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答献血以及运动过量
修行是非常灵活的事情,既不能死较真,又不能散漫无规矩。所以真正修道,必然要深明其理,而不是简单以宗教教条为完全的基准,宗教戒律教条其实往往针对某些特定阶段的情况,只不过后人不明其理,干脆都禁吧,这样的例子枚不胜数。这些先辈道人有些确实是好意,但不该禁的阶段禁止做某些事情,或者不分青红皂白都要禁止的话,其实必然会造成戒律自身合理性被破坏,损失远比他们预计的大,因为破坏了人遵从自然规律的发生过程,也就是无道之事啦。这种不符合修道的过程中特质,那么必有反动。例子原来写过,不赘言了。所以有一点必须时时记在心上:人修道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该发生的时候,是以前积累所成,届时不以人的心思为转移的。你想,你觉得,但你以前没积累,都没用的。所以修心很重要,但这只是修道中的一部分。环境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种自以为能够超越环境之上那往往是。。。这个以前写过,不多占篇幅了。
既要以基本的规矩炼己,初学的时候一定要守好基本原则,又要了解每种禁忌背后的道理,那么就会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才是真正的学戒之本意。那么也不会遇事畏首畏尾。也不会狂妄无知。很多时候禁忌就是规矩,就是礼,学明白之后,自然知其背后道理为何,而这些道理就是上路的最关键的一步。
道经经常有看似矛盾的事情,有时往往是一个标准下的正反两面。而且有很多不见得都是对的。但你糊里糊涂根本分不清楚,若不是吓的要死要活,就是一律不信两种极端选择是今人常有之态度。那其实还是底子没打好过,现在道门师传没落,根本没人意识到这些实际的问题。修道还是需要师友相伴的,以此为明灯佐助。其实初学之时是最要紧的,我见过太多初学就没学正经东西,混两年知道好些貌似得秘诀云云,一堆名词萦绕在心田,然后就开始折腾的了,最后看似是专家,其实已非登山者了。因为什么?不学规矩,看轻基础,迷于名象,罔顾其实。为什么会这样?学而不行,不去践行,不修之于身,所知不真,根本就是臆测这些规矩,所以这种人可能算是现代“道士”,但非修道了。
很多时候,只有靠已经过来的人,远比自己清楚这些细节的人来把握和指导这个度才能少走弯路,顺利过关,也就是老师的存在必要。但根本没人愿意当老师,尤其道门之人,自己还顾不过来呢,还管那么多闲事?所以很多老道都是临快不成了,才急急忙忙找传人,结果很多基础积累的东西都没法传下去。
而为人师,好为人师,恰恰是我们不太感冒的。真正带学生,又必须以上对下。这种关系其实很不舒服。很多时候没成师生之前,都是平等朋友关系,既没有那层职责,也无需和他们的恶习较劲。劝一句不听,也不会再放到心上。一旦有了那层关系,真的很麻烦,你不说他,他毫无进步的可能,你顶个名,不尽职却就是坏自己修行。可说他管他纠正他,会打破原来那种相处模式,然后这种关系不管怎么样,都会建立一种上下关系。那为师者就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的自大。好居人上就是左了。这种事比比皆是。见不善先要自省己过,后而远之。
所以老师不好当,若非不得已,我反正是不想做的。屡次回绝,并非假意,是真的德行不足,请大家谅解哈。大家都是学友还是比较合适的关系哈。修行不断修枝减叶才是正途。可是带学生是加东西。。。所以需要很清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才可以的,才不会迷失,没有真正的修道经验,没有真正专注,其实根本就是糟蹋两边。你一旦歪了,忘了修身为本,那么所带之人基本不会有什么正路可走,所以要非常慎重。自己完蛋就算了,但把别人拉下水,这就是德行的问题了。那么要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才不致于误人子弟吧。
这远比写文章讲点道理麻烦得多,写的东西多了,爱听不听,爱看不看,能理解成啥样都不归我管,总有能捡到自己想要之物的人。在哪里,是谁,是不是一个时代的都没所谓,全无压力。但带学生就很不一样,那些是现实的依靠你引路的人,就像治病一样,不敢不费心劳力的。所以为师不但要修身正己,也要精诚以待。不然仍然失职。职责又是修行本身的。
尤其这种没有根基的,既要帮他们奠正确的坚实的基,又要教授方法,阐明道理,培养他们自己登山的能力。时间不够用的。我巴不得他们都赶紧学会,然后各自修炼去呢。可是根基不正,道理不精,志气不纯,根本放出去就是祸害。其实真的做到这三点了,反倒算是徒弟了。教些干货,自己练去就是了。练好了这步,再来呗。真正修道的道门不兴盛的原因就是师父修身为重,很多时候顾不上徒弟学生咋样了。^_^。很久以来,都是师父带在身边教了基础的,出师之后剩下靠自己。那么此后十年八年见不到师父,师生天南海北各自修行之事不是没有。修道这事必要专注于自己修行,没有闲工夫左顾右盼的。师生条件未必相同,学生需要在更适合自己的自然环境修道,师父岂能不知,有些甚至是师父指点去的,都是修道之人,虽有先后,但互相理解,志同道合,岂会心生怨愤?若能名录玉册,日后相见之日长也,不在这么些时日的。这得多想不开才和江湖门派一样?礼数不是这么来的。出师和没出师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学东西,授业之时,真的要带在身边的。而且不是一两年就可以的。原来所谓入室弟子,那真的要和师父住一起才能学得到东西。现在社会迥然不同,江湖乱道,道门的规矩也受冲击,很多人不守或者根本不知各种关系之间的轻重礼节和自然之理。也是没法子的事啦。
哈哈,拐到别的地方了,本来要说禁忌由来的。其实最近历法,戊禁等等的问题,本来就是针对某些背后深层次问题的。^_^,拜师咋回事,怎么才算真正的师生关系,我修书里面详细写过了。
有朋友问修书的事,现在我也不知道呢,因为不在我处理的范围内了,我和修书组的朋友打趣说,我就是内容提供方,^_^,剩下的大家都是分工合作,不归我管的我也不过问啦。所以我也不知道进度,没所谓的,早些晚些有啥区别吗?^_^
答题:
1.问:关于气血有一个疑问:女生献血可以否?还是不推荐气血不足的女子献血?我本人是秉承趁身体年轻、健康(西医角度的健康)去献,但是身边的人总会说献血有诸多缺点,所以,道长对女子无偿献血有什么建议呢?谢谢啦!
答:就以此问,谈谈献血之事,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原来也会去献血,当时有朋友就问我:“你不是修道,咋还献血?道士不是都很抠门吗?”^_^。是啊,这种思想一直是道门主流,顺藤摸瓜就是对杨朱之学的错误理解而已。庄子所讲全生保性不是这么理解的。你活着就是不断索取,没有天地人这环境,你根本活不下去,但光拿不给,从来不知道给别人做点什么,怎么可能有道?很多时候看到那些抠到家的老道友,我也是无语,自小没弄明白很多事而已,结果阳不纯阴居多。他们不懂尽职和公私之间的区别,既不能管闲事,也不能吝啬的,这个平衡就由自己职事来衡量。我教学生必然要叫他们给别人做点什么,当然要力所能及,由近及远的。
新陈代谢,献血会刺激新血的产出,这会花一些干货,但是值得的,尤其对某些阶段的修道人,是巴不得之事。而你的旧血对你没用,但对别人有用,那何必抠到家呢?天道运而不积,恰恰是庄子所讲。很多一生苦哈哈修道的老修行,就是这点没想明白。保精神气血如命,但陈旧无比,所以老慢无果。瓶子不腾出地方怎么有新东西进来呢?修行之道,日日新而已。我师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不断阐述这个道理,算是讲的非常清楚,不要怕花自己的时间精力为别人做点事,恰恰是古人治学为己之意也。说白了就是修行路上自然发生的一种事,根本不用多思量,也不用计较得失。就像有些人总以运动伤身说事,然后大腹便便,宣称走几步都有固定的,这种人不在少数,弄得我们文明变成一种懒胖子文明,就靠一张嘴啦。你和环境的互动是持续不断的,你不可能不消耗自己的东西而活下来。所以要学会怎么合理消耗才能算是修道,那么该花费的时候,不要扣扣索索 。此之为理。还是要学礼,明理才能掌握。我们讲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实并非一者高于一者,而是两条路走路,而最后不思而得,以为安仁。诚者,都是从诚之者明理践行而来的,生而如此者,没有啦。^_^
人不可能一下子做到无待的,不可能一下子和社会没关系,那么怎么处理这个关系呢?上面说的就是这个原则。以此为原则,根本没问题的。你以为整天吝啬非常就能如何嘛?嘿嘿。所以我才花精力做有些事情的。才花精力治学等等。这本身就是修行啦。当年做事出钱出力,经常被人当傻子,他们当我傻子,我何尝把他们当正经人了?根本目标不同,用心两样,根基完全不同,又有什么好比较的呢?^_^。求什么,做什么,得什么,有些人永远不会明白的哈。
那么说到献血,自己首先得身体好,不然献血的时候你也过不了检测。也就是说你要有余力去献血。前提恰恰是自己把自己搞好,修身为本在什么情况都一样。那么血气不足,或者修道到某些阶段时候,就不要一心要去献血了。还是开头那句话,要灵活,既要明理有原则,又要因地制宜。有些人不顾自身修行情况去献血,那么就是错的呗。这个度就是知止之本意。知止一把双刃剑,不是就管一个方向上的。^_^
那么女子献血,首先还是要看自身气血关系,气血其实总是在互相监督的。有的时候气多可以去献,有些时候血多可以去献,但这不是一个定量之事,不管咋样你得先知道自己啥情况,还是上文那句话,深学践行才有可能,别和那些胡吹牛浅薄想当然的人比较,要真的踏实下来才会把握这个度。
一般一年一次,至多两次到头了。每次多少?反正也不要太多,具体看体重吧。^_^。一般不建议1000CC以上,那种有点过了,血是生长很慢的,这么多血要养很久才会出来。所以万事有个度。
而每个月本身就那啥好多的同学,小脸惨白,你就不要整天慈悲别人了,先慈悲下自己,这样最起码,由近及远,关心爱护你的人先踏实了,这比帮助不知名的人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你的职责所在。但身有余力,那么女生也一样可以献血。
2.问:怎么才算运动过量?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运动过量?
答:我给出的运动标准着实不高,三十左右男子,体重正常不算超重,跑十公里能算啥运动过量?这种都能过量,请先去调养吧。。。^_^。所以我公开的文字中都写明针对比较健康的人群,你有基本的健康标准,有基本的运动习惯,一周跑三四次十公里,根本算不上过量。当然你要是不吃不喝不睡觉,再去跑,那不用过量也是over,^_^。所以我辟谷的时候,往往就是上山和游泳,不会跑步啥的。太过剧烈又不补充适当的养分,必然身体受不了吧。而大家,现在二三十岁的人,往往是精神压力大,作息不好,缺乏运动,尤其是号称修这个修那个的,往往是以打坐好静为标榜,其实就是犯懒。那么小编那篇今女画是很有用的。不要画地为牢。这真的不算什么突破自己的极限,拜托稍微眼界宽一点,只有长期高强度训练才会有过度的问题。一般人压根不用担心。你那种担心比你开心跑一圈消耗的东西多得多了。^_^
循序渐进是必要的。从来不运动,你上来就跑十公里,必然过了,所以还请慢慢恢复运动能力,就像热身一样,这样必然不会过度。有些事真的需要开动脑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哈。
而我们经常以各种名义凑近观察各个相关可能的行业,去观察他们的情况,这算是对新时代的一种调研吧。其中运动过度往往在几类人群中发生:
1.从小的开始大强度训练的专业运动员。
2.从小练武,杂技的高强度专业人士。
3.某些体系内,需要天天大量操练的人士。
4.不断跑超马,或者类似极限大负荷运动的朋友。
只有他们才会真的出现运动过量。开始消耗生机内腑之气的。其实就和上次所言强知是大患一个道理,超出循序渐进的范围,不给身体修复的机会,那么橡皮筋的老化必然会提前。^_^但大家几乎没谁是这些类别里的吧。^_^。我们原来特意去专学武术&杂技&体操等等专门培训之所考察过,很多从小就练武的孩子,尤其专业大量训练的孩子。第一个子长得不高;第二,身体没有发育成熟之前,过度开发了某些筋骨经脉。第三,很早就开始性欲很强。就像一盆过早沸腾的水,不断溢出,其实里面的东西变少的比较快了。而青壮年时,往往表现的气血强过常人。除了我们专门练的人仔细观察,中医西医都察不出问题的。
以我们眼光观之,已经是受了暗伤了,日后四五十岁老了之后,百病易发,寿命就算不损,但毕竟是生活质量不足了。当然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即便是名人也不要去联想。我从来都是说现象的。对事要严,对人要宽,这是道门基本的原则。而很多无德之辈非要曲解我文章所讲现象硬套现实中某些人,那这缺德之事你们自己担着,与贫道无关,口无遮拦,还修啥道。一看即是非人。无非是山中无老虎吧,^_^。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哪里学出来的。
那么从小运动是好事,但要小心不要太过“专业”的高强度训练,因为竞技体育目标和我们不一样的。那么训练的方式和标准也不同。很多这样长大的孩子,以后修道其实并非坦途,一则学习不够,局限了对道的理解;二是筋骨皮的强壮的代价太高了。^_^。我们考察过很多有可能对接的现有体系,原来讲过去书院,大学,各类相关研究领域,那么锻炼体质的武校,少年宫,杂技学校,甚至那啥都考察过,都有不甚尽如人意之处吧。当然也有好的地方,而且我们也不是都看过。不过整体思路大抵和我们不同吧,所以大家经常看到我强调方向的问题,这种东西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是长久以来的考察实践思考积累下来的判断。我琢磨这些事好多年了,^_^。
少年人的教育真的成问题,所以日后修道才会各种阻碍。我原本想做点事,改变这种现状,但一来修道到了新的阶段,生活必须有变化,不允许我外出弄这些。二来,也是没有合适的土壤吧。没有那个时间自己弄这些了。所以换在网上,把有些东西写清楚,那么即便不是我来做,我看不到了,也无所谓吧,^_^。所以大家不会总看到一些高深的理论,新奇的东西,而是细微乃至啰嗦重复的细节,很多都是我原来的思考和计划的一种反映吧。不过恰恰是这些细节才是真正的干货才对。理论可以说的很好听,但你问他吃穿用度,一律不知,没用的。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_^。
有三个开放问题问大家,这次答完,夏天就要到了。院中的槐花昨晚开了,一早上起来香气袭人,嘿嘿,谢谢大家长久以来的参与和支持。^_^
1.请大家体会下知止是啥?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知止呢?
3.用到自己身上,大家有啥切实的计划呢?请与我们分享哈。^_^
巳月第一道题,够儒学吧。^_^四月初八戌时截止,请知乎发Cyberbrain私信,写在这里,五天就没了,我们没法统计的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