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梅若凝蜡,紫微玉质

目录




若凝蜡

紫微玉质







博山庐





这阵子没怎么写东西,一来忙着带学生;二来排毒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来的漫长和深入。三来过了个生日。我很少过生日,但学生们在身边说给我过,那过了也就过了,也是吃顿好的补补哈。还有身在远方同学的远程蛋糕支持。O(∩_∩)O,这次过生日体会很不一样,我从半夜就把帽子拿出来戴上了。常人估计没啥感觉,我原来感受不深,但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我明确感觉到不一样的变化。原来学的预修之法想必也是为了这种情况做准备,但现在对我用处不大,我更多的是需要自然之秀气才合适。

最近没事就去公园,这边有个公园还不错,尤其有松竹伴腊梅,排毒的时候在里面逛逛会好受不少。都是清气之物,本就与我等性合。也算是不无小补,以后还是得找山边住着,不过山边生活起来就没这么便利了,而且现在只怕只有原来那几个留在帝都的学生适合进我的院子,加上现在这个房子也没养好呢,所以再等等再说。在松竹梅园不远还发现一个水榭小园林,我们都很喜欢,可惜被拿来做什么咖啡馆。我就和他们聊到,回头盘下来,做成我们讲学的地方,只怕比什么咖啡馆有意思得多。其实没多大,四五十平,但前有松风竹韵,后类辟雍明堂,四周簇拥着四时不谢之花。倒也适合我们讲学修身。

松风竹韵,辟雍明堂

说起这个谢字,明年己亥年,相传是谢寿大将军当值,但谢有减之意,合起来就有减寿可能的意思在,尤其在有些地方的风俗里是不算很吉利的。所以有的地方就以太易寿字,太也有寿久之意向。所以替换下,也称谢太大将军,谢太则无过,无过则平,比减寿的意思合适的多,这种年景大家能平安比什么都强吧。现在信息很乱,还是尽力避免有一丝不妥的做法才是最佳的。O(∩_∩)O。历史上的六十甲子太岁星君的名字并非一套,而且也并非全是一成不变的,或者说名字是有其实的。寿乃久之意,原本谢寿乃敬谢天命所予之久,自然避煞纳福。但后来自然天气有所变化,己亥并非四五个己亥之前的己亥。而且不管以前如何,能谢太以平,是上上之选哈。O(∩_∩)O


明年大家为人处事要厚道,我们会给大家准备一些实用的小东西的,本来写了一篇兵者之道,但写完一撂笔就被警告超纲了,我改了之后,就要发了,结果还是被警告说里面有我担不起的东西,好吧,这些东西说多了,走起来很难,也就不多提了,前识者,道之华,愚之始也。大家只要恒自肃警,收束身心,以求杯水守根有序,自然灾障不干。届时多留意我们的动向,会有些小东西能提供助力的。O(∩_∩)O。春节联欢晚会也为最高奖准备了礼物:金猪拱门,财源广进。😄


这阵子逛公园看得最多的就是梅花,尤其是腊梅。大概我这生日前排是的热毒吧,所以特别亲近这些清寒洁净之物,每次都是流连忘返。其实梅花和腊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是宋代苏东坡和黄鲁直两位先生区别开来的,腊梅原来就是黄梅的。而梅花绽放于冬至之后的腊月,其实很特别。早梅之名恰恰是因为其性内应子月冬至之一阳,不待阳气破土就能早于春时,在三九丑月寒冬破芽绽放。在万物调零之际,求索生机之时,绽放芬芳,以布一阳,清冽纯净,乃告春之将至。所以这梅花有清阳之德,寒冬之中,阴气大盛,万物凝滞,但得了一阳之微的梅花,带着一种纯粹的动力在严寒中慢慢积累绽放,虽然梅花必然不大,很难像春夏那样奔放灿烂的彰显自我,但这种极度收敛的力量下纯粹的生机的展现,气韵如流,却实而不虚,可谓将极坚实凝固和极纯粹灵动的两极归于一体。也算是一种流珠的体现。使得其花如凝脂所作,又似滴蜡所成,宛如玉质。实乃君子之象也。千锤百炼,不得不成,玉也。其质乃纯阳真一是也。

腊梅其实也叫蜡梅。主要是因为其花像黄蜡。《广群芳谱》云:“蜡梅,一名黄梅花,黄庭坚诗序云,香气似梅,类女工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范成大梅谱云,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王世懋学圃余疏云:考蜡梅原名黄梅,……人言腊时开,故名腊梅,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这些先生都说到了像黄蜡之故。但实际上还有一层意思他们并没有真的明白。黄梅不同于别的梅花。因为它是黄色。为啥?蜡者,索也。因为先秦天子大蜡祭八神的主要目的,就是万物调零之际,都内蕴生机,外有求索之时,人作为能够积蓄食物气物之生灵的代表,要反哺环境,大地,山河,万物。尤其,在人类生产中得到他们帮助的万物所表,这是蜡八之神的来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神。土色黄也。所以经曰:“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黃冠;黃冠,草服也。”

松竹掩映梅如蜡,万物求索布清阳

以黄报黄,以补土之稼穑也。而土之稼穑的最根本的动力一样是来源于那一气周流之冬至之一阳。所以当我们明白梅的意义,还有蜡的意义的时候,黄梅被称为蜡梅的原因也就明白了。实际上,黄梅所象土中之阳,是真实中能以其黄玉如脂之体,散芬芳布列阳气,以补土气之花,是类似于自然在严冬之时的自生之蜡祭一样,是自然变化中精妙。所以从某种角度讲蜡梅的香气特别符合蜡祭时祝词: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的第一句,也就土反其宅,怎么返呢?得其所求,补其所失,则能反其宅。这种就是来年有足够气用的前提。气不够用,那就会有所缺,那就得用东西补,这是自然法则,没有什么人或者存在可以不尊重的。你主动提前有诚意的补,和被动的,无知的,缺的很厉害时的被抽取的被动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好吧说着说着我又拐到了上篇已经删除的内容上了。O(∩_∩)O。

言归正传,实际上蜡祭是可以安抚平息老物的。O(∩_∩)O。故气闹事在六朝的时候很有名,其实就是汉家传统不在,祭祀乱而无其实,所以才故气老物求索,对人来说就是成灾的。但其实也不是什么神叨叨的办法处理的,而是以补以平之。等到那个状况其实就不好了。所以神人无功,乃治其未病吧。我们先王之礼都是治其未生的。


《周礼》:“國祭蠟,則吹《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

我还是想等以后我们有条件了,恢复真正的礼的内涵。叫天下太平,人和自然能和谐相处。现在人的自大难以理解我们讲在什么,不懂气学,其实不过就是没有根的鸡汤,虽然有用,但终究不是治本之法。但气学难精易偏,不以修身知之,总非正道,所以也急不得。


这种体悟对我前行很有帮助,最近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我都会给大家准备符牌,一次一次的重复中,那北帝敕令在用的时候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就如这三九蜡梅之不得不生的灵动,紫微北帝不再是生硬的形象了,而是真的灵动起来,就像蜡梅上那层流转不虚的光晕,玉色宛然。这不是想想如何就如何,而是观梅所得之后,气上的变化。这点真的很叫我开心,这一点领悟其实叫我更加明白先辈们用天罡的办法。这是一种切身的体会。很好玩,但超纲太多,也就不和大家说了。

北帝之严,却有无穷生机,内蕴真一,不难明白,但真的能用一才能号令,借用终归是借用,自己能用才是登山,至此借讳想之方便可以休也。这次排毒时间虽长,过程也够难受,但也真的值得。


从帝都回来没多久,身边就多了两位学生来看我,和我学习,一样对我很好,每天做很多素菜给我,也手脚麻利,但我依然要说,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问题,正好和严冬蜡梅之德相反,就是太过贪图安逸了,现代人被灌输得概念就是省心省事,安逸舒服就是好生活,这种思想在,杯水松散,就如温室中的花朵和岁寒三友之间德区别,那只怕很难走多远。无恒安息,其实就是啥时候都要求进步得一种状态,天行健和贪图安逸是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他们对自己都太好了,每次练习都不会冲击自己的极限,我不看着,只怕回去很难做到家。那就依然是比划比划。而这么短的时间他们能自己学会把握这个度吗?真是个疑问。


现代人登山真正的麻烦或者阻碍就是自己的各种恶习。真正登山的人类其实很少了,大都是自以为在修道,其实在变各种大仙类巫而已。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自留地外没有任何人会走我们这条路,他们也走不了,就是摆在眼前也看不到的。所以一切都是充足的,但今人的各种分心丧志没有常性,各种追求安逸的潜意识,各种不够专注的情欲都是自己给自己这条路上找麻烦,那其实最后一无所成,真的只能赖自己了。我其实已经被我师父说过很多次,追求安逸,但和我比起来,我这些学生更加不如。这样是没法走多远的。


我这个阶段是没法多动会,要以养为主,所以他们没看到我真正锻炼努力的时候,没有给他们做个好的榜样是我的遗憾。但一旦我这个阶段结束,他们又有几个能真的跟在我身边呢?跟不上最低德标准就进不到我院子里来的,所以还是看不到的。只有靠他们自己克服恶习,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懒散和贪图安逸的思想,这是阴气惰性的直接体现。这世上被那些所谓修静的思潮弄得早就阴而不阳,不知多少人都以修静作为借口放任自己的懒散,又是有多少人以先挣钱后登山来恣意败坏德行,扰乱杯水。这点真的根深蒂固,要特别小心。严寒之时,按照所谓中医的说法,就该按兵不动,其实那只是对一般人养生的,但对于我们是不一样的。不从苦寒中练习,怎么会得那一之用呢。就和心裹在性外面,不扣不鸣一样。省着用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办法,再省也有用完的一天,不如趁着还多,赶紧想法子从本质上改变吧。




大家肯定很奇怪,我咋又开始说这些了,这样受众会变小的,没多少人真的是要认真登山探索自然真实的哈。


因为我们昨天开了一个新的面对大众的公众号,更加适合大众的口味,是专门去修行化,去这些的,对大家对公众更友善,哈哈。这样我反倒解放了,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O(∩_∩)O,请不适应的朋友移步那边。直接就是很多能用的简易文章,估计也会很亲民。O(∩_∩)O


这个新的微信公众号叫做:庐外生春。欢迎大家关注。O(∩_∩)O


庐外生春,通明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