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是修行时

目录

《一人之下》中田老下线。他师父老老天师当年对他说的那句话“坚持不下去,熬不住的时,正是修行时”,倒真的和现实中登山修道相关,我天天也这么念叨我学生,我师父当年也是这么给我讲的。


“走上这条路,就不能把自己当做是一般人,自然不能按照一般人的要求要求自己。”明的道理,守得规矩就与常人不同。这其实也志气不断精纯时必然会发生的过程,倒也不是自尊自大,而是实事求是的讲,你走的路不同,追求不同,生理上志气不同后,对于事务处理态度的分寸火候就与常人不同。而其中对于挫折磨难的看法也就和常人不同。每次我带着学生练的时候,他们都会累的浑身颤抖,龇牙咧嘴,一旦松下来,就会七扭八歪,瘫在哪里,这时候我就会训他们,叫他们腰杆挺直,越是累的时候,越是纠正已有错误的最佳时候,因为累说明你深层次的部分已经触动,才会疲劳,整天和风细雨的,其实能触动的仅仅是一直以来的那些表层,改不了深刻的毛病。当练到一个强度时候,深入的部分才会开始被翻动,这个时候是最佳塑形养成新的好习惯的时候。


他们少有体态没有问题的,所以在练完最累的时候,按照新的体态做才是最合适的。他们以为就是练的那几十分钟起作用?其实不全是,练完那后面的时间绵长深远,要是能端正体态,才是真正效力开始起作用的时候,这个时候不用那么使劲,但也要保持一些基本的要求。这和费力时候所修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但依然是要有所持,不能一味的松懈,不过放松也是一种锻炼的,很多人就是不会放松才造成的问题。所以这事也要因人而异。不过慢慢时间久了,这两者切换以及覆盖时间更广,最后不分彼此后,练不练都在练,最后才有二六时中之说。一上来说什么二六时中,就是自己想的居多。不给人切实的路径方法,就是那么一说,只用心力,其实还是会有偏差的。


所以老老天师这句话,真的就是修道之要。^_^。这就是是立志中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一开始就是最简单的纠正,就是最简单的调整,但问题是你真的能调整吗?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问题。所以越是累,越是艰苦,困难的时候,其实就是正在努力发生变化的时候,那就越要平易淡然,此时以新易旧,正当其时。那么腰杆自然是直的,气是挺着的。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然后才会有后面曲诚万物的路可走,才有上参天道精微变化的可能。先得从烂泥变成能雕琢的材料,才能一点点被琢磨成宝贝,最后才有道家神物自晦,平凡无奇中有至道的可能。没有前面的过程,你就是平凡无奇,就是不成器,就是烂泥一坨。而不是成器之后的不器。现在的人太自大了,完全不明白自己和古人在这些方面上的差距。一来就是君子不器,无用之用的自我标榜,那么只能是不切实际的一种想法罢了。所以由儒而道,必然先要实事求是的以改正自己的问题来登山,才能慢慢过渡到用道家描述的办法要求自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毕竟和古代那种文化氛围,信息环境,自然条件差的太多太多了。所以一上来就用道家标准自诩,绝对是古今自我放纵之辈的借口。^_^。其实在一人之下的语境中,这种人就是“全性”妖人啦。O(∩_∩)O哈哈~


我们对道家道教的期望就是不要变成“全性”妖人为主导,因为现在不但是有种趋势,有些人基本就是“全性”的思路,以放纵为潇洒,以贪欲为志气,以不安为动力。。。真的还不如动画中“全性”的佼佼者才对。我们要做的就是最起码可以给不明真相的后来者一个另外的选择。不然都是乌烟瘴气的,从此有名无实,自己脑补,自吹自擂,那可彻底完蛋了。^_^。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些不是啥个人之事,而是大道之争。没啥好退缩的,只不过我们要是做的不够好,言中无实,不过还是换个名义的他们,那就成了利益之争,我们在不在都无所谓了。所以修身正己,永远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存在的基石,是我们之所以是不同于“全性”妖人们的基本标准。舍去修身正己,传播啥,都是本末倒置,这就是真正的华夏道门核心理念了。面对恶龙的英雄必要修身自强,而不是杀了恶龙变成恶龙。专注的地方不同,行动精微不同,就会有志气的不同,方向的不同,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就不同。自我约束是痛苦的,最起码对于没有这个能力的人来说,一开始克制自己的欲望是难受的,但登山就是这样一件事,从来没人说是舒舒服服的,那些幻想着潇洒放纵,恣意逍遥的人,其实都是山下做梦的人,登山或许有那山景春色,有那繁花锦绣,有壮丽波澜,有云山雾海,但这些都是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爬山是喘息的,是辛苦的,是不息的。所以越在难时,越要扛住,消耗的是精气神,得到的是精纯无比的志气,但这又不能自己把自己的橡皮筋绷断,所以一开始没法子,再没有自己裁断能力前,只好由先行者来帮忙,这就是师友的作用吧。^_^



在教学中就有比较任性的同学,从小无礼没规矩,被惯坏了,就凭自己喜好来,那么各方面进展就会比能够克己前行的同学差些。虽然也在进步,但相对就慢点了。区别就在于很简单的问题上。以后还会有新的论语组的开始,一样会慢慢会有分化,这是没办法的事,我都一样的讲,甚至对那些同学更加倾斜,但关键他们听不进去,或者听进去又按照自己的理解扭曲了,太过自我,鸡蛋壳总在折射分散这些有用的知识,那么听进去行动跟不上,还是没听进去哈。人啊,其实资质不会差特别多。就在于点滴上能否克己,克得一分己就远离“全性”一分。O(∩_∩)O哈哈~。不过我还是写写“全性”这事吧,这种继续用下去,这词完全会污名化,也是不妥的。


不过这集有点意思,炁体源流是术之尽头,楚岚爷爷所悟的还在无根生之上?他不回天师府,田老回去宁可不睡觉也不肯说出去,是害怕害了老老天师和老天师?这三点放在一起有可能就是指向天师度的问题吧,当然我就是断断续续看的,后面漫画也一点没看,最近琢磨写小说,就拿这个来练手,换做我来写一人之下,从这里的伏笔可以设置些什么呢?或者说以我了解的现实演绎会发生什么情节呢?这是挺好玩的一件事。^_^



天师度看着很象传功之类的。这种事确实存在的,一代代累积的东西其实是可以不断传续下去的,也可以分散布气的,传度其实就是这类,所以这点上动画反倒没错。所以一旦得到传续的人就会一下子比较厉害,或者学东西比较快。或者沟通某些比较容易。这种过功在现实中有的。民间很多老法师临去的时候,都要由真正的传人背在身上,以特殊的方式走一趟,其中的办法就是类似的,就是被动的把将要散去的东西接到自己身上。但毕竟和真正的登山有区别,所以所传所能剩下的不多。当然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把所修之志之气传递的办法,但要求比较高了,不是精修之人是完全没办法的。所以传度要紧的恰恰的不是那个仪式,而是这仪式的人到底有没有干货,到底能不能引动祖师,到底是不是有资格传度,而被传度的人,要是个闭口的,脏水淤泥堵住的状态,其实根本就是相互走个过场,大家心照不宣,打个哈哈,完成一种宗教上的认证。现在传度到处都是,但事实上呢?大家自己可以想想。。。很多时候真的就是心理上的皈依,满足,安定而已。这也不是没用,安己可以养志,我们也不说什么。但这和真正意义上的传度不一样的。^_^降本流末糊弄人,高大上的浮夸粉饰之辞,其实恰恰反映着其实已败了。


动画中的天师度作为一种术,应该也是气的运用。那么怕害了老老天师,连知道都不能知道,连回去都不能回去,我大概能演绎出来点啥。不过这无关紧要。关键是老天师大概是因为这个才会这么想把天师度传给张楚岚吧。毕竟他身上是炁体源流的影子的。所以这个猪脚最后还是得天师度,气体源流+天师度=然后打BOSS。^_^。不过话说老天师年轻时候的声音还真有点道士气质和潜质,不知是不是给老年天师配音的^_^,应该去学念经才对,^_^。


中间还有两个知识点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一个就是不睡觉这事,神足不思睡,但不睡觉一定好吗?其实两年前就写过,一直放在草稿箱里,不是看到这集都差点忘了。^_^。等我得空翻出来改改。


第二个就是读取记忆的问题,这里吕家的本领太BUG了,这个不是那么容易读的,一个小孩读一个七八十年半夜打坐不睡觉老道的记忆,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过也不用和动画较劲,哈哈,杯水为性其实是把钥匙。emmm,O(∩_∩)O哈哈~


最后有一个疑点,或者我要设置的话,就会把田老喊道:“我在龙虎山好歹也是一人之下“”这处做成伏笔,和全篇甲申秘密相关,也是暗藏点题。否则有点违和哈。


论坛上有小伙说“全性”龚庆是被田老激的出手杀了他。其实不是,“全性”代掌门知田老心意,帮他安眠才对。一开始就是想田老忘了他们来过,并不想伤他性命才对。田老逼他动手解脱自己,龚庆岂会不知其中利害,但咬着牙也这么做,也算有情有义。“全性”妖人不过是走错了路的人,恣意妄为不见得是十恶不赦,没心没肺的,反而颇有胆识智慧之辈,其中很多人都是追求真实的登山者。但问题就是不知克制,极为强烈的欲望难以平复,勾结其他的问题就成害事了。



动画中的甲申之乱要是我来设置,大概是某种沟通外界的契机吧,才造就了这么多人叛离宗门,所谓乱世之人吧。其实未必就不是追寻真实的人。这点其实在动画中,我一直隐隐约约有所感。事实上也是这样,很多爆发性的,极具特色的时代,往往背后以环境变化为主因,只不过被隐藏在纷乱的表象之中了。岁行山下,正当其时,天真回眸,亦复如是。


克服欲望,调制情绪,掌握火候,都要有志气,知道要什么,放弃什么,不着急,有耐心,才会避过种种歧路陷阱,大道简易,但人情繁芜;大道希夷,但人欲强盛;大道精微,但人心粗杂,自然好小径了。所以路其实只有一道,但人走出了很多岔路吧。号称殊途同归其实是个很难实现的小概率事件,因为这无穷殊途中没有几条能走到那个大道上,同归啥?倒是大坑的结局都差不多,算的上同归吧。O(∩_∩)O哈哈~


田老执拗的要知道的秘密使得他一生的悲壮。不该知道的事,不要知道,这就是度。但又要保持孜孜不倦的探索,所以这其中的依然是火候裁断啊。你现在不能知道的事,以后未必一定不能知道,得看这路你怎么走。所以当我们在说,行而知之,在说学之以序,其实不是简单对于学问的要求,而是保生护命的不得已。不是保我们这些走过那段路的人的命,而是保护后来者,减少他们的危险系数,当然也是尽量保持学问真实传递给后世的一种办法。


求知欲也是欲望的一种,难以导之以序的求知欲一样会成为作乱的根本。求知欲和求生欲其实是联系的很紧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是生命原始的动力巨大深刻的反应,一旦不导之以正轨,不以礼治之,就会和七情欲望勾结害生败性,所谓生生之厚亡也。所以修道登山就是一个走钢丝的过程,一味向左也不对,一味向右也不对。恰到好处真的是最难得。一切历史上各种宗门,乃至无数宗派,无数真大师,乃至假大湿都这个问题演化而出的。所差着就是精微纯净与否而已。^_^。以后我们慢慢写这些吧。



宗派流传,道法演绎,宗教发展其实都是这事的变化。所谓三生万物,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野马尘埃,息相吹也。我们到底怎么做,是不是就很清晰了?修枝剪叶,才能观复。修身正己才能不顺之者亡。逆旅逆的就是这汹涌奔腾毫不停息的野马尘埃。所以不能恣意放纵恰恰才是逆行朔源,恰恰是返本观复。登山就是在不断的挑战自己,而不是放任自流。只不过是全方位的挑战,是循序渐进的挑战,是周而不比的挑战啦。^_^


家里老人回来养老,一年多不见,又虚弱了很多,楼梯都走不上去了,好在还比较有胃口,只不过这雾霾实在有点对她威胁太大。找了各种吃的用的。希望有用吧。老病都是我们要面对的,也其实都在不断体验着,甚至提前体验着,也是一种鞭策,时间也没有那么多,我还是好好登山吧,越往后每一步就越漫长,不抓紧,怎么都不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