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珍爱生命,远离野泳

目录

我们每年夏天都要警告大家不要去野地游泳,今年也不例外,我们论坛上的同学们开始开展各种户外运动的训练了,其中一位另辟蹊径,参加了救援队,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已经给我留言了三四次说是有人野泳溺水身亡。我还给他讲日后等他到了一定水平后也许给他讲点怎么断定失踪沉尸的办法。当年我确实学过,就是没有真的用过,估计以后也未必有啥机会,他若是以后能传承下去,能用来为人解难,也是善莫大焉,不过现在的他肯定是没有这个水平,气息也不足呢。以后能救人出水是莫大好事。


他昨天在论坛上发了一篇远离野泳的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尤其是考完试的同学,出分录取前后,一定要特别小心,那个时候最放松,最恣意,人最轻飘,也最容易出事。希望我们的文章能有点用吧。


珍爱生命 远离野泳

文//陈慎行


今天又接到两起溺水的求助信息,虽然还没确定是否是由于游野泳造成的溺水,但是也让我心头一震,可能是由于信息环境的问题吧,相比于过去,这一个月来我对于溺水这个事情越发重视,5月28日,6月05日,6月13日,6月20日,这几天都接到救援的信息,与其说是救援,不如说是打捞,这些数据还是我们接到的,我们没有接到的只会比这个多,不会比这个少。遇难者普遍年龄在20岁上下,溺水原因大多为与同伴在溪流、江河中嬉戏,出现溺水后同伴没有能够及时采取救援措施。下面我想结合一些我接触到的例子说说为什么不能野泳,因为接触时间短,没有接触过太多的专业训练,说的不对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水域环境复杂。这一点我在过去也知道,但是体会没有那么深,特别是对于一眼能望见水底的溪流我总觉得会比较安全,但是参与了两次任务后我彻底颠覆了自己的错误观念,不管水域是否清澈,户外的水域都不可以轻视。


记得那次任务是打捞一名年轻人,他和其他朋友在一条溪中比赛潜水,不借助任何装备,纯憋气的潜水。比赛的内容是潜到水底后穿过水底的石桥,结果很不幸,遇难者在穿过石桥之后因为憋气时间过长昏迷,同伴未能及时救助,最后不幸离世。根据现场队员的反馈,当时的水深有十多米,在到达事故现场之后,用声呐探测到遗体位置后,派遣全副武装的潜水队员(习惯称呼“水鬼”)到水底将遇难者打捞上岸。我曾经问过前辈,为什么还需要用声呐探测,毕竟地点基本确定,也不是那种流动的溪水,而且这个地方是“水鬼”们日常训练的场地之一,大家对于这片水域十分了解,哪个位置多深都可以如数家珍。为何在下水前还是需要声呐进行探测?前辈是这样回复的,就算很了解,但还是声呐看过一遍放心。连如此熟悉水域的“水鬼”都要全副武装和声呐探路,更何况普通人呢?

第二次任务是在一条江上,这条江上有航线,那一次任务,用的是打捞勾,当时我问了前辈,为啥不派“水鬼”呢,毕竟那次任务打捞花了两天的时间。前辈是这么说的,第一,“水鬼”成本高,气瓶的费用相比较打捞勾要高得多;第二,这个地方的情况不了解,一般不会轻易派出“水鬼”,那次派出“水鬼”是因为他们熟悉那个环境,所以没问题,这一次水下环境复杂,为了安全,不会使用“水鬼”。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于野泳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什么报道的新闻中总是擅长游泳的人溺水,为什么总是野泳容易溺水?真的不是他们水性不好,更不是他们人品不好,是那个地方环境非常复杂,根本无法预料到会发生什么情况,可能是突然抽筋,可能是水蛇之类的动物袭击,可能是被水下什么东西缠到......总之不要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同行的人错过救援时间。这真的很可惜,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遇到这类情况,若不是经历丰富,往往慌得手脚无措,更不用谈救援了。其实我也没遇到过溺水初期的救援,下面的方法仅是我的理论知识。


1

不能擅自下水救援

溺水的人会拼命抓住可以抓住的一切,并且是手脚并用,若是不善水上救援,极容易会被溺水者缠绕后一起沉入水中,这类事情并不罕见。若是要下水救援,救生衣和绳子必不可少,救生衣是保证自身安全的措施,绳子是保证能够安全救援的前提,若是没有救生衣,仅有绳子也勉强,但是还是不建议救援。绳子捆着救援者的腰部,确保岸上的人员能够将两者拉到岸边。

2

救援建议使用足够长的木棍

这一种一般针对比较窄的水域,而且说句实话,现在想要找长木杆,不太现实。

除了以上的情况,除非经过专业的海事/水上救援训练,并且拥有足够的体力和经验,不然不建议救援,仅建议呼叫援助。

3

救上来之后咋办?

我也只有理论知识,虽然有一张应急救护员资格证,但是我自认遇到情况也只能呼喊援助,毕竟人命关天,不是一个上午的培训能培训出来的,所以,这也是我入队的原因吧,有些东西不希望能够用上,但是能用上的时候不希望自己没有得用。


就简要写那么多,还是那句话,珍爱生命,远离野泳,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公众号ID:boshanxiaoxu

华夏文明,道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