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5岁持身小建议
早就有朋友要我写写中年怎么修身才好。不过一般情况下,45岁以下都还算是青年。其实从学生&毕业生时代到中年之间,还有关键的青年时代。前文说了30岁以前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那就再写写30到45岁之间的。这不算中年,只能算是青年。但是在往中年过度啦,这个年龄段的自然和社会特点决定的修身侧重与学生时代有所不同。
常人血气从30左右开始从巅峰慢慢衰落。当然这就是平均看来,要是从小修行,或者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生活作息&心理素质,这个过程会更加缓慢,若是从小就消耗很大,也会提前开始&消耗比较快。所以大家别纠结于具体的时间,大体如此而已。但总体来说这个过程对大部分人来讲都相对比较缓慢。也就是很多朋友到40左右都还觉得自己精力和二十来岁差不多呢,但其实很多细微上面都已经不同了。到了40岁才会觉得慢慢步入中年。
这个年龄段的内外特点如下:
内因:气血从丰隆转为走向下坡路。
所以核心的理念还是延缓这个过程。修道需要有比较悠长的寿命才好。不然没完事呢就没了,或者出个神就以为有修行的笑话太多了。不值得提。那么要从开源节流入手。
外部环境:往往可以一言蔽之,压力比较大。
那么问题就转换成要在各种压力下,保证气血衰落的比较慢。所谓持身也。而上文所写的关键之一,就是修道身体素质在于气血足不足。气血不足,再年轻也慢,同理,年岁再大,气血够足,也可以修道。这是自然物质基础,剩下才是功法心法修道的办法之类的。那么泛泛讲节流开源就是两个关键:
一,节流者,就是找到除了自然流逝外,什么事情最耗气血?那青年到中年阶段人最耗气血的事情是什么呢?减少哪些行为就会减缓损耗呢?
1.争心
七情中,怨愤憋闷妒忌最耗气血,这三者是经常是连在一起的。最伤五脏的。尤其对于30到40年龄段的人来讲。生活事业压力都比较大,拖家带口,家中顶梁柱,老婆孩子,有时还有父母也需要照顾了。这些不用我多说了吧。这个阶段是人生最好攀比的阶段,各种压力下,各种需求下,不断攀比反而造成的分心丧志而不专注,导致了七情的造作。所以消耗气血是剧烈的。而这段时间若是能够保证自己气血缓慢下滑。那么即便步入中年,也有的可修的。
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竞争心态,这个年龄段最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因为竞争而大规模扰动七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憋气嫉妒怨怒。这是我们认为中年人最消耗气血的因素。所以古谚云:中年忌争。
其实上进竞争并没错,人活在世间,总是不断求存的。俗称上进。但这不应该因为竞争上进大规模刺激连动于七情。所以年轻时代加强竞技竞争心态的精神素质培养,可以分离这种情绪和竞争捆绑的关系。也就是上文所讲的竞争心态问题。不怨不怒不等于不求上进,很多人把这两者完全混淆了,一来就是不争,行为上懦弱,转化成了一种颓废的心理在起作用。这完全是误解。竞争上进不一定会产生妒忌怨怒吧。反而,上进来源于专注,是专注的结果,是专注的反馈。而专注就不会有力气转移到七情上去。
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20604/answer/144551774
所以不争在现实意义上,而非修道意义上指的更多是不争不现实的东西,以避免七情的泛滥,但具体的上进的行动恰恰不能松懈。这样身心反倒是协调的,人和环境也有一定稳定性。你的欲望和能力搭配,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东西,实事求是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与自己应得东西之间的平衡,那么理智客观而不矫情。这在黄帝内经上讲叫做“适其所欲”。这样不敢说可以完全屏蔽掉妒忌怨怒,但最起码最耗气血的那种情况不太会出现。^_^。比如,气迷心,气的半夜睡不着,或者挖空心思构陷于人,都算这类心理造成的现象。
当大家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会慢慢做到即上进又不会“争”。这里是争心,争意气,七情之争,而不是实干之进取。因为实干之争没有分心到妒忌怨怒上的力气。修道既然是逆旅,必然要努力,要上进,但这不妨碍一个坦然淡然平静的心理状态啊。而最容易达到的方法,不是心理建构出来的平静,而是专注造成的对不相关的事情的不注意和高度专注事务时候没有多余分配到情绪上的能力。所以恰恰是这个年龄段事业上升期最适合训练的。
古人先辈炼己之时,这一步早就做到了才有的。所以多有入朝为官,四五十岁致仕退而修道的。南宗为啥老人也可以修,关键也在于这点。但其实这点不论哪宗都差不多的,没有平静的心态,没有理智控制好的七情,没有克己的自大,练啥都是点炮仗啦。而做到这点,往往老的慢些,气血消耗反倒比较小。因为气血使用效率高,身心结合度高,没有乱七八糟的造作七情干扰身心关系,而大量浪费消耗气血呗。^_^讲出来不难理解吧。但真的做到却比较难。因为青中年很多习惯,思维惯性,性情特点已经养成了。需要慢慢改正调整了,所以关键仍在年轻时候的好习惯好根基的培养。岁数大了,很多问题都难一下子改掉了。
2.应酬。
这种是即没法避免,但人际交往之学,尺度分寸莫过于儒学。所以哪种度最合适,其实可以通过学儒来把握。依然是学礼。虽然会因为时代有些分寸具体的不同,但依然有现实意义。但不管咋样,应酬确实是现实中消耗气血精力的“大户”。我个人原来最头痛的就是各种应酬。既不能不应酬,也不能老应酬。所以工作最好找一个应酬比较少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这岁数的人更加圆滑了,社会经验也越加丰富了,少了一种锐气,多了一种什么都可以都想试试的“心理”,所以直接体现在社交上就是更加广泛了。其实反倒是老了,是背上了包袱。所以学会拒绝还是必要的。这点确实很难办,我原来也没有特别好的处理方式。只能以礼,以规矩处之。所以也得罪过人,但并不失礼,但有失就有得啦。修身为本,不离修身,必离不修之事呗。
所以只能给出原则:不要过多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人际交往上。很多时候真的就是吹吹牛扯扯皮,互相满足下心理需求,那不如回家静静读读书,或者锻炼锻炼呢,再或者,把饭桌酒桌上的沟通挪到运动中,读书交流中去。但这个在中国这种现实社会中不太现实啦,我也知道,但依然要指出方向呗。毕竟社会在进步,吃吃吃,喝喝喝,吹吹吹未必是所有的人应酬方式。但需要的交际,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依然要有啦,这个度的把握,要根据大家具体情况来自己摸索。
3.杂事。
所谓杂事其实往往除了琐事就是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在里面。处理杂事,各种零七八碎的事情也是颇消耗精神体力。而关键依然在于情绪,不要厌烦着急。这些事不扫清楚,不处理明白,很多要做的事都没法进行。那么不要在情绪上抵触它。因为这种抵触不等于这些事你可以不做了,该做该完成的没人能代替你。完成不好,完成的效率不高,依然会影响你最终最想做的事。
我总给我学生讲,也许你现在的学业内容不是最有意思的,甚至是厌烦的。但是你上了学,总要毕业,总要有这个学位,然后以此为根基继续前行,这是日后需要的垫脚石,你不喜欢也要做好,而能够专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其实是专注力提高到一个档次的表现啦。尽职,斯意也。因为抵触情绪,任性任情耽误了学业进程,修身修道的时间不能保证,尤其是不间断性就会被打乱。不进则退的。学生们已经有人有了切身的体会。希望引以为戒吧。这就是不带情绪色彩的尽职才可以保证在世事中有游刃之余力修道。
所以处理杂事,也是这个道理。再繁琐的事情,再难再没有意思的事情该做你也逃避不了,那么不如摒弃这些人为的情绪,去尽快尽职的去完成好了。越拖拉越耽误你喜欢事情的时间。我每天精力最足的时间拿来做最要紧的功课,然后就是把琐事都处理掉,最后到了下午晚上除了必修的功课,还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可以写写东西。没有人是没有琐事杂事要处理的,就是别拖拉成了累赘就不怎么耽误消耗气血了。那种明明知道有好些要紧事要做,但一直上网玩游戏拖着,然后再自我安慰其实挺耗神的,心理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难免不阴郁些以致抑郁啦。而做每件事都专心的话,一次只有一事的话,一样在练习有用的东西。古语有云:啬神为宝,除了不用,其实就是专注不分心,则神反倒专宁不散。你整天上网打游戏,分心看这种无聊的信息是散神的,还不如专心做点正经事呢,所以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每天正经事不做完,你根本不可能算是修道呢。
4.焦虑。
泛指对自己和环境不满意造成的负面心理状态的积累。就拿上面几点来讲吧。立志修道,却难摆脱现实,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陷在不合适的环境中,很多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完美,但你又明知这样做不对,急于改变现状,又没法子改变。这种扭曲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焦虑。这种心态导致的问题依然会大量消耗气血,身心不宁,也就是身心不符,也就是原来提过的所谓养生病,自己跟自己较劲。
这个时候就要明白,方向和终点是两回事。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都是需要过程的。只要专注做什么都还是比这种焦虑造成的损耗小的多。不要因为这种事去纠结以致于暴躁焦虑。所以既不能不朝正确的方向走,也不能把这条路认作是笔直的线性的,可以一下子跳跃达到的。那么就要面对现实,要接受,要分辨清楚主次,慢慢有可操作性的去改变,去掉头。断崖式的大转向不是不可以,但往往有很多后续的问题。作为中年人,或快要到中年的人。其实自己要什么已经很清晰了,你能放弃的东西,你会慢慢放弃。你舍弃不了的东西,也不能是强制性的舍弃。但方向对,想明白了,慢慢会淡而不牵挂了。这需要时间。
现实恰恰是修道这种超级理想主义者所需要的品质。因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会想怎么从现在不堪的现实走到那个理想,会想怎么真正的去实现。那么会对现实有实事求是客观的评估,然后按照可行的方案去逐步走向自己需要的光明。这其中的挫折和不如意都不会影响这个大方向的。^_^。
以上四点,是最常见的节流点,其实关键就在于情绪上面,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而心之所以累,是因为身心不一,主观认识和客观环境的不统一。那么就要减缓减弱这个问题呗。
二,开源者:就要增补恢复气血。
日常在和环境的互动中增补气血。
1.规律作息。
或者说固定的作息。一个身体节律的形成,可以使得身体自动进入一定的轨道,一来会少消耗气血,二来会在自身的平衡中补之养之。而作息很乱的人,每次身体都会再次消耗气血来适应调整。睡觉是最recharge气血的。大家都有切身体会,不多言啦。
那么关键要点就是保证睡觉的时间和质量。但依然是如果有事,一两次打乱,并不要紧,身体的节律不是那么容易被破坏的,不要形成心病,这样反倒容易失眠,不是强行通过心理来调节,而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调整好,身体在一定强度的消耗下,会自行找到自己的节律。这是我们道门的调整思路,而不是整天想要如何,而是做了这些必然会产生下面的结果,靠心和靠行,这两者并不一样的。但可以互相补益。
具体真的不一定几点睡就是最好的,有的人下班吃完饭十点了,他也不能十点半就睡吧,所以现实的,符合自己生活工作规律的作息就可以了。就是尽量别长期打乱扰乱这个作息就满足要求了。所以睡晚点,睡早点,无非是起的早点晚点的问题啦。别逼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作息。但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早点睡当然更好一些。
2.饮食适度。
如果不是自小有特殊的饮食习惯,不要贸然单一饮食,XX海保健医生每次给大官们配食物,都是种类极多,每样一点,这是适合绝大部分人的。是正确的做法,因为人不是单一元素可以维持的存在。所以不赞成一开始就吃素,因为虽然吃素并不见得缺什么,但转化起来一样消耗一些东西,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摄取。但如果长期以来有吃素的习惯,那么也不用在意这点。因为人的可塑性极强。习惯其实是身体已经完成了转换的情况。
而到了一定份上就可以吃素,不过再有需要的时候,也还会再吃肉了。这个过程分人。主要还是平衡气血,滋阴补阳。每个时间段皆不同,实在没法具体写了。反正别指望营养不良能如何。^_^。当然除非年轻时代已经有底子了,那么可以有些特殊处理方式,但这不适合于大众,就不写了。
3.运动损益。
这个年龄段的剧烈运动可以少一些了,平均运动强度或许可以低一些,但时间可以延长一些。这种耐力的训练其实在积累一种保持巅峰状态的能力。从武火进入文火的过度期间就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不温不火就是恰当的形容词。那么就拿游泳来说吧。可以游得慢点了,但是可以游得时间长了。游两个小时,不到4000米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强度降低了,但长度增加了。但难在两个小时都在游,估计大家明白我啥意思了吧。^_^
这种其实是对自己气血的一种锻炼,姑且算作一个开源吧。
4.习静平气。
若是学生时代的专注度已经练出来了,这个岁数可以习静了。气血不会那么容易躁动,而有些办法可以平缓安抚气血的平衡,也算是恢复气血的方式。而不是搬运气血徒然消耗。这是两回事,也就是大家最喜欢的打坐了。或者站桩之类的。但前提是你专注度够了。
具体知乎上写过很多了,不再赘述。大家有暇自行查阅。^_^。
最后打个比喻,一下子就能明白,大家觉得是堵车在北京三环,一脚一脚的百公里耗油多,对车子磨损大?还是以一定稳定的速度开在人少的高速上百公里耗油多?磨损大?是不是很好理解?所以全文无非就是一个稳字。这个岁数也该啥都趋于稳定些消耗少。所以情绪少干扰,作息饮食运动要规律啦。^_^
以上就是目前我能想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持身建议,要想修道,底子要好,那么最耗底子的时间恰恰是事业上升期和家庭事务最多的年代,所以本文大体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而非具体限定死的。
其余的大家可以私信留言,我们酌情解答啦。^_^
最后到了出题的时间:
3月3上巳节,以前写过这是很重要的节日。然后就是清明节了,大家记得祭拜祖先。
1.请问上巳,寒食,清明之间的关系。
2.为啥上巳修禊 要在水边?还有用什么?为什么用?
其实和上面一道题是一个意思。算是上道题的提示。^_^
上次的题若是题目太大,大家答这道也一样积分哈。^_^
清明节后的周日阴历三月十三日戌时为止。请发知乎@cyberbrain私信。
小编按:大家的留言小编都收到了,我们都做了标记,谢谢大家的热情。但是小编没法一直守在电脑旁边,所以没法一一回复了,实在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