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精选丨贞白先生小传——读《陶弘景评传》有感(三)
贞白 醫
贞白先生小传
——读《陶弘景评传》有感(三)
秋风禾黍正离离 | 文
阝 勹
廴 道
厶
山林 水仙
-❶-
二、蔑齐:逍遥山林
萧
上文说到先生二十四岁这年的四月,萧道成称帝,年号建元,青年的肆意纵情、挥斥方遒都随着刘宋江山的覆亡而消逝无踪,此时的先生是个有着政治污点时刻被当权者提防的才名之士,一朝天子一朝臣,既要小心侍奉新帝,又要背负猜忌与谗言,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年六月,萧道成立皇太子,封宗王,赐先生豫章王侍郎,豫章王萧嶷(yi,二声,山名,相传为舜安葬的地方)是萧道成的次子,最为其所钟爱,甚至欲立嶷为太子。这是个仕途的转机,但先生却拒绝了。《本起录》载:
“先生云:‘革运之际,颇有微勤,何处不容三两阶级?’遂不拜。”
我略作猜测,南朝宗室诸王,往往不得善终,其臣亦受牵连,先生此避祸也。这样不给新皇帝面子,赐官不受,又有前科,先生自然就被雪藏起来,在宫中接着陪上文提及的二位皇子读书(萧曅、萧暠)。这二位算是先生的弟子,我们需要注意一件有意思的事,先生的读书伙伴或弟子,皆是高门、皇族,从上文提及的南朝第一高门琅琊王氏王钊之子王昊到刘宋皇族刘秉一门再到梁朝皇族萧氏子弟,这些贵族们给予了先生极大的帮助,但由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也给先生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其中曲折,不可不查。
宋·马远《松月图》
建元二年,先生二十五岁,萧暠十三,封冠军将军,出镇石头城,先生随之。
建元三年,先生二十六岁,在石头城里陪皇子读书,做些行政工作,家没有成,业没有立,京城小吏,江湖险恶!然而这年夏天,先生的父亲意外身亡,史书载为其妾所害。在这样的境地里,先生开始了他三年的丁忧生活。这件事对先生家庭生活的态度影响极大,本来先生大龄未婚,就有多重原因:其一,高门之后,家道中落,祖孙三代,均富才名,又兼出入高门皇族,自然有与之约为婚姻之意;其二,家贫,无以为财资。士人之后,又无土地家产,俸禄微薄,连自淮南归京的落脚之地还由亲戚提供,先生父亲外放孝昌相后,经济条件才略有改善。婚嫁之事,所费靡多,自然无力为之。其三,先生幼有逸志,品性高洁,对婚姻之事,可能本来就不大上心。综上,先生才二十六岁未婚,这在当时的士人家庭来说,已经是超晚婚了!然而父亲又被枕边人毒害,这对一个本来就不太想结婚的大龄剩男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父为妾所害,弘景终身不娶”、“年二十余,便稍就服食,遵行道要”,为何先生母亲对此如此淡然呢?一方面,先生母亲好佛,于此亦不上心;另一方面,家贫无能为力。婚姻生活这个对我们不可避免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先生便开始自己的修行,但还得承担侍养老母的责任,不能直接出世修行。
建元四年三月,萧道成崩,太子萧赜(ze,二声,精微深奥意也)继位,谥先帝为“高皇帝”,庙号“太祖”。
次年正月改元“永明”,同月封七岁的萧铿(萧道成第十六子)为宜都王,起先生为振武将军、宜都王侍读,总知记事。先生此时尚在丁忧,应此差事,大抵亦是生计所迫。《梁书》本传说:先生“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本起录》载:
齐世任侍读,皆总记室手笔事,选须有文才者。先生于吉凶内外仪礼表章,爰及笺疏启牒,莫不绝众,数王书佐典书,皆承受以为准格。诸侍读多有惭惮,颇致馋嫉。先生亦任之,不以介意。
是金子总会发光,先生在宜都王府上工作可圈可点,然而却“多有惭惮,颇致馋嫉”,这几个字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真是道尽心酸呀!
虽然先生工作上多有不顺,但是在当时的士人圈子里,先生还是积累了很多影响力。这年“桂阳王登双霞台置酒,召宗室侯王兼其客,先生从宜都王豫焉。桂阳采名颁号,各令为赋,置十题器中,先生探获水仙,大惬意。”这篇《水仙赋》比之前的十五岁所做《寻山志》,格调更为清远,文采更为脱俗,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我自己的文字功底很差,解释得也有问题,这里对一些典故略作说明,方便大家理解文意,有好些地方我也没看懂,还希望大家来补充哈!这篇有点艰涩,但当我们逐渐熟悉文本,理清文意,反复诵读,自然能体会其中真意与美感,我很推荐大家多读几遍这篇赋,慢慢读,肯定会有收获的哈!
赋
淼漫八海,汯①汨②九河。中天起浪,分地漫波。东卷长桑日窟,西斡龙筑月阿。乃者潼关不壅③,石门已开。导江出汉,浮济达淮。漳渠水府,包山洞台。娥英之所游往,琴冯是焉去来。或穷发送鹏,咸池浴日。随云濯金浆之汧④,追霞采建木之实。弄珠与渊客之庭,卷绡⑤乎鲛人之室。此真敻⑥矣。至于碧岩无雾,绿水不风。飞轩紖⑦凤,游欟⑧开驾鸿。上朝紫殿,还观青宫。进麾八老。顾拂四童。拊洞阴之磬,张玄圃之璈⑨。酎⑩丹穴之酌,荐麟州之肴。安期奉枣,王母送桃。锦旌丽日,羽衣拂霄。
注释
① hong,二声,水流回旋的样子
② mi,四声,波浪声之意
③ yong,一声,堵塞
④ qian,一声,河名
⑤ xiao,一声,生丝
⑥ xiong,四声,辽远意也
⑦ zhen,四声,意引也
⑧ guan,四声,意不解
⑨ ao,二声,古代乐器
⑩ zhou,四声,美酒
前四句气象博大,用词瑰丽,“ 淼漫八海,汯汨九河”,这八个字怎么想出来的?越读越有味道。八海指四方四隅之海,九河泛指黄河下游的诸多河道。长桑是指扶桑日出之地,日窟是日所居之所。江汉济淮,均是河名。娥英为尧帝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帝妻,号为”湘夫人“,帝死后,二女泪流至竹上,化为斑斑点点,为湘妃竹。“琴冯”典出蔡邕听琴逸事。《淮南子》说:“日出于阳谷,浴于咸池。”,所以“咸池浴日”就是日出时的样子。“汧”是河名,今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流经陕西入渭河。“汧渭之间”、“汧渭之会”均为《史记》典故,常指嬴秦崛起之路径也。“弄珠”、“娟绡”均指鲛人对月泣珠之典故也。“碧岩无雾,绿水不风”这两句更是马上要飘起来飞升的感觉呀!“紫殿”为帝王宫殿。“青宫”指祭祀青帝之宫,泰山玉皇顶上有“青宫祠”。这两句则有出世意。安期奉枣,典出《史记·封禅书》:“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长生意也。王母送桃,亦意指长生。
赋
又其英也。及秋水方至,层涛架山。各巡封隩①,来齎②王言。选奇于河侯之府,出宝于骊龙之川。夜光烛月,洪贝充辕。亦其环也。若夫层城瑶馆,缙③云琼阁,黄帝所以觞百神也。涂山石帐,天石翠幕,夏禹所以集群臣也。岷④嶓⑤交错,上贯井络,穷汉硱磳⑥,横带玉绳。浸汤泉于桂渚,涌沸壑于金陵。崩沙转石,警湍走沫。绝壁飞流,万丈悬濑⑦。奔激芒砀之闲,驰鹜壶口之外。逮乎璿⑧纲运极,九六数翻。用谋西汉,受事龙门。小周姒⑨后,初会妫⑩前。平阴巨鹿,再化为渊。清河渤海,三成桑田。抚二仪以恻怆,眺万兆以流连。佥⑪自安于蜉晷⑫,编无羡于鹄⑬年。皆松下之一物,又奚足以语仙。
注释
① yu,四声,定居之地
② ji,一声,旅人所带之物也
③ jin,四声
④ min,二声,山名,在四川、甘肃交界处
⑤ bo,一声,山名,在甘肃
⑥ kun,三声;zeng,四声。高耸貌也
⑦ lai,四声,激流也
⑧ xuan,二声,同“璇”
⑨ si,四声
⑩ gui,一声,河名,今北京延庆
⑪ qian,一声,众人意也
⑫ gui,三声
⑬ hu,二声
“秋水”典出《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取宏大意也。“河侯”就是河神,骊龙之川典出《庄子·列御寇》,《尸子》云:“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颔下有珠。”若夫这两句,我查的资料说涉及很多道教典故,我也不甚清楚,待以后再补充吧!后面数句都是形容山水。芒砀,山名,在今河南省境内。壶口,黄河地名,为瀑布。后面“逮乎”这几句就仿佛天书一般,“璿纲运极,九六数翻。用谋西汉,受事龙门。小周姒后,初会妫前。”,待以后补充。“平阴”之后数句,似在言明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之理也,极言时空之浩瀚,宇宙之无穷,己身之微渺,大道之无尽。鹄年这里指鹤寿,鹄通鹤。
赋
循有生之造物,固莫灵于在人。宁不踵武于象帝,入妙门而自宾。苟渝形而无晓,与蝼蚁而为尘。亦有先觉之秀,独往之英,窥若士于蒙縠①,求吕梁于石城。从务光于底柱,索龙威于洞庭。迎九玄于金阙,谒三素于玉清。更天地而弥固,终逍遥以长生。
注释
① hu,二声,有皱纹的纱
后面这段话读起来真是逍逍遥遥,马上就要到天上去呀!”宁不“是“为什么不“的意思,踵武是指沿着前人的足迹,象帝指”天帝“,《道德经》云:“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妙门”意指道门,《道德经》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若士"指的是仙人,典出《淮南子·道应训》”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 "务光"指古代隐士,典出《庄子·让王》。“吕梁”、“龙威”应亦指人,不解。
这篇赋暂时就解到这里,很多地方还没搞明白,只能等以后再补充啦!但一遍遍地读,实在是清雅非常,时人评之:”如清秋观海,第见澶(chan,二声,水流平静的样子)漫,宁测其深“,颇为中肯。这年先生二十八岁,写出如此文章,难道真的心如止水,对朝堂之事毫无想法了么?其实不是,先生此时仍未断绝建功立业之心。
我们来看:同年,先生丧服满,理应除官。先生此时已为萧齐皇室服务六年,品性才学,颇受认可;在士林中又小有名气,按理来说,应该给一个比较体面的官职,但仅授六品排名靠后的”左卫殿中将军“,工作职责呢,就是”朝会宴飨,则将军戎服,直侍左右,夜开诸城门,则执白虎幡监之“。这种闲差,先生大为失望,对老朋友庾道敏发了一通牢骚,庾亦为先生抱不平,和皇帝反映意见,萧赜回应:”先帝亲命此官,卿不知耶?其何辞之!“萧赜对先生当年不受豫章王侍郎一事仍耿耿于怀,估计又兼旁人挑拨,安排了这个闲职,敲打一番。先生听说,大为感叹:“昔不受豫章王侍郎,于今五年,翻为此职。驿马非骥騄(ji,四声;lu,四声。周穆王八骏之二)。”先生打算再次不受此官,庾道敏反复劝告,又兼实际情况所迫,资财所需,最终接受此职。这个职位甚为清闲,先生由此而有时间交游京师诸人。
宋·马远《踏歌图》
永明二年,先生二十九岁,二十二岁之后的七年间的低回、隐忍、踌躇、彷徨,都在这一年达到了顶峰,由此走到了人生的交叉口上。我们分别来看:这时先生生平记载中第一次出现了道人的名字。《本起录》载“先生以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就兴世馆主东阳孙游岳咨禀道家符图经法。”孙游岳先生是南朝陆修静先生的高足,乃其时道门的当家人,执掌崇虚馆。崇虚馆为陆先生于宋末苦心经营十年的成果,后由其弟子代之。
这一年萧赜将萧道成尚为齐王时的青溪旧宫修缮一新,先生拜表献颂,为帝赏识,大加赞赏。久久不顺的仕途仿佛有了一丝光亮,先生自十岁起即沉浮京师,惶惶近二十载,数起数伏,既有高门大吏的激赏,又有当朝重臣的托付,还有篡位皇室的猜疑,于此时不知作何感想。然而先生母亲郝智湛却在此时不幸离世,先生亦随之丁忧三载。失却母亲的痛苦,仕途飘渺的迷惘,仙道可期的希冀,都压在先生的身上,《本起录》载:
年二十九岁时于石头城忽得病,不知人事,而不服药,不饮食,经七日乃豁然自差,说多有所睹见事,从此容色瘦瘁,言音亦跌宕阐缓,遂至今不得复常。(按:此事是修行道途上的重要经历。)
先生在二十九岁这年的七天里,究竟遇到了些什么,不饮不食,又在思考些什么?典籍所不载,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日后的先生的踪迹反推这次的经历,那就只能等下篇再详细说明吧!
晨灯回复
关于《水仙赋》的些许补注
秋风兄辛苦了~
在下补充一点。
琴冯恐与蔡伯喈先生无关,而是指琴高、冯夷两位,二者之解化皆与水关系密切。
按《列仙传》:
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皆洁斋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日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
琴高晏晏,司乐宋宫。离世孤逸,浮沉涿中。出跃赬鳞,入藻清冲。是任水解,其乐无穷。
《庄子·大宗师》有云: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仙苑编珠》称:
冯夷者,华阴人也,服水玉,得水仙之道,为河伯也。
“窮”其实是“穷”字,所以,不是“躬发送鹏”,而应为“穷发送鹏”,这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关于咸池稍微有些疑问,《史记·天官书》中称“西宫咸池”,若如此,则似非日出之地,而为日落之所。但《淮南鸿烈》中又有:“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故暂难定夺。
紫殿、青宫等既然出自隐居先生的笔下,猜测取道经中之意的可能性更大。紫殿可能是指大有之宫(“大有者,九天之紫宫”)或北极紫宫,青宫则基本能确定是东海方诸青宫。
吕梁是指《庄子·达生篇》里的吕梁丈夫: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 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龙威则是龙威丈人,按《仙传拾遗》:
龙威丈人隐居包山,亡其姓氏。吴王阖间十二年观兵於敌国,途由包山,山有洞穴,吴王欲知其深浅,请隐居穷究之,遂秉烛昼夜行一百七十四日而还。见金城玉宇,有光如昼,紫玉流黄问为窗牖。其城门榜日天后别官,藻锦甚盛,玉房中得素书一卷,皆乌迹篆糟之文。归以书奏吴王,王后使责其文以问孔子曰:寡君昔游包山,有赤乌街此书於车前,使下臣责灵文奉谒,愿告休戚。孔子发函遽曰:昔夏禹理水功毕,乃游於锺山之阿,得黄帝、帝营等所受太上灵宝真经,藏一通於名山石衔中,一通付於水神,当有得道之士以献於王。若云赤乌所街,丘未闻也。
(待续)
图片 | 网络
华夏文明,道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