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九患,本师开蒙
微信改版作者署名赞赏体系,一个公众号貌似只有三个作者。而且我们也要改版,争取有更丰富的内容。所以自此以后,我们微信号中作者署名会以不同内容来定名字,我的文章以及类似的学生们的文章,都以博山世界一个名字来发表。风格上,大家只怕一眼都能看出来谁是谁哈。^_^。其余内容也会慢慢上线哈。
特此告知。^_^
正文
今天芒种,明天高考,先预祝小朋友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哈。
芒种者,所谓忙种忙收,雷厉风行。很多事既要快,也要准和稳,能做到的必然要有专注做底子。另外大家注意户外运动不要选在下午四五点钟,尤其阳气重的同学,那个时候最热,剧烈运动,津液会过度消耗,而且要少油腻辛辣(尤其考试的同学要注意),多吃水果。很多同学就是因为从来没有阳气这么足过,结果饮食不知调整,反倒内热积聚,再加上外界水气重,变成了湿困,整天没精打采的,又困的很。嘿嘿。所以不知吃喝用度,登山就像瞎子一样。这个没法子有本书写出来,因为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所以必须有人带着。这是为啥要有引领的人,也就是师父。
说到这点,有论坛同学问怎么面对已经不是一路,但关系还不错的所谓师父的问题,正好也有经文讲这个,和我们的立志课是一脉相承,稍微疏解一下,听过立志的同学基本都会明白的。师父不是随便磕头就算的。
大家慢慢就会明白,不管登山,还是立志,还是师道,乃至杯水都是自古以来师师相因之语境。有些比喻就是当时亲口所传的比喻,才会被我们改头换面拿来用的。以后见到各种经典中都会有些喻指似曾相识,经文也都是类似思路编的,不得真传,就乱看道藏,然后瞎吹牛的,弄些神鬼骗术的家伙怎么会明白其中真意。眼睛就盯着神叨叨的东西,反而是没学过,那些东西不是根本,是随时代变化,而真正的干货万古不变。师说家法传的是这些,不是那些神叨叨唱戏弄鬼之术。那些东西现在根本很多都不好用了。为啥?自己去想吧。
我们还是说正经的吧,嘿嘿。O(∩_∩)O哈哈~
(小编谨按:引文为经文,括号内容是先生所写。)
经曰:斐君云学道者有九患,若审之,则仙不远也。
(斐君,讳玄仁,乃汉文帝二年生人,拜师赤松子,其入室弟子邓先生也得道了哈。斐君也是真诰里经常出现的真人。)
1.患人无志,(不立志没法登山,就是在山下发梦。)
2.患人有志无时,(不早立志,后面时间不够的,所以青少年当务之急是要立志。)
3.患有时无友,(有时但没有相伴同志,那很容易出问题,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4.患有友无志,(友就是信息环境的主要来源,若是没有同样的志气,不是分道扬镳,就是自己也上不去。所以这句话说的是,担心友无志,也担心友有志,己无志,不足以为人之友。)
5.患有志不遇其师,(山道崎岖,歧路无穷,没有引领,基本就是有志也粗疏难登,后面寸步难行的有的是。很多名气很大的,在俗世中的先辈,其实就是没有真正的师父,就是给了点丹决而已,所以后面没路走,才不得已以外道的东西傍身,因为没有引领,只好自己拼凑。世间名声大的,未必真的就是那么高大上哈。)
6.患遇师不学,(不好好学,那有师也没用,引领代替不了自己行路。)
7.患学师不勤,(学虽然学,但不用心,不认真,不专勤,那么空心烂木头,一样不成。)
8.患勤不守道,(勤归勤,但僵化迂腐,不知周而不比,不离其实,那么依然不算守道,还是大患,自古一心求道之人多有此患。)
9.患其志不固。(最后还是回到志上面,其志不固,不精,自然义也不精,判断有问题,才会被诱惑,才会走歧路,依然是登不上去的)
这上面九点,从头到尾都和志关系,大家仔细学过立志篇,就会特别清晰的感受到,周秦两汉的先辈们和后面那些不同。而其中的师友专勤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样可以用杯水,立志解释的很清楚。
我们为啥要花那么大力气办个论坛,那么费力维护其中的信息环境,就在友这个环节上,因为大家专注度不够,这个社会的大信息环境都是刺激欲望,加深贪婪,加重人心惟危的。和登山正好相反,所以在一开始友是重要的。那什么是友?同志为友,志向一样,一起登山的才是这个语境下的友。之后才是师,因为师在引领,而友在左右相扶相伴。离得更近一些。由近及远,所以友是离的近的。
而以上这九患都能避免。经文下面就讲:
一心如此,则不须友而成,亦不须感而动,此学仙之广要也。
(这路难行,其实最后还是要靠自己,那么那个时候友不在了,也可以成,为啥?因为专注已成,志气纯凝,已经不是一开始的情况了,所以可以自修了。独自前行最后的顶峰也是常有之事。这些经文在历史的流传中有些错简缺失,但基本意思还是非常清楚的。)
师有忧戚,弟子出入无善。
(真正师徒关系,是自然上气的联系,所以师父忧戚,弟子自然生理就会不舒服,而不是一条简单的礼教规矩。)
为学无师,道则不成,心存目想,见师如经,学非师授不可以教人,恐疑悟后学,故不得传求法。
(强调师的重要性,还有强调不可以自己把自己想的东西教人,因为师是千锤百炼的教法在身上,又是走的远的,师还有其师,师师相因,其根大道也。根本不是随便一个人,穿身衣服,就是道门师真的。)
事师莫择贵贱,勿疑长幼。言我年大而彼年小,彼是贱而我是贵,此是未解正真平等之要。人无贵贱,有道则尊,所谓长老不必耆年,要当多识多见以为先生。不得言彼学在我后,云何更反师。彼作此念者,非学道也。当谦下推能让德,惟善是从,不得独是非彼。
(这是针对当年情况,贵族,年齿问题写的,其实很多仙人年貌不老,小童之貌也。自古华夏的传统,是以道德衡之,其余不论。所以不是老的就好,名气大的就对,地位高就是真登山,世事如刀,正好相反也说不定。)
得道度世,莫不由师也。学之有师,亦如树之有根也。太智既成,复能成就小智,由树根生子,子复能生根,展转相生,种类不绝。从师变道,道过於师,还教於师,所谓道贵人贱,义类如此。
(师徒关系,真的有一天从师父所教开始,但后面其道超过师父,那还要还教师父,拉着师父前行,所以师徒关系在道门就是登山者一样,谁在前谁引领谁的,有道者为师。根本不是现在这种江湖裹挟做买卖的封建黑社会做法,他们很少能称得上师的。所以现在这种都是封建无聊的捆绑,而不是真正的华夏传统。)
先师并须尊异,所以尔者,本师者,学之根也,譬为山,一篑之土渐得高大。本师者,发蒙之基也。后师者,备成也。谕如严装服饰,众事已辨,惟未加冠,不可以行人事也,妄生下想,所以然者,论议言说,为人模范,师不明道,焉能解疑难也?古者贤圣上学,得其师名为更生,不得其师名为乱经,无其师,道不自生也。
(所以在登山途中,一开始引领你走向山道,垫下基础的人,开始真正登山的人,也就是发蒙的奠基人,才称本师,这是仙道的基础。这个也称为先师,就是要尊异的。也就是最尊重的。后面的师是备成的。经文中的比喻就是叫你穿着严谨,众事已经分明的人就给你开蒙之基的,为本师,后师是加冠的,所以本师是根本,但后面的是大成的,也就是能有授业资格的,所以称为后师,可以行人事,比喻可以传道。本师可以是后师,这个不一定要分多个。所以本师是教你真正基础的人,开蒙的人。)
最后经文中也抨击了当时已有的问题。
妄生下想,所以然者,论议言说,为人模范,师不明道,焉能解疑难也?
(很多人根本没有能力行人事,为人师,却妄生下想,怠误后学,不能明道,怎么解释疑难?不能解惑传道,怎么能算上的师?所以既不是本师也不是后师,就是乱经之辈也。学真道,学古来贤圣上学,得其师,则象从新活了一遍,名为更生。其实不是好像,而是得气日新,确实有生理上的变化。而世间自己乱看道藏经文,然后愚蒙旁人,那就是乱经之辈。因为嘴上说有传承,但其实没有传。很多就是一个过场吧。)
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很清晰的,本师很重要,但本师是开蒙的师父,开蒙不是开个宗教的蒙,而是登山的蒙,准确的讲,就是解决登山根本问题的人,引导你真正开始登山的人。开蒙之重远超世人想象。根本不是现在磕头打个表,弄个皈依形式可以称为师的。或者准确的讲,那些是宗教上的,人心情感上的。但若无其实,对修道登山一点意义都没有。根本不算数。就算借着老庙的一些神气,但不按规矩行持,一样就散掉了,所以也是没有用的仪式。更不是看本小说,贴吧里看看这些,引起你兴趣的人。那些都算不上开蒙。开蒙,尤其登山开蒙,是真正你跟着行走,开始形成志,解决你疑惑的人,才能叫做本师。因为那才是学之根,九层之台的累土。
所以这个问题,最后依然落回志上面,你到底要什么?是宗教还是登山。是神鬼信仰,是脑洞幻想,还是大道真实,还是传承文明。是想想,还是具体行动去做?而道教本应该是建立在登山基础上的,没有登山为内核,往好了说就是一群社会活动家,但问题是没有修身登山,没有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教化一方,没有能力做到他们鼓吹的事情,那么就成自我的实现啊,往好了说就是事业,往坏了说就是谋生。而即便不是这种,自己还什么都不明白呢,怎么教人,没有登山能力,又怎么可能接的上真正的道门祖师。那这个仪式又有多大用?整天神叨叨的吓人,不知自己早就掉进啥坑才对。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自己不登山,怎么传登山之道?自己弄些江湖之术,怎么授登山道业?自己糊里糊涂,没有正经学过,自然不能解登山之惑,这种要是乱教乱传,就是乱经之辈,因为经是为了有志者登山用的。不具体登山,不由师传,这经必然各种强作扭曲。但这些就是现在道教的基本盘啊。不探索真实,不修身正己,不受戒律规矩。算卦看风水画符做法事顶多吹吹自己炼丹,这就是现在道教基本状态。这其实已经不是道教了。是个四不像才对。
具体是谁,没啥好说的,我们从来不特指具体人,就说现象,而且很多人都算得上好人,但没有正经学过,那就是靠宗教教条在维系一种心理安慰,情感需要,或者一个以此谋生的社会团体。那么从自古的规矩上看,没有资格为登山之师,但依然是人际之师,这也是真的。这种风气很久以来就是如此了,确实无可奈何。但安于世事如此,一代代这么下去,最后只能是彻底完蛋。所以我们不会和那些没有脱身泥潭被裹挟的人同流的。
所以你可以在世间拜无数的师父先生,只要真的教你东西了,那就是有其质的,真的引领你了,就算师。但本师,真师,只有自然真实上发生了实质登山关系之后才能算数的。所以前提得是本师要自己登山,有志能传,那么照着做,得到解答的引领的,就开始算数。这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情感归属的。要不别学别作,不然不管你是偷学还是一边骂着他,一边按照他说的做,都会发生这种真实的关系。而后一种就会很麻烦的。自伐其根,天必催之。其余的,更多是人类的社会关系,谋生技艺居多。这些也算师,但从自然序列上讲,远不上登山本师真师的重要,因为登山是身体上的根本在变化。就好像父母重生一样。所以才特别不一样,原来全真讲方外结亲也是这个道理在背后支撑,只不过后来很多时候被没有走到的道人当做一种宗教维系手段再宣传吧。那在宗教上算,但在自然真实面前就没有那么持久,那么真实,那么算数了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