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文//十万个为什么
中
元
一进七月,朔日而食,阴气陡盛,今年的十四十五的阴气比一般时间都要强点。而貌似灯塔国七月初出台的国防法案中就有了限制孔子学院的条文。这个就是我原来写过奥观海时代外国代理人法案的延续。也是亨廷顿文明话语权斗争的一种例证。不管别人怎么想,很遗憾,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现在背后操盘的那波人基本都是这么认为的,才会拿孔子学院祭旗。当然不许再用中兴华为设备所为何事,大家也是心中有数,也不用赘言。所以很多在灯塔国求学的同学,不要再把儒学挂在嘴边,可以改成道家啦。^_^。反正我们这里儒道一家,也不用多解释。或者干脆自己闷头修身就好了。提醒大家注意的事就是不要敌视指责你们所处或者将要所处的灯塔环境。没有必要,而且自己修身没有那么强,应该尽可能的平易处之,不需要去看谁都不顺眼。那就是愤青了,不过是有点长进后都浇灌情绪恣情纵欲的另外表现吧。这段文字就是一个预防针。毕竟有不少人在那边哈。平时应该不会有啥影响,毕竟那边还是颇为开放,民间学校相对自由宽容的力量依然在,但从各种细微征兆看,这种趋势在不断减弱,所以大家专心学习,修身,才是要点,不要叫自己的杯子太窄,太浊,撑不住东西,总要指责别人。充分利用那个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学习真的本事才是真的,少些指点江山的情绪啦。取其长处精华,去其糟粕,从他们的短板中吸取教训才是真的踏实人物。任何文明中都有值得学习的品质,要学会观其长处。但同时要把自己的根基打的扎实,这样吃点猪肉不会变成小猪。
话说回来,这种限制孔子学院的行为说明他们有点心虚了,或者说孔子学院所代表的儒学开始成为他们泛J-C文明的挑战者了,当然在不同领域中的人也许看法不一样,但最起码在精神领域层面的那些XX在背后的推手痕迹很明显。^_^。他们越是提防的,越是要重视,所谓软实力的文明,价值观取向也许在这个时代不亚于高科技的武器。如此看来,我们反倒应该更加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精纯儒学,执古御今,要从自家开始,才能连消带打,在这种局面下找个出路吧。
灯塔国对待儒学的态度,其实是那场动摇西方文明基础的金融危机后内部反思的一种反动。
十年前,零八年的十一月,金融危机爆发。记得当时我回到生活了很久的城市办事,那个城市也是哀鸿遍野,初冬小雨加上金融危机的氛围,寒意森森,人心惶惶,颇有些凄惨。很多原来身边的朋友也受到波及。但这个国家的最高学府,那个被称为他们国家脊梁的学院中,有一些真正有远见的人开始了对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做出了最深刻的反省。
那是一种很小很小的报告会,三五十人的教室,零零散散坐着十几个人。远比我印象中的少,原来很多时候来了名家或者很吸引人的主题,都是需要站着听的。金融危机来了,阴雨寒意沁人心肺,大家都有点疲于奔命,没有多少人喜欢听什么哲学讨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是恰逢其会,去那附近的母校办事,顺道找跟我一起吃了好多年午饭的朋友告别,他博士毕业后回校当老师了,结果在等他的时候,看到走廊教室的门上贴的那个介绍有几个我曾经感兴趣的关键字。我就进到这个会场中,准备听听,打发时间等他们下课。那边的学术报告会都很随意,这种自家学院中的研讨性质的会议,几乎天天都有,进出也相对自由开放。这其实是个哲学讨论,大概关于西方左派的齐泽克,阿兰巴丢还有复杂性相关的题目,具体已经记不住了。我对这些左派思想家一直没啥兴趣,但对复杂性有长达十年的兴趣,08年的时候虽然已经不再那么热心此事,但难得看到类似的题目,又有时间,正好可以听听。他们具体讲啥完全记不得了,具体都有谁,我也记不住了。但不知为啥提到了当前的金融危机。但他们在很繁复的论述中,慢慢引出一个结论,我至今都记得,就像挤脓包一样,一点点被逼出来,有点疼,有点不愿,有点气急败坏的感觉,但一下子出来时,有种透亮,有种清爽的感觉,但又很违和。违和在于西方文明高级圈子内有一种潜规则,或者说一种文化氛围,有些离经叛道的话是不能公开说的。这是要混学术圈的人必须深谙的道理,不然你的前途就会因为这样违背主流意志的行为被蒙上一层阴影。^_^
这是个高傲的民族,不是以人种来论的民族,而是以文明认可来论的“民族”。从来都以西方文明发源地之一的自豪心理著称于世。他们从来都不会真正在公开,尤其是公开的学术场合上直白的表达自我批评的观点或者反思他们文明公认的基石。最好的不过就是以一种学术性的客观语言来粉饰文明尊严。我其实早就习惯了他们这种有点沙文主义的做法,这也许就是他们的修辞立诚,我不但理解,也早已不以为异了。敢于挑战主流思想的,往往都是年轻学子,还没有站到那个位置上的新一代的反省。真正有深度的检讨和反省绝对不会出现在老一代人身上,或者占主流位置知识分子身上,虽然他们也是从嬉皮士,从那个解构的大年代走过来的。虽然他们也强烈批评有些问题,也有左派激进的言论,但绝大多数主流知识分子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过文艺复兴以来,工业革命以来的文明方向问题,没有质疑过最基本共同价值观问题,因为这个坑太深了。沁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被现代文明的成果包围着,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习以为常,既得所有的隐秘自豪感。这种氛围其实在当代中国一样存在的。现代文明的既得利益者很难从中拔身而出吧。只有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现实才能叫人正视现实,其实就是作新民的开始。十字教的第一个原罪就是骄傲。这点其实我们很同意,但不同的是我们自古先辈都以敬以公以诚克之,而他们以信以主努力做到。前面的自我要求更高,后面的外力更大,那么同时反作用力也越大吧。
Pala dei Tre Arcangeli, Pinacoteca di Brera, Milan
在他们主导的资本社会中,以正反互用的方式,创造出了现代文明中的一切基本价值观,诸如科学自由平等民主云云,所以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这都是我们文明延伸出去的自豪感。其余的文明也可以有,但都是因为我们宽容才会被留下的自大感觉铭刻在他们一切行为的最底层中成为了一种巨大的文化背景。在这样无形但无处不在氛围中,使得很多人岁数一大,杯水顽固,就不自觉地失去了那种锐利的自我批判性,而这样的人会成为这个文明的中间力量和主流。现实的既得利益者是缺乏反省能力的。最后大都变成各种学术型的喃喃低语。没有实践性的解构主义,归于虚无无政府主义是常有的歧路,虽然被东方神秘文化吸引,但止步于喜马拉雅山的那边的心灵说法,沉迷于扶桑精致的传统。好容易接触点儒道知识,又是台湾民国流传的大杂烩。所以他们没有选择的机会。因为这需要不断深挖才可以,很少有外国人有这种能力。所以很多早年的嬉皮士解构思潮后又再次回归了中老年的现实西方文明传统。最起码十年前,我在欧陆接触到的大体是以此为主流的。当然其中还有更偏门的存在,但不足以体现主流方向的。
Oriental Culture?
这种以文明为单位的学术文化氛围,信息环境,人文价值取向,道德高地足以扭转很多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所以很多移民类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求学其中,再沁淫其中后,其实也迷失在这种现代文明发达便利的结果中,也就不自觉的认可这种文明的选择,成为了他们的一份子。身在其中,没有办法选择,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也无可厚非。
在朝东方寻找道路的思潮中,很多都是被油腻的红袍老怪和雪域美景的耦合骗到了奴隶制的信仰中去的,而另外的就是在绿教中寻找西方主流社会逝去的规矩道德。才出现了白人皈依绿教之类的事情。但在那个年代,泛JC联盟根本不在意这些小小不然的反动,因为没人真的会从最根本处反思从他们土壤诞生的现代文明的大方向问题。
因为密宗信仰饱受争议的摇滚歌手Sting
1977年皈依伊教的英国歌手Cat Stevens
最起码当时的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曾不止一次从他们身上印证了所学教法的正确,印证了道德经的箴言。也不止一次在内心嘲笑他们的懦弱和无知,奚落他们衰老和腐朽。但也每每充满了不安,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想早点离开成了一种迫切的愿望。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太幼稚了,也是太自大了,这些经历最后都化成日后不变成他们,不变成被裹挟的身不由己的既得利益者的愿望。这大概是海外经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不要变老的经验教训就是我们游学各方的目的。所以一切对外的批判,都是对自身道路的警示。反求诸己,最后落实于己身修行上才是学之为己。而同时,在远离自己主体文明,在异种文明中的反思,反倒加深了我对自家主体文明的认同感。离开一段,反过头去看,才能体会自家的美和优秀。我相信这个过程不仅仅在我身上发生吧。但很遗憾我的主体文明和现代社会的并不完全相同。^_^
在那个会场的讨论中,我现在回想,其实有一种特别的气氛,一种被隐藏很好的危机感,但依然能被人感知的凝重甚至有点迫切的气氛,在这种沉重的挤压下,一种有什么东西要冒出来一样。冒出的结论,或者他们不自觉吐出就是:“西方文明的方向错了。”在那种地方,听到那方向错了这样的话,其实真的很违和,我不禁在怀疑我是不是又在梦中。我虽然没有盗梦空间他们用得标识物,但也有别的办法分辨。很明确那不是梦。我就是在等朋友下课,进来听个报告而已。好吧。看来,现实的打击是可以叫有些人人认清现实的,最起码在这个名满天下的地方,有人会反思,会彻底的反思。
文明方向错了,震耳欲聋,这种反思在那个精英主义的文明中,由这些精英自己说出来,绝对是种震撼。好吧。错在哪里?他们后面的讨论我都没记住,朋友下课来找我,我貌似魂不守舍的跟着他们一群人出去吃饭来着。我在席间给他们讲了我听到的东西。问他们我是不是听错了,他们也有点沉重,和我确认这是他们金融危机以来在圈子里私下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但往往是悲观的,用我们的话来讲,积重难返,这种反思是暂时的,一旦金融危机稍有缓解,还是会在这个方向上疾驰而去,就如脱缰野马一样,只怕没有什么特别契机,是没法子扭转太多的。当然还有比较乐观的朋友说,也许没有那么可怕。
错在哪里?方向是关键字。什么方向?怎么错了呢?我当时大概有了个模糊的答案,也更加明确自己的选择。西方最聪明头脑中有这种声音出现,才是泛J-C联盟今时今日的反应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华夏国力上升,与其伴随的文明话语权增加,使得世人见到另外一种可能性,一种可能解决生存的更好的,传承古代文明的智慧,也许是一种可以和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并行的其他可能。正在崛起的现实开始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那么他们被信仰,被推崇的基石就会真的被动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真正开始担心,真正正面这个威胁了,才会有这个法案的出台。
欧陆和灯塔之间在这个问题其实也稍有不同的取向,但现在依然没有大到能够如何,但这种人心惟危的国家版,会使得别人如何也是可以预料的吧。^_^
一个过度提倡个人价值,个人幸福的社会其实问题很多,千言万语归结于太过自私,人总要特别强调自己价值,这就是我们总提出的人要从环境中独立出来,要从人群中独立出来的必然会产生的趋势。这不禁叫我想起2003年欧陆一次高温过境,夏天的巴黎热死了两位数的老人,而他们的子女都在度假,因为发臭了才被邻居发现,给子女打电话,联系不上。因为度假是神圣的,所以手机是关着的。这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是的,最近有报道,一对退休老教师在家过世一周才被发现,儿子住在隔一条街的地方。这与十五年前欧洲发生的关手机度假的子女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社会的动荡来源人心不安。养老,医疗,丧葬其实都是为了人心安稳,自己老病之时有人能救助,死后也放心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被复杂的理论裹挟,反倒很多时候被人忽略。没人想这么离开人世的。当代的社会在快速发展失去这些原有的人味,各种人心不安都在增强。为啥增强?或者说怎么增强的?举个最近的例子,帝都房租据论坛同学说平均一个月涨了五百上下。这其实很说明问题。不炒作买卖房子了,又开始折腾租房,不管怎么弄都是增加这个社会的不安定性,论坛同学就私下讨论,这可咋办?以后生活成本更高了,更加没法好好生活锻炼了。论坛中的同学如此,想必对于大部分青年人都是一种雪上加霜的压力,一种可以蔓延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不安在发酵。GJ 自然不想这样,但管不住,总是后知后觉,事后补救,或者打点补丁了事,为啥会这样?为啥层出不穷?因为所有的人都在想各种办法增加自己的财富,有钱才安全,有钱才有自由。那么就拼命挣钱,各种心思注意力都在怎么挣钱上,怎么提高剩余价值上,所以就会变得无比的自私,不断使用自己的脑力突破底线,也永远不会满足,自我会不断被放大,会越来越贪婪,害怕失去,那就继续赚钱,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不安,挣了再说,管你别人死活?毒疫苗,高房租,各种借贷链条崩溃都是这个原因,这些人是坏人嘛?不算是,但很少去想别人咋样的。但为了不出现失业,那就继续央妈放水,钱就继续毛起来,那就得继续多挣,不安不足就会更加刺激己私加重,恶性循环就此下去,就是所谓的发展。这不是啥经济问题,不是啥政策问题,这是价值取向问题。毒奶粉,毒疫苗,P2P倒掉无数,股市哀鸿遍野,骗子遍地,十五秒横行,正在来临的所谓的危机都从根本上来源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是Z-F的问题,从来都不是Z-F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价值取向出了最根本的问题,这是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有的问题,环境固然重要,但创造这个信息环境的是每个人,无一人可以置身事外,不要什么都是一推四五六,都赖别人。这不是任何经济法律调控能够触及的领域。民德日薄,就是最现实发生中的事,德薄则人心惟危日重,那么就德越薄。往复下去,一切智力救危的手段不过就是拖延而已,这恰恰是西方文明资本社会的主流认识。所以我们其实真的生活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法自主,甚至没有啥好办法扭转,这是个巨大已经形成的趋势。需要很多人都意识到,真正改变才有可能慢慢纠正。这次也许就是个机会。^_^
民德是什么?泛泛讲,就是你为别人做了点啥?而不是自己得到了多少。这不是社会上的减税出名敛财的假公益,不是洗钱的基金会,不是宗教幌子下的面子工程,而是很微小的,你每个人,每天给别人做了点啥?这和钱没有关系的。所以把德行和钱财挂钩本身就是一件只会发生在扭曲社会中的可笑的事情。但同样说明问题。修身为本,但修的是德行。所以看似修身是为自己,但很好玩的是,其内部嵌套的是为别人才修的行动。学之为己,用之为人,是个平衡。实际上这就在表达德之真意。人活一世,到底能给别人做点啥才是应该问的问题吧。
而怎么开始为别人做事呢?不是一下子就去做义工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去寺庙教会里自我洗脑在做功德。而是从身边做起,忠恕之道,由近及远。所以对父母好点,对家人有点耐心就是真正的开始。家庭和睦,老有所养,才能报团取暖啊。学之以序就是忠恕之道在学习语境下的表达。这看着很简单,人人都懂,但背后就是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积微之力,能动大千。
人最担心的事是什么?养儿防老,老后就是死亡,自古就有生死之外无大事的说法。所以人最担心的就是老病死三件事。这三件事就是人之将终的开始的,所以要消弭这个社会的不安,要从终事开始,要从最大最深刻的人心之危开始。自古先贤早就看的明白,才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辞。放心的老去,不害怕生病,坦然面对死亡,你还有啥可担心的吗?还需要那么多钱吗?还会为了追求自己的安全感去黑心哄抬房租吗?看似被西方哲学家鄙视的闲言碎语中,有无穷的智慧,就是隐而不发,他们没有资格见识到而已。自大是阻碍认识真实的最大的障碍,也是最终的障碍。西方有些哲人真的太小看夫子了。
追远谓之祭,祭之以礼是孝道三短论里面最后的一环。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能够叫老人死的安心,这就是对人死亡恐惧最大的安抚,都讲什么终极关怀,殊不知,自古以来最有效的心理辅导都来源于实事求是,贴近真实的行动。骑驴找驴,何其盲目。所以提倡祭祀先人就是平复人最大担心中的一环,就是孝道中要紧的环节。祭之以礼,要的是诚意,而不是铺张浪费,这点做到就要注意历史出过的问题,也就是有名的“生不及养,死乃崇丧”的过弊。这是违背自然道理的补偿式的浪费,但依然没法代替生,事之以礼的部分。所以,光有祭祀依然不够,还要能从中理解真正的孝道本意,才算慎终。才能真正的追远。由己及人,才能变得可以为别人做点事,民风渐纯,德重归厚,才能经历风雨,才能破浪远扬。看似高远的目标,其实都是从点点滴滴,从最不起眼的事做起,都是从这个大船的每个微小部分开始发力的。这样社会才对正在或者将要到来的风雨有所真正的抗力,眼下的根本什么都不算,就算一次警示,是时候转向了,是时候回家看看了,是时候别那么追求自我的价值了,是时候别再刺激人的欲望了,是时候明白也许钱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东西。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仅在意自己的行为模式,最终只能制造孤立,不安,动荡,叫人把安全感的错觉捆绑在名利的追求上。而儒家之学是人道之极,清楚明晰的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以各种角度提倡各种人伦。这种朴实直白的认识来源于他们对人性的透彻了解,来源于他们对于人做为集体进化生物特点的明确认识,来源于先圣们对人这种三才之一降本流末变化的超强格物能力,来源于先王对不离环境之道的真正体悟。这些远远不是在鸡蛋壳里转圈的人能望及项背的。
二十世纪最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汤因比曾经说过,儒家是解决人类问题的钥匙,就像拿破仑当年说中国是个睡狮一样并不被真的被当回事,就是拿来说说而已。但貌似这些再也不是一个说说的事了,这个时代的变革已经开始,被这么没风度打压的孔子学院,就是明证。但可惜,我们依然不能活在幻想中,而是要面对明天的高房租,高通胀,面对破坏自然环境的各种反动,面对各种人心惟危的侵袭。这是一个逆风能否前行的时代。其实也是一次机会,一次能够改正的机会。以后也许还会有,但不会永远都有的。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时候学的某位伟人的名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真的很有趣,同样的话在当时是指导大家变得富有,而在当下的局面依然有明确的指导性,就是换了方向。解放的思想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也该换块石头摸了。先贤的智慧是个宝贝,周而不比,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把万能钥匙,足够转向的了。^_^
大家中元节快乐,要高兴点,升阳哈。O(∩_∩)O哈哈~
华夏文明,先王视野
长按二维码关注博山小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