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酒迷荒,慎以检身
学生们从今年秋冬就要开始喝药酒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原来荒淫造作太多,肾气不固,精关不稳,懵懂进学,阳气日盛,遗精频发,所以需要滋补温精固涩。而最有效的方式,恰恰是药酒。所以他们可美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喝酒了。^_^。那么今天就讲讲这杯中之事。
酒这种东西远古时代并没有。但被发明之后,就成了和一切非人密切相关之物。所以祭祀,修道,神灵等等都和酒密切相关。因为它有其特殊性。所以对于修身之人,酒一样是有特殊性的一种人造物质。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同时就和所有具有极高价值的存在一样,会有比较高的风险。如何慎重对待就是修行中难以避免的一环节。
首先,酒与专注。
大家会说,酒不就是乙醇吗?这有啥神秘的吗?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这种纯酒精的东西,上面提到的相关者都不喜欢。因为其气不丰不裕。说白了今人说的化学名词不过是一种被提炼出来的介质,而对我们没啥好处,所以泡药酒第一就是不能用勾兑酒。^_^。上供也不能用勾兑酒。粮食酒,果酒最好。
自从酒被发明之后,酗酒之事,以酒乱性,败气伤神之事就没断过,所以一般的正规些的学问宗流都有明确的说明。慎用。书经里就有明确的记载,后世大儒多有诠释:
《书.微子》云“沉酗於酒”,言人以酒乱,如沉没於水,故以耽酒为沉也。"
而我们这支往往把酒当药论,那么药必有度。沉迷其中,则迷慌。故曰:耽酒迷荒。
迷者,丧志,失其方向道路。常有酗酒大醉之人,其志必衰败散乱。每每醒后,虽又奋力鼓动,其实就像被白蚁蛀过的木头,虚而不实,那么所行之事,心愿再大,其实不足,难成也。难成则废。历史上很多好酒有名之人大都不咋成事。虽然在一些方面造诣名声很高,但依然不足以达到他们本来能够达到的登山的高度。
荒者,废也,谓有所好乐,而废所掌之职事也。《书》云“酒荒於厥邑”,“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皆是淫,过也。言耽酒必为过差也。
人的压力大,情绪比较强,那么饮酒可以舒缓这些问题。看似忘忧,但其实不把脑子喝坏,很多是忘不了的。多是暂时的逃避。而乐酒之松快,精神的愉悦,就会沉迷于其中,以自身感觉作为标准,这种以快感为指向的行为准则是登山的忌讳。不管是哪种快感,可以有,但不可以沉迷,所谓乐胜则流,流于迷荒,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所以,要练习专注力,能够人为的转移这种耽于某些乐趣的行为反馈机制。很多小朋友打游戏,手淫,药品,酒精依赖。在神经生理学中都叫dependance。在我们看来依然是气杂不纯之故,纯则犹如臂使。浊则粘连勾结。与七情欲望等等纠结在一起,人事道理拧成麻线团,此为小人比而不周也。其实小人是修身不足的表现。后来才变成道德有问题的代名词。
我经常和我学生说,现在你们初学,有进步,或者进步颇速,有正反馈,那么登山有动力,日后必然有一天会进展缓慢,甚至很久都停留在一个平台期,你是放弃,还是继续?以他们现在这种疲懒之性,只怕根本没有半点希望。而真正的守一之义,根本不在乎这些所谓正反馈机制,有没有奖励,有没有结果,都不废弃,才会出现守一的可能,整天以快感患得患失,趁早歇了吧,干点什么都比这个容易。整天要是靠我拉着推着,那一点意义都没有。自留地和读书会也是如此吧,时间慢慢的流淌,但一去不回头,上下进退全靠点点的积累,天天的坚持。整天心思不在正地方,说啥都是白搭的。登山不见得总是正反馈的,很多时候停滞不前,或者虚弱无力,看似退步,你要怎么办?这是现实无比,我自己经历过很多次的经验。所以进步固然有快感,但不能以单纯的快感为动力。
所以专注的练习必然要逐渐从兴趣情绪推动慢慢进化成理性推动。强大的自律能力是登山之必须。任性就干脆别来,因为山不会因为你的任性有半点改变,而不改任情任性之恶习,再自我心理安慰,那么现实和幻想的巨大反差面前,只有磕到头破血流,甚至掉到山崖下面。这也是为啥以礼为准,以戒为绳的另外诠释吧。
其次,酒败神气在气学视角下是有更深入的说明的。
泛泛讲,饮酒能够舒缓精神,但是喝多了,就不是舒缓了,而是麻痹。届时,各种脏腑真气根本不受原本自然的控制,自然散乱驳杂。逆气之事不要太普遍。逆气伤神,久而久之,根本也就废了。所以经云:好酒失本行,五神并猖狂。 登山到了一定程度,要特别小心饮酒之事。古时尝有人以这种阳气发散之时的快感和神仙之乐比较,其实还是和五石散一样,追求效果罔顾其实。这么刺激阳气,阳气都来自于各处积留之精。那么精气被刺激,形成大规模快速运行,其实耗散的更快,自然有所谓感觉。尤其酒后行房,多是性起,但性起来源于各处被调动起来的精气,然后看似比平时厉害,但最是损伤根本。伤本败根,拔苗助长,这是为啥养生必要戒止此事的原因,也是后来道门对酒的管束越来越严格的根本原因。
食者补阴,饮者补阳,但阳过了,一样是阳邪。修阳之事,其中最麻烦的就是阳邪。所以要知止而有度。一旦不好就是耽酒淫邪。这是非常要小心之事,所以真正的道门中人,绝对禁淫邪。别的不敢说,但此人为淫,必为道门所弃。从无例外。那修的就肯定不是道门纯粹了,往往是江湖上东西。
但我们道门和佛教不同,从来都是少寡而非禁绝。所以早期道经都说的非常清晰。
“太上曰:酒为水谷之精,善能宣通气液,节之接灵益性,纵之乖神损生,耽湎致死,非智慧也。”
这种客观的态度,节之纵之有别,往往是早期道经的态度,后面那些往往和佛教一样,其实也是因为人从小失礼,才会直接干脆禁绝吧。
学生们到了这个阶段,就是需要这种宣通气液之物,引药归经,以为温补固涩。他们有的很早就开始手淫,有的就是荒淫而底子不够。这种就像地基一样,越是行到后面,就像盖楼越盖越高,地基浅薄不稳。那这楼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倾倒之危。最起码也会磕磕绊绊的。所以趁着没到那个阶段前,赶紧补吧。其中有已经开始排毒了,天天运动完,浑身味道颇重。恰恰是吐故纳新的好时机。
那么饮酒就要明白是为了啥喝的,酒是宣通之药,是修身登山之辅助,修身之所需,过犹不及,故不能沉迷。但一味断绝是非常僵化的做法,根本也是不正确的做法。尤其他们,若是根基足够,各方面足够,能够走下去,根本不会叫他们走宗教这路方式。那么也不用遵守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宗教教条。下篇讲讲吃肉的事情,就明白宗教上为什么有这个规矩,而他们为啥不需要了。
最后,饮酒注意什么呢?
第一,就是不能常饮高度酒,其实古代没有这些蒸馏酒,也没有高度酒这说。高度酒本身就不符合那个时候修身的需要。所以一般五六十度的根本在有些阶段不许碰的。洋酒里面的威士忌之类还可以稍微沾一点,也是因为有些需要调药用的。但一般都需要single malt的比较好。Rum,Tequila之类的基本都是一点点可以,多了都不成,一去酒吧就是double,cube的就是作死哦,会极大的损伤某些东西。Brandy,伏特加,日本清酒基本都不要沾。清酒有些不一样,喝完容易头昏沉,和一般的低度酒不一样的,非要喝,就一级以上的,或者直接他们供神那种才合适。他们主要用料太精,精米在看似相似的酿造工艺下,最后的结构有些不同之处。
但注意,上面说的对常人根本无所谓,反正啥都没有,喝不喝也没啥要紧。喝多了总归不好。但登山者根本有些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习武常运动之人,有时好酒其实也是贪图其能够带来行气的快感,但这种危害巨大。所以很多武师常饮烈酒,我们一听就知道没戏的。就是点劲道啦。
第二,不能多饮,即便是低度酒,也不能多饮,更不能混酒,否则必是大醉,呕吐昏睡,都是极为伤身败性之事。我唯一次大醉的经历就是闹情绪喝混酒。亏大发了。一整年都白练了。
第三,不可以情绪造作大起大落的时候饮酒。情绪造作之时,其实亦然是五脏六腑震动之时,本身就是流散其中精气。而这个时候饮酒,基本就是刺激流失更多。就如我上面那次,基本就是放纵了。所以亏大发了。而且这种冲击不但不能消愁,还更加刺激震荡五脏。脏腑震动就是内伤,厉害的伤及魂魄心志。所以大喜大怒大悲大恨都不可以饮酒,其实本身道人就不该情绪这么剧烈的。何况再加上耽酒大醉?
第四,其实一般人都遇不到,现在也没啥这种酒和喝酒的方式了,典籍中也不多见,也就不提了。隐恶啦。^_^
第五,就是酒后不能行房。这个基本和第三点一个道理。而且酒后乱性,败性之甚,不是第一也是前三。绝对的忌讳。前面有过仔细的说明,不赘述了。
综上所述,登山的规矩往往都是有背后的道理,并不是死板的,宗教性的教条背后其实都是这类真实道理的包装,有的时候是登山方式不同,有的时候就是比而不周。固不取也。那么既然不走宗教这路,就会有所区别。但最根本的原理却没有啥不同。^_^。下篇在讲讲吃肉之事,就会更清晰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