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尽则山,连山则天
一转眼又是立夏,春天连续出门两次,多亏了学生们照顾,不然很可能没有这么顺利。非常感谢他们。他们都说是应该的,但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没有他们开车,我不可能专心致志的找东西,没有他们跑前跑后,我根本没法子节省那么多的精力,没有他们毫无怨言的跟随,我不知要消耗多少精力去安抚,所以我的收获其实是拜他们的照顾和信任所赐。尽心尽力教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是我能回报他们的方式。我相信他们一路也有所得,而论坛上的留守各位一样在推动各项工作,减少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也一并感谢。人生能有同路人,何其幸也。O(∩_∩)O哈哈~
春天的积累会在夏日化作繁华锦绣。夏者,中国之本名,原来我们叫做诸夏。夏者,大也,假也,文也,德也。春天得天地之和而生,夏天得天地之德而长。种子为仁,春天发芽生长,夏天茁壮茂盛,由质而文,由仁而德,由小而大,春夏之道也。文同其质,故假文以言其质也。立夏就是文质之变,宽假万物的开始,是立德的开始。总有同学问德是什么?冬夏即是威德,德就是夏天长养万物的力量的代名词。借万物之生来表达的一种道的显化。冬天就是德必有威。最起码前汉以来就是这样认为的。当然我们本篇不会过多涉及德的概念。就是打开瓶盖,叫大家品品味道,醇厚之极的华夏文明的味道。天道人情不离其实,自古皆然也。
我上次云游明白了鉴泉先生为啥身至剑门就身故的原因,这次云游明白了上清宗师选择的原因。很多时候没有亲身去体验,没有到那个阶段,永远不会明白其中的真意。整天在书斋里坐着发梦是不会明白历史中的真实的。自己不去登山,自然只能臆测先辈们的记载中的种种。践行体会才是读书的落脚点,舍此不过是脑补而已。
我们论坛貌似爬山接触大自然的风气极兴盛,我最爱看的就是各种游记,为了以后出行多做点准备。虽然至今没有看到我需要的信息,但一样可以借着大家的眼光笔触体会时下异地风光。而大家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相信别有心得吧。
那天某群中文有没有纯正的道家可以去看看,我就回了一句:“天地自然,就是纯粹的道家”这次我们将这个理念贯彻始终,往山沟沟里钻的非常酸爽。记得第二天为了去一个水库,我们一头扎进一个小山村,结果因为我的定位问题,走着走着目标成了一个水电站,全是狭窄的山路土路,路上还有错车的问题。好在开车的同学是有名的“特工Snake”,机警灵活,协调性极好,比我自己开都好得多,顺利的抵达,结果发现那是我们一直想去结果修路不让进的大山的后山,遇到了几位言语不通的老山民,经水电站的人翻译撮合,说是带我们穿越到他们住的村子里,而且还说那个村子是葛仙翁炼药的地方。老山民是下山来买菜的,二男一女都是上岁数的。他们的方言几乎是另外一种话,和当地话似乎都不完全一样,他们听我们比较方便,我们听他们就要半猜半误会了。但从非洲回来的小伙伴一直很友善的和他们其中一位年长者努力聊天,颇为融洽。最后因为天气太晚,我们决定下山,先前说好的要给他们带路费用,他们最后反倒说什么都不肯要。我们坚持要给,他们坚持不要,和一开始上山要钱带路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其中心态的转变其实就在于人和人接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要钱其实是水电站的大嗓门的,老山民们虽然过得比较拮据倒真的不是唯利是图,这种感觉非常好。我们一路言语有敬,没有半点趾高气扬的情绪。他们反倒最后离别有些依依不舍,和我们讲下次一定要去看看。最后嘱咐我们一段话的大娘,是看着最凶的一位,但一段话努力说了六七遍,我们才弄明白,她说这山巅这个时节可能还有雪,一旦云起,气温还是会零下七八度,我们穿的太少,一定不要再往前了。^_^。心中暖洋洋的。以诚待人,以礼敬之,未必都是被人坑的。其实我们待人以礼,老实山民必知我们的诚敬之意。身份言语都是外在的东西,不过就是这些实在的载体。
不过话说回来,山民的身体并不好,呼出的气一时不散,我感官比较灵,所以一直有点坠后,都是非洲回来的哪位同学最是有礼,他一直都是如此的,居敬持志,并非空言、师门有规矩,不得嫌碍老病,他们没学过,但自觉能行此义,我也是颇为欣慰。^_^
说起来我们找到的地方,大都是公路的尽头,甚至有些地方连山民的小路都没有。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而我们的目标恰恰是人类未涉足的地方。穷理尽性乃至于命,其实和类似路尽则山,连山则天这句话。人类知识理论,认识事物的尽头,才是那悠然巍峨的高山,而那连绵不绝的群山所接才是苍茫天道。
这是一个自然的序列,就好像我们由儒而道,由人而天的路径一样。
人类开山建路,终究还是有些难以企及的地方,那些地方静谧幽深,虽然远比不上古代先辈所处的环境,但对我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了。人类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更容易接触到这些,原来先辈因为山路难行,要走很久,在山中摸索也是各种危险,需要很久才能找到,而我们借着现代文明的公路汽车之利,可以快速的接近,但终究有得必有失,能够快速到达的代价,就是山林水土的破坏造成的所剩无几。每次到哪里,我虽然都很高兴,但其实都心里暗痛。山水自然就是我们的根基,根基给毁成这样,地气匮散不聚,天气杂浊,那么以此为基础的登山道教基本也就是残垣断壁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严禁我的学生们对外说到底去了哪里,再被无耻之徒们盯上,那么所遗留环境消失殆尽,就不知要等多少年再恢复了。道教兴盛之地,本来应该是自然环境最好的地方,结果被开山怪们毁的一塌糊涂,那天星照映,地气冲凝之处早就被破的干净,自然再无高道相伴,徒留虚名,也是常态。道教来源于登山者的成就后的学问流传。而登山者必要遵循不离之道,所以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登山的先辈,没有登山者,这宗教其实就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戏剧。所以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不离之道视野下华夏文明兴盛的根本。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世人浅薄,不明其理,慢慢从登山演化成宗教,从宗教演化成买卖。何其不堪也。
一群开山怪,不守其本,弄巧唬人,以宗教牟利,旅游挣钱,鼓吹富道,不但是短视败家子,而且是千古罪人,每每想起被破的祖师名山,我就对他们更冷漠一分。没有天地山水的支持,哪里有登山存在的可能,没有登山者,那道教无非是唱戏的江湖团体罢了,早晚沦为笑柄、。看到某项目谢土那事,我第一感觉就是道教太不争气了,这么点事都维护不了,可想而知平时神叨叨封建迷信的印象多么深入人心了。这事就算有不良之辈推动,但也是自身问题居多。只许开山破地,不许有人对自然山川大地表达敬意吗?现代人的自大愚昧其实远远胜过古人。炒作,扭曲,攻击,抹黑,其实是一直以来的套路,但这也是因为道教徒有其表,其实已败的原因。所以世人对道教的印象,就是道教现在真实的面目才对。叫我们能说什么?争这些,不如老老实实劝学,恢复这其中的真实,是不是道教,是不是道士,无非一个空名,一点也不重要的。劝学复实,也许还会被人利用,从中渔货名利,欺世盗名,但终究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尊重自然天地山川,山水自然能够以这种方式和人类达成一种平衡,那就对得起历代先辈,天地大父母了。^_^。如此,前行之路会走的踏实,心安理得吧。
保护自然环境,几乎就是一切的根本。不离之道的根本就是如何处理和环境的关系。这点以前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不过欣喜的是,国家很明白,我们后来深入的山区,到处都是封山育林的地标,各处林区自然保护区都很好。我们会和大自然一样慢慢恢复元气的。
出去最大的感觉,就是中华大地就是个大工地,除了深山,不是修路就是盖房,尤以云南大理那个地方最搞笑的,一群开山怪,不断再侵蚀苍山。苍山脚下被开辟的居住区越来越多。洱海周围也是各种旅游房产,他们有一种奇怪的思路,宣传的口号就是希望全世界人都来大理买套房子,没有苍山洱海,谁来你这地方啊?一进大理境内就是密密麻麻的房子,还好我们没有密集恐惧症,不然直接掉头逃跑吧。各个大工地外面都是围着印着某位大大的环保的指示。但里面依然是干着和标语截然相反的事情。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莫过于此。想赚钱想疯了,见山开山,见水害水,不知留给后人的是啥吧。
这一路山水待我等极厚,心中感激,难以言表。若不能写上一段,为他们说说话,肯定心中不安。而且为它们,也是为我们自己,山被开坏,水被污染,最后哪里有连山之天可以观之?
真正的道家,真正华夏文明的根源就是在那无时无刻不在养育承载我们的天地自然。爱之亲之,其道可明,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掠之夺之,自大混浊,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一切都是自己选择造成的结果,不要届时后悔求神拜佛,一点用都没有的。
对于自然山水敬意的表达,我们是不会妥协的,所以只要是信道,只要是华夏文明的践行者,必然是山水自然环境的维护者,我们追求和自然和谐共存。我们不能与那些现代文明的自大劣根性妥协,但我们也不能再被吹拉弹唱,神叨叨的,名不副实的封建迷信风气裹挟。或者说,只有恢复其中的干货 ,这些外在的表现才会有点意义。其实,也就可以真的剥离这种历史沉积的泥垢了。所以我们会继续劝学,这才是根本。以学格之,正本清源。而劝学必然要以修身正己为本。这路艰辛,慢慢来哈。我们以后会组织大家去爬山出游,也会参与一些捡垃圾的活动。我们虽然力薄,但终究能做一点是一点。慢慢来,不着急哈。O(∩_∩)O哈哈~
本篇为云游系列的开篇,后面会陆续有其他的文章。 另外, 今晚上次立志课答疑,还在原来的群。顺带通知大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