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游子归家,煮饭仙人

目录


知乎上有人问日本的煮饭仙人是真的假的,到底是心理作用还是确实有区别?答案是确有不同。我们借此讲点其他的问题。^_^


最近找纯酿的高度酒,发现比起五年前更难找到够品质的了。或多或少都是酒兑酒的存在。这种东西不够纯,带不出有些药材中的药性,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折腾了快一周,我才找到合适的酒,还比以前贵了好多。而且不能算是手工的。很怀念原来老道们自己酿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我就是没学会。真是可惜。等我闲下来,我还是要去学学。师父喜欢喝酒,又很久没法喝了,以后还能给他酿酒。^_^



煮饭是酿酒的一步。能做好,味道确实是不一样的。不过大家也不用羡慕别人家的饭。更不用远渡重洋去尝这种。基本上人人都有吃到的机会。


你很久不回家,风尘仆仆下车吃到的第一顿饭往往是父母很用心做的。那顿饭菜里面一样有这种东西,一样的香,一样是仙人饭。也许就是一碗热汤面,也许就是一碗白饭。但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父母天性爱子是常人之性。不知不觉在里面灌注了那份久而未见的想念爱护和期盼,相对纯粹,这是一种相对干净的气,混在其中,食材就像被激活一样,味道是不一样的。此谓之诚。这和烧香画符烧纸钱从本质上讲一样的道理。其中有干货,比外面的饭都可口,都补益自身。我若是久不归家,一定留着肚子吃这顿饭,而不会在外面先吃很多乱七八糟的。这不是心理作用。这种本事人人都该有,人人都该体会到的。



现在的人活的太粗糙,太数据,太迷信。这三者其实都是浮躁的代名词。最可怕的就是三者的集合,迷信粗糙的数据。还好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相对精微一些了。^_^


粗糙就没有分辨能力,心急则必粗。身无静气,作不出也吃不出,这是常态。真正期盼游子归家的父母,是期盼而安静的,专注的去准备孩子爱吃的饭,那种静谧中的力量就是所谓煮饭仙人的力量。他只不过将之常态化。



数据化就是抽离出可以量化的部分作为特征的方式,但真实远比能抽离提炼出去的数据完整的多,再大的数据也不能体现真正的真实,只能是模拟,断裂碎裂自然也是粗糙浅薄。而有些人比较敏感能觉出来些不同,但又无法正确认识,就将之神秘化,那么就又给自己加了各种神叨叨的眼镜片。一样难以感知真实。如此这般,人人都能体验的经历就逐渐变成罕见的贵族化追求。才会出现煮饭仙人的媒体说法而已。


手工艺恰恰会伴随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到来而大规模恢复,人的价值会在这个过程中凸现出来,但其实凸显出来的用心,诚意,专注本身就是自然赋予人的本能而已。人终究离不开这些真实。人工智能的大潮是物极必反的开始。人工智能一方面会把人类社会推(吹)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也会将一直粉饰的问题推到一个再也无法回避的境地。这个时候真正的反思,主流社会的反思转向才会姗姗来迟,而提前醒悟的小众早已经在前面等待他们了。


我们论语组有个去学木工的同学,我总和他讲,以后的东西叫他给我准备,不许用机器,就用手雕刻。老物件我不喜欢,里面人气颓气重过自然之力。我自己又不会雕刻,真的很麻烦,那么只好教出来学生,教他们雕刻了。同源之力,借他们的手艺来实现我要的东西,也给以后准备点能用的货色吧。



同样的金属器物,很多具体的东西都没法恢复了,那些现代工业制造的东西太差,不管造型精度上多优秀,对我们来说都是残次品,因为没有气的属性,等于没有滋养和灵性,承载不了我们的真气,就和一个擀面杖一样,吹不出气,就和一个玩具枪一样,发不出去子弹。徒具其形。也是无可奈何。这样应用效率极为低下,我们真气精贵,岂肯滥用。学生们能力还不够,没个十年八年是没法达到最低标准的。好在我还有时间,等的起。^_^


神像也是如此,现代工艺制造的神像精美倒是精美,但有的时候不符合气的规矩,不养其气,不如原来泥草之制吧。但不等于泥巴所造就不能得其至纯。很多时候看似的技术进步往往是偷懒的结果,而不是真的进步了。奇技淫巧往往的代价就是功夫不够,而得到了看似类似的现象或者远远超越的现象。外表上光鲜,制造起来方便,许多方便代表着往往是功夫不到家,诚意不够,其实就是气不足。气不足的东西,我们用起来就不合手吧。我们用的都不合手,别说神明降真了。他们的视野下没有相应的气,根本等若空白,来往的起来自然不顺畅。



仙人之所以是仙人,最差的标准恰恰是在某一方面极为专精才能以此成就。而这种专精往往是手动相关的,而不是思辨之类,也不是现代技术之类的。或者这样讲,只有和自然发生关系的,和气论比较贴近视野下的专精比较容易成就。汉鬼考组的朋友应该能明白这点了。所以仙人或者死而不亡者,其实更多是一种自然现象,而能达至此的方法并不单一。但有些办法很被动,代价很高,有些办法纯粹无为,有些办法需要借助外人之力。级别有高有低,有难有易。但基本最底层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专注。也就是一开始我和大家就讲明白的道理。除此,道无可成也。


今晚就会商量改版,我原来设置的天工开物只怕要在被砍掉的版面中了,我们本想推进这方面的发展,但看来也是力有未逮。慢慢来吧。



很多朋友问,不喜欢读书修道的办法是啥?其实今天就和大家讲了。手工业,一门手艺,精益求精,那么也会有一定几率踏上某些台阶。泛泛讲,越是古老的技艺,越是和自然发生密切联系的技能这个几率就会越大。不喜欢读书,也是可以修道的。虽然最后若不能明理晋升,但好歹也有死而不亡的本事。其实很多民间的师公法教其实就是介于修道和这类之间的存在。他们道气不足,但一辈子做这类行当,也有集气不散之能,那么有些祭祀办法能供着他们死后还能修炼的可能。传下来的东西就是某些民间法教的根源。说到底登山就是几步就不走了。原因就是不肯深究其理。所以文化水平不高,对自然真实没啥兴趣,往往是信仰和迷信混合存在后产生的一种专注。那么既然是专注,自然也有所得。其中木匠,猎人,铁匠,药匠,乃至仵作地师占卜算命到了一定程度都会有一定几率成为这类的存在。有的地方称为鬼仙,游师之类的。还有能成为所谓阴差的。但细分下去还有很多不同,但他们大都是滞留此间或者下界的。并不是真正我们意义上的仙人,还也有迁移下界的能力,所以那些称呼也不算过分。但没有了身体,继续修行起来也要加倍努力吧,每次遇见这类的,我都和自己说,要趁着身体尚好,好好努力修行,等到败坏了,就成了他们那种情况了,不太妙了。所以不管干啥,修身以德在先。劝学也是如此,大家也要如此才不离其本。


一直以来,修道登山都有一种早离火宅,不重视肉身的思路。内丹丹家其实也是如此。所以终究成就一般,或者基本就是气功。那么仙道终究是偏得,走不远的。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面临的什么,就是佛教侵袭道教基本理念后,宋明以来,以讹传讹的错误概念导致的。哎。



昨天在论坛里聊天,我突然醒悟,来我们这里的估计没几个是身体好,心理性情完备的吧?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不然也没人关注这些问题,都去玩闹发展事业去了。真正探索自然的人可能也会有,但毕竟是少数。所以真的应了我那篇文章写得,身体弱者反长生。就是因为体弱多病,才会真的在意,早早追寻长生的办法。孙真人如此,古时真人不少真的就是这么走上来的。那么啥原因也没所谓了。不过我明确和大家说,最次的办法就是上面那些,这些还不如尸解或者至多档次差不多。风大点都扛不住的办法我们不提倡的,也不会特意去教,但只要我们走这路,时间足够,专注力必然强于别人,上面那种就是最次最次都会有的可能。不用刻意去练什么。而想好一些的,就好好锻炼身体,再整天自己作,否则别开尊口,自己都不爱惜自己,何谈登山,何谈修道?发发白日梦,看点意淫小说过过瘾就好了。而若是肯改,有了真正的行动,也是同气相求,在自留地的信息环境里,以行动与大家互动想必也会快一些吧。^_^。


今晚自留地改版筹备会希望征求大家的意见,就是要把这个地方打造的更加适合今人的登山的需求的营地。我原来设置的有很多不足,其实也是不太了解现代人的真实情况下的一种尝试。经过这小半年的观察,也是到了该检讨的时候了。而且也有一拨愿意留下的朋友。愿意花时间,多在自留地环境泡着的,接受这种信息环境,愿意一起治学登山的朋友应该把这个地方当做自己的,好好想想咋改版?咋能帮助自己登山?自己真正要怎么走?自留地怎么用起来?咋能使其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下去?。^_^。期待大家今晚的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