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正心顺,质成真趣
术正心顺,质成真趣
文
十万个为什么
大家估计都体会到了,倒春寒过后就会热不少,气温急升,快速震荡,而冬天积攒的火气需要合理地导泄出来。比较建议大家清淡饮食,少吃肉类。多喝清火汤类,大量补水降燥。肺与大肠为表里,润燥当以清肠为上工,尤其是这早春时节,又逢倒春寒之后反动,应该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不要再猛吃了,不要总吃大鱼大肉了。不然上火咳嗽,今年庚运,容易犯肺,去了医院小心就成了那啥,可如何是好?O(∩_∩)O。这段时间需要特别在意滋阴清火,不打喷嚏、不咳嗽、不喘大气,生怕呛着、咳嗽声大了,那啥啥了。哈哈。
一场以啥为名的变化真的令人耳目一怂啊。难得逼着大家养生的好时段不要放过哈。每天揉搓按摩的功课不要少了哈。风寒外感以按跷之法应之是最合适的一种。O(∩_∩)O嘿嘿。燥火伤肺,火克金阴,必然得用滋阴甘甜之物,大家没事吃点甘蔗,梨子,这个时节应该有。尤其北京本身这个时候燥气比较盛,一定小心咳嗽的问题。时气温病虽然减弱很多,但若是身体金肺抱恙,又去密集高危之处,沾染上的几率会增加。
不过春日渐长,人应该多出去披发缓行,各抒其志。把人都憋着,只怕过犹不及。肝气不抒,金木并作,憋出的毛病可又是别的事哈。这么多人居家自我隔离这么久了,十四天也早就过了,现在又有了42天,五连阴又被查出来,还有了92天。。CT也其实没法那么准确看出来,各种现代检测方式出各种问题本身就说明有些问题。日本也有了没有啥接触可能的单发病例,伊朗也有了,总不能为了说明它的传播路径、挑一个传播路径,把其间所有的人都定义成无感染传播者吧。这就有点太扯了。核酸检测出了问题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这病毒到底咋传过去的?估计觉得有点玄幻的且有脑子的人不是一两个。再折腾下去,小心病毒学那层皮搂不住了。届时各种乱七八糟的说法兴起才是不忍足睹。而中医时气温病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这种现象。气候变化的时气是不需要人来传播的,所以可以自发在不同区域产生吧。传播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变化。现代科学是需要谦虚一些才能前进的,事实既然开始打脸,就得实事求是了,也许吸取别的学问进而突破的才是正道。这个时代已经来临了。很多那么笃信不疑的东西在动摇,其实面对大自然的变化,人类能做的就是尽快尽早地适应。而不是强撑着自大。
外面发生的事再怎么热闹都不如修身自强来得重要。这场被关在家里的社会运动没咋影响我们。我们这阵子天天在线一起锻炼,一起工作,一起聊天将近二十天。最后因为聊得嗨了,还临时组织了一场对外的蒙学座谈会。两位心理学咖领衔,几百位家长老师听了他们的关于少儿国学和生活之间关系的座谈会,反响不错。我们以后准备时不时来这么一次。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具体的问题哈。
不过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非常用心,体会到了术正心顺的真正意思。那种开心和愉悦发自内心深处,抑制不住,容光焕发,少睡也很精神,做事有了更多的动力。当你做了一件对的事情,其实累点苦点,利上少一些,都不会在意的。那种给出正确的环境缺失信息,补益时缺的行为,会得到更加精微的不自觉的回馈,其实是因为合气的原因,落实在自身,就可以理解为杯水因为正确行动进行了调整,而这样做时间久了就是德行。入德之门的五个要点:第一是给别“人”;第二是正确;第三是长久;第四是不刻意。第五是情绪平易。
所以这种事不需要多提,也不必总在回味那种感觉。体验过,就继续前行,使之慢慢变成自己的志,不需要正反馈,依然可以前行,自可入德,而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事不成也。登山也就真的不再是幻想啦。
术本身是有一定人为轨迹和预期的行动,是根据格物而后总结出来的一种便于传达和模仿的方法。心术就是这个方式方法在鸡蛋壳上人为开辟的“小路”。而按照这种“小路”去做,如果是符合自然各种纹理的,就是术正。所谓符合自然纹理,就是主体和环境之间的搭配相宜,也就是义之所在,如果是一个可以在人类时间尺度上持续一阵子的情况就叫做相和。这个潜台词就是这过程其实是分层次的。有局部的,短暂的,也有更深层次上,持久的。所以其实也不必把自己逼到一定要如何如何的地步。现在的选择也许是日后更好更持久的相宜下去的办法,但这其中终究有一个系列的选择是符合德的方向的。而不管你如何选择都不断地向着一个方向前进的话,必然是有志了。心里记挂,行为积累,杯水中这方向上的信息不断积累,就越容易做出选择,越容易完成这个事。
心顺者,就是杯水任物信息序列正确,何所谓正确,一来是你杯水内部顺序不乱,二来是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排序正确。此之谓宜和也。杯水的混乱造成的太多的无意义的缝隙、沟壑、山谷,形成了各种短暂的乱序的欲望,很多莫名其妙的需求和冲动,甚至下意识的行为或者荒唐的念头都来自于不够紧密,混乱插空的杯水内部情况。就如一个极度混乱的不断在海盗船和翻滚箱子中的仓库。大空当是山谷,是沟壑,就类似欲望,小缝隙就类似于冲动和念头。一个大仓库里,各种物体本身就具有各种形状,未必可以整整齐齐不留丝毫空当的存在,所谓七情是也。但是各种明明能够摆好但因为无知自大乱放的东西,就像在那些不可避免地空当中加入或者撕裂出更多的杂乱的沟壑和缝隙。又在不断地运动当中,还开放于外界的无穷信息中,自然是杂念纷纷,欲望千奇百怪,这就是大家经常体会到的那些欲望,那些连自己都事后很烦自己的冲动,那些没事就会萦绕在自己脑袋里的杂念的根本来源。而那些缝隙阴暗积攒的各种阴秽的污垢就是大家尽力要去除的,而里面有些积攒久了出现的各种小生物,诸如虫蚁就是小AI。最后所有的缝隙都被各种阴秽粘浊的东西占据,也就慢慢变得僵硬脆弱,那么在快速剧烈的运动中,这个大仓库就会被弄破,在这个语境下,就是身体的崩坏。这就是为啥在这个快速拐弯的大时代会有那么多老弱谢世。很多事其实我们过往的文章都讲过了。学修履平,修身自强,届时才会有正确的裁断。我们是劝学不是搞宗教。不会干涉个人的决定,但你明白了道理,以学问修身来裁断就完全不是别人的问题了。大家要记得学习,修身,自然会明白很多事情。
对于序列的忽视,对自身的放纵造成的各种问题就是杯水最后会碎掉的根本原因。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系统。儒家之序不过容易看到,而看似人为,其实悫士之道居多,圣人将很多天道部分都隐藏在其中。而道家的是暗合自然序列的一种方式,依然是有序的,不过法贵天真而已。这种不容易一下子做到,或者说是一种更高的序列,那么就需要从基础训练做起。学之以序,由儒而道可能蕴涵着比大家想象更深的至理。世人不过太浅薄自大,看不懂这最朴实中的至理,闻道而不自知,知而不行罢了。
而有一种情况,这种事其实大家都经历过,明明你家里有你现在需要的东西,但因为无序的管理,被藏在各种地方,你一下子找不到,那就再买一个,然后用一下,再乱放,再找不到,再去外面弄来,积攒在家里不知名的角落,越来越多。那么其实沟壑缝隙就会越来越多,灰尘和小虫子也许也就越多,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开始整理仓库。
我们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我们可以从环境中整理过滤抓取出一个局部环境需要的各种东西。这个局部不但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更多的是时间概念。也就是说有些东西一旦给到环境中,就会使得环境中的信息趋近完整,或者呈现出各种不同层面的序列,哪怕就是这么一点,但环境依然会有所反应。而当你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的杯水在输出的过程中开始合并同类项,开始整理排序,各种纠结混乱产生的缝隙就会不自觉地弥合。你反倒没有那么多的需求和欲望,而能感到和乐和满足。与常人理解的不同,输出的时候,其实是排序最好的办法,一味贪求新知,取而不予,阴而不阳,远不如阳予而序自成来得高明。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逼着大家一起学,一起讲,一起做事,一起输出。慢慢大家就会明白我们的苦心,这已经是这世上最合适的办法了。
而同时在你给出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外面的东西进来,你越是不知道其实越没被干扰,也就越纯粹自然,最起码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这样的,不必在意其中最深刻的原理,大概其知道就去做,就可以了。方向、行动、见闻是序列中排在前面的部分,对于初学者必然以此为基准。但对于逐渐深入者来说,行为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知道原理也不会有啥奇怪的情绪和想法,吾晓自然之理罢了,此乃求道登山的本分。那么不会影响这个过程的。这种行为能够同时排自己的序和帮助外面排序。行动产生气,杯水自然会有反应。有些就会很直接,比如讲课的时候会有特殊的感觉,并非啥神叨叨的,而是你杯水排序本身出现的生理反应而已。
做对了事,很多时候看似莫名其妙的消弭对某些人的成见、更加平和平易地面对外面所谓的成功失败,这种现象也是来自于这种行为产生出来的效果。其实就是整理了仓库,很多缝隙消失了,那么随之衍生的各种奇怪的看法自然随之消失。一个紧实致密的杯水序列缝隙小,那么可以衍生的奇怪念头欲望也就少很多,而有序列的东西在用起来毕竟需要的力气要少很多,内外皆是。俭以养德,岂虚言哉?那么事少而功多为啥被道家推崇的原因大家也就明白了。
术正心顺当然包含很多其他情况,但基本原理都是类似的,大家举一反三即可。
座谈会结束后,同学们就开始推我们的课程。我看着很感动,他们五位一位一位去聊,去解释别人的问题,去推介我们的课程,这个真的是非常有耐心而克己的行为。他们把截图给我看了不少,看得出他们很多时候都不好意思。青涩和不知所措的对话,有些尬聊的感觉扑面而来,但那之后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难得的满意和骄傲了。
我们这几位群里的主要推广课程的老师都是各种意义上的骄子,在各个方面都是很优秀的同学。我叫他们同学,其实有常青藤名校毕业做了七八年PE的同学,有名校法律专业毕业在律所做了七八年的同学,有家里躺着矿枕着地的X二代,还有心在山水之间,周游海外归来,本欲登山,却被我们拐来深入尘世以劝学奠基登山的同学。每一位都是值得称赞的。但他们在和外面朋友沟通的时候,丝毫没有那种傲气,这点真的令我满意。
他们比外面那种骄傲的风气朴实太多了,言谈中肯,实事求是,并没有因为自身已有的种种而轻视别人的感觉非常值得称赞。我不知是我们教学的结果还是他们家庭教育很成功,抑或天生如此。他们或许一点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心气拉得很低,或者压根不在意自己已有的,就是在新的领域中努力或者笨拙的前行,这种笨拙很可爱,其中蕴含的潜力远比那些骄傲的同学强得多。心气能低,自然可以受物,所谓虚堂习听也。这点是除了那些体会到术正心顺同学以外最令人我满意的。所谓可造者,就是虚而能受者。一个总揣着自己已有的,总在骄傲的人其实就是太在意不该在意的东西,从而在别人的进步中扭曲罢了。很多同学其实就是太过端着,不够俭然而已,那就自然没有办法恀然辅然,更妄论端然訾然洞然了。O(∩_∩)O。这样事难成,己难练。无非就是学点知识积累在鸡蛋壳上和泥巴而已。所以希望大家在劝学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这些关键问题,这样才是以修身为本。我们虽然是要应和世事,以商业的方式去做,但若不以修身为本,这些事完全没有意义。不过就是打旗号做些变质的东西,那我是不会参与的,所以事事都要以修身为根本出发点。这样才会立志于修身。
我们做蒙学不能做成公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劝学要一直劝下去。很多同学因为我们要以劝学为业,开始调整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为此去了机构的同学就有四五位,而为了我们能够长期走下去,考研,切换专业,调整留学和调整工作重心甚至换工作的也有好几位了。他们是真的要做这事,我们真的就是要做这事,只有一直做下去才能叫这个学问在世间流传下去而不变质。我们要做个书院,但没有以前书院的条件了,它们有大户有官府的各种支持,有良田千亩作为产业养活各种学术活动。我们只有无中生有,以适应现代模式的方式开始一点点筹备打造,一点点自养。要将整理典籍、劝学一直进行下去,那必然要使得他们能够生活下去。那么盈利是必然的需求。这其实很有挑战,或者说很有意思,慢慢大家就会觉出来,我很多时候都是在体会这种乐趣。O(∩_∩)O
我们的同学出去给小朋友给大家讲课都是极为用心的,我们这里的同学做事诚意十足,而这一节节课背后是四五轮,几十位同学的联合研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其中的精力和诚意还有课程蕴含的自然真实是切实可以帮助小朋友成长的,是自然真实的点滴,是符合他们十年后要面临的考试的最底层的素质教育。毫不夸张的讲,是任何已有所谓国学课程难以比肩的。这大概也是这些推广同学的真正底气吧。他们很清楚这些学问的价值,只不过大家并不了解罢了,那么叫他们知道这个过程就是推广。这就是他们在努力做的事。没有啥虚言,真实辛勤劳动,真心诚意的成果,切实可以帮助别人的珍贵学问,推广起来不需要不好意思。他们所欠缺的就是一些经验,一些针对这个群体的,一些格人的,一些自我杯水调整的经验。
第二,在人间以做事奠基,是符合基本规则的好办法,在规矩中,以修身做成事代表了很多东西。
很多很多人一旦涉及到交换、钱、商业就会很排斥,其实是并不明白这个世界的特点。而且过于排斥其实就是过于在意,与过度以言利为本位的态度是一体两面,没有啥本质区别的。越是在意这些,其实平时往往是越恶俗的状态,就和佞庄则俗,佞佛则贪的道理一致。心里装着这些表面难以消化,才会正反两面的在意。而这些阿堵物的本质其实我们在性自命出的时候已经讲了,就是大家并没有真的理解此道呢。
这世间演化不出一二三。而身为居三之人其实以三入手最为切实合适。三就是合气,我们的学问的钥匙和起点就是合气。那么各种合气而能致精就是我们的方向。但需要各种历事和经验,需要各种修身的事情才可以真的把握那个火候。我们生活在人类的世界,是一个合气的世界。而人类的活动,人的所有事,都是人和人,人和环境合出来的。事成必然以其气能合为本。说白了做成事的前提必然要合气,而做得好就是和气。
《性自命出,品物流形》那节课里其实给大家讲了一二生三的道理,也是降本流末,三生万物的道理。大家都听过“性者,生之质也。”性其实就是生命生成的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所谓生者,就是起于无,起于乱序,形成一个能见的有序的结构以及后续的演化。但这可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状态,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但性是特殊的,是这个连续不断变化中的特殊事件,就是所谓生成。而这个生成的关键就是质已经有了。
那么质是什么呢?质是说有什么实际的东西了。质子的意思大家也都明白,是交换抵押在对方那里的意思。“交换”这种说法其实是站在单独一方的方向去理解这个字,看似必然是有所交换。这就是大家经常问的天命之气交换了什么?其实是把人这个一直处在天气包裹的环境中的状态割裂出来的一种说法。而站在整体双方的角度,从人本就是自然一体中来看,也就是所谓系统的角度来看,质就是一种用交换这个动作来代表初步混合好的状态,也就是一个有具体组分的实际合气状态。所以人天之间交换了什么吗?未必是大家想象中的交换吧。可能仅仅是丰富了可能性而已。而这个三的关键,就是一和二的混合,就是质,混合得好,性质好,生机充足。
水就是一,杯子就是二,我们经常说的杯水就是三。杯水为性,其实就是性代表着性已经成三的状态了。三也就是性在传统文化序列中的位置。所以性其实代表着这个世界中的一种独特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合气,就是由人来代表的。所以人才能并列三才。
那么人间所有的事,其实都是在这个视野下发生的各种合气分离再组合的过程。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宗教科学,都以此为根本,这是生活在这个人类世界必然而不自觉会受到的限制。人道之学以此三为根基,所以我们以此真实为钥匙之一为大家奠下基础。而立志课其实是由三返一的过程,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万物生化返还的道理,就不止是三,还有一的道理了。所以足以称为另外的钥匙。这三个大课是无穷的宝藏本身,这个钥匙本身就是道化。
真正能超越人道限制走到非人领域的前提是必须特别清晰地明白合气的根本,不然的话必然为世事所累,不断在这其中纠缠。所谓轮回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那边的学问根本不完整,当时听和理解都不曾达至根本,所以错置脑补之处太多,以此行事,纠结纷扰难以真正的超越三,但又有难化之物,才有了类似轮回的理论和转世的说法。其实恰恰看得出来其学未至根本。看似超脱其实甚少是能够离开这片大写的三的。O(∩_∩)O。以心为本,本来就是三生之物,难以立足于世,就算安个空字,也是强作,简单问题复杂化,问题太多,实难至精。
所以对于大家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走出去,应该用力于现实,着力在明白人间合气,而其实真的走下去,也不需要说什么走出去。自然越走越宽。剩下的就是选择了。
我们教学的根本就在这里,我虽然原来并非这路上的,但毕竟走得多些,回头教给大家的时候,发现这些才是最现实能走通的,而直行人道,也是全之、尽之的一个环节。所以把教学和登山结合起来已经是一种常态。而大家需要的就是通过做事体会人间百态,体会人间合气,而需要通过做成事,做好事体会合气之道,以及何为和气?和气必然生机足,必然持久。而这种经历刻在杯水中其实很重要,所谓尺度火候都是一种杯水的裁断。大部分人会走这条道路,所以这点就是关乎根本的。轻看历事,轻看事成,轻看事能长久,必然折戟山间。
而把我们的学问以蒙学的方式传递给现在的小朋友,本身对于大家来说就是一个成事的过程,这就和合药差不多。我们的学问是极为高级的大补,用好了“起死回生”,用不好“鼻血横流”。学问是一,现代需求是实体是二,把学问在现代传播是一就二而成三,就是生成的本身。传播的广远深刻就是生命的质量,流传的时间长而不变质就是寿命生机。我们从一开始就在想法子做一个长青和不断更迭,生机无限的系统。而合药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是需要调整组分,调整剂量,调整搭配的。天一之大补常人也吃不了,必然要以各种相宜的组分包裹冲稀,才能和现代需求相合。现在大家做的事其实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具体到蒙学推广这事,真正的生成有两个阶段性的标志,第一个就是性,也就是生成。就是我们这个课程,这个被冲稀的学问可以真的传授给小朋友了,其实落实到实际上,就是付款成功,小朋友开始听课。而第二个阶段就是小朋友听完之后,回家照做后的改变,一旦真实的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类似生命成熟了。我们的蒙学推广这件事就算第一步成功了。而一直不断调整更新,使得小朋友都能接受真实正确的教育,必然就是和气的状态,那就是和实生物。大家以此登山就有其实了。重积德则无不克也。
所以大家得明白,我们既然决定是以这种方式去做事,那么定义这个事本身成不成的阶段性标志就是很多同学颇有微词看不上的“成交”。这个俗气的名词背后其实就是合气质成的本质。而大家从开始一轮一轮的试讲备课,一次次做活动,一次次收集信息,一次次不辞辛苦的去和每位家长交谈,都是收集可以调节我们这个大药,不断贴近真实需求。而他们去和真实需求不断接触、沟通就如不断去做药引子的过程,这其中的诚意精力都将是这个三能成,能一直生下去的组成部分。合药之道和事成之理都从人道也。大家在拿自己的努力行动产生出来的东西包裹贴近这生成的过程,这其实近乎命了。只不过这个过程比大家想象中的复杂而精微许多。真正用心做好,以此修身,杯水中积累的东西不可小觑。而后若能精益求精,就是另外的阶段了。而这个前提必然是得从利的范畴中跳出来,以修身以三赋予的视角去处理所有遇到的点点滴滴。
在我的眼里,大家就是得不断克己才能调整纯粹这个过程。而真的做事其实必然要以修身为本,以义为先,才能真的完成这一点,而在很多时候,我就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看着大家的成长,看着大家犯错的兄长。就是等着大家成长,人只要成长起来,只要真的以修身为本,真的杯水致密有序,克己私欲,这事才能不掺杂不该掺杂的东西,才能合和于时代、人间、后世。而到时候做什么事其实就已经不重要了,什么事他们都能做成吧。我就根本不需要再操心了哈。
大家仔细回想,从我们开始做事,都是极为用心而诚意十足的。年会、夏令营、展览、学社、座谈会、蒙学系统、科研项目等等其实都是成事而已,而大家成长最快的时期恰恰就是在和自己同学一起做事的过程中。所以我其实很期待也很好奇,蒙学他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做成功,做成这点我从不怀疑,我们虽然上课净说同学们的各种问题,但这仅仅是老师的角色所限,非而当者也。但我们非常清楚他们是多么优秀、朴实、纯粹,是多么难得和珍贵。很多不得不说的时候我都生怕说的重了哈。所以净是些冷嘲热讽而不是一本正经哈。这世上能有这么多这样的同学聚在一起简直是个奇迹。我在这个过程中关注的事情其实都是为了这些事能够漫长持续下去,从而长生久视,一直能够造福后代。所以我更关注的是为了以后发展打下基础的各种底层结构的无中生有吧。所谓研发是也。O(∩_∩)O
《士无他业,蒙山养真》上,《士无他业,蒙山养真》下讲的就是作为士人或者想要成为士人的我们,会一直去以各种方式推进蒙学的开展。而这件事本身就是以事质成的过程,成的事,也是杯水中的质,这个合气本身将会在所有小朋友和你本身之间流淌,真实真诚尽职的面对他们,其实就是真实真诚尽职的调整杯水过往种种,才有可能真的补上根基。你说你到底交换了什么嘛?精力诚意交换了什么嘛?也许有,但更重要的是从修身和一体的视角来看,很好的混合排序来着。
人的一生就像一颗洋葱,一层外面有另外一层,只不过层和层之间有些纵横起伏的网状结构,只有很少很少的办法,或者非常精微的周而不比的火候才能真的真的从外皮操作调整到最里面的部分。这个过程本身在古代有一个说法就是穷理尽性乃至于命。而这个过程中需要修身学习火候,需要大家了解底层的结构最为自然最为有效的几种组成。非蒙学难以达之。这种精微是言语难以达到的状态,必须去做才可以体会吧。所谓圣功,大概就是精微之极而巧夺天工的意思吧。若无乃至命得天一之精纯,何敢言圣?这个质的调整去浊取精本身就是炼质的过程之一了,而炼质最后会如何?想必有些同学是知道的吧。就不必多说了。O(∩_∩)O
蒙学看似简单,但希望大家真的重视,这是可以改变自身杯水最底层结构的事情,更是可以改变世界轨迹的事情,而且是从根本上改变。而对于我们选择的这种实行办法,大家如今也应该明白其中的深意,是人道历练的一个办法。若非以修身为本,我们必然不会如此行事。因为实在犯不着,太累了哈。上面说的那些同学基本是我们同学的常态。压根不是为了那点阿堵物本身来做事的。但事成现在需要它们来成为质成的一种仪式而已。他们每次累的时候,被别人怀疑质疑,被人冷冰冰地回应的时候,都会心里不舒服,然后自嘲到,他们随便干点啥都比这个挣得多多了。我都会笑眯眯的随声附和,有的时候还会乘机“加料”,然后看着他们咋选择,是从自我情绪的圈子里走出来,还是继续闹气;是继续抖擞精神去面对下面的人和事,还是灰心丧气,去一边散黄。慢慢地我发现,我们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的同学越来越多,情绪造作的时间切换也越来越快,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我其实每天看到这些都会不自觉翘起嘴角。这种事比坐拥多少财富权力都令人赏心悦目得多吧。
其实每次遇到这样的相遇都是偶掉自己那点无聊情绪和自我中小AI点点滴滴的时刻,而每次的克己,真的想开,都是一种进步,都是一种选择,都是往志的形成前行了一小点,积累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而要是有那么十几位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逆风顺风都能两进下去的同学,我们的蒙学必然大美于世间,泽被后世,何况慢慢地就不止十来位了。现在已经开始有这样不止一位同学露出苗头了,看上去真的很美,很震撼,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情怀了,而是士人之志了,是这世间最坚固持久的东西,是金色发着光,内蕴极为璀璨光芒的小小尖角,但那轻微稚嫩的根系却不断成长,往真实,往那玄色的虚空,往那时光流淌之处蔓延。而且一眼望过去不是一个两个。蓬宇芝坛,金啥遍地只怕不是不可能的场景了。嘿嘿,我其实有点迫不及待想去看看那一天是啥样子了。不过端悫顺弟也是我要遵守的规则,那就继续看着他们前行吧。前路漫漫,结伴忘忧,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O(∩_∩)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