑补俱是虚妄,自以为可以无为随波逐浪的家伙其实不在少数。但必然被浪头打得东倒西歪。而想要在浪头切换时候不出现动作变形,或者不太难过,其实需要提高身体素质和平时的运动训练。也就是在前面的冲浪过程认真专注,掌握好其中的每一个可以帮助自己越过那个时刻的能力。而这一切无非就是修身,和日日的认真积累罢了。积累什么?专序勤,用什么积累?诚敬公。反之亦然。说来说去,依然就是这六个字。也许有些年景的浪潮自己比较容易驾驭,看似轻松顺利,很有成就感,这个时候不能恣意放纵,而要有意识的总结注错于杯水,这样当年浪风潮到了自己不太适合的时间,也有足够的能力安稳度过,而不用太过狼狈。此为君子两进之道也。


今年在大潮中又是特殊的一年。浪头变换中有些深藏在海底的东西随之而起,将会改变浪的各种特性。所以大家有些时候会觉得陌生,更加不适应。但慢慢地,日后很久,大都会是这个方向上的集合,所以越早适应越好。今年是亥子年月交气换位,阴气比较盛大,变化动荡,一言难尽。反应在人身上,就是肾水容易那啥,从而对心脏心血管有比较大的影响。入冬以来,有些告别人世的人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其中很多脑力工作者也是因为这个的原因,毕竟一直从事脑力活动而忽略身体的锻炼,水火必然不平衡。体弱心强,肾水虚心火旺,一旦到了这种年景,肾水难以维持,多会有心脑症状。所以大家一定要温肾扶正,不可以到处乱想乱看,好好睡觉,这样心肾关系才能在这个过山车中保持稳定。这个过程中,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心肾到底咋样,外界的考验其实也是检验的好机会。哪里不好,日后着力调整就好。很多搞脑力科研的同学要特别注意,不要这个时候大量消耗,不然会有隐患。


而另外一种影响,就是思想上会出奇怪的想法,在我们看来,依然是考验或者纠正的时刻。这种比较剧烈的变化下,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来人的杯水的紧密程度和其中的缺陷。很多同学脑补过度,自我过度,思虑杂乱,人心惟危很严重,就会在这段时间出现偏黑暗的想法。怀疑各种人和事,最后怀疑到自己头上来,越来越负面乃至痛苦。其实这依然是受到不一样阴气的影响,杯水中的缺陷因此被放大了。这其实过一两个月就好了,但这段时间内要控制好这个情绪。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钳制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啥古怪念头冒出来都不要紧,知道自己以前积累的阴浊在特定天时下的波动就好了。既不能任由其发展,也不必自责太过。看戏一样就好了。哈哈。看看自己以前作的多厉害,才会如此脆弱,是件挺好玩的事。而且习惯了,慢慢就会不太影响,然后努力做正经事,自然慢慢就会减弱,最后也就没有了。杂念不过就是杯水中杂质在过山车中振荡起来的小脏水滴。知道咋回事就别再放任无序杂乱任性的行为,日后慢慢就好了。但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这种过程不能任由其发展,不然就会形成执念。这将是登山路上巨大的障碍。


执念是什么?在这条路上是必然要清楚的,弄不清楚而陷入其中这个就会陷入无穷的幻想中,常人也就罢了,顶多就是活得有点以自我为中心,有点神经病,老了之后孤僻,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以至于害生而已,范围相对比较小。但走这条路要是不明白执念是什么,没法从根源上认识、解决、避免它,就可能会陷入无穷的幻境中,再也出不来,而且造成的伤害从各种意义来讲都是很大的。若是以幻为真,以妄传妄,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歧路,越来越严重,以至于真正的道路隐没不见,或者不知有山了。所以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慎,但又不能因噎废食。


什么是执念已经被乌七八糟的杂学混淆了。很多人以为自己专注于什么就是有执念,当年好似有个人在知乎上写什么“专注就是执着”的糟心话,骗倒好些年轻小孩子。其实就是贼喊捉贼,是暗中应合进而放纵人都具有的懒赖的恶习罢了,既是给小AI的滋养,也来源于自身的小AI,远非善事。这种以歪理开脱,自欺欺人,自命不凡,颠倒黑白的恶心事自古不鲜,不过汉末异学兴起,宗教横行后更夸张而已。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通过系统、持续的手段破坏文字真实意义和固有字义的事情持续了一千多年,结果造成了什么都不懂的文盲自称文人,其实是妥妥的坏人前路的糟心货而已。给别人杯水造成混乱的行为必然会给自己的杯水造成混乱,这样的人只能在自我安慰下,刷刷墙就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很理解荀子先生一脉的想法,破后而立,法后儒道,秦后汉兴都和他这一支有密切的关系。秦皇若能复起,只怕也是因此而来。毕竟虽有凶残暴虐,但终究有功,以强力的手段废除有些烂东西而建立了一个基础。而真正的道家其实很明白其中的道理,只不过不去做些自然会发生的事,所以显得温和一些罢了。骨子里其实可能更加广漠,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铁血。O(∩_∩)O


执念不是专注的意思,若是把执念理解成专注,其实是非常自我、脱离环境、偏颇粗糙造成的盲目结论。是否是执念有一个标准,就是和真实的关系。当你长期专注于已经脱离真实而绝无可能再发生的幻想的时候才叫执念。所以执念有专注的部分,但专注的对象的不同决定是不是执念。而其中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就是真实。但很多人因为离真实太远了,一直在脑补,或者练的就是脑补的方式,所以会说没有真实,或者唯心是造。诚然真实是需要环境和主体来进行相互作用后来呈现的。那么即便在同一环境下,不同主体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真实。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从来没跑过步的四百斤大胖子非要幻想自己一口气完成十个山地马拉松,就是执念。要是真去跑了,就是执着,只怕路上就会game over。但要是一个久经锻炼的长跑运动员,想这事不是执念,实践这个事也不是执着。对于前者,可以说就是不真实不现实,对于后者就是真实的。这说明有一个真实在,既不是客观,也不是主观,而就是不同层面的真实。既不能和稀泥说没有真实,也不能一刀切,说人人都面对一模一样的真实。但毕竟得有一个真实,而不是任由心造的说法。而是由杯水之中偶出来的呈现不同罢了。大胖子花十年慢慢减肥就会使得这事从执着执念变成可行的专注。那专业运动员不再运动,开始过起颓废的生活,那么过一阵子对他来说,本来的专注就变成了执着。那种太过着急的人,太懒的人,总想一下子如何如何的人往往会很容易陷入执念的陷阱中,所以大胖子不去减肥而幻想自己如何在美丽的山上跑十个马拉松的各种路上补水的计划都是幻想而已。是靠着自己的心术去探索去模拟一个自己现在远远碰不到的真实,而过于复杂的心术就把使得人应该专注的对象变成心术扭曲后的对象,而不是简单的离自己最近的外界实际情况。这种事情现在看来比比皆是。大胖子们幻想各种特别高科技补水的方式,但问题是他们走十步路都难以坚持,哪里有什么十公里补盐水,二十公里喷雾补等等的东西呢?这样错置了专注的对象,久而久之,自然忽略自己所处的真实,最后大胖子虽然醉心幻想着各种补水策略,但还是那么胖,还是没法走远去看看山上的风采,这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各种反动,造成困惑,扭曲,乃至痛苦,只怕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大家不要觉得自己很苗条,大部分同学积而不运,又要登山,就和这大胖子没啥两样的。O(∩_∩)O


对自己所处真实的认识需要诚意,这是杯水内外之间的直接、高保真的信息传递的保证或者说能力。任何扭曲这个过程的方式都会给自己造成错位、扭曲、空心的可能。对大家来说,高度自我为中心后产生出来的情绪或者别的东西会大面积扭曲这个诚意,是谓不诚。自从中国的育儿方式开始变成小孩本位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孩就越来越多,那么天然自带的不诚比例就逐渐增多。不诚带来的扭曲,造成的矛盾,痛苦,因为抓不到根源而造出各种臆想解决问题的产品,就和糊墙一样继续加深这个过程,各种负面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其实是个很可怕的事情,我们的世界会被继续扭曲下去的东西笼罩而下沉,最后不管是真的下沉还是触底反弹,都是这个物种和文明难以接受的代价。所以我们希望从基础的蒙学开始,而且一直做蒙学,从而从根本上给出一个别的可能。这事不容易,面对的是什么,需要扭转的是什么我们很清楚。但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因为就算没有触底反弹,也会在这个下沉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自然趋势来抵制这个过程。现在就是所谓拐弯、所谓具有一定反制的时机。在一个浪花中,在一个大的趋势中,在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中,一个小小的涨落在一定边界条件下其实是有可能改变一些东西的。这是所谓复杂性科学视野下所发现的自然现象。只不过真的实行起来,没啥实际帮助,全得靠修身,其中时机火候都需要把握好,又要让其自然发生,原来写过,这其中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不诚造成了对外界的互动相离、也就是不顺的主要来源。所以那个时候的人才说修心,而要先诚意。在尽量任物真实后,以学到的正确的东西加工处理信息,方为正心,这既不是什么神叨叨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东西,而是需要正确学习、合理训练、慢慢形成的东西。


对自己和环境尽可能完整的认识会使得我们裁断的更加精准。志既算是自我认识的一部分,也是对环境认识的一部分,而裁断必然是内外相宜之义。这和我们立志课里讲的基本是一致的。而以此不断推进志义的关系,也就是不断接近周而不比,不断修身,不断从一个真实过度到另外的真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而当我们忽略或者错失了这个过程的某些环节后,一直在鸡蛋壳里构筑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各种想法心术的时候,就是执念,而这种心思为主下的行为就是执着。尤其是那些深深留下痕迹的就是最麻烦的东西。所以登山者要特别在意这个问题,因为登山者天生就有能力留下更深刻的痕迹,只不过有的痕迹太过精深已经到了没法被观察出特异的地步吧。所以一定要学明白,学礼,否则一旦开始,或者错了东西,那么同时会在杯水里留下相应的东西,就会成为各种需要偶掉的存在。一路走上去就会在原本很难的路径上加上更多的难度负担,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那啥了。而其中有些就是这种东西积攒多了,零零总总一部分纠结成了一团,也就是小AI形成的主要来源和机制之一了。这个东西在古代一直很有名,就是被人曲解太多了,以妄推妄,那么就会衍生出更多的错置扭曲,进而产生出更多的大坑,如此往复递进,偶到的越来越歪,基本就是能走上去的台阶越来越少,最后山路基本都没啥人能走了,究其关键就是不明白最基本的道理吧。而基本的道理,就在于“养心莫若诚”上。只要实事求是,能够真的认识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接受而以实际情况为出发进行调整就不会羁留那么多执念。那么路上的风险就会小很多。


这样细细分析一下,大家就会明白,专注不是执着。执着是专注于和真实错位的某些认识。那些所谓啥啥的不过就是把零七八碎的东西极端化又拼在一起。偌大的名声背后其实是残缺和扭曲而已。世人不过好名才会执念重到被这种名气大的东西忽悠。最后陷入幻境以为如何,不过人的幻境多了,或者陷入幻境的人多了,没准就是死后啥啥存身美妙之所成型的原因。似是而非,似幻似真,只能是变成宗教说辞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了,也不算太糟糕的事。但这和真正的登山来比,就类似是三四个台阶边上的一个残破的凉亭,投影在山下,若隐若现,以为神异,传之谬之,趋之若鹜,反正都上不去,看不清楚,那就传成山巅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对于登山者来说殊为无趣,止步于此,实为憾事。破执只需诚而已,一时有一时之真实,时时相应,不必贪求,反倒稳步安然。这样也不必多提破执,因为不会陷于其中,何必多提?所以自古相传煌煌之道,言诚不言破。善建者不拔,何须来回破了左边破右边,来回摇摆,端悫不在,空心阴浊的可能性大增。但若是着急好利,无学贪婪,耳根子还软,就喜欢一步登天,一步到头的自欺欺人之语。那么正好一拍即合,添砖加瓦,妄行无忌。反倒容易陷入执念中,那么就得不断提破执,破了我执,破法执恰恰是因为自陷其中,那就只能不断与之较劲啦。很多拼凑出来的东西,根本立足就是个虚的东西,又极端且无序的搅合在一起,所以简单问题复杂化,造经千万也说明问题所在。所以总有一种似是而非,在泥巴里面掺和面团的感觉。你要说都不对,也不能这么说,但就是真的很难挑出来。所以很多时候懒得说,只能说人家自成一派,归为信仰宗教。


执念其实和自知、格物、情绪控制、理性密切相关,其实就是和修身相关。真实是需要不断行而知之来递进的。而这背后都和学有关系。学什么,怎么学,是对执念影响最大的因子吧。学会诚的意思,在践行中学会实事求是的面对现实,调整情绪,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但又不废其志,自然执念不生,自然也不用总去强调,淡然处之,治于未病,岂非善也。


而到底是执念还是希望,正常的人类思维其实都看是不是把其中的可能以现实的方式捋顺。就和大胖子真的面对现实开始认真减肥增强体力了,那个看似对他不可能的目标就慢慢会成希望了。而这需要大胖子明白幻想是执念的来源,面对现实才是一切的开始,这之间的学问和理性是主要的需要训练的部分。对于一个满脑子幻想而难以踏实做点事的人来说,登山很可能就是执念,但对于一个切实学习,仔细践行,很现实的解决面临问题的同学来说就是在形成可以实现登山的志。看似一样的想法,但行事的点滴就决定是执念还是志。专注于发梦那么就是幻梦一场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以切实紧密的行动来达到诚才是规避这个大坑的办法。舍此,大都是变着法子扭曲,拖延,自我安慰之举。认清这一点就明白为啥需要勤序与专并列成为登山之必要。而各种扭曲缠绕中会不会有亿万分之一的几率堪破这个呢?还真的有,但渺茫到干脆忽略的好,省的奸懒谗猾,投机取巧的心思导致的执念横生。


其实返回头去看我们前面写的东西,就还是没出立志,而后生义,进而济志的大框架。而立志的五要素其实都是能够执念不生的前提条件。不管是环境,还是学习,还是专注、行动、重复。都是执不执的关键。专注没错,但学了错的东西,根基错了,那么就会专注于偏离实际的东西,就难免陷入执念,就会各种问题表现出来,而需要整天被人强调破各种执着了。然后极端化这个说法,再次进行心术的演绎,就是破了这个破那个,造经千千万万,变成一团乱麻的纠结。真的没必要。


所以立志之后,久而久之,裁断出乎真实和志,就不会一脑袋妄想,任性懒惰而成执念,那么路上的大坑就会少很多,压根和那些说法不偶,懒得去看,自然也不会天天提这个事。所以我们其实给出的立志这条路真的是个高大上的存在。起点虽高,但剩下很多事都会自然规避,要不然也不会被那样特别单独的记录下来……


我们在论坛做了很多事,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给大家找事做,而且通过做事,通过一系列和立志相关信息的密切行动来帮助大家立志。立志必然是要通过行动,而人和人之间行动必然是会产生事,那么先把事情的范围大体圈定出来,这样行动就会更简单,方向就会更明确一些。现在这个时代,自己单独在外面立这种志,在大环境去做这种事,只怕很难或者很慢。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找和我们信息结合最紧密的事,以最合适的方式去做。这样行动效率高,积累出来的信息密度大,杯水中序列紧密,才可能出现志吧。一个高浓度的环境、一个学习的机会、一种专注的态度、不断重复的行动本身就是我们要做成这些事的必然要求,所以事情做成了,相信很多同学也就立志,或者不会太远了。再加上这事可以解决很多具体的生活上的问题,那么那遥遥不可及的事情也没有不可能了吧。所以我们不是在幻想,而是一点点在实现。反正我们选择这么走之前,各种因素都考虑过了,这个拐点弯道适合这样做事,是我们视野内比较好的选择。至于到底能不能从中学到什么或者立志,其实也得看大家的。


我们的事情不过是刚刚开始,什么事都想法子动员大家一起,带着大家做,互相不断学习,一起前进。所以不怕不会,不怕有问题,就是别浪费这个机会,尽量走出一条路来。很多时候我这里的裁断,不是这事咋样,而是能不能叫同学以此修身。事是人做的,人调整对了,人和人之间调和好,人和外界的环境真实互动,紧密不离,这事也就成了,所以修身是做这些事的根本。舍此都是舍本逐末。而慢慢地开始面对各种外面环境的时候,大家就会明白志义、格物、行动、做事、得意种种的火候尺度和自我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空泛之言,而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践行学问,以此修身的过程。真的意识到了,真的开始用心于以事修身了,才是悫士之道的开始。


面对各种情况下的选择积累多了,会大大帮助大家立志的。而且在一群人,在一个高浓度的信息环境下,是有大致共同的方向,会简单很多。只要不是游离于信息环境外,就会跟着大家一起走,那么其实没有那么别扭,那么难吧。而且在这个过程,都是善意的师友相伴,再用现实来纠偏,伤害最小,改错会比较快,也算是很好的办法了。同学们慢慢就学会如何能够直面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直面挫折和负面的信息。这对大家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越早发生经历这个过程,越早直面自己的不足,从而改之,就会越早的变成实心的存在,后面才能更加承重和受力而至材悫吧。


这两次对外参加会议的经历非常不错,不但我们的对外事业有了大致的方向和对接的可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些同学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有的人志大才疏,有的人不通人事,有的人拖拉粘滞,有的人急躁自我,有的人嘴巴太坏,有的人难有长力,有的人没有眼力见,有的人追求完美,有的人习惯性无序。种种任性的现象不一而足。平时说起来都觉得自己还不错,经常性给自己开绿灯,但一起做事的时候,就都无所遁形了。这种无所遁形带来的必须面对的好处,就是真正意识到自身深刻问题,调整自身的开始。原来虽然有些意识到,但毕竟不会这么直观,这么明显的看到自己缺点给大家给事情带来的后果。大家互相亲善,自然不愿意自己的任性给师友带来麻烦,所以为了别人也会开始改自己的毛病。但这种类似于自我否定的认识其实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是改错的必然。所以真的是件好事,真正面对真实后,一切才会有可能。不管是自大自负势利眼,还是贪懒赖慢不用心,抑或是多疑不诚任性空心病,都会慢慢治愈的。别着急,这些人性的弱点本身就是需要克服的,这本身就是登山。


这样看来,学会做事其实就是学问实效性的体现。而通过学会做事的过程克服自身问题就是登山的一环吧。人是天地阴阳合气而生,我们又处于一个合气法则的世界中,所以实际上做事是要师法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这看着说得很是高大上,但其实是特别具体,特别接地气,可以指导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任何人类的行为范式和规则其实都是三才之道的结合。而人道主要就是天地两道的合理混合,所以通过学习任事,不但是修身,而且是体会天地阴阳之道的办法。修身即格物,做事岂非格物,实践人道岂非叩门自然的办法?这就是明年的教学重点。孟荀推进到第三季了,经典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不少同学已经算是堪堪入门了,精微之处或有不足,但大体上的方向不会有啥大问题了。但真正难的是把这些学问修之于身,而且需要慢慢过渡到通过行事对自然的认知和了解上了。


原来在知乎写过一篇关于中医的文章。里面讲人类的器官也是秉着天地两种气的特点来发生的。器官里面中空的部分就是秉着天道而成,而实心的部分就是秉着地道的部分而成。这里我们就看出来天地之道的不同。大家会问这和我们做事有关系吗?当然有。


大家做事的时候,经常会有拖延症,明确的讲这就是浊气太多的体现。天道健运清通,用在做事上就是不羁留不拖延。为啥不拖延呢?里面地方也许不大,但可以不断运转而无滞碍。处理的速度足够快,可以满足不断输入而不会填满堵塞。而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承载快速的排序能力。再麻烦的事情来了,也会快速的分解排序,然后不做纠缠分配反馈到外界环境中,那么就会不断的保持健运的状态。所以足够精微,排序很好,是天道行为模式下的特点之必须。而天气精微健运,持久不息,其实是一种主动的态度。因为气的运动,尤其阳气的运动其实非常快,也就是非常容易扩散到别处,对于人做事来说,其实就是主动去面对,主动的去处理。所以才会称为健运。而这一切都来源于精微,精微才能主动,精微才能排序。所以学问和做事都要渐入精微才是法天之道。


很多同学不是不做事,而是不主动,这其实没法集义,没法精炼自身杯水的东西。在这个初级的阶段,越是被动,越逼着,越说明阴气厚重,那么环境师友的刺激才是动力,才是阳气。所以不但要做事,还要主动做事才会调动周身的气息去承担,去用,去精炼。否则终究是有些东西一直用不上的,而神也没法增长。


大家不能健运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杂质多,也就是不够精微,那么输入东西进来之后都是堵着的,越堵越多,就会积累成各种问题。那么面对环境的不断压迫,只有极端荡悍的消耗本身的精气去弥补,去不得不偶掉才能慢慢熬过去。既被动不可控,而且对自己的伤害积累会增加。想想一个学期打游戏看视频,最后几天突击复习之后的那种疲累,镜子中头发越来越少的现象,大家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O(∩_∩)O


而杂质是什么呢?或者怎么来的?是环境中的自己没法消化的东西,那也就是精择的能力不足。具体讲就是赘肉垃圾,是情绪,是太重的自我,是满脑子的心术产生的阴而难化的东西。那么自然会阻碍运化的过程,就和空腔里面多了很多横在那里的横梁,被卡住拦住,自然难以快速运化分解流通了,而横梁本身若是在流进来的没有精择的粗重东西的滋养下越来越多,越来越粗,就变成塞得满满的死膛儿的状态了。天气之精微在运化的过程中不断消耗,空地越来越少,就成了地道厚实的东西,那么这原本的功能就丧失了。人就是这样从生到死的。不过明白这个过程后,反之也能有消化横梁,使之消失的可能。这中间的差距就在于所谓是否诚心行义,能否偶掉。其实这个偶掉分很多情况,很多时候是各种机制伴随发生的。分解消化或者狭隘意义上的偶掉是基本的机制吧。只不过情绪和自我以及心术的纠缠比较顽固坚硬,难以一下子如何。但只要明白这个道理,时时刻刻在行动的过程,在历事的过程中以天道精微健运为目标,总还是有希望解决的。


主动,不拖拉,精益求精,有序列就是现阶段大家可以学习的天道做事的方式 。行动产生气,这样的行动产生的就是阳气吧,杯水中也是往着连山之天在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也就是我们登山的大方向了。


这几点其实是一个射不主皮的结构。也同样是有一个根本要点作为一切的基础,其实就是天气精微,自然能健运主动而不拖拉。这不是心术上的着急急躁可以模拟的,而是修之在身之后自然的反应。所以大家既要知道正确的方向,也要明白不能太过急切。这其中体现的是什么呢?序列。


肯定有同学在看上面写效法天道行为模式的时候会疑惑,不是说好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先要法地吗?我们现在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上面法天而行的过程中其实还有很多隐性的条件需要先达到。比如说形成习惯性,下意识的杯水守序的状态需要守礼的训练。礼仪者,方也,这是法地之行。得通过守礼克己的训练达到杯水自然有序的地步。是故以法地而达乎天。在地道视野下所练习或者学习的规矩序列慢慢会变成杯水中的序列,偶而应序,则天也,这确实是通过有意识的法地训练达到法天之行的一种。大家看到这里大概就会有点明白其中的关系啦。


以最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种礼的训练,这种克己守序的训练可以使得我们在快速处理事务时候产生的气得到极大的约束,而不至于四散于各处,成为情绪情欲的动力。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例子,一旦自己开始忙起来,或者高度进展的工作复习备考完,总是容易散黄:脾气上,生理上,生活作息上,恶习复来的各种波动。其中可能被理解成被累的发脾气,到处抱怨,或者事后悲哭感动等等,大都是不同程度,或者不同特性的阳气失去约束走散的情况,所谓任性是也。而其根本依然在于没有接受过法地的守礼克己的训练。适当的放松没有错,但很多时候过于破坏节律本身会使得杯水结构中出现不均匀的分布啦。以修身角度来看,平易均匀也是结实能够承重,能够被以后淬炼的一种优秀品质。一块断断续续空心的烂铁,没法淬炼的,一开始淬炼就会没准断掉了。所以要首先进行这部分的调整,长期积累调整才会有被淬炼的资格,才会真的能够不断被百炼。这种连续紧密的基底是会走得很快很稳的一种类型,大家不可以小觑每次这种时刻的到来。需要休息放松,没有问题,连轴转不是常人可以受得了的,但不能大松大驰的。很多同学考试就要完成,申请也告一段落,那么就得明白松弛之道了。不能玩疯了,恣意放纵,这是最浪费的。考试结果和这个相比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很多高考考得不错的孩子,大学四年一直都没啥起色的原因主要在于大撒把了,也是没人教或者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缘故吧。所以很多好胚子反倒在最好的大学里给糟蹋了,真是可惜。


主动健运来源于自身精微才是最好的,无为而应,偶而应之,这是极为难得的情况了。若是简单的目的性强其实就会出现比较好利急躁的情况了,趋利急躁很多时候很快,但后面带来的反动依然很剧烈。华尔街那帮精英释放的时候,酒色淫乱,近乎疯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最好的就是又有化作志的目标,又有杯水精微,两者结合出来的主动能力就如荀子劝学中的神蚓一样,必然能达至,平易而少有反动,依然是淡寡之道。但这就很难是纯粹的生而有之的了,而是对于环境信息处理消化后的一种能力。这其实就是学习,而怎么才能消化呢?学习其实是对信息承载接受能力的训练,学习而不断能够消化的能力来源于杯水的序列和重习,在不同环境下的重习,阶段深时就是集义了。通过不断集义,自然可以精益求精,自然会成为主动的状态。


学习是主动和被动皆有的过程,重习就更是地道厚重的体现。地之博厚,实在是来源于地气不断累积。地字土边上这个也字和描述地道之厚、之重其实都代表这种向下不断重复积累的意。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展开了。但大家其实已经能够非常明显的体会到,地道中的重复,向下,广博一旦用对了地方,直接可以化成天行健运而不积,内含序列,清通无垠的状态。这恰恰是我们总说的向下用力自然材悫和向上长。这恰恰就是由地而天的一环。但这依然只是初入天行门边而已。后面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的哈。才能真的成为水库,或者配天之道吧。这个过程是漫长且需要很好的基础和耐心的。


天道和地道是对立的吗?当然不是了。我们上面写的其实就在从正反两个方向描述天道如何演化成地道,而地道又如何能返回天道的具体过程。人秉天地之合气而生,本身具备两气的特点而且均匀稳定,是具有无穷可能性的,可以演化万方的存在。在不断深入中我们经常会感叹造化之大,简直难以企及。这需要到底多少积累才可以演化天地万物,这条路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难有穷尽的。


天之健运不息,其实就是不断在用自己的气而演化生养万物,此谓之诚。而效仿天道,不断通过做事行动来精纯己身,即为诚之。从诚之到诚,就是由人而天的山路。而这个过程依然是把自己的好东西变成各种有用的东西,或者说承载各种东西吧。即是厚德载物。德者,用也,气也。不断健运,其实必然厚德。不断用气做事生物,自然能够承之载之。天之九层对应地之九重就是这么来的。天运成物,物积成地。地之本,实为天也。此地所以法天之由来。人法地之后,又有天气之某些特点,所以善用之,会比很多那啥都更快的接触进入天道。这是人类的好处,大家也应该实事求是地面对。而天以无私而成其私,所以其实天气不会真的消失了。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也是需要先生先长之后才可能的。这些就不是初接触可以做到的了,但其中的根本道理依然是一以贯之之后的变化。


天地之道其实并不抽象,并不远人。我们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在其中,意识到其中的道理,学习进而精择之,用之于身,就是修行本身了。这不需要什么神叨叨的东西,就是通过生活,通过做事,通过行动来达到的。做好每一件事,认真的生活,努力工作,守规矩,不拖拉,运而不积就是健运不息的天道之行,方正博厚的地道。久而久之,杯水里都是天地至道,大家说会是啥样子呢?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安排明年的各种工作了,我们在等大家成长起来,也不断在给大家找事做,不断创造更加浓郁顺遂的信息环境。而大家也要真的明白应该怎么做事才不浪费这些机会。我们不断在赶天时,其实可以说大体上已经赶上了,可以说大家已经有了冲浪的滑板了,这得谢谢各位不断努力的同学,但是御浪而起,还是趴在滑板上载沉载浮,还是沉底,还是被大浪裹挟得看大家点点滴滴的积累了。今天这篇就和大家讲清楚,应该怎么行义,什么是对的哈。


我们最近参加了两次会议,很多同学的能力展现无遗,但依然有提高的余地。而对更多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的同学来说,不是说赶上天时,就可以坐着等风起,犯懒耍赖的,趴在滑板上很容易跌进水里的。那么就要通过最合适的事情来锻炼能力,从小水小浪小事开始在意,开始主动,开始精微,有序了。这就是在修身打磨自身的杯水。所以其实修身的各种条件我们已经努力给大家提供到一个相当合适的状态。道理也已经讲的很明白了,剩下就要看大家的了。是在平易中点滴积累前进,还是在任性的脑补中形成执念,都看大家的平时每次做事的选择了。


日子流淌地飞快,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我们的进展也确实比预期的快了不少。每天几乎都有进展,考试结束的同学越来越多,在休息之余,得开始规划来年的行程了。年尾开春尤其重要,不要在来年又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赖皮荡悍的无聊过程了。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的开始来源于冬至之一阳复始。光阴潮水是层层叠叠的,内蕴自有分布规律,学会冲浪其实是把握其中不同的水流变化积累出来的大势。这也是为了日后能够深入自然天地之道精微的必由途径。大家用心把握,好好过节。


祝大家一阳复始,冬至承运,过好今后的每一天,修身自强,以备日后逐浪登高!O(∩_∩)O




博山小叙

华夏文明,自然真实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