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回信两则:学而时习之&手淫戒除
一. 学而时习之
来信:
匿名知友:Cyber知友惠鉴:
我这边读《论语》,一般是早上手抄《论语章句集注》,晚上看《朱子语类》中的相应条目,现慢慢推进到《八佾》。但是今天我还是从《学而》篇的第一章开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学儒家,到底学的是什么?
朱子在《集注》中解释“学”为“觉”,因为人性善,学的过程就是后知后觉效仿先知先觉以复性的过程。这个意思很好,但是没有具体指出学习的内容。《论语注疏》杂引《学记》、《王制》、《文王世子》和《内则》,指出学习的对象有:《诗经》、《尚书》和春秋时期的礼仪。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将以上两个意思整合起来:“社会文化日新,文字使用日盛,后觉习效先觉,不能不诵读先觉之著述。”
根据以上三家的注解,我得出自己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学习是后进学生效仿先贤的为人处事,让自己也成为圣贤中一员的过程;而若是不能在圣贤周围观摩切磋,那就只能通过诵读他们的著述来自我教育。若把这种意趣和现下将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对象的态度作比,可以看出华夏文明的一些特质:一是重本,学习都是围绕如何提升自我生命品质来展开的;二是自信自爱,先贤固然伟大,但若是我们孜孜不倦学习,也是有可能达成他们那样的境界,这里并没有人神绝对的隔阂。而这种自珍自爱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离骚》中有恰当的表达:“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虽然搞清楚了学习的对象,但是落实到具体操作上仍有困难。因为《论语》中学习的一个大科目是演习礼仪,通过礼仪中的进退揖来调理内心情志,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时过境迁,现代人已经无法修习操办当时的礼仪,而只诵读《诗》、《书》,与大学文科搞古典文献的学生又有何区别呢?其实我猜南宋时的朱子估计也曾经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他才特别强调《大学》的重要,而又认为格物、致知和诚意是“吃紧处”。因为礼仪制度虽然改变,但是人性中仁义礼智四端仍在,朱子希望通过格物、致知、诚意的操作,让后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观照四端(明明德),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达到学“礼”的效果。老实说,从我日常生活的体验来看,这真心不容易,估计这也是我时常翻《朱子语类》的原因,给自己打打鸡血啊^_^
另外我还发现《论语》篇章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如《学而》第六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要想亲近仁德之人,得先学会识人,如何识人呢?《为政》第十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以上就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读《论语》的心得,其实我白天在搞科研休息的时候也会翻翻《朱子语类》中关于《大学》的条目,发现朱子对《大学》真的很用心,为后学发掘出来很多层次的东西。我现在读得还少,而且表现力也不够,希望以后读多了也可以穿插写到《论语》心得中来!
顺颂,
春祺
不具
复信:
匿名知友台鉴:
您好。您能在科研忙碌中挤出时间来做学问真令人钦佩!也非常感谢能与我们交流分享感悟。
您提到了学而篇的第一句,并着重讨论了学的内容,这点我们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做非常深入的讨论和理解,感谢您的分享。
对于“学而时习”我们讨论得出的一个重点是在“习”上。习和学是不一样的。习,数飞,重复。学了之后,要重复熟练,要拿来在生活中用和体会,这样对所学或有新的体悟,故而有说。
很多字看起来很熟悉,我们平时用的也很频繁,可是在其的含义却更深入丰富甚至与我们想当然的意思差别很大。这也是我们平时在学习论语中容易忽略的地方,而就是在这细微地方,往往成为能否更好把握句意的关键,就像这句话里的“习”。
当然您对“学而时习”的理解也是对的,但始终要把所学落实到行动上,我觉得这应是“学而时习”的落脚点。您后面也提到华夏文明的一些特质,比如重本和这种自爱自强的精神。如何来做到,也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的,要修。而如果做不到只是在纸面上做研究,也就只能成为哲学家和老学究了。所以做到与否差别很大。因此我们要努力去向圣贤的方向去靠近,可是毕竟时代环境不同,而我们自身的基础也和他们相差甚远,所以从身边小事一点点做起,慢慢的以序进之,细水长流才是硬道理啊^_^
道长在专栏《甲子遇重阳》里也对“学而时习之”做了解释,您可以参考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827492
章句之间或不同的经之间确有一些联系,毕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先人们总结出的东西总有些相通之处。而对于细致的把握并将其线穿起来还是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的。在论语课上,我们会学完几章,在对文意的把握大体的情况下,试着将相联系的一些句子找到一起,看看这联结的线索是什么,而这个过程也会加深对文意的把握。您也可以试试,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最后,想请问您能否将问答以匿名的方式登于公众号,这样也可让大家共同学习参考下?
顺颂,
春安
不具
二. 戒除手淫
匿名知友:道长你好,请问没有性生活的学生戒断手淫后不想出现遗精,有什么办法吗,或者可以告知在哪里能找到办法吗?谢谢道长!
我:您好。我回头叫一个学生给你写写经验,这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就要有耐心。他目前从一周一次,转变成20天左右。而年轻人精力旺盛,完全戒掉遗精,得是有功夫了,但这却不是应该一开始去搬运气血的。所以宁可有点,也不要弄什么小周天的气功搬运。我们提倡的大量运动是必要的。这点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你回头愿意,和他仔细讲讲自己的情况,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一定参考意见,我会把关。
您看这样行不行?
匿名知友:好的。
我开始手淫的年纪比较早,大概是十四岁左右,频率一个月四五次(近年有意识的减少)但是因为先天和小时候的底子不错,精神专注在小学启蒙也有被家庭严加训练过(看了道长的文章才知道自己的这个经历很幸运呢),所以并没有网上说过频出现的身体的虚弱和精神萎靡,但冬天手脚比较易冷也是反映底子有些亏损了。因为手淫的原因没有精满自溢的遗精,反而在手淫后的那一晚或第二晚差不多一半几率会遗精,不会有春梦。现在每周的运动量不算大,只属于让自己能保持身体的健康,不致出现亚健康状态。
不太有经验该提供什么信息,内容比较琐碎,请见谅。
再次感谢!
匿名知友:对了,我每天晚上睡前都会用中医的外劳宫固肾法。道长晚安。
复信:
匿名知友知友台鉴:
您好。我个人是因为戒断手淫前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生活上遇到了一些事情加之手淫的习惯,感觉身体的变化比较明显。有意改变现状,而且也有确实想做的事(这一点至关重要),所以下定决心戒除手淫。而手淫戒除之后,由于之前手淫积攒下来的东西,对于身体脏腑的不良影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清掉。我自断手淫算起差不多有七个多月,还是会有遗精。但遗精的频率比开始要少。我觉得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第一,有确实想做的事情。
有个东西拉着自己往前走,不去胡思乱想,不去让自己得闲而乱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正事做,专注的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就像是您幼时训练的那样。就像爬山,我们总想爬到到山顶,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瞎消耗。
第二,主观戒断不良的信息摄入,远离这样的外界刺激。
虽然自己会有意避免摄入能引起躁动的信息,但由于之前手淫留下的习惯,在遇到相似或者相关信息的时候,我也会经常受到其影响。可能这个信息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有时候会像条件反射一样触发身体反应,而实际上遇到的这些,都是自己想出来的,都和自己无关。这时就要转移注意力,做自己的正事。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吧。
第三,必须要有大量的体力运动。
我们都是年轻人,如果戒断手淫,生精的能力会慢慢恢复。在手淫戒断后,我发现如果坚持运动,遗精的频率会明显下降。所以每天坚持一定量的运动对于戒掉遗精是有很大帮助的。道长近日在公众号发了一篇有关运动的文章您可以参考下。而且对于身体素质而言,没有尽头的。身体素质越好,自然毛病就越少了。
第四,饮食起居。
之前每当我胡吃海喝,各种美味吃一大堆的时候,总容易遗精。所以适当的摄入所谓的好吃的东西,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而且因为之前手淫的习惯,摄入的东西会习惯性的储存在这里,而不是用别的地方。所以在吃了好东西后,也要适当的运动,将他转移消化掉。适当的清淡些,少油腻厚味也是好的。然后良好的起居习惯,我晚上之前晚上睡觉很晚或者早上起床很晚的时候,也容易遗精。虽然我现在的起居习惯还不是很好,但还是建议您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第五,调节情绪。
之前每当我纠结,翻烙饼的来回想一件事,且引起比较大的情绪波动的时候,就容易遗精,说的夸张点有些魂不守舍的时候尤其明显。所以尽量让自己少受刺激,合理的舒展情绪也很重要,春天尤其如此。
您提到了外劳宫固肾法我并未试过。您可以试一下仙人揉腹法,兜阴囊这样的,我觉得效果都挺好的。
您提到手淫后的一两天会遗精,且无梦,可能有些肾气不固,封藏不牢。我之前开始也有类似的一晚上遗精两次,随着慢慢的调节后来就没有了。
即使还会有遗精的时候,其实也大不必如此在意,只要平心静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了,别的也不用太去纠结的。
最后,想请问您能否将问答以匿名的方式登于公众号,这样也可让大家共同学习参考下?
顺颂,
春安
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