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目录

首先,要和大家抱歉,没法做到每问必回。精力和时间不允许。但会慢慢把类似的问题积累起来,一并回答。所以心急的朋友,我们也是没办法。不是有意冷落或者不礼貌啦。^_^ 所谓: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就和上文讲的,练拳不能一味求可见效果,否则必是见小利。滴水穿石,细水长流才是正道。至于那种一步要登天的人,三年就能打什么的人皆非吾道,而佛教的这种早离火宅的思想,一样是见小利,有志者当辨之。

其次,大家对上两篇有些不理解,这是意料之中的。大家接触到的修道都是静坐念经炼丹内家拳之类,究其根源不出明清。这是我们文明断层的缘故。或者说出于不得已的调整。大体上都来源于内丹的禅学化的缘故,身心分离,重心太过,对于身体越往后越不重视。所以念个经,打个坐就以为会如何。这是佛教以身为火宅对道教底层修行理念干扰造成的,知乎上已经写过,不多展开了。这没办法的,所以我们提倡锻炼身体,但不拘泥于所谓的内家拳之类的江湖说法。也算是执古御今吧。


我们也没想着所有人都能认可,从来都是小众啦。只不过要把这种思路流传下去。所以爱咋练都是自家的事,真的没必要和我们一样,也没必要和我们争什么哈。^_^,至于打坐过世之类,瑜伽师出神回不来而去世,现象上看也是坐着死的,所以这根本代表不了什么。至于面色头发这类,想要如何,我们道门有的是办法啦,就是耽误那份精力干啥?有专门研究这个的,就和五石散一样,追求表面的效果,而不知其实。结果寿算到了,看着倒是年轻,结果该咋地咋的呗。无非还是不够专注。所以我们早已不在乎自家看着如何但注重身体锻炼。这是两回事。


再次,有些话直说反倒好,粉饰太平,虚言挖坑,自愚愚他,那些是宗教营销手段,我们没兴趣。劝学在劝,不在画饼,也不在放纵你我的私欲。所以有时话不会太好听。逆耳总是难免^_^。不过很多事只有直面才会有解决的办法,修道就和所有的事一样,第一步就是需要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如果连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在自我洗脑心理安慰,或者遇事忐忑不安,人心惶惶,只怕都很难有啥进步。^_^。我的学生就是勇气不足,写论文迎难,就打游戏去了。^_^。功课作业麻烦就去玩手机去了。这种专注不够的毛病就来源于人都有趋向自己简单应手之事的毛病,有难事就习惯去做自己做习惯的事,总想呆在舒适区若无志气转化成迎难而上的定力勇气,只怕是很难走下去的。想想你要干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浮躁顿去三分,心里或能安静些。每每如此,就有了定力,钻进去就不会觉得难了,而是有意思。


有一阵子,我专在知乎答被邀请的争议话题,也不会避讳和无聊的人同列。其实就是给学生们看看,即便观点有所不同,环境不友善,也不要躲,要有勇气面对,守礼以处之,自然不会情绪纠结发作伤害到自己。这本身就一种能力。他们都是在工作在学业进行中的人,这个时代对年轻人的压力有多大,我很清楚。所以希望他们能够有勇气,有智慧,既有原则也能灵活的面对。还能以此进道啦。

最后,微信公众号的好处,就是感觉更加私密一些,编辑起来也界面友好点,知乎现在貌似下划线都没了?而且在公众号这里写的时候更像单对单的聊天一样,信息会比较封闭。没有知乎上那么乱,所以很多话会说的更加直白。趁着看的人少,我还可以多吐糟,^_^。没办法,我写东西从来都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讲啥,论事不论人是礼貌规矩。所以即便换了自媒体之类,也是如此啦。^_^。不要面子,要里子才是好同学。^_^


牛鼻子就是这么不随顺众生啦。因为吾道从天。

开自媒体无非是不想再被知乎捏着脖子,随时禁言删除之类的。也是少些纷争,我看着那些到处想办法构陷人的“同行”大湿觉得很无聊,什么一桃杀三士,到处挑拨离间等等,司空见惯了,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当面都没咋着,网络上更是无所谓。没精力和他们玩。春光精贵,每日进山,做功课,备课,写东西,晚上给学生讲东西,时间非常不够用,没时间陪人玩耍。我就想安安静静找个地方把我的事完成,然后赶紧该干嘛干嘛去,远离人心那点破事。无非名利,千古害道之物。


人多人少其实对我们影响不大,只要有基本的基数,我的工作就算完成。不管人再多,其实用心看,看的进去终归还是那些心思沉静的人呗。所以会把重心转移到人少的微信公众号啦。


微信号貌似有些功能便于我们展开工作。比如打标签分组,方便推送管理,这是我早就在知乎上追求的功能。再比如说投票,有些时候需要和大家的互动。这样才换了地方,好多朋友跟过来真的也是没想到。不过知乎上也还会更新,就是不见得都是一样的内容了。原想着公众号怎么也得弄个半年才会差不多,但既然提前达到了,那么也就不拖拉啦。谢谢大家的支持。知乎上过来的,尤其是老朋友,千万不吝赐告用户名,我们慢慢开始做一定的标记了。两边平台通达才方便我们精准垂直的投放大家喜欢的信息文章(^_^),信息时代杂乱纷繁很多,我们也不愿意给大家多添堵啦。


现在想的是,以后或许宗教类的,比如说专门佛道分离的会单独推送,经解,道家文本的讨论等等小众观点留在小圈子里,我们从来都不认为人人都要如何才是好的。那么即保持自己的观点,也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打搅别人才是礼数吧。所以不是相熟的,不了解的朋友,或者不适合某些内容的朋友,我们也不会打搅的。^_^。有十个人看我就会写哈,别担心,酒香不怕巷子深,连一点力气都不花,那啥都是说说嘴的。^_^。


而有些内容是对社会&人生有普遍参考价值的,或者弘扬传统文化的,那么多一些人看到也无所谓,比如龙的那篇,一堆人在哪里意含讥讽华夏之龙,“科学”的一脸狗血,我还是要说话的,有根有据有礼貌,仅此而已啦。请大家理解和支持哈,^_^。


总有朋友问为啥总打^_^这个笑脸。俺也在磨自己脾气时候发现加点语气词比较好,所以没事小笑脸之类的,已经成了习惯。大家不用太过演绎臆测。以前的文章里很少有的,^_^。我最早的一个学生说,每次看到我笑脸,他就会害怕,“因为有时隐藏着火山一样的怒气,^_^就是在不断调制化解。” 这就是被我原来平时训的狠了,留下的不良印象,其实早就不是这样啦。大家不要介意这个“^_^”。

另外别的自媒体平台也有同时发布的。主要是不想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反正他们现在用什么小软件,貌似能一起发。我也就不过问了。大家见到不用以为是假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