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布化,天行已过
今年写的已经超出很多,该说的,该警示的早就写过了,本想歇歇,安静过年的。不过既然事情不断在发生,也就再稍微写写,以助大家安心过年。
这次其实是典型时气温病,它会在人的各种行为下发生变化,具体最后变成什么,得看人咋处理。
武汉这次的新型肺炎在传统医学视角下来看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就是自然时气。用大白话说就是暖冬加阴雨连绵造成的。身在武汉的同学都明显记得,一月七号凌晨,也就是小寒交气不久,晚上有冬雷震震,不少武汉的同学被震醒。这是典型的地不藏阳的征兆,不是说那之后就是地不藏阳,而是整个冬天武汉地区都有这类现象。积攒到一定程度,地气外放的比较多才会成雷。而那之后的五天、十天没啥特别的增长,而是小寒内第三候开始快速增长,其实是合节候蕴病为温的机理的。温病多是蕴病而生也,很多人都是有点症状不去看病。但等到七天到十天左右估计都会去医院,也就是小寒三候接近大寒才有这类新型肺炎开始快速增长数据的。这是乘时而来温病典型的数据分布,并不见得是外界推测那样特别故意轻慢和瞒报。五日为候,温病蕴发,天时令之。典籍里应该是有记载的。
冬天阳气入地应该滋养休眠的,结果因为天时不和,阳气不曾安于地下等待惊蛰而外放,蛰虫不眠,就是这次温病的自然来由。这种事在中国古代经历过很多,各代各家医书都有记载。今年又是己亥年,《黄帝内经》本就记载了今年“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正合今年武汉之事。对这种现象,魏晋王叔和先生在《伤寒例》中也有记载“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大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这是对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并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发病机制的补充解释。若是加了别的年中或别的不好的气,叫做疠气。这是东晋葛洪先生说的。而到了隋代巢元方先生的《诸病源候论》说:“伤寒之病,但人有自触冒寒毒之气生病者,此则不染着他人。若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发病者,此则多相染易。”就解释了从个体得病到互相传染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岁时不和,加上乖戾之气,则多易相感。
什么是乖戾之气呢?乖者,不平,相背也。冬天不寒反温,乖也。戾者,狗从门缝里挤着也要扑出来咬人的感觉就是戾气。画面感十足吧。落实到天时上,就是一种极端偏颇的具体气候状况。
武汉这次主要是过长时间的阴雨不见阳光的天气持续太久了。落实到人身上呢,人的戾气就是偏执之气,过度担忧乃至恐慌,以至于更加严重的负面情绪都是戾气的一种。而这种气可以造成病气的变化,为它们在人类群体中的广为流传开通门路。所以实际上,瘟疫都是有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一般的传染病不能算瘟,必须经过包括人的负面情绪和病气在内的各种人类社会的条件“温养”,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级,这时候才算成了气候,此时才能叫瘟。而从瘟发展到疫那是需要更夸张的无数信息的积累。当已经到了被动污染,没有自主选择,如同被奴役一样可以被感染的情况才称之为疫,所以《说文解字》上写:疫者,民皆疾也。现在正处在到底是不是成瘟的关键时刻,和疫没啥关系呢。但若是任由这些信息快速的积累漫布,总是不好的。所以我们才写这篇消毒文的。
在1918-1919年间,也就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真正的瘟疫流行过这个世间,就是有名的西班牙流感,诨名“Spanish Lady”。虽然是叫西班牙女士,但却是在美国开始流行的。其中过程堪称惨烈,为了不引动大家的负面情绪,我们也就不多给出细节。简单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850万人,而随之而来的流感死了2000万到4000万,而当时世界总人口仅17亿。损失之大不可谓不重,所以这一百年后所有的国家对流行疫病的控制都是极度重视的。
而在历史时期各种大面积疫情流传前都有几个扩散阶段。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恐慌程度和疫情扩大的前后关系,大都是一定范围的恐慌后,才会发生更大面积的疫情。所以在控制疫情传播的同时一定要平复人们的情绪,避免谣言漫天,避免出现逃离的现象,人心无根草,随风就吹倒,公开透明为的是理性面对,而不是增加没有必要的恐慌,否则从经验来看,就会从局部地域性扩大到更大的面积。
这次国家重视程度可谓极高,主要的原因是春节人员流动大,在不同环境和人的身上有可能出现变异,所谓瘟也。这次按照甲级标准来预防是个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人群的负面情绪依然是可以给病气的传递提供温床的。所以这个度要把握好。大家也注意不要好心做坏事,过度担心,过度关注,增加信息非良性积累。
武汉到底是不是有很多人犯病,这个不好说的。因为天时所致,所以身体弱、阳气不足、心思容易焦虑的人群可能确实有些轻微症状,但若是说这些人绝对都染上了,必然不真。很多数字都来源于疑似病例,其实现在暖冬,很多人都有点干燥,有点冒气的症状,但因为那边的信息太多,都会不自觉担心自己是这种新型肺炎。所以都往医院走,医院如临大敌,又提高了防治的级别,所以造成了床位不够的现象,再被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若有若无地夸大其词,就成了公共信息卫生的问题了。若是不能理性认识这个自然现象以及伴随的各种人心变化,过度夸张,那么不断在一定范围发酵孕育就有可能会导致瘟病流行了。所以这次其实是个双重的考验。不是简单对医疗体系的考验,也是对人心的考验,对公共卫生事件中人的情绪控制和传播调节的考验。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瘟不瘟,疫不疫的都看大家。看看公共信息环境到底是不是那么脆弱,看看人心到底值不值得。平常心,补益阳气,谨慎地应对就会安然无事吧。
讲了这么多,武汉那边的病到底有啥预防上值得注意的特点吗?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武汉阴雨太久,人不受天阳,又是暖冬浊气,病气欺负阳气弱的现象已经很明显。老弱和已患病者是易感人群,所以阳气重的孩子或者青壮年反倒不是易感人群。这点专家们已经证实。那么大家可以增加阳气为主来预防。
目前来看,真正好用又简单的办法,其实是用高浓度的酒精擦拭家中家具,正好是年底腊月大扫除,大家勤劳一些,干干净净过年应该问题不大。如果面临的是阴雨连绵、阳气不旺、家中有长者抱恙的情况,可以烧酒增加阳气(具体操作是把高度酒用明火点燃,但是要注意安全,避免引发火灾)。
如果真的因为有些人不断煽动恐慌情绪,迎合这个时代的人心惟危,导致大面积成瘟成疫,那就是仇者快亲者痛的事了,大家仔细看看那些谣言的来源,背后都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律的。后续我们也会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给大家提供合适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