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古以御今 上山知有止
前几天陪友人爬山,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他玩的比较尽兴哈。^_^。山花犹未远,途径山中农居,静谧安详,颇有世外之感。友人久居城里,见见天光,肯定会开心。他特意请假,避过周末,我们又动身的早,一整天下来,也没碰到几个人。倒是小松鼠没少见。^_^ 路上聊起知乎上所写入山之事。他建议多写一点,因为有朋友真的去爬山了,^_^。那就写点相关。
南山隐居,常闻有言,“不破本参不住山。。。” 实际上,这和道门一点关系都没有,是禅宗的科儿。我们入山自有规矩,居山另有要求,明明是修道的,别整天老拿和尚的口头禅说事。我们没有本参的概念,不得要领,硬要强安,南辕北辙,根本不知进山为何,盲目追求隐士生活,其实对自己没啥帮助,有不懂规矩,弄个老寒腿是太常见的事。这样是执着于入山之名,而非专注于修行之实。
所以首先还是要先问自己,为啥入山?每人答案都不同,目的不同,也就是造成了在山中的举止不同。同样一拨人,不同的目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道门自古常伴青山绿水。对于进山自有一套准则。具体条文对大家没啥用处。我就讲些从根本原则里演绎出适合现代人的建议吧。掺些小故事。也算是我这些年的小小体会。建议不是教条啦。^_^
原则:
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2.利而不害,纯纯自归。
3.执古御今,被褐怀玉。
解释:
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这条是修道的大原则,也是道人专注的目标,落实不到身上,就拿脑子想,光在嘴上说没用。不管做什么,此点都要铭记在心,那么进山也一样要符合这一点。然后以己及人,方有正己化人之说。守根忠恕之道也。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修行要先善待自己,不是溺爱自己,由着小性子瞎折腾。而是行有所止,方敢为善,方为时中。这才是修之于身。这个知有止绝大多数是由老师教导的。是故学而知之。爱惜善待自己就不要逞强练功,爬山进山也要有自知之明,这是本原则在不同事务上的具体演绎。这条还可以衍生至衣食住行修学等等各个方面。也可以作为德行要求的诠释。德尽则亡。身德并存。修德既是修身。无德,身有何用?无用自然天道不予。所以《太上感应篇》,先以不失德而不减算为基础。修德日深,则更类似自然之法则。这里的善,德都是原始的自然本意,和一般的人间教条有些区别。参见:做好人? - 知乎用户的回答
–由简入难,对于没有任何野外经验的同学,不熟悉山上情况的同学。不要独自进山。尤其不要独自去爬野山。无人便是好风光,若是你都没了,风光再好,也么用哈。^_^。山中局部气候不稳定,强对流天气情况下千万不要进山。
所以,建议大家要和有经验的人熟悉线路,学习爬山的小常识。户外网站很多,绿野等等都可以参加上面的活动。我早些年就是先参加绿野的活动,跟着领队走几次,先认爬野山的道路,再找方便我去,合适我去的道路。日后自己去。这样既避免独自进山迷路,又训练腿脚入山知识啦。进一步还可以学习现代野外生存知识,再结合山居相传的知识,进山修行就会更有把握。
–我们和户外登山运动有区别,他们往往为了更快更强更高,挑战极限,负重较多,连续折腾,不是我们修道所需,尤其是还没入门的,平时缺乏锻炼的,若是留下暗伤,日后一并爆发,挺麻烦的。也不要贪凉,一到山顶,仗着自己有武艺,或者身体素质好,就四畅大开,这绝对是做。我们需要避风,而且到了一定阶段是不得不避。不然够受的。其实练武到了一定阶段,只要一去人多的地方就排废气和这个道理一样的。有些户外爱好者最喜欢爬完山就大喝一顿酒,这样性散气乱,对我们来说更是适合其反。他们只求快意,目的不同的同学不可因为抹不开面子就跟着一起乱来的。
也不能掉进追求装备的大坑,户外运动中有一大拨人,是所谓的装备党。追求的就是装备的高新精致。这也不是我们的追求啦。我们进山上山,参加户外,都是有和他们不同的目的。但你得清楚这个目的是啥。
2.利而不害,纯纯自归。
仁者爱山,利而不害。自然不会“开山做怪”。那么请爱护山上草木水土。高明者以不留痕迹为上,千里走单骑,不带走一片云。^_^我们都没这水平,具体就先说几条适合大家情况的吧:
–不要在风干物燥时点火,春天尤其不可以,即便在先秦的《礼记.月令》里也有明确的要求,春时不许烧林木。若是为了自己抽根烟的小小欲望,一时大意造成山火,毁了无数草木生灵,当真不妥。
–不要把不能降解的人工品留在山上,即便有垃圾桶,但是因为没人收拾,一样没用。我们这次去就看到垃圾桶边上全是矿泉水瓶子。自己带上去的人工物就自己带下来。包括食物包装塑料袋等等啦。原来户外活动有专门的青山活动,非常不错。
–不要在山里乱说,乱挂宗教饰品。尤其在野山上。等闲不在山上走夜路,不去特别幽深不见阳光之处。没有什么几率碰到啥东西的。你别自己嘴欠,说些不该说的话,念点不三不四的咒字。乱吹牛,说是非,也是不妥当的。而乱念咒子经文更是不好。
有不懂事好奇的,或者有需要的,听见你念,就直接找过来。以为你能解决,一直跟你回家,然后就热闹了。顶多随身带着宗教饰物护身足够了,而不要到处在山上乱挂宗教性的饰品,涂抹乱画。
当年三十万任破切纵横朝阳的时代,就有各种信徒给各地大山里密林中巨石上,挂那种风马旗五色经幡。到处乱留字。这种做法我们是反对的。他们在自己地界已经把山川都染上这种信仰的颜色,就像雪莲花上泼了层油烟机上那种油一样的感觉。油腻腻的啦。然后还要走到哪里带到哪里。首先没啥用,根本起不到他们说的那种效果,吹风等于念经?清风不识字,更不认得番邦文字。所以更无所谓功德,其次污染环境啦。实际是败德之举。青山绿水,自有颜色,山河百物,各行其道。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然之上。强作人伪之意尽表无疑。岂会有功有德?真的很无聊。最起码不是我们的菜。
若是信道,千万不要到处留下记号。又是不小狗撒尿占地盘,溜达一圈就要到处打下自己的标记,无礼恶俗不说,其实也会有所谓的“因果报应”。有些人根本不知那些经幡上写的啥,其实竟是不皈依就下地狱之类的奴隶主时代遗留的说辞,无礼之极。而且其余祝词也不合规矩,压根不适合礼仪之邦的生灵,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欢迎自以为救人解脱而高高在上的普世思想。而且对于有些来说,音形字义皆有禁忌。他们根本不知。小来小去或者不在乎也就罢了,若是挂在人家久居之地,又是个脾气不好的,可就热闹了。到时候三十万人拨鞋都来也没用。
九十年代末,我们在东北大林子边上处理过一类似的问题。人家气势汹汹找上门来,上来就开骂:“XXOO。。。井水不犯河水,你XXX在我家门前咒我们一家下XX。我们不从秃X,就咒我们那啥XXX。特意来看看你有多大本事。XXX!”这就是脾气不好,要来找个说法的。那些傻乎乎去挂幡的人,还等着奴隶主许诺的功德呢,结果天天噩梦被打,衰病同来,各种破事,再乱找人处理,结果险些酿出人命。苦果自知。悲催啦。
宗教经文并非都是善言善语的,对于不讲理的自然有办法对付,但也没有必要无缘无故去惹怒别人,但不明就里者,自古不罕见,总觉得高人一等就要指手画脚,不听就要恶言相向。那么欠招被人收拾,我们也只能劝。没法子强制。也不会为了这个和人家打架,理不在人身上呗。而且凭啥教你惹事的任破窃不管,得土道士管?当时处理这事的是位正一火居老道长,那些自以为顿超三界无上正等正觉的替补队员们,高举四个凡是,平时十分鄙视道士,别说香火了,就连好脸都没有,外道外道的喊的比谁都欢,最后各种高大上都没用,还得找土教的。前倨后恭。治好了,再前恭后倨。又去还愿给和尚啦,后来据说改去教堂了。都是神佛的功劳啦,^_^。真是哪个吓唬的凶信哪个。有些东西先天欠费是没办法治好的。但凡道士都见过这种嘴脸的,往往是哭笑不得。有事毕恭毕敬,过后又如路人。哈,老道长讲这事的时候说到:“人情冷暖只是平常,何必在意?我们就管好自己这点事就成了。“是啊,我们不是要渡他们,只是完成任务,他们不过恰恰是这个任务中出现的人物而已,换谁都一样。而若其人感念天真道德,愿意走出火坑,那是自己渡自己,自己有了这追求,自己发力。那个时候我们才会看到啊,自己都不真的用力,别人能有啥辙吗?^_^
这类经文咒子不光佛教有,道教也有,杀鬼灭妖的咒语,道教自古有大把大把的。那得是有适合场合用的。得有职箓,有功行,不得已而用之,有些人不懂,不分场合情况直接拿着天蓬杀鬼咒到处乱喷,和任破鞋有异曲同工之病。除了吓人,没啥用,更多是自找麻烦之举。所以平时那啥神咒等等,平时那句杀鬼万千都改作那啥的。就是怕你平时不小心随口念出来给自己惹事。而真正科仪中,驱邪诛鬼例如火犀朱帅,那真的是对恶鬼的,自然里面都是杀镇而不是度化了。而金光咒里丧胆亡形不是这类的。平时念没事。除了这类以外,不会乱用的,否则你德行一旦不足,落井下石的可多了去了。很多都是以前不按规矩,学点就嘚索,瞎折腾落下的病啦。最后下场堪忧。所以道士不乱念咒,不先犯人,能劝就劝一句,绝不悖规矩,自然有理有矩,有事师门才能帮你撑腰哦。^_^。王帅和萨祖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敬天自然敬山川草木,不敢为主,即便居山,也言客居,何况只是进山了。若是采药渔猎都是有规矩的。要求尽量不要断根绝户,别贪心把人家挖断杀光。也不要留下自己的痕迹,尽量保持原貌,所谓纯纯自归也。这样才是道门羽客风采。光嘴上说慈悲而行动全无礼敬,说破大天都没用的。“小狗撒尿”这种没教养的事情一定不能干,别再给祖师爷丢人了。若是山中有害,而需除害,你也得有这个本事才行。连知道缘由的能力都没有,你就打打杀杀的,这不是炮灰是啥?所以还得是自身过硬才可以,但是现在基本都碰不到了。就别瞎想了。
–若是碰见倒毙动物飞鸟,以自己能力为准,若是可以的话,令其入土为安。这是山居道士的规矩。我今年就埋了只野猪。虽然不大,但也不是我能抬得起来的那种。我是裹着毛巾戴着帽子眼镜手套干的,这是我上山必备。哪天正好在路边看到,就埋了起来。这个时候可以念叨入土为安,尘归尘,土归土。至于什么往生超度之类的咒子。其实没必要,但你若是觉得自己功夫足够,不用洒净开坛启圣告祖,那也念无所谓。其实作用没啥两样。我用手挖的坑不够深,所以上面土不够厚,就找了各种石头压好。省的被别的野兽挖出来吃了,就没有掩埋的意义了。死后不要暴晒。埋的话就不要在被刨出来。这点对人和动物都一样。
–实用小贴士,吐口水如厕最好冲西南。千万不能冲着北方。东北最好也别冲。这个一般道教徒都清楚。我就强调一点。若是天黑,或者不辨东西南北的情况下,又不得已要排污秽。请先自定方位,意思就是你立定,然后说:“南面背北,东西立定。”这样朝着右手前方坤位人门排污秽就没事了。原先有小道童忘了此事,冲北小便,结果那啥的。^_^在山里,一般性的行动饮食,一切如常,不需要特意的去念什么的。全真过斋念得那个咒也不用,那不适合野外的。别画蛇添足。不用特意彰显你知道,你不一样,才是最好的进山策略。
3.执古御今,被褐怀玉。
道教的戒律教条都有其原则。若是只是望文生义,无人讲解,误会颇多,变成教条主义而成执着。比如饮酒这条,若是饮酒治病,或者大礼,只要不是高浓度的酒,其实只要行气不在特殊阶段的道人都可以饮一点。不过则可。最起码这是早期的规矩。饮食荤素在不同时代的宗派也都有不一样。这里不展开了。还说爬山之事。
–善用现代技术。原则要清楚,然后要随着环境展开。对于已有的现代科技,不用一味的抵触的。友人在山下乍一见我,就没认出来,我穿的是防风衣,戴的遮阳帽,拿着登山杖。好吧,我得承认,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天天吃五顿的阶段一直持续,变胖了,他没认出来,^_^。
–不以用坏体。现代的习惯也不是所有的都适合我们。譬如说,露着脚踝骨的打扮。即便是盛夏,我也要穿着袜子长裤上山。这点没办法,我可不想回来不舒服。但是一般人却不会有如此感觉。不是没感觉就没事了,不过是老了积攒在一起爆发而已。这就是修行与不修行在身体上的具体差别。我们的需求非常明白。现代之物能用,自然尽其所用,减少麻烦以助修道,但是一旦对修道有阻碍了,就放弃不用。若是久用败德就更不能用了。也不能贪图方便而本末倒置。
对于传播道教亦同此理。为了传播而传播没有意义,虚大假空,以名坏实,那你传播的不是道教罔论道德,有名无实,必是变质腐败之物。适得其反。无功有过。所以根基仍在自己的修行上面。具体怎么做,每人的选择都不同,全在知道自己要什么与否。^_^
–道袍不离身,但不用天天穿着上山。穿林过洞的,容易刮着出危险。祖师衣冠代表着他们的道德法理。修之于身,自然道袍常在。
我早年去XX溜达,见到一真有道行的大仙儿。本来是一个朋友做巫师的田野调查,他知我懂些,就邀我同去,我就跟着以同做田野的名义一起去考察。对应原先所学,比较民间仙堂布置习惯等等,也有领悟。见过好几个出马神汉,交谈之中,并无异议。但最后几天中,隔壁镇上一位据说很厉害的,对我们田野有兴趣,朋友大喜过望,赶过去拜访。在和他吃饭的过程当中,才发现他是冲着我来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直接和我说:“来者是客,不知小道友来此何为?。。。”我朋友都不知道我是道士,弄得我蛮尴尬的。事后解释了很久^_^。而大仙一开始以为我有啥图谋呢。结果看到我人,貌似就是来考察,他才直接点破,倒也没啥恶意,就是互相好奇,交流一番也算各有所得吧。这其实也算我失礼,去了半个月竟然一直不表明身份,暗中在堂念叨一下来意总是应该。叫人家才来“盘道”。但看我就是傻乎乎只是研究东西,并无它意,所以也就挑明了讲啦。反倒无事。这么明礼节有分寸的,在那个时代都少见,现在几乎没遇到过了。
道法和出马修行方式其实不太一样。他其实也不是上身那种,而是边上站着,沟通也无障碍。主要是这所谓“弟马”不贪有德。所以来的仙儿也是同气相求,真有修行之辈。明白不随便窜的好处。
大仙儿越来越多,但按规矩修行的大仙儿越来越少,道士和尚堆里反倒大仙儿越来越多,从香头变道士和尚在大江南北都不罕见了,只图那身衣冠带来的便利和虚荣。但是实际上修行的要求和次第截然不同。在这种混杂过程中,出马这种修行方式也在变质当中。连带着道门正统修行方式也受干扰,常常混为一谈。其实两边不靠,也就不提了。这些往往是被人带偏了的。人贪心的力量比什么神佛都大得多。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是神佛度化人,还是人度化了神佛?世间好话经说尽,且与如来有何干?
跑得太远,言归正传。
我原先上山按照老规矩鹤腿加上绑腿带的。一来,练功需要把扎住,二来,这样利索。但是一旦碰见别人,就会被当做异类打量。或者以为我是练武的,这倒无所谓,不过现在人人都有照相机微媒体,再给我照下来发出来,真的不好玩了。我生性不喜抛头露面。这种麻烦还是能省就省吧^_^。所以很久以来,我都是户外打扮上山哈。你们哪天在山上看见一人溜达的大叔也许就是我哈,^_^。
外行随方就俗,故泯于众人;内尊道德教法,须臾不敢离。自然执古御今,应物不迷。此非被褐怀玉乎?这最起码是祖师的境界,也是我们的方向啦。不要穿着道袍招摇,标新立异,要修之于己身,怀玉抱德,不离其本。方能立足于这浊世不迷。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哈。但外化内不化,仍算不得真人之和光同尘啦。^_^。别乱用名词,这些都是有特指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