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诞辰,孟荀同庆
夫子诞辰,孟荀同庆
文//十万个为什么
一年年的时间过得飞快,今日又逢夫子诞辰。我们会以实际行动来纪念夫子,以此延续儒家精神,延续华夏先王以学为本之志。空话无益,干具体的事吧,^_^
《论语》基本上是以夫子之言为载体的,而夫子博古强识,述而不作,所以《论语》并不是简单的智者箴言,而是内涵深刻的,可以上窥三代文明的一扇门。所以二程先生说过类似《论语》既治治,六经皆通的话。而《论语》又是开启私学,诸子百家时代的阶段性的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难以回避的基础性文本。所以它的价值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颇高的。
程子:“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矣。”
我们论坛的论语组一直在以一种模式在进行论语的学习,以求能从中承上启下,上接六经,下启诸子,从而开启他们的传统文化之旅。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家其实相对古人来说,了解背景不够深,古文不够好,而且有些句子对于他们来说有点过难了。所以我们打算从更简单的文本开始,在论坛内推进我们的劝学进程。
一说起先秦儒家,必然想到的就是孔孟荀三位圣贤。孔子是有开创性的地位的,他之后据传有八派流传,但实际上很多都没有真的传到战国。而在战国乱世里最耀眼的诸子中,不管以哪种标准计算,都有孟荀两位。我们在儒道隐逸课中已经提到,荀子和汉代传经的大儒之间的师承关系——可以说从汉初《诗》,《书》,《春秋》的流传,到武帝时代董先生的独尊儒术甚至后来汉代经学传统的建立,都和荀子之学密不可分。而《孟子》在宋代作为和论语并列的经典成为四书之一,孟子成为道统论下的继承孔子的亚圣,可谓极深刻的影响了理学的兴起和走向,影响后面千年文明的走向。孟子其学,其历史地位不言自明。
所以了解孟荀两位先儒之学,基本可以认作是了解汉代经学,宋代理学之别的的关键性原典。我们这次的课程,或者说劝学的主力就在这两本经典上,鉴于大部分同学对《孟子》,《荀子》的具体内容都比较陌生,我们主要就是带着大家读书,或者说促进大家自读,开展活动。然后才能析其精微,有了足够的积累,进学论语或者六经就会更加顺畅。
而这个办法,其实是我们论语组内部办法的一种扩大改版,所以很多想要参与论语组的同学可以先品品味道。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叫大家自行参与,投身其中,养成阅读古文,自行思考,互相磨砺的好习惯,这是符合我们论坛建立的根本初衷的。所以希望大家能群策群力,一起读书,一起修身,一起前行,^_^,为了尽可能的满足更多论坛上同学的情况,项目筹备组的同学可谓煞费苦心。大家可以稍微期待一下哈。^_^,看似的有些小复杂的积分系统中,蕴含的却是我们对于大家的各种射不主皮的考验。也请大家用心体会,并能反馈给我们。^_^
闲话不叙,详情请前往论坛查看帖子,今晚七点半我们CC上见,以实际行动来尽吾等之诚,以启动孟荀之学为起点,庆祝夫子的诞辰。
华夏文明,先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