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暑伤气津,清热保元

目录

 暑伤气津,清热保元

文//十万个为什么



夏至之后,为暑。大地之上,不是流火浮炎,就是蒸腾湿浊,皆是暑在不同地气下的表达。大家特别要防暑。尤其是论坛上阳气颇为强盛的同学们,有些内热的症状了,我还是写写哈。^_^

———————————————




一、龙火行令


暑气,其实是相火行令。相火者,天火也,也称无形之火,因居位在下水之中,故称相也。其实就是自然之阳动热力的表现,环境天时之阳动,精微不可见,故称无形。只不过平时在身体之中,都是作为动力温暖的存在,是受生之时既有的。但一旦外界环境或者自身身体变化,或者思绪情绪欲望控制不住的时候,这种动力就会从元气变成邪火。所以火得其正,就是元气,火不得其正,就是元气之贼。贼都是偷盗元气,混于杂浊,流于别处,谓之不正之邪。但根本上还是元气所化。这点是为啥修道法,一定要守规矩,无礼不诚阴私的话,越练邪火越重,性情秉性大变也不是没有过的。



而天越热,阳气越足,那么肾之中所藏之火,也越容易被引动而出,水中之火也称霹雳火,千变万化,迅雷疾烈,也是相火有龙雷之火之名的来源。没有这个相火,肾水就会无力寒凉等等,所以这肾中之阳就是狭义上的相火。历史上先贤有说这个龙雷之火不能用水浇,不能得湿,不然会越来越剧烈,只能用太阳直照,自然消弭。其实并不算对,因为龙雷之火一样要看自身和环境的情况。说白了,要是肾水足,阳气不亏,君火静,培土运化得力,寡情淡欲,龙雷之火虽然可以游走,但依然会归源藏息,未必成害,五月以来龙雷之火游走本来就是常事,我们其实有道法就是依靠这个练的啦。嘿嘿,是很有名的道法啦。其实很多传的神奇得不得了的道法,都是人体中各种特殊气的加强变化而来,当然前提是你得达到标准,这个标准往往是身心澄净的程度,所以我们特别重视礼仪规矩,不是为了面子,而是自身修持。这些道理其实练着练着不用看书,自身就会明白为啥有这些限制,现在别说我的学生了,好几位论坛上同学只怕也有体验了吧。那些乱篡改戒律的其实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没练过的呗。^_^

二、清静之府


相火其实就是少阳之气经传别脏所化之火。胆为清净之府,甲乙之始,少阳春升之气也。以后我们有机会还会讲讲胆哈。相火就是肝脏胆府之气的一种表现,是人出生既有的少阳之气在肾中的表现。东华世界嘛,嘿嘿。所以说,相火本身就不是邪火,而是元气动力在周身无处不在的一种现象,是肾主周身之水的水之动力来源,不过在一定条件下,这个动力会从肾水中“脱离”,而成邪火。所以污浊积久,发怒或者情绪不好,这个反倒容易成邪火伤身败性。这所谓邪火其实就是组分不同了,温度不同的,所走的地方不同,流到不该多去的地方就会成邪。但能不能成邪,要看克制相火和引动相火的部分到底谁更强。所以这么看,滋补肾水,清心君之火,相火自然得到制约,那对于降相火是有好处的,明理守礼知止立志就是降火之要法。情欲恣意之时,想想这后果,一盆凉水浇头,自然也就是去了大半邪火哈。现在流行往往是简单就只有温补肾火,引火归源,大用桂附这一条路。所谓火神派的理论我是没看过,不过那种大量用附子的招数只怕就是这种,虽然针对今人纵欲过度确有时宜,但依然有偏,而且大部分人根本是生活态度,生活习惯上引起的问题,光吃药可是不治本的。很多打着火神派旗号的乱用而已。周而不比才是上工之要。一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你用这些姜桂附等等办法不见得是对的。

三、医者之志


在历史上,大多先贤把脉是以左尺为肾之阴水,右尺为肾之相火,以左右尺虚不虚来定是要补阴还是壮火,抑或是阴阳两虚,十全大补,O(∩_∩)O哈哈~。但其实肾中水火在左右二脏中皆有,而且阴阳变化互相牵制促进,倒也不好一言以蔽之。不过这种把脉左右的方式确实是从现象上一种比较容易获得肾中水火信息的方式,只要和其他四诊的办法耦合来定真正的问题所在也不是啥难事。


而且,这个是可以从经验中来。这个时代是个纵欲的时代。精血枯耗者遍地皆是。那么相火必旺,火旺则阴更虚,滋阴没错,就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用大寒之药,而引火归源也没啥问题,只不过用再多药,这人身处炎热之中,还整天心思烦乱,情欲不歇,思虑不停,君火妄动,相火必从,邪火干正,伤津耗气,那么这引火归源用不好,也许真的是引火烧身也说不定。反倒滋补阴精以身水制之,也未必走不通。这都得具体看。不能一派一派的以门户定之。


医者和修道是不同的,修道是大体健康之人开始的,是自古有脉络可寻之山道,虽然个体有不同现象,但前面这路几乎是定的。而医生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病人,其志以治病救人为先,其本在修身格物。所以治病救人才是医者之志中最重要的基本要点所在。缺了这点也许会变成疯狂科学家,但绝对不是一个好医生。这点我们也是特别看重的,我们以天道自然的角度解析儒学根本不是要拆掉仁义礼制的束缚,而是叫大家知道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有,纠正其精微,执古御今,安之如素,以此登山。所以我们理解赞同孔孟之道,先要人能爱人,尊重生命,有所敬畏的人道根本,才能上参天道精微,不然越高的技术,越可能是人间祸害。所以先学儒,真的有正气在身了,自然有所不为,那么反倒可得精微,是好事,是传续;但要是自私自利,就为了自己想知道,为了自己的自由,恣意用所学枉顾生命之存在,那绝对是违背初衷的。可以说是邪道。所以学生或者论语组一上来我们就会加强这方面的意识,没有公心,则越学越偏,不过就是鸡蛋壳上面绕圈圈,根本没办法在行动中去真的深入精微。不传非人就是真正的标准。其实这些都是明着的标准,恣意乱用,必然害生,害生自毙,那么最后自己也是肯定完蛋的很惨。历史上是有过的。^_^。大家去看旧法故事那个系列去吧。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所以学医固然有所尊,但以救人为志,那么就不能死较真流派。人体和环境纷繁变化无穷无尽,时代变迁,导致的中医流派繁多,各有各理,传续难以为继,中药药效大减,中成药的制造方式等等都是导致中医疗效不足的原因,要正视这些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想当然像宗教信仰一样迷信中医,迷信某一个流派,迷信所谓秘传的技术。否则有一定几率出现害生之事。西医也是如此。


但我们就站着中医的角度来说,没有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志气,没有人命关天的责任感,就不会有诚敬公,必然没法以精诚行动继承中医真正以修身为本的传承。纯粹追求技术,追求秘传秘方,而没有济世之心,必然没有踏实行医几十年的积累,那不过就是空口说说继承中医罢了。因为不管怎么吹,那些都是自大的养分。自大的人没法得其精微,所以不过就是稀松平常而已,那不过就是吹吹牛的中医传承罢了。所以医者必以救人为志。这是大前提,舍此,义必不纯,诚必不精,敬必不恭,行必不勤,继承的不过是名头。现在国家鼓励中医是好事,但中医的关键,核心在于救人,在于耐心,在于克己,在于修身,自然格物能力会增强,才是正经好中医。



作为医生的中医不能回避西医诊断之现象。把脉不敢断定,或者需要从西医拍片子验血来佐证,也不应该被人诟病的。做医生,病患第一,生死第一,不能为了自己那点执念,放弃对他们有利的诊断方式。前阵子有位有名的音乐学家生病过世,就是因为遇到了杂牌大湿中医,实际上就是江湖神棍,搞什么能摸出癌症,隔着手机屏幕照片开药之类的。简直是草菅人命,好好的一位音乐家就被害死了。我们观人神气,但大都是给些调理的意见,有病逼着他们去看医生才是我们经常做的事。因为他们的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面对真的病患,绝不敢不接四诊就这么大意开药的。哎。这位音乐家是颇有建树的人,就这么被坑死,固有隐情,也是殊为可惜。


传统老中医也许不用验血照片子,把脉四诊就可以,但这是长年无数经验的积累,是来源于踏踏实实的学习,兢兢业业精诚治病救人之行为之后的结果,这是一生行医之志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机巧。现在的小孩都太浮躁了,总看现象不务根本,总觉得有什么秘传,听了之后就会一招鲜,一下子如何如何,这是毁中医,不是传承中医。传统文化都是以修身为本的,中医也不例外,没有长久正确的修身治病的经验积累,没有耐心就别糟蹋所剩不多的传承了。这种浮躁懒惰造就的无非就是新一代大湿而已。



真正好的中医,会把西医诊断的已有的诊断用中医的思路再解释,这会帮助现代中医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医理论对应现实人身体发生的变化。因为身体变化并不是假的。你得能解释西学视角下的诊断结果。最起码大部分的诊断应该可以被理解吧。但有些确实不能作为中医确诊的判断。这是要看具体情况的。不能一刀切下,全部回避。而且这是医生对病人负责的一种态度。不能迷信民间流派中医,当然也不能对他们有歧视。我们明白就医难,医疗系统不给力的种种问题,但这不等于所有传的神叨叨的中医都是更好的选择,有病先去大医院看,终究是没法绕过去的。医者,父母心,能治好是第一位的,比我好,比我强,能多一点把握,那是好事,你赶紧去才是,要推荐而不是在意自己的名声。但这和用药又不一样,一个医生,有经验的医生必然是个系统性的了解后,逐步开药救治,这期间若是掺杂别的思路和药物,那么就会破坏他的办法,那就适合其反。所以诊断和治疗其实可以分开来看。但前提得是正经医生,而不是吹的江湖郎中。而且很多大病,例如上面那种一两个月关乎存亡的,更要慎重中的慎重。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耽误病人是最基本的医德。


中西医结合最后也可以由此汇聚,并不见得冲突。说实话,现在中医格物能力,还有对人身体的了解,真的不见得非常强,所以有些辅助诊断的办法并无过错。但中医自己得明白,得在这些化验单子中找到和四诊八纲辩证相符合的点,把西医诊断出的现象纳入中医体系中去佐证排除考察,才会不断增加自己的中医功底,而非混杂。这其实是自古就有的思路,中药之中很多都是西域传来的。但我们一样能够分析他们的归经性味,一样可以纳入我们的医学体系搭配用药治病。一切生理现象都应该能纳入中医体系解释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这才是真正健康自信的,以修身为本的中医态度。那些互相攻讦,无非意气之争。在病人病痛生死面前,无数家庭忧心忡忡面前,那点意气之争又算得了什么?太把自己当回事才会枉顾病人吧。


中西医之别,关键在于以什么为体。现代中医确实也要勤修格物之功,这是主体性的问题,不能打马虎眼,所以不能依赖西医诊断方式,因为我们的学问根本在修身格物,而不是仪器之类的。什么检测结果都可以用这种中医视角的方式去解析,那就依然是中医。这才是现代中医必然会走的道路。其实这样弄好了,可以入微,达到超过金元名家的境地并非不可期也,什么脉象针对什么具体的内里变化,血液指标有些依然可以对应的。其实关键就是平时到底以什么态度,以为什么为志气来行医吧。认真必然会有结果的。


下个时代就是我们以华夏学问为主体来代谢现代科学的时代。而我们这代人的任务首先就是在做恢复这个主体性的工作,然后慢慢要以此代谢吸收他学的,但这个过程一定以修身为本,艰难但得能踏实做下去。那天有位搞物理的同学上麦提过类似的问题,我其实从大学开始学物理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土至德胜在消化能力上,其来源的修身为本的能力。所以第一点就是不要杂,俭则能广,后面能力反而会更强,消化能力强了,必然会有一波人会去代谢他学,而还有一波人仍然会深研吾道。两者结合,斗而不破,和而不争,这大船就能驶出出海口了哈。

四、反求诸己


话又说回来。人能生病,十有八九是生活饮食情绪引起和环境的不搭配。一个人不改自身毛病,不处理好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纯靠药物,只能一时导正,但依然还会再犯。所以每次生病其实都是给你自己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要深明其理,自然会改,那么反倒自然长寿。饮食作息就是入手之要。养生都不会,修道登山瞎掰而已。我们讲的水火变化,志气精神的道理就是一切道法之根本,要是不重视,不明白,跟着外面吹的神叨叨假大湿练,必然出问题,而且是很难纠正的问题,有的时候他们一张嘴,我们就清楚瞎练了江湖神功。只不过很多人是被所谓道教名声欺骗而已。那也没辙,我们还是教点干净人比较好,管不了那些神叨叨自大成狂,难以自觉的家伙啦。^_^


医生病人的事就不多说了,大夏天的,我们还是说和我们有关的事吧。

五、诸多症状


暑为阳邪,但阴阳平衡,所以不能独霸,湿气才会随之而来。在自然界,一般都是热大发了,才会降雨,乃至湿热,夏至之后,要攒好些日子才是大暑。我们修阳,其实很多时候更加要小心阳邪之事。^_^。登山就是得处处小心,大咧咧的那种,活的不讲究的那种都不适合真正走这个登山古道啦。下面就是一些常见,常人几乎都会有点的症状,算不上病,但能够预防,就会少病。而论坛上有些同学一直按照要求学修,所以其实身体已经有变化了,那么就要更加小心这类问题。

1.暑火伤气,气津不足

暑为相火行令,其实就是天地外界环境阳气运动造成的地表温度太高。^_^。人体在这种环境中有很多症状。但主要就是热气,准确的说是暑气,从口鼻肌肤入侵体内虚弱部位造成的。泛泛讲,这个过程中,首先就是卫气会有所损耗,因为毛孔大开,卫气不固;其次,五脏六腑之气外浮,内部空虚谓之伏阴,而同时内火燥热伤津损阴。如此人就成气血阴阳俱损的情况。这时再要恣意情欲,君火妄动,那么相火就会从肾水中变成龙雷,才会出现比较重的情况。那么一旦发病就会比较厉害,一般病暑厉害的多是疾发之病,或者隐藏到初秋湿气更重时候而成疟病。最后,其实就看脏腑中哪部分相对外界环境比较虚弱,暑气就会攻击哪里,就会产生相应的症状。脾胃,心肺,肝肾都是有可能的。^_^。



2.五脏伏阴,忌食冰寒

五脏六腑的阳气外泄,导致了其内部空虚,而人在这个灼热的夏天又喜欢吃冰镇的东西,那么阴寒直入五脏六腑内部,就算不是当时有问题,这个问题也会积留在身体中,攒到一定程度再别的时间爆发。那么能不能吃冷饮?可以吃,但第一不能多吃。第二不能从极热的时候吃冷饮。第三,一定慢慢吃。冷热相搏而成湿气,就是夏季肠胃感冒闹肚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口爽贪凉人之常过也。我们登山之人,尤其论坛上按我们法子来的同学阳气旺盛,要比常人更加注意这三点。^_^


脾胃受凉,又加上乱吃就会生湿浊,为啥乱吃呢?很多时候越到夏天越想吃东西,是因为你气虚要进补,吃东西是一种本能反应,但其实胃口一般,肚子也不算饿,就是不住往嘴里塞,吃什么往往本能就不够灵光了,所以吃的不对,不补反而会继续吃。最后吃积食了也是常见的哈。


而很多朋友其实是没啥胃口的,为啥?因为湿困中焦,都来不及走个缺气的过场啦,已经脾胃动力不足了,所以不想吃东西。所以这种一般都是常年脾胃不咋地的,或者当地湿热超过自己能承受的情况吧。没有胃口的。这个时候还是得清热化湿,增加脾胃动力,至于具体办法得看个人情况了。而在湿气过重的地方运动,容易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脾主肉,其实还是脾胃不足以抵抗外界的湿气。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湿气的来源于乍冷乍热的快速温差变化,极热入寒凉就是其中比较见效的积攒湿气的办法,但现代人生活中排名第一却不是它,而是烤肉+冰镇啤酒。O(∩_∩)O哈哈~。本来外界就流金烁石,体内热燥火伤,气津不足,五脏空虚,湿气困脾,然后完全按照加重湿气的方式来吃,绝对是第一等的祸害自己的好办法。夏天想吃东西是身体要补元气,但烧烤内热加剧,气补点但很有限,而且总体来说也是烧烤伤津更多,然后口渴,消渴以冰镇啤酒,绝对是伤及五脏,增加湿气的大招。^_^。所以要吃烧烤不是不可以,但请多搭配青菜生津之物,喝点散寒温热的饮料。不会吃,基本上登山无望。那些一辈子就吃青菜豆腐很多就是食菜事魔而已,而一辈子就是大鱼大肉不过就是肉食者鄙,浊燥混杂。根本都是比而不周,这些都不要想着能走多远。根本也不是那块料吧。最好信点啥,自我安慰终生就好了。^_^

湿气的来源?



3.神困多梦,清心为要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多见的,就是夏季容易困,甚至睡不醒。其实这依然是体内阴阳两气对于外界暑气的抵抗,一边外泄一边要护卫抵御暑气入侵,消耗比较大,这种抵抗实际上是身体还算有抵抗力的表现,但消耗阳气也会随着你体内之气的增加而增加,所以阳气比平时还要回落,才会犯困的。另一方面,阴阳都不足,神则不清,又被外界盛阳所伏,那么到了夏天反倒更加睡不醒。这点在我们论坛中只怕不在少数,尤其是身体阳气稍微多,但不够纯净,而且情绪重,欲望强的同学身上会更加明显。为啥?因为内热是在暑气下消耗体内气津的主要来源,而内热大都还是来源于浊杂,我们吃东西本身就不可能做到干净,那么再加心思情绪欲望造成的浊杂,这内热往往都不小,内热本身就是燥热伤津,而遇到暑天,大热之气进入身体,就会加剧消耗,那么就会比平时更困啦。神足不思睡,但神没有精气顶着,也是无木之火,无源之水。所以往往阳气充足的小伙子,或者杂浊比较多的同学,天气一热就犯困,因为消耗的剧烈哈。所以一定要注意清内火,内热,说过很多次了,不听那真的没办法。登山之要就在衣食住行当中,我就算把大的原则都这么细致的写出来,依然很多时候没法把握,只有带在身边才能学到,但在身边依然自己瞎琢磨,说二做一,阳奉阴违,或者总是不当回事,马马虎虎,那其实依然就是事倍功半吧。所以很多时候为啥得听话,得有敬意,你只有尊敬才会记得住,只有放在心上,才会真的去做。学习必然要以此方为正确态度吧。登山难,难在各种细小环节。诚敬公不时行之,终究会落下很多细节。


而盛夏反倒会多有鬼压床或者多梦的症状,其实还是两气变化。睡姿不好,空气不流通,睡前有过比较剧烈的思辨。都会多梦,而睡不醒,或者鬼压床,其实就是阳气一下子起不来呢。这没啥可担心的,不用害怕。^_^



所以,防暑要从口鼻肌肤开始,我们给大家配的香包就是这个思路,清热散寒,除湿健脾,补气清神的都会搭配一些进去,毕竟是给所有人用的,得有所兼顾。口鼻肌肤靠这种小环境营造就能增加不少对于暑湿之气的抵抗。大家也不用担心没味道了,揉一揉,味道会再出来,而且 没有味道依然还会有点用。另外可以配点清凉的药水,喷喷脸,这是我以前常用的办法哈。但最重要的还是饮食作息,这些上面都强调了,也就不给大家列食谱了?还是说大家要食谱?那我们可以找些论坛上的朋友帮大家写写哈。^_^

至于空调的问题,这也成现在多发问题之一,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要用,因为这个明显能够避暑。我自己也是用的。但不能直接吹,温度太低,风太大。一般25-28左右就好,要是刚进屋,开空调,可以温度更高一点,叫身体有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骤冷骤热,肌肤腠理闭合的时候要是把外面极热的暑气关在身体里就会成疟。或者毛孔打开吹凉风,又会风热或者风寒。一般这个天气下咳嗽,有两个容易漏风的地方,一个是后脖子,最起码有几位论语组的已经明确感受过了,还有一个是两个大臂的外侧,我们都穿短袖,在空调屋子里,这个冷气会沿着大臂外侧肌肉护卫不足的部分进入肩部和胳膊中间的缝隙,体质不够好的同学,就会在肩胛部分或者肺部有风寒的感受。那个地方没肌肉的同学尤其容易有此问题。所以练练肌肉,其实看上去是肌肉,而我们看重却是那部分卫气结实啦。^_^。


这种其实自古暑病有讲,就叫阴暑之证。这个要用解表药,而暑天解表要用特殊些的,不是柴胡之类的,大家知道是啥吗?^_^。其实只要肌肤口鼻护住好,饮食不寒凉。基本上都没啥问题,啥症啥名都不要紧的。所以香囊里依然是些针对性的药物,只不过针对空调病的比较少啦,大家久处空调环境下,记得加衣服,要是冷了,泡泡脚,出点汗,不用吃药也是解表散邪的。^_^


避免暑气下的种种问题,除了饮食作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情绪欲望思绪等等。这就是我们长讲的以礼治情。清静身心,是夏天暑热最该练习的,也是逆行锻炼之法,越是难时,越要好好静下来。运动的话,一定不要太热的时候出门跑步,室内有空调的地方是好的选择,当然游泳就更好了。^_^


暑气的基本聊的差不多了,其实这不算病暑,而是简单没有生病之前的暑气症状,明理自然可以先治未病,论坛上有进境的同学身体要特别注意,以前不注意的事现在要注意起来啦。O(∩_∩)O哈哈~正经病暑会更麻烦很多,我们也就不多说了。这后面两个月,尤其是今年,雨水很大,恐有塌方之患。注意在山路时候行车警醒,高速上也不能疲劳驾驶,非要出去玩的话,不要去那些危险的地方哈。大家遇事都冷静自处,不要被暑气烧晕了,修身为本,以礼之情,同气相求,自可远离种种不善,切记切记。^_^





华夏文明

道家视野


博山小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