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迁善,通则不痛
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
迁善则其德日新,遂非则其恶弥积。
很多朋友从秋分首过以来,真的有些变化了。有的是身体上的,有的是身心皆有的结果,有的干脆开始“发芽”了,我也为之喜。大家力气没有白花,功夫不会白下。不过有些朋友就遇到了一定阻力,那么正好和大家分享这篇首过的后续。应在立冬,也算是对秋天的总结,所谓“秋后算账”。^_^
首过是知过悔改,真正迈向正确道路的第一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调整方向是最重要的一步。今人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就是方向问题吧。这需要明理,决心和意志。最起码得有追求,^_^,才会开始愿意明理吧。
首过就像打扫房间,看似短短十分钟不到的首过只不过是相当于倒垃圾的那个动作而已。但真正的效果,恰恰在于我们倒垃圾之前的积累:知道脏着不好,决定打扫房间,怎么打扫屋子,打扫的仔细不仔细,发现没发现有些东西应该扔掉,整理房间布局等等的才是决定效果的主要部分。当然那个时候诚意扔掉垃圾也是能倒出去要紧的。用心和明理程度不同,倒出去的力度和自新的效果也全然不同。
有一位朋友特别逗,他和我说:“我知道我错了,但就是不想改。”^_^。那这是没法子改善什么的。好逸恶劳,耻过遂非,在我们语境下就是愚者啦。这样只能越过越憋屈,不能改变自己的错误,难不成等着环境变化来适应你吗?明知自己错而不改,岂非其恶弥积?是故,知而不行,过也。其实也不如不知来的好,以前写过。每次有人开始学习我都会把这个道理讲一遍。知道却不做,一样是身心错置啊?^_^,哪能好的了吗?所以开始学习就是准备开始改变了。既然不打算改变,其实大可以不用学这些的。^_^
还有些很多朋友是积习久矣,房子脏的时间太久了,不容易一下子打扫干净,尽去其恶。那么积习还有遗留,就好似在一边打扫未净又一边按照习惯继续制造垃圾。那么倒一次不解决太多问题。这其实是很常见的状况,那么在这个拉锯的过程会有一些典型症状。只要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就会知道自己的方向还是正确的,心中安定,坚持下去,慎终如始,必能全功。所谓执善固执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汤王对自己的要求。我们虽未必能够如此,但这个常新的理念要有的,一年不能就打扫一次房间吧。^_^。改过自新也是如此。事实上论坛上的朋友也是这样做的,时不时就会有类似的帖子出现,那这就是在前进。^_^
改错挺痛苦的。反之,痛苦的时候,说明你在变化了。就像发热的时候,是免疫力在起作用呢。不发热也许直接会病死都不知道吧。所谓通则不痛。这和一条路走到黑,被路上环境影响到身心造成的糟糕现象是不太一样的,虽然原理都是正反不断的冲击造成的。那种是行为上不断是害生不断造成的问题。这种事扭转错误积习造成的痛楚。并非一事。
改错的时候,会发生身心别扭的情况。理智和行为习惯冲突的问题是难以回避的身心交战。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一旦调整完了,就会更好的契合在一起,所以必然要付的代价不能回避,也是消弭以前错误在身心角度上的消费。但这个消费恰恰是防止自己滑向更严重身心错置的必要。刹车要废刹车片的,但总比掉进沟里强。^_^。养养就回来了。
大家看出来了吧,我们其实并不是忽略心对身体的作用,只不过反对那些单独强调心的,一条腿蹦的路数。^_^。
我们再以初中物理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打比方讲讲,以便大家能够直观理解:
行动是加速度a,积累出来的气就是速度v。以往积攒下来的不好的行动a0产生的气v0,好似一个庞大的速度,而且你要是继续这种行为,那么v0就是不断增加的过程。而当你开始意识到这样不对,开始要转向,甚至反向调整自己速度的时候。那么就会有另外的行为,产生a1,a1就是反向的加速度,这个过程就类似在一边刹车一边转向,a1-a0的过程就会有一定几率有各种不适。这就是在调整时,应有正确行为和固有习惯冲突后产生的气引发的心理反应,情绪反应,也就是所谓不适的来源。往往是个体本身已经养成的心理情绪习惯下转向时的反应。每个人不见得都一样,但有一定的共性。
行为,气,心理三者的关系其实交互的。我们上古不特言身心一致的原因,恰恰是心本不离身行,是身体和外界交互后产生的一种强大功能。而本质上算在身行之事。
所以行动包含着与之相应的心理思想。以这种定义去理解,行动就是人身上气的根源。但以今人的角度去看,就是行为和心理纠结在一起才会产生气。所谓身心性命也。这就是古今之别。那么自古就有一部分人在基本行为都相似的情况下发现心理可以影响到气,就单纯的把心理对应到气上,而忽略了身体行为的基本作用。最后慢慢传到域外,不知有气,那么就成了单纯的修心而已。最后发展出来的心识为世界根本,其实就是缺了半边腿的我们学问的变形而已。这是为啥有三教合一的自然实质上的根源,但其实没必要刻意把他们拉回来,尾大甩不掉,已经沾染了太多的东西了。一个弄不好就会消化不了的。我们只要自己修身健全,这些道理自然不会散失,人家爱干啥干啥去。^_^。
言归正传,a1-a0经历的就是初中物理中反向加速度,但速度V0一样是按照原有方向继续增加,所谓惯性。这个时候,明明你在努力去改正了,但效果微乎其微,而且还会痛苦,很多朋友就是在这里开始放弃的。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若能坚持下去,直到持续反向加速度保持一段时间后,才会开始往正确的方向走,然后才会有正向速度开始,有所谓的正反馈。
当然实际情况远不是这种简单模型可以完全涵盖的。^_^。我们就是讲一个刹车逆向需要时间的道理。而有些朋友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效果极佳,有朋友磕磕盼盼,还挺难受的区别主要来自三个原因:
1,一开始方向就不是完全相悖,只是稍有偏离,那么只要调整到正确的方向就好了,所谓转转方向盘。也就是方便转向。那么这样的几乎就是效果最快的那波同学。^_^。志气恨不得早有好些年了,那么只要有了正确的方法和方向,相对简单多了。这比新立志,刚开始转向的朋友自然舒服快速好多了。
2,平时屋子不脏,注意倒垃圾,倒垃圾倒的干净些,那么负重少好转向。一个大货车所有反应都比小车慢的。相反,从来不收拾,从来不倒垃圾,那么这个大垃圾车很难一下转向的。
3.这也和自己身处的环境有关。打个比方:你在高速路上是没法直接掉头的。所以需要更加有耐心,更加有策略的调整。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依然是看志气的。同样是高速,或者一个所谓污浊的环境,但对立志不同的人效果全然不一样。关键得足够自强。不断自新其德,不固弊于己成,谓之强;志气纯一,谓之强,那么不会为外物奴役其情,乱其身心,专注于专注能力的训练,啥事都可以练习专注的。那么在高强度恶劣环境下磨砺出来的情绪自律,专注等能力,绝对不是简单水平吧。^_^。我们原来做老化实验,就是要求产品在高强度的恶劣环境下保持一定品质。那绝对是比常温常压下的东西结实耐用的多,道理差不多的,这样的人只要不是被磨坏了,一旦登山必然远行。
就以上面那个例子来看吧,为了回到正确方向,一开始明明很努力但没有正反馈,但仍能坚定的坚持下去,这样的人是不用正反馈来激励自己的,日后一旦登山,那么就会feedback-free。在平台期时,有经验,有耐心,有信心,有行动力,有时会比一开始就上快车道的朋友更加稳固。所谓后来者居上,诚不欺也。我们看在眼里,自然明白发生了什么,岂会见弃?但同理,没有坚持到柳暗花明,那也没啥后来之说吧。全看自己啦,这个过程可能会慢,所以即不用着急,也不用自暴自弃。恬淡平易,道之所存也。
所以有些朋友改错之时磕磕绊绊,原因是新立志,积习厚重,所处环境不够好,就难以一下子转弯有效果。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也是来源于个人在不同环境下各种微小的习惯累积出来的心理生理状态的不同造成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登山时候,都是人人不一样的。没办法的。毕竟人不是生产线产品。而具体采用的办法就是我们文明的语境下的以礼治之。少年时候学礼,一辈子受益无穷。登山也会快很多。
那么就不要迷惑于一开始的不适现象,从而放弃正确的方向。改错修枝减叶不舒服,甚至有些不适是正常的一种现象。平常看待,坚持下去就好了。而总是特别在意自己得失,一时之得失,必然会欲速见小利而急躁。别专注自己,而是专注做事其实是个要点。我们还是得强调在登山历史上确实有能改大错的人可能会以后在这路上走的更远的说法。因为正反馈机制是不好迈过的门槛,这种改错虽然这个时候缓慢费劲,但等于不是正反馈机制下的成就,也就是有了迈过这门槛的经验了。靠的就是理性自律毅力。那么日后在登山途中遇到了平台期,甚至现象上的倒退,一样矢志不渝,才有更大的把握通过这个阶段。所有的苦功不会白费,天道酬勤呗。^_^。别灰心丧气才是真的。
具体到我们现实中会有以下几种改过时的典型症状,稍微列出,解析一下,以便处于类似情况下的朋友,正确认识发生在自身上的现象,好能坚定的走下去,当然我把这几种单独提炼出来,是为了方便理解,而实际中,往往是交并共生的,大家不用死较真的,^_^:
无精打采。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动力一会就用完,俗称懒病。甚至原来做的有意思的东西都不愿意做了,这就是典型两种或者几种不同方向的意愿和行动积累互相抵消。互相消磨,导致了速度变得很慢,粘滞。关键就是志气太杂,每样都是一点点,那么非常容易互相抵消,“合力”接近于零,当然我这种描述就是比喻,不是真的零啊。^_^。大家明白志散杂乱,犹如粘潭就好了,那么就在自己选择的方向上多行动下去,慢慢就好了,这个不难的。算是杂学爱好太多朋友调整方向的平台期吧,但只要修枝减叶,往一个方向走,慢慢速度就会飙升的。^_^
坐立不安。做正经事就是长不了,坐不下去,整天抓耳挠腮,学一会习就要看小说,打游戏,浏览网页,虽然很多正经事自己也知道要做,但是就是做不进去,然后看着小说网页,脸上虽然平静,但心里的不安自责等等负面情绪在不断的累积。直到每天搞得自己很累很累,才会睡觉,或者干脆撸一发累了才能睡着。然后早早起来重复这个过程。在悔意中继续错误的行为。然后再不断的隔三差五立志,再重复这个过程,其中心理纠结崩溃再建设,放纵停止再自勉,再放纵的过程严重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脑力。往往比正经干一天事的朋友还累得多,很多亚健康就是这么引起的。有一些不够坚韧的朋友就会有点轻微的焦虑抑郁双向之类的心理疾病了。这算是一种青少年常见的改错时候会出现的现象。
这种时候,大家不要特别颓丧,因为有这种现象就说明你知道啥是对的,那么最起码第一步有了。然后自己已经耽于一个环境中,习惯性开小差,行动力不够,那么就给自己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去参加一个班,去图书馆都是好办法。^_^,新的环境会很大程度下消弭自己独处时养成的错误惯性,一个人做不了的事,就在一个群体里做,这背后有深刻的内涵。人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一个群体进化的道路,所以社会属性早已渗透在人先天之中很多部分了。^_^。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当独狼的。而对于初学来说,慎独可以反着用。那么就要充分利用环境对自己的约束力。
自满志异。正反方向合力产生出第三个方向。也是常有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做一点自己设定好的任务就自满了。往往就是觉得自己出坑了,然后又开始多想,自满一起,思绪一多,稍微有点正确的方向的东西就又被干扰,反而泄气,分心到零碎的事情上。长久下去,志气会出现方向上的变化。然后还要从新调整。这还是原来行为积累下来的东西滞怠自己,或者说自己改过时候没有把性情的问题认识到家,或者没调整好。
举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对自己自负自大容易自满的性格没有充分认识呢。很多事就是认准了不用再想,以前之过在于想得多不去实现,又贪玩安逸才出的问题。现在就要少想自己是好是坏,就是去做事就会慢慢改变这类问题^_^。这点和观察自我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没有基础之前做观想自己种种,如果情绪掺杂在里面会有一定几率导致别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都是不推荐的。所谓正念还是一种心理暗示居多,若是不能配合行动,无用之功的几率还是颇大。所以起作用的可能往往是外部条件哈。^_^
备考的同学经常有上面这样的现象。稍微有点进展,就会自满,然后放松下来,开始干别的,那么不是回到老路,就是生出异志。但这种也算比较好调理的,首先要明确和自己说,我已经有了好的开始,其次要明白自满就是自己以前过错的根本原因,所以不能自满,然后靠着每天多积累一点的行动,渐渐就会有所改进。登山靠走的,不是靠想的。专注于事,想具体的工作复习,而不是想自己多好了。^_^。
我们《小有经》中十二少,首先就是少思少念。经曰:“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败,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劳。” 少欲少事早就写过。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同时做很多事分心太过,不够专一都是没法长行的。思念欲事,这大体的顺序对于今人也是有指导意义的。其实就是人性中最常见的问题,或者说最要克服的问题。只不过,大家混淆了专注做事时候的思虑和杂散思念之间的区别。这两种效果不同的,能专于无事固然好,但前提是能专注于事,才会有专于安闲的可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可不是一上来可以达到的。
外道所谓非想非非想其实还是少想,而非绝灭。无住还要生心,这不过是我们一种基础知识的表达而已,深入进去有无数的知识呢。只不过外道绕圈说法太多了。^_^。也太容易自满,那么深入不进去,或者心思太繁复,那么容易走歪的,嘿嘿。
情难自治。情绪在改错的时候,有可能比以往容易失控。尤其原本情绪缺点会被放大。简单举两个典型例子。有的同学会憋气易怒,有的恰恰相反,会一下子美的不得了。在a1-a0的时候,两种相左行为产生的出来的冲突性的气息,有的时候会按照你原先情绪弱点爆发。很多朋友恰恰就是从憋气开始,自己和自己闹别扭,到迁怒于人,看啥都不顺眼,外人说句啥都能点火爆发一下。^_^这算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憋气就是这种冲突性气息造成的现象。通则不痛的道理一样适用,真正通了,就不会憋的很。不通则肝气易作,就会借此大怒。那么冲突的就是积习和你现在正确认识之间的矛盾。要不你改积习,要么放弃现在所学,都会叫自己变得舒服些,这是个人的选择啦。
自己和自己闹别扭的前提首先是好强,好争胜。其次就是固执,好钻牛角尖,认死理,不知灵活变通。最后就是着急,一下子想一步到位。那么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往往是明明做不到,不知循序渐进,总想一步到位,那么徒费心力,不以相应程度的,可实践的行动切实改变自己,那只会发愿设定心理预期,也就是白日发梦,但又做不到,那么只不过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而已。这样的人其实还是自大,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从根本上承认自己的平常普通,承认自己性格的缺点,就会不断重复这个较劲的过程。也会在特殊时间段出现这类问题。比如女子不方便的时候,那么心绪在这种身体条件,又在改变过程中,就有一定几率比以前更加容易闹别扭,然后以各种方式迁怒于人,转移这部分不顺之气。^_^其实往往是更加不舒服而已。这个时候就要放下自己那点好强固执。这就是你要改的积习固弊端,只不过不自觉中又爆发了。明白了这点,这个毛病还是可以克服的。
还有一种就是已经开始有了正确的积累,那么身心第一次开始接触这种纯净的气息,身心一致往山上走的行动积累下来的东西是会令人欢欣鼓舞,美不自胜的。但这时要非常小心,自大自满自傲之类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到滋养。一下子种下自大的果子,日后会变大坑的。所以不能以有所得而废礼。那么一旦开始走向正确的方向,对他们的礼数要求就会提高。真正的礼恰恰是一种准衡似得东西。可以平衡正负相过的部分,以行动而尽力不离中和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怒而不发。岂非礼也?以礼而至寡淡平易,亦是先王之教。
其中旧小编就常犯此过,每次讲明白点啥,或者自己若有所得,就会很开心,但他的开心喜悦都会自大连在一起,混为一潭,总是自夸,每每进步一寸,都要给自己挖坑三分。我有一阵整天都是骂他为务,就是压着他,不敢叫他乐而自大。但他习以为常之后,就效果不如以前了。写点东西都能哭一鼻子,可想而知自小积累的情绪多易调动了?根基不够深才会如此。还是得慢慢来。得把根基夯实才对。不过最起码是显性的自大而不是隐性的。那种明明很骄傲要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其实很扭曲的。不如有啥都在表面容易来的改错。说到这里,就还有另外一种与此类似的,也勉强可以算进来:
假悟道,假空灵。这还是由自满引起的,可以算是第三种和第四种交叉出现的一种。明白一点点,就以为悟道了,其实基本上是进了佛教见性大坑之类的。这条路根本没有尽头。佛教见性的说法,觉悟的说法都是圆满大坑而已,不同层次的坑。知道那点九牛一毛都不到,今人所知那点更是一毛中的一毛,就开始把从书上看来的境界不要鼻子的往自己身上安。以自大自负的心态追求所谓圆满,多有此患。说白了就是一个自大加上圆满觉悟悟道见性的叠加态二级大坑。^_^。掉进去就基本XX了。原来出门见过好多这类的,这种人见到就不用搭话了。笑笑就忘了才好。
行而不能,心必有不通之处,行到却也未必心明,两者并不是等价的。以自己脑中勾画的明白去代替现实发生的实际,是人类中古以来最可笑的一个问题,明明是有之以为利的思虑心用,却不得已被各种修道登山之法变成无之以为用的反动。还不如非人,可想而知过犹不及到什么程度了。然后还要偏颇于一边,非要以心为根,那这只能说是左道了。一代不如一代,一芆不如一芆才有此患。^_^
这样的人就会以一种自以为超脱的心理暗示掩盖自己所有的毛病,所谓假空灵,真恶俗也。^_^。然后拒绝承认任何把自己推下神坛的事实。自以为悟道的假空灵必要给自己找一堆合理化的解释。^_^。阴私顽固,难以改错。除非揍一顿,所以根本没法子搭理的。歪理太多了。但谁也没那个闲工夫理这样的。
说起假空灵,哪天论坛有朋友发了一个最近很火的一个啥歌。是原来一个大咖和另一个领域的大咖合唱的。我很久很久不听这个音乐人的歌声,原来听着觉得挺空灵的,挺好的,这次又是有这么个搭配,就打开来听。结果呢。不知是我变了,还是他变了,还是那种类似的旋律,熟悉的声音,但这次我听来全是造作,在空灵下面隐藏着无数龌龊自私贪婪和欲望才对。装出来的空灵叫我很不适,我宁可到街上听小贩高声叫卖来都比这个好听,最起码真实。哎。可能我变了,他也变了才对。登山无非就是不断接近真实,不要用假象欺骗自己,那么自然别人的假象也难以像以前那样欺瞒自己。格物能力提高必然能够知人吧。
以上五种是我目前常遇到的调整方向,改过自新时遇到的问题,略作解析,希望对大家有点用,其余的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呢,以后想起来再给大家总结分析。
面对现实问题,解决现实的问题,教学相长,也是我们登山的锻炼方式。每次在总结这类问题的时候,我就会暗道,我其实原来也有此过,很多事我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犯过。大概正因如此才会收到类似毛病的学生吧^_^。也是一个再次检省自身,温故知新的过程。不禁感叹教法巧妙,不断地以重习夯实基础。所以每次说他们的时候,我就要告诫自己,传而不习,非道也。正己才能化人,否则我有啥资格说他们呢?那么只有我努力正己,他们才能相对容易一些吧。教不严,师之过,学生不够上进,其实还是作为榜样的人能力不够,做的不够好才对。写到此处,不禁汗颜,确实没有为师的能力,也就勉强写点东西给大家指指路吧。他们一口一口先生叫的,有的时候我也是真的不合格。也罢,努力变好,慢慢也许就够资格了呢。^_^
冬藏蓄力以为长养,其实也是消化一年所得之时。在华夏传统往往以冬学来完成这种消化厚积的过程。那么我们也会遵循古礼,开设冬学帮助大家消化这些日子的所得。这周周末我们会开冬学的筹备会,讨论怎么做比较合适,下周择期开始三字经的课,一开始关于性本善的问题我可能先要聊聊。剩下的部分是同学和大家的互动完成的。然后会开始以文章专题为题目,收集问题,开课哈。^_^。论坛上的朋友请注意相关帖子。^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