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没有滋味的果蔬,弱效的中药还有小鲜肉遍地的时代到底怎么了?

目录

知乎上有人问为啥市场的蔬菜都没有啥味道了,我在那边写着写着,就跑题了,^_^。放在这里,刚好和上一篇搭配,也算是引申思考吧。

味者,气成而后有之也。现在有些的水果蔬菜不按农时,反季而生,不受两气,或者受气不合物性,所以产不出来原先的滋味。那种味道上的差别就像工业的奶酪片和手工奶酪的区别一样,一种吃着像工业橡胶片,一种确实浓厚滋味。这种真实存在的差异不可能被啥洗地的说法扭曲。

时间&过程还有环境的减省,导致了其中干货不足。那么徒具其形,了无滋味。看着又红又大,其实滋味嚼蜡,干瘪无实。果腹或可,但不足以补实。工业化,标准化,物质化,表面化的追求就是当代文明的特色。虚假,忽悠,骗人就是以此衍生出来的必然。 

 
总说中药药方不能速效,实际上是现代种植中草药不得气,徒具其形,原来吃人参要很小心别顶着^_^。现在倒好,人参比萝卜好一点也有限。药效不及原先一成,所以自然效力不足。但若是加量,反倒side-effects倍出,毒素累积更多,所以很多药方使用效果比以前记载的差很多。今人所谓的有效成分仍不足以描绘药物的气味归经的。这种东西是看质不看量,质不足,量未必能补。所以种植中草药,反季种植,单纯的工业化中成药有效成分的过程都是再降低药效,都是矮化,物质化,低俗化中药中医的过程。但这却可以保证大部分人有药吃,所以我并非诟病此事,就是分析清楚利弊。一利为众,则有一弊而失其质。我们终究要明白得失在哪里才能明白中医药在现在社会的短板来自于何处,这样才能真正继承祖国传统医学。 

而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肤浅的物质化思维以及衍生出来的审美,越大越红越漂亮越好,求量不求质,求表不求实。那么以此为标准,就会有各种造假,注水打蜡硫磺洗。这种思想在各个方面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几乎每种社会问题背后都是这种东西在作祟。

这不是国家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这样子,而是全球全面的问题。只怕是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一直没有真正的去面对,所以一直治标不治本,出了问题,谁赶上谁倒霉,墙裂了,刷上一份油漆就好了,那只有不断的延迟挪后真正的问题,而早晚会有墙塌了的那天。所以与其说是批评这种现象,其实不如说是反思我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也算是时代逼出来的吧。赖不得大家,但也人人有责。


这种趋势来源于西方文明的偏向形和物质化的追求,而我们本应该形神兼备的。即不是和怨妇一样抱怨形和物质的无用,要离形而去,舍心无物,也不用偏迷物质或者追求表面的物欲。前一种会演化成单纯精神化的自我催眠,是一种骚包的离形左道,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入品流。一来就心,想啊,内涵啊,而无相匹配的物质与形态行动,就成了发梦洗脑的想当然。离寓无道之理不明之过也。后一种就是纯粹的物质化的浮夸,一样还是离实左道,物欲败性,苟活残生,为外物所役呗,完全没有自由。上文描述的两种现象是我们都正在经历,充斥在社会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各个角落里。大家不用到处找,左右看看,低头看看,对着镜子看看就有了。^_^

我们已经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摇摆了好多年。而中华者,有中之实,诚于中而形于外,故有华之形也。啥时候能恢复到那种状态,谁也说不好了。不过文质相变,总需过程,慢慢来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