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运动择时&雾霾运动&求学&旁听

目录

答朋友问:

1.运动择时的问题

问:终于可以留言了呢mo-微笑 道长有没有机会写下运动择时的问题。比如您知乎上有略谈过晚上七点后不宜太剧烈的运动,不然二更时难以入睡等。但是上班的话,通常晚上七点前也难有时间锻炼。当然,这可能不是修道同学面临的问题哈mo-呲牙。不知道这方面还有没有更多需要注意的? 我曾经经常晚上去踢球,但是一段时间后反而感觉不舒服,特别是踢球后的那个晚上。但是不太确定是不是因为在晚上的原因引起的。


答:我给出的运动往往是针对青年男子修道的,那么是精气神岁数性别都要顾及,所以和日常运动的要求必然不同,那么不提倡过晚运动可以理解吧。目标不一样,即便同样的行动也会有明确的不一样的边界条件。所以我们和和尚都打坐,但明显不是一回事。道理一样的。


那么最适合运动的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早上,但不是大量的剧烈的运动。就拿大家最喜欢做的啥啥拳来说,早上打拳是可以的。但要在小树林里,有阳光的地方,总体来说环境好的地方。那么真正剧烈运动的时间应该在上午或者下午四五点钟开始。例如下午,五点到七点可以打个篮球,跑个长跑。而七点之后,对我们来说,不会再做特别剧烈运动,但是轻量型的没问题。比如我准备叫下篇夏天晚上学游泳,那么八点结束也是没问题的。而如果大家睡觉睡得晚,可以做些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说瑜伽,或者其他我不熟悉的运动。并不是说吃完晚饭就要歇着了,那肯定不成,吃完要有散步的问题早就讲过了吧。


大体如此。很遗憾自然规律,人体阴阳代谢的基调是没法根据大家工作时间调整的。平时的锻炼身体和我们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不用和目标不一样的朋友争论对错,同样是运动,目的不同的。


修道不是洗脑自己做的就是对的,而是在认识自然规律后,去尽量去接近符合。所以我们和师心自用的那种完全不一样。但做不到,也一样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因为那些改变不了的现实问题烦恼,徒增无意义的消耗,俗称给自己找不痛快。就拿运动来说,是不是可以早起一点,或者下午尽量挤出来时间呢?事事两难全,不可能什么都占着的,所以我早就写过,一边工作一边修道很难的,所以都是尽量在学生时代,叫他们打下基础。这样真的筑基了,等闲不过分消耗,青中年时代也不会把这个底子消耗掉,那么中年事情都办完了,也是依然可以修的,依然有希望的。^_^


2.雾霾天气要怎么运动?

问:自己修炼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很想规律锻炼身体。但北京的雾霾实在太厉害了,只能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出去跑步,这样有时一周两周甚至更长时间都没法出去跑,然后心劲儿过去还会影响天气晴朗时候的锻炼,所以请问有没有适合在雾霾天的锻炼,不会影响自己身体的方式(有一次大概雾霾130左右跑步来着,明显嗓子不舒服)?


答:除了离开,这个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我们也发现雾霾的问题很严重,一般要是在山中,即便有雾霾影响也比较小,但在市中心,这个没法屏蔽的,运动是需要呼吸扩张的,所以吸进去的会更多。所以市内根本不是修道的地方。那么所谓修道预科之时,又在市内逢雾霾,最好的办法就是室内运动。而游泳大概是最合适的办法了。换谁在雾霾天气出去跑一圈也会嗓子不舒服吧。所以,远离雾霾,调整环境才是最终的方案,没有特效的办法。而清除雾霾的影响,我们建议是多喝水,但不是喝到加重肾系统负担那种。还有就是多吃蔬菜。具体的也没法多讲。也不见得适合大家。


3.能成为老师的学生吗?

问:从高中起对成仙了道的事情就特别感兴趣,但那个时候资讯没有这么发达,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气功功法,自己反复去看道德经也还是朦朦胧胧,有些地方现在看来理解还很有问题。此后蹉跎至今,前后也修炼过一些功法,有过一些体验,最值得庆幸的就是不曾成为大师或神经病,能够明白修道这个事情其实最是朴实无华,清静自然,但于具体行事、修炼、思索时还是会时有疑惑,所以能否有面见先生的机会能够当面请教?

另外,此前在内观中心参加了一次十日课程,最后一天可以开口讲话时,身周大部分为信佛、近佛之人,甚是感慨。信道崇道身体力行之人大抵都不会表现出来,言少而清净,生活当中不大容易接触到(我也不太主动)。而身边这样的朋友也很少,可以交流心得体验的更是几近于无,看先生的文章说独学无友则难免偏僻,而我本人性格上其实不太主动,所以能否借这个机会,即便无法成为先生的学生,那如果先生有授课之时,可否给予一个旁听的机会?


答:有几位朋友真的看得起我,谢谢大家的认可,但我确实没有啥精力。


就仔细说说带学生和学习小组等等相关之事,大家就知道这学习根本不是讲个课,听个课就能咋样的:


修书组的朋友笑话我比父母管得都多,但想想我师父当年也是如此的,修行无非吃穿住行。这些不管,怎么修?所以必然是琐碎的事入手,在不同进度下有不同的规矩事宜。所谓戒也,礼也。而不是上来就给本经如何如何,最起码我们完全不是这路数,该读经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少,但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从哪里入手不言自明。他们要是和我住在一起,天天相处,必然不用我多讲,看他们自己用心了,但现在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就要多过问一些,多用些言语。这是为师者的职责,然后我还要考其学业,看看他们的问题哪里没改正等等。老实说,挺费神的。而他们现在最喜欢的事情有两个:


一,是给他们发淘宝上的好吃好用的链接,各种食物水果,还有穿衣鞋子。都是我挑出来适合他们这个阶段吃用的,最起码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脏东西。价格也不贵,他们大都是学生,基本都是没啥银子的,更没什么经验,所以只能我来找性价比高的东西呗。不过现在发达很多,我其实已经是省事了。最近要来见我,我特意找了点平时都吃,但没啥味道了。这次找的有味道的准备给他们尝尝。让他们直观感受一些东西,比我用无数词藻描绘都更好。这样他们就知道性味和纳气的关系。不过就怕以后再吃那些如同嚼蜡啦。^_^


二,是我讲完课下去,他们几个就喜欢聊闲天,然后每次都被我洗完脸再上来,轰着赶紧去睡觉去。上完课最应该的静下来,消化存之于身,他们倒好。习惯了今人那种课间胡扯的毛病,全都耗散掉,最过分是有个学生,刚给他们讲了仁义是咋回事,他课后背着打笑别的同学,不仁仁之类。不用在身上,这些学问都会变成的负担。所以每次都是打折扣的。真是看着聪明,其实笨得很。自作聪明,轻浮坏实。而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没带学生的时候还好,但开始带学生,就会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多些,这样是不对的,不以修身为本,教着教着我也难以进步。所以学生必须是自己上进,而不是我督促,以后呢,我也不打算整天督促了,他们自己能做到,我自然教下面,做不到,我也不会费力气和他们的恶习较劲啦,我还得前行,不以修身为本,皆非吾道。所以,看自己努力居多。


大家看到了吧,真的要管要费心才可以,而我实在没有多余精力啦,^_^。


至于公开的讲的原则必然都是道门甚至华夏通用的基础居多,无非是祖师圣贤所言,我换一种现代人容易接受的白话方式给大家指个方向,垫个底子而已,剩下需要自行填充,靠别人都没用的。这也算是述而不作的规矩,不敢以此扬名?所以一开始就言明不会和别人说我是谁,啥门派的,在哪里之类的。这是上网的规矩,那就真的不会回大家,还请见谅。知乎私下问的朋友已经有十几种猜测了,其实都没意义。看干货就是了,有用没用自己心里清楚呗。^_^。


我教学生的都是本门家法根基,不同于通用之学,自然又不可以对外。里外要分得清,这没啥难理解的吧。我给他们讲一文,一周一次。一次一段,要讲两三个月为一遍,现在讲了第三遍了,每次都不一样,都能更加深入,这也是给他们奠基用的。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现在赶着他们去学别的,都不会去学的,因为没意思。。。也看不上了。所以我们所传所学和那些江湖上神叨叨的,啥啥传闻的都不一样。就是纯粹之极的学问,但确实是那些东西的根本,那些东西是先辈们造出来的工具,但怎么造,以什么造之理才是根本。我们恰恰是掌握传授这些的。所以也不用再来问我哈。^_^。


那么我确实不想再给自己找事了,多带一个学生,就多消耗一份精力。除了以前说好的,留下门户,需要通过考验的同学,其余都是从以后的学习小组中慢慢看了。真的是那块料,各个基础要求都能达到,真的有希望学出来的,也非不可,但要求会比较高了。只能说我在教学中积累了经验,对于不用我该操心的事,我都会降成标准哈,比如运动能力,学习习惯,基本品德,为公诚敬之类的^_^。我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在自己的修道前行上,以及对知识能力的传授督导上,而不是整天督着他们锻炼这种事情上。


至于见我之事,大可不必。其实我公开的文字,很多仔细看都是可以深入的,或许会有所帮助。修书的朋友们也算有体会,每每问到点子上,我们一起抚掌相庆,隔着屏幕万里都能觉出对方的高兴雀跃来。^_^。那么即便当面,我也就是这些话奉送啦。见我不见我,都无所谓的啦。^_^。



关于学习小组以及旁听:


1.大家有一件事没弄清楚,论语小组乃至以后的学习小组都不是我来讲课,我只负责引导,教授方法,而不是一句句一言堂那种上课。所以听课旁听意义真的不大。自己不动手修学,等靠要从来都不是传统教育的。


2.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耐性,指望光听课就像听评书一样,就要如何如何恐怕是不适合这个小组的。


所以我们不开放旁听,但会伴随论语小组的进度,出一些阅读思考题。没有时间参加或者学力已深不必参加的朋友可以和我们的思考题相伴而行,然后根据答题情况定期会有交流。大家觉得咋样?^_^。


我们开学习小组,主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问学,互相促进,也不收钱,也不图名,耽误是自己的时间精力,不太希望被有一搭没一搭的旁听者破坏学习气氛。所以门槛比较高啦。我们是有作业的,有规矩的,有方法的。大家共同分担相关事务。其实是个学习互助小组。这是应大家要求决定设置的。旁听是做作业还是不做作业?是守规矩,还是不守规矩?没啥特别的情况,还是用上面那个答题然后定期交流的方式,两全其美。主要很多朋友确实没有时间,这样可以自行调整,两不耽误啦。


3.论语小组的进度会比较慢,主要不是说论语很难,而是希望参与的同学培养一种坚持钻研&淡然治学的习惯,细水长流,养成一定的规矩规律。然后提高一些能力,我们授之以渔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治学的方法。我是真没力气开个大班讲课的。所以这才是劝学的要点。不是我在讲课,而是大家课前准备,课上讨论,积极探索,磨砺学问,真喜欢的人会觉得很有意思,不喜欢的人,或者志不在此,根本也维持不了几次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们负责维持这个氛围,那么遴选出志同道合者,吐故纳新才是我们的职责呗。^_^。


本来网络上的互相交往就是诚意不足的多,大多是试试看的心思,或者干脆认识个神叨叨的好有啥事能问之类。。。尤其不花银子那种,那就别试啦。我不愿意设置银钱的门槛阻挡那些想学习却没有经济实力的朋友。所以是以长期友善&答题积分为基本判定标准的。答题就说明你符合基本的要求,可以写作业的哈,^_^,分数高的,说明善于思考总结,最适合小组氛围。所以套路早就设置好了;至于长期友善与否,届时上知乎ID一看就一目了然,我们三年从来都不提此事,但实际上知乎上恰恰这两个数据代表着礼尚往来的基本礼貌。所以一切都是有根有据的选择。^_^。


4.为道为学,皆贵在专一。旁听本身就是不专一的体现。学就好好学,不学就不学,没有三心二意之说,没条件可以等有了条件再说呗。所以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旁听还是算了。实在抱歉。请大家理解。那么学习小组基本就是靠着答题积分来敲门的。这样比较公平。请大家理解。


备考的或者很忙碌的朋友大可不必着急,这种形式会延续一段时间。这次不行就等到下次。不着急的。


5.不谈不受理杂事:


很多冲着无聊事情的朋友其实没必要,我们不讲什么神叨叨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咨询平台,婚丧嫁娶求财和合啥事都来问问之类的。。。这肯定不是我们的风格。到时候莫怪不理不睬。所以内容限定仅仅就是学儒以及简单的修身基础,给传统文化和日后登山垫个基调而已。除此一律不涉及,既不会报黑料,更不会讲什么道法,没有基础讲经就是胡闹,所以不适合喜欢这些类的朋友。冲着学问去的同学才是最合适的。那么请积极参加问答积分,也请有基本的礼貌,很多朋友说话都是横的,硬邦邦的,那么再有才华,也不适合团队治学,只能忍痛啦。但依旧可以和我们交流。学习小组气氛,那么骄傲不知礼数,太过自我,不守规矩,不完成作业的朋友,都和这个治学气氛不妥的。


再次强调,对于没有时间和条件参与的朋友,或者学问已深,没有必要参与的朋友,我们定期会把思考题放出来,大家届时答题然后会有交流的,一样会有所获。这样即不用参加小组,也可以满足自修的进度。那么旁听与否也就无所谓了,^_^


这些都写清楚了,没啥难理解的吧,我们自己也是按照规矩来。也谢谢大家的理解哈。^_^。


小编按:祝大家谷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