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养真,士无他业 (下)
情绪问题是个巨大的话题,我们今天稍微再多写一点这部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很多事明白了,慢慢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以行动去消弭,必然会不断变好。所以即便是有很多问题的同学,也不要轻易给自己扣上一些极端的说法,总有办法慢慢变好,总要想办法慢慢变好,但就是得有耐心,能坚持,才会真的改变。不过你得有勇气撕下一层层的借口和面具,然后确定真的不能再任性了才可以。下面的内容就不是简单的七把武器了,有些玻璃心的同学要慎入,直接跳到后面比较好。O(∩_∩)O。
情绪其实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或者衍生出来的。但很遗憾它的大部分都被小AI给绑架盗用了。有些同学没事也要鼓动出些情绪,努力把自己逼到越来越不堪的境地,究其根本还是已经形成的小AI在背后捣乱造作来加大其自身的存在。这种东西如果不及时醒悟,会积累到自己控制不了的地步,就很可能把自己玩残了。所以千万不要以这放纵情绪的方式营造虚假的鸡蛋壳来躲避真实,来维护面子,来弥补自己的自尊心,最关键的一点----继续赖下去,其实都是简单回避真实,维护自我的面子,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了没有啥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小AI不想改、改不动了,自己习惯性躲在营造出来的情绪鸡蛋壳里罢了,胆小懦弱懒惰贪婪虚荣就是小AI的主体之一。情绪很多时候从护生保生,变成了保护小AI这个实际害生的、从人类行为心理衍生出来的东西。其实大部分人都会有自欺的行为,只不过有些人明显一些,有些人隐蔽一些。情绪看似保护了自己不被外界环境过度伤害,但其实是保护自己的面子。根本不是保护了外人、外界环境对自己的伤害,而是自己明知对错,还是以任性的方式去做错的事情后,产生出来的看似补偿自己错误的委屈不甘——一种糊墙的泥巴了。说白了就是自己哄自己,自己骗自己以便继续懒下去、赖下去,继续错下去,继续任性下去的做法。O(∩_∩)O。
诚者,勿自欺也。很多时候情绪就是一层自欺欺人的保护色而已。是小AI给自己理由,说服自己继续任性下去手段而已。情绪看似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这部分自我安慰, 甚至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副作用的积累越来越大,这样时间久了,真的假的自己也分不出清楚,最后自己就活在自己骗自己的幻想中了。这种结果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怕干活,总想出力少,得到的多,自私入骨,事情一多,他就会自我暗示各种不舒服,天天很累,情绪低沉,近乎闹气,然后获取外界的同情,以此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也就是自己给自己放纵的借口。其实呢,身体根本没有啥事,检查过身体,啥事没有,身体指标一年比一年好。但就是每天都是累啊,低沉啊。然后你叫他玩,出去吃,就啥都没事了,能熬到半夜也不喊累。其实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情况,自己骗自己,自己洗脑自己,给自己不争气,不进步,不改变找的借口。因为他很累,所以这些不改都不是他的错,都没事了,所以他才开始累的。叫他做事,他就说自己脑子乱了,不叫他做事,他就闹气觉得不重视他,和大家没有共事被忽略了。所以分析下来,最好就是啥事都不正经做,然后和大家一直嬉皮笑脸。然后啥都不能缺他的就最好了,一旦得不到,就开始以假道家的方式自我洗脑,安慰自己,退而不争,自诩清高,其实是空心的啥也没法认真才成功不了的状态。这种人本质上是好面子又懒惰,自我为中心又情绪重的。想要的多,想要付出的少,所以必然是以扭曲的方式来面对生活工作各种事务。那么情绪在其中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营造出来的,给别人看、给自己糊弄过去的一种糊墙的泥巴。久而久之,就是活在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心理暗示里,活在自己对自己的定义里,勿自欺谓之诚,他就是不诚。有点啥事,先以他主观的想法先入为主,然后暗示身体精神心理,背后还是小AI作祟。不过好在还不算岁数太大,好歹没有进化到自己给自己洗脑生病发生身体指标改变的情况。我其实见过这么严重的人,为了给自己找借口,非要把自己真的整出毛病来的人不是一个两个的。这其实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又怕没面子,还想继续赖着、懒着的一种情绪机制。最后这种人老了,基本上就是半自闭,不是喝酒度日、醉生梦死,就是整天散发负面情绪,念叨死啊死啊之类的。自己活不好,也不叫任何沾他边的人活好。其实慢慢的就真的没人理了,然后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没人理解他们,他们那么脆弱的玻璃心从来都那么值得呵护,但这个世界充满了冷漠无情,无人理解,无人呵护的孤独。其实是自欺到了一定程度,对于外界环境的一种扭曲后的身心错置现象。这种情况就是自找的,就是从自养情绪欺骗自己开始,最后一辈子啥事都干不成,啥朋友也不会真的有,啥感情都是失败的,只能在自己的懊悔和幻想中逝去。说起来很可怕,但其实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少的。你们自己任性造作情绪下去,只怕也是类似的结果。
论坛上还有好几位小朋友也是类似的机制,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都是没有开蒙过,所以形成的比较偏患的情绪机制,当我们说谁是情绪动物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很多事我们都历历在目、看得清楚,有的时候爱护他们的面子不说破而已,但是长此以往下去,活得实在太可怜了。这种喜欢自欺的情况积累到一定程度,学问只怕也没啥指望了,都是习惯性脑补而已。我们在没法劝改他们的情况下,只能越说越少,乃至随他们去了。这不是我们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自然法则下的必然。整天给自己的奸懒馋滑行为找面子的人很多,进而找辙鼓动情绪的同学们,别再这样下去了 ,那是一条很危险的荆棘之路。真的要小心了,我算是正式警告一次哈。情绪的过度保护,就是不想面对真实的表现,整天满脑子都没点正经事,没有相应正确行动的积累,也就没有志气,活在自己为了自己不争气找借口出现的情绪世界里,可能是我见过的算是悲催的结局之一了。
那应该咋办?实事求是自己的优点缺点,别给自己找借口,不要赖任何人。人难免会犯错,自己偶尔懒一下赖一下,你自己清楚这是不对的,既不过度自责、夸大其实,也不用极端的自我表达来继续给自己自我洗脑,或者博取外界的某些反应,就不会继续越陷越深,进而往正确方向走。这其实就是简单平易面对一个满身缺点的自己,接受这样的自己,爱护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那个祸害自己的小AI,这样必然可以有勇气面对外界,敢于面对外界眼光,敢于对外人承认自己的缺点,阴德阳过,自然就能改变了。而且还要有耐心,大家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从小积累的,所以需要以漫长的时间来纠正改变,持久的耐心、不再摇摆的方向是最重要的品质。你可以再犯错,但你会越犯越少。而这还需要一个环境,一个友善而不会伤害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你可以逐渐把糊在墙上的泥巴弄下来,那个伤口才能愈合。所以论坛上的朋友们,要彼此之间互相支持,要互相理解,要互相鼓励,要友善地面对各种正在卸泥巴的同学。这个环境主要还是大家互相之间营造的,你能如此做,你也会有一个解决自己问题的环境所在。这也算是相偶吧。O(∩_∩)O,写这些算是我帮他们扯下泥巴的一次努力,但到底他们能不能忍着疼,克制小AI的各种反动看进去,我就真的管不了了,已经尽力了。所以知道我们在写谁的同学,不要心中有半点嘲笑,因为其实大家互相之间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在不同方面、或多或少的有这类问题。互相理解扶助才能改掉互相之间的问题。
上面这部分算是实用性的部分,大家也看出来,情出现的基本特点。下面还是说说更加理论的表述。
性成必然生心,心中有情绪等等部分的生成。但这个情是一个基本能力,用现在的话讲算是生而有之的本能,或者说是潜能。但七情从潜能胚胎状态的出现到变成比较固定的模式需要很长时间,大概就是人类从出生到成年这些年,经过各种学习、经历不断累积需要用的时间。所以其实即便人人都有七情,但七情的各种品相样式,组合出来的复合形式,触发机制万变万化,各有不同。如果不是从小注意性情上的培养,性情就会变成注错之过最主要的一部分成因。学过荀子上上周内容的同学都会明白注错的含义。一个从小被惯坏的孩子,改起来特别难。很多同学应该是有切肤之痛的。不知有多少人想回到幼年时代,重新开蒙吧。
情者,实也,以端悫的方式将外界的某些东西反馈到自己任物的心中后产生出来的真实状态,就是情出现的意义之一。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反应个体杯水中已有部分和外界部分相互作用产生出纹理的一种。而且这种相互作用出现的纹理确实是可以起到保护主体的作用的。你是喜,是怒,是悲哀,是快乐,是什么其实都是反映一些你在特定外界环境下真实情况的。而在原来那种朴素不过度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发而有节的情都可以护生保生的。所以情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全然负面的存在,而更多的是和真实相关的一种心承载方式以及裁断功能的体现。而且情就像外衣一样是可以护生的,情是可以帮助记忆的。喜怒哀乐都是在用心中自动裁断的能力针对内外关系来调整杯水和环境的互动的一种能力。说白了就是调整杯水里气变化的众多模式之一。
这么说太抽象了。举两个例子:
比如说丧礼,其实很多当事人,当时就像没有感觉一样处理很多事情,也不哭,也好像不悲伤,就是很冷静地在做事。但过后一阵子,那种绵延不绝的内在的悲痛伤害极大,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会很长一段时间像缺了什么,就像一个不断蔓延的裂缝,时不时就在开裂。我父亲因故没有参加爷爷的丧礼,当时表现得很平静,但之后很久,直到现在都一直受到情绪的干扰,当时要是去了,要是哭出来,也许就不会这样了。这种六十多年的气血亲情的别离,是需要以哀情来保护的,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泄出来,不然反动绵长。我每次看到他,都感觉到他那种近乎于内伤似的情绪,扭曲而隐晦,不愿叫人知道,但又确实在伤害他。但我即便是儿子,依然没法插手。有一次他和我说:“你爷爷的世界崩坏了,我的天塌了。”我开口劝他,说死后如何如何,他却就说你不懂的。我张了张嘴,终究是没法说下去。因为我确实没有那个体会,即便是长孙依然和长子不同,那是他和爷爷的纹理。我没法真的体会呢。很多事我都没法插口。但我明白,这就是当时没有以情调和出来的问题,看似淡淡的,但对身心的伤害都是剧烈的。要是当时能大哭一场,哭出来,或者按礼做足,也许这股气就不会以这种方式折磨他吧。古礼中的吊、丧之礼,各种阶段不同的礼,有不少要求鼓励大家哀伤哭泣的,甚至顿足捶胸。其实都是情礼并用来疏解引导这种当时不见得发作,但可以内患绵长、其痛终生的状态。由此可见,其实大部分情绪在一开始其实都是疏导一部分真实的,某种可以造成不同伤害的气的涌动。或者说,有些情绪如果不生出来放出去,依然会成为心身分离的一种肇因。
再比如你本身盼望已久的事情实现了,你应该很开心,但你硬做面无表情,心里和自己说不该开心,这种东西就会积攒到别处,也许会变形,也许积攒到下次很过分地发作出来,再或者会在不该发出的时候发出,也就成为了一种错位的联系。最后导致的结果都是杯水和环境之间的真实关系被人为地斩断。应该怎么做呢?淡淡喜悦应该有的可以有,但不用再恣意地扩大加重这个。过犹不及,无非还是一个度的问题。由此可见,气的运作和情绪的关系相当密切,所以我们很早之前就说过,情和气是一体两面的。不过的情绪可以舒缓调整身心变化时候产生的对人体杯水的冲击。女生为啥活得比男生长?因为有点事就会唠叨、会哭、会抱怨,这种适当的发泄成为她们活得比较久的原因之一。
上面这些是情绪正常保生的例子,但今人大都是情绪太过而害生了。人类在这个降本流末的大潮中,变得杯水越来越复杂,情的功能被强化、被放大。心大过行动,情大过心的通俗社会流行的趋势使得个体杯水和外界环境间有了厚厚的阻隔扭曲,那么其实情虽然依然在反应内外交互的纹理,但这纹理远远脱离了一开始人类朴素的界限。对于真实的反映其实都是自己鸡蛋壳上对真实反射、折射、散射、扭曲后的真实反映,情既然是自我和外界耦合出来的,但其中自我的部分太过扭曲复杂,那么其实外界信息的部分就会显得很自我,所以虽然情绪多而重,但反映的大多数是人自己“真实”无比的毛病,而很少有外界真实的部分了。这个时候情就变成了没有办法显示外界真实的一种功能了。所以自古开蒙,其实有不少成分都是从小叫杯水和真实对应上后,以礼治情,使得情尽可能地起到辅助记实保生的功能,而不是情过伤身,情过失自然之实的一种状态。这就是为啥自古就有人情者,圣王之田的名句。也有圣人不离本情而登大道的说法,更有淡情不绝情的登山道路的存在。所以情只要控制得当,淡寡不绝,完全是可以保生护生的。不然即便到了高处还得回来补上基础。
对于今人来说,在这个“情独立于心,心独立于身”的时代中,其实最需要做的即是治情,最需要做的就是安心。那怎么治情,怎么安心呢?以礼治情,以行安心。除此之外都是水中捞月、自我催眠,不能真的解决问题。
这样综合正反两面来看,情若不过,还是可以保生的,就是今人纵情害生居多,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提倡淡情,不是绝情,也不是纵情。啥是淡情?发而有节而已,周而不比而已。大家仔细想想七情其实正常人生而有之,有的是这种功能,但有多少?和什么相关?触发机制如何?过不过?会不会害生?其实都是杯水从形成后不断和外界互动形成的,被灌输的,不断重复的,形成了各种通过行动来敲打瓷实到杯水中,把七情加工成各种“奇怪”、“有个体特色”的机制。
既然情不见得都是坏的,那么大家最难以把握的就是过不过,这个度到哪里才是害生的问题。这其实是随着不同环境,不同修身情况不断变化的。举个例子来讲:一开始登山,生点气顶多是半夜睡不着,少睡点,伤神。但随着你走得越远,原来那点脾气,就会直接震得你的五脏不稳,或者干脆气出病来。最后因为这个死了的也不是没有,所以越往上走,心眼越得大,以礼治情的能力越得强,越得淡然处之,越得使其未生。这个度依然是以修身为标准的。就和中国自古以来所有的衡量标准一样,不是一个外在“客观”的数据,而是以个体来衡量。
我们的乐器和国外的不同,在于乐器上的标识不是完全确定的数字,每次同一个人按照同一个谱子打谱出来的东西都不见得一样。我们的天文和外国的也不同,在于我们古人正统的观测星空是不靠仪器的,仅仅是把观测的结果下化到有些工具上。这些都是以修身为本的,所以我们发展的路径和他们不同,天文学发展的也不同,他们靠着仪器外物,数学思辨开创的辉煌没能在我们的文明中产生,但我们有自己极为独特的、充满了无穷活力的星空和世界,但这都需要以修身为本,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比起那条依靠外物的道路来说太难了。没人坚持,没人修身为本,没人传续,自然也就看不到了。见善,见不善,其实都是杯水里的问题。你杯水里有相关相似的组分,才能见到外界的相似的善或者不善的东西。所以还是反求诸己的道理,荀子修身篇写的很清楚了,我们课上多次分辨,就不再多费篇幅。以此推之,那九星一直都在,就是你不修身,身体里没有那种东西,所以看不到左辅右弼。不是看到了左辅右弼就可以延寿云云,而是见到他们,说明你修身到了可以延寿的地步而已。世人不走这路,自然不知道其中真意了。偷偷放在这里,希望不会被大湿们挖走骗人吧。^_^,想要看到,其实也不大一样了,书上很多时候都是为了甄别骗子挖的坑,尤其某教典籍,有些最一开始的先辈就明白这个道理,神道设教,藏道其中,恰恰是可以叫后人能够分辨真伪的。走到了自然明白,走不到怎么脑补瞎掰都是白搭的。华夏文明的特点是一种高度尊重个体独特性的文明,其实是远比那些高举旗号其实恰恰泯灭个体特点的文明更加人性化的文明。O(∩_∩)O。大家以后慢慢就明白了。就拿情绪来说吧,七情人人都有,调制出好的七情,保生的七情具体来看,每个都不一定相同,但大体的方向和方法却都又类似。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也。
我们言归正传,情过与不过,害生还是保生,其实都是修身之后自我的裁断,对我们来说就是因志生义,自然而知,并不难知道这个火候啦。想要有这个义的出现,必然要有一个志,这个志必然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你有很多目标,尤其没有排过序,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就是有很多不同的裁断标准出现,那么也就是杂志生杂义,还是没有办法真的事事都能裁断的。
对今人来说,大都是以情害生这个大趋势,那么淡情是必然的方向。那么要想能够很好地淡情,或者具有这种能力,最好还是在自我和性情没有完整成型前,以礼教之,以正确的行动来调治,使得情绪可以被控制,可以随着人生的脚步不断发生变化才是上佳的选择。所以也就是在没成人之前,真正的开始学习训练这个能力才最好。也就是蒙学时代。
而所谓正确的行动,其实是以真实为参照的,这个真实往往是由人心中的概念和外界真实的对应程度来体现的。在我们的文明就是由字来承载基本概念的,那么必然是通过对字的正确理解来完成这个基本建构的,或者说文字就是我们和自然真实沟通的一种基础元素。我们的文明从文字出现的一开始,就在不断把文字努力变成承载真实自然信息的一种工具。文者,圣人观自然之纹理而造也。而字者,以气表之。所以称为气之结也。我们所谓的形声字其实承载的信息远比现在教给大家的多,声是什么,形气相偶也,形有了,声有了,那么有些东西也就知道了吧(别多嘴哈,^_^,默默记在心中才是)。所以我们的文明绝对不是被西方沙文主义影响后判断出来的一个原始的低级的文明的,我们的文明对自然的了解程度,从真实中构建的方式,还真的不是一般文明可以相提并论的。
那么对于生于我们文明,想要继承我们文明的小朋友来说,开蒙认字将是一切的开始。对于字的把握,对于声音的熟悉,对于行动礼节上的教养将决定他的未来。也决定我们世界的未来。而在不断以精诚的方式去研究传授真实基础之学,大概也就是养真之道了。毕竟,真实才是我们不断努力传播的学问的根基。在不断温故知新的过程,不断锻炼自己的精诚。精诚之至者,真也。而在这个过程中,端悫不过,一直以温温而进的方式来使其生,就是养了。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志在传续的士人来说,大概没有啥事比这个更有意义的吧。我一直在鼓励我们的同学去考教师资格证,在修身的基础开始去讲这些学问,大概也是为了他们能够不断的养其精诚,最终能和外部环境达成那种纯净通透的状态的一个办法。也算是登山的一个少绕圈的方式吧。能够真正重习的人才会基础牢固,在给别人带来有序列的真实的行为的同时,自己的杯水中也会不断积累这种组分,有序紧密的杯水结构的出现可以被认为是见天地之纯的必然。修身济人大概是悫士之道的必然吧。达到一定水平后,人事已经了结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慢慢面对宏大无垠、广漠无隅的自然了。
小朋友开蒙要多念,要学字的真实意义,要以行动去践行这些真实意义的内涵,也就是学礼的基础。那么慢慢的自身杯水的纹路就会和自然产生出联系,称为诚心行义则理,就会以行动将情绪调治到可以反映外界真实的状态,就可以恢复到原来人类以情保生的状态,就会拥有日后不断调整情绪的自我进化的能力。所以开蒙其实就是在自我成熟之前,加入很多可以调治自身的属性和组分。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最基本概念树立时候和自然和文明源头的重叠度。重叠越高,越容易完成这个过程,重叠越低,越难完成。成人的补开蒙其实都是非常困难的,其实不算是补,而是在改,其中痛苦,我们论坛的同学深有体会。
大人开蒙基本都是磕磕绊绊,主要是得不断深入底层的结构,那么就得以不断强力的持续的行动来层层深入。那天我们在语音课的时候还在感叹,大家确实很不容易,但不断在坚持。在所有的品质中,坚持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了。
小孩子就会好很多,但我很久没有接触过小孩了,所以确实有点不适应,给他们开蒙,有点像破开混沌,得比较用力才可以,给大人开蒙虽然一开始有得借力,但后面得精微调理,后续问题多,持续时间要很漫长。但给小孩开蒙,恰恰是一开始特别难,尤其在网上,后面就会简单许多。这阵子接触下来,颇有些感慨。
我们现在已经给博二代们上了两周的课,他们中间有些小孩喜欢,有些小孩不喜欢,但除了太小的,还是有几位坚持下来,就算当堂没有在,回去也补了课。有几位还是学得不错。每次上课问的时候,上节课的大部分要点都能答出来。
小朋友其实还是挺快的适应了我们这个套路。答疑的时候经常会问每个字的意思。挺有意思的。一旦开始接受进去,有的时候感觉比大人接受度不差多少,关键在于纯净,没了自己脑补的扭曲折射,很容易印在杯水之中。
一开始是我讲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些没办法,第一次必须得我来,比如人,初,心,性,善,教,贵,专的基本意义,得像开荒一样在小朋友杯水中开辟出来。这个步骤是最难的,花了三节课的时间。为了给小孩讲清楚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现在看来还算基本有效。据说现在家长只要拿着我们给出的善的定义和模型来和小朋友讲,小朋友们很容易就能分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很久以来,中国人的基本观念被模糊到一塌糊涂,或者说人类的基本观念并不清晰,越底层的越不清晰。如果一个字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楚,和一开始的自然真实脱钩,那么其实对于文明的理解就会错位,而且是很乱套的事情,会导致很多钻空子的脑洞说法横行。最后必然是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本末倒置,以妄为常的世风流行。尤其是去主体化思维造成的角度变换无序化的问题严重。不是说我们只能在一个方向上看问题,但我们得清楚,所有实事求是的裁断都要以自身真实所处的环境来进行判断,等在这个位置判断对了,你行动足够了,你自然切换到另外的角度再次审视同一个问题,这样才是合理的逐渐全面的办法。这是一个相对有序的过程,尤其对于小孩来说,如果可以使得他们思维模式的有序成为全面的前提的话。人生可能会顺遂和有成就很多。端悫之道,并不是不发,而是发而有节。而我们并不是不鼓励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而是要在端悫顺弟的前提下,就像你真的能把住一杆大枪的枪柄,你才能耍地动,控制得了那四五米后的枪尖舞出的枪花。你臂力越大,抓的越稳,前面伸展出去的枪尖就越精彩。所以实际上我们就是致广大尽精微的办法。但这话要倒过来讲,要尽精微致广大,其实依然是俭则能广真正的体现。
基础越牢固,一开始的有序度越高,你想象得东西越接近于可实现的状态。端悫顺弟,心想事成的道理就在里面。这是一种对现代人来说极高的能力,大部分人想象的、规划的事和真实发生的有太大的出入。关键就在于没有一个近乎真实的底层开蒙的过程和训练吧。人的能力,天生的能力,人的优势根本没有用在正经地方上,或者被浪费的很严重,简直是暴殄天物。我想吐槽这事已经很多年了。O(∩_∩)O,今天趁着第二阶段的开启,也快开年会了,我吐槽一下。真正不尊重人的价值,真正使得人失去遇见真实的自由,真正泯灭人性的办法不是真正的古代圣贤之学,而是一切不重视根基,不重视真实,不重视修身为本的,人类自我陶醉其中的那啥啥。O(∩_∩)O
而我们就是重新想办法建立这种能够适合现代人的,又符合古代基本要求的开蒙体系。我们做的所有的事其实都是基础性的事情,基础的方向,基础的方法。重视基础,基础不断地夯实,其实才可能出现材悫之道的十次方---真正道家的出现。而我们文明的根基是真实,承载真实的基本元素是文字,实现的办法是行动,按照真实,也就是正确的方式来行动,就是以礼行之。这个大方向,自古如此,教字意,明辨是非,和真实对上号,以行动来真的注之错之,从小就开始知行合一,才是开蒙。这样一个以真实为基础的,以行动为构建方式的杯水就会非常致密有序,还可以与真实一一对应,直接相连吧。这样的小朋友以后的人生会顺利许多吧。
这不是个简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慢慢来吧,现在主要是讲故事,想各种办法讲故事、举例子,慢慢灌输,砸瓷实基础,我们同时也多积累些经验吧。这样每年都给小朋友们开讲蒙学故事讲汇,讲讲三字经故事,讲讲百科故事,讲讲文化拓展,以后有时间再讲讲百家姓故事。也就是现代教育提倡的情景语言能力的培训的一种吧。这大概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的套路。
我们现在最挠头的就是编故事了。O(∩_∩)O。我们干货不缺,其实最需要的就是软性的输出手段,也就是故事之类的。我们可以很长时间不用太过担心在这个传统国学领域的硬核研发部分。但从实验室研发,从后花园的整理到面对大众,我们还有不少的路要走。我原来其实有一个硕士学位专门就是怎么转化实验室成果的,现在想来,没准可以用用所学,换换思路啦。
我讲完四端的那天晚上,就特想写小说,手痒痒啦,但一直没有空啊。天天要开会讲课,不得时闲,O(∩_∩)O。所以一直没有来的及动手。大家还是得多努力,把我解放出来,我好腾出来手来写写小说。O(∩_∩)O。这样日后奇正相生,才能有无限的进路。
最后,这个周末就是年会啦,大家年会见。^_^。
华夏文明
自然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