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支离疏者,执刀在人

目录

最近一直有人邀请我答宗教的局限性排他性的问题,我一并答在这里,正好说下我对宗教的态度和为什么选择道家道教。以后不想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啦哈,我不喜欢鸡汤软文范,所以尽可能的给大家干货。或者是我改成软文的风格试试?我也可以兑水的哈,^_^以后改行写小说,我认真考虑过,那个时候绝对没有这么easy,有人画重点啦。 宗教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部分,是他们有各自独立的世界观。我对它们各自历史产生出来的外皮不感兴趣,甚至对其功能也兴趣寥寥,对于各个宗教之间的对话,感兴趣的是世界观层面的,对于人事所生之党同伐异并无兴趣。对人事政治相关也不喜欢,这算是道家情怀,我从小就这样。所以才选择了那个专业。非要硬说自己是宗教人士,那么一定是个非典型的宗教人员哈。有今人把唐代道士归类,我大概算其中的学者+术士交叉型,而不是宗教型。

对道教的信仰,不如说是对于道家世界观的认同,对于神明的尊崇那是对于祖先护根抱一不离的衍生。道教是道家具体修持的一种方式方法。这点我想大部分朋友已经理解,那么这一切顺其自然。信仰本身是培养本身诚意和敬意的训练方式,就好像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实际上应用不上,但是学习应试的过程就是培训你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一种基础训练。一个硕士的训练如果在于一个课题的条理化结构化的独立构建,那么一个博士在于自己独立探索深入课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这点和我这支要求不谋而合。当然我指的是真的用心在自己学问上的硕博啦。这并不绝对,我见过没上学的同学,这方面非常擅长的。但这些也都是通过专业训达成的。我一直以来想恢复道家由来已久的世界观训练模式,也就是修炼的系统教法的前一部分,但是限于能力,也只能在这里简单说给大家。而如果您能同样训练诚与敬,那么信仰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不过其实在平时施行时,对于自身要求难度会高于信仰的模式。有外力的限制和约束会简单一些。

言归正传

世界观&排他性

What defines you limits you. What limits you makes you.

1.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过是其存在的必然所需。宗教或者可以看做是用另外的世界观解释世界而形成的人类团体,其核心是世界观,是个历史的产物,但被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扰出来太多没用的累赘。所以才会边缘化的,这是件好事。有一天科学技术不自身反省的话,也一样会步其后尘。物壮则老。

2.谈宗教和科学理性:一神教的世界观基石是神。佛教的是因缘和唯识。儒道是气。科学理性是啥?貌似是可重复的实验以及可知论?这几者之间的并不是完全冲突的,但是却各自有其核心,为了保证文明或者说世界观的多样性,核心部分还是不要互相侵扰相干的好。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最起码要有人保留其纯粹的部分。

3.为什么要保护世界观的多样性?因为这些世界观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这几种无论高下,都是解释世界的理论,而不是这个世界真实本身。所以我们称其为真理碎片的投影。既然是碎片,是投影,那么总有其和世界不相符的情况。一切独尊的宗教教理都有其局限性。科学万能论也是如此。我为什么选择了道家道教,因为丈人说的很清楚,道可道非常道,不以己道独尊。是诸圣中最有礼貌的,也最有自知而能明者。这样的人物说的话,只能让我心生依止。我们就是他的门徒。所以谦让守礼,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个世界。为了族人的生存,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和无数世代以来的前辈一般无二。

而为了物种的延续和生存,我们不能把任何一家灭掉或者侵蚀掉其核心。以便保证有解决未来会遇到问题的角度。这是道家不独尊己道衍生出来的必然观点。也是保证世界观多样性的根本出发点。开始去保护濒危的世界观是大众应该意识到的事情。这是人类学中一种基本观念。类似保护少数民族文明。并保持其文明的精纯不杂。而人类社会中掌握的世界观基因越纯越多,那么就会有无穷的可能性和活力。而杂糅在一起的东西,一个时代后,就会趋同而死水一滩。世界上所有保存基因的地方,收藏都不是以转基因为主的。而在这个语境下,以儒道为代表的华夏世界观是被侵蚀掉的“少数民族”世界观。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些朋友能够返本还源保护别人的同时,最起码也有保护自家的世界观的意识。这不同于“原教旨主义”,所以麻烦别乱扣帽子哈,^_^

4.排他性的存在是物之所以为物的原因。但是排他性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趋同扩张,一种是独立内敛。这两者一直在互相斗争,互相纠缠的,世界万物,人间百态多以此生也。在我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可以以阴阳观之。我们本身没法子一下超脱这个局限,那么就要选择,选好了就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真的做好了,就会领悟这角色里的干货,拾阶而上。而不是吃着碗里惦记着锅里的。最后一碗饭都没吃掉。自己还超时饿死啦。^_^。有一天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之时,也许可以看到另外一扇门。那就是另外的旅程了。行而知之,这就是儒家格物的立场。也是道家学不学,知不知的本意。

5.以现在主流的思想和宗教打个比方,思想上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就类似一神教和佛教。前者都是有中心的,后者是为了破除这个中心而产生的,最起码一开始初期的情况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GOD要大写和佛教被译为释的原因。但是随着时间的演变,以破除离释开解为目的(别名去中心化)的后现代主义(佛教)开始了实质上转变成“现代中心主义”独自尊大或者颓废赘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后现代主义那些哲学家们思想很牛叉,但是自身作风并不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消逝只能导致空虚和颓废,看看嬉皮士那个年代,没法延续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益处。而说的想的和做的不一致会更糟糕,会导致剧烈的反弹。这个我们叫言清行浊不言道。或者谓之以不诚。一神论的局限性一直都是以扩张来排他的,这问题一直在延续,得不到遏制,也没有自身内部的真正反省,戒律法规如虚设。所以这个世界纷争越来越严重,包袱越来越沉重。原本承担部分道德建设,从而制约科学负面作用的宗教,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会引发深层次的变革。或者说正在进行中。。。

想总比做简单多了,思想总是轻快地先行。在思想界,三十年前,巴黎高师的ALain Badiou的理论出世,他的数学真的很好,基于集合论的功底提出了一种“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重新诠释了巴门尼德的一些概念。从理论深处破除了后代现代主义的颓废。和现代主义截然不用的“新中心论”可以说他思想的核心,所以他本身也是左派思想家,抛除其政治的部分,其实是值得一读的。人们对他的关注总是集中在其政治理念上,真的很无聊。看人不看言,看其行,不看皮肉,不看脏腑,不看根骨,而看其髓,看其魂。这是道家自古之所承也。别看那些情绪语言的包装,看其实质。而近代还有很热门现象学,复杂性哲学等等,其实都是针对后现代主义的缺陷而出现的。而宗教的变革一般都是晚于思想的。但还是会有慢慢的变化,这些哲学思潮都会和宗教的某些深刻的变革相应,而且不能说是谁影响了谁。潮汐的意思就在这里^_^。不管喜好与否,宗教终究会延续生存下去,彻底的抵制不是好办法,而合理的管控驾驭才是控制这柄双刃剑的好办法。我算是宗教人士,但是我对宗教非常警惕,因为我很清楚它的破坏性远大于它的建设性。被边缘化是一个我乐见其成的事情。但是我会保留对于其核心所代表世界观的尊重,也会保护我自己所代表世界观的独立纯粹。

以上的类比,看上去跨度很大,其实有其深层次的结构。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自以为高贵自由的思想,也许不过是这个巨大世界海洋中潮汐引起的一点泡沫。人类今世赖以为生的世界观下的理性和可重复性的现象也许只是无穷涨落中一段特例。此谓上德不德,无用之用,故支离疏者养其身也。所以保持世界观的多样性是为了后世子孙着想。也是大德曰生之所必须。而与人交流容易引起纷争,不如与真实交流来的有效率的多,这就是道家向天不向人独特之处,我们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做到这点不算难。旧的轴心时代影响了人类二千年余年,新的轴心时代也不会远了。至于谁能看到,各凭本事呗。^_^ 吹泡泡的时间又要到了,哈哈哈

谢邀 @Big圣

你眼中的宗教有哪些缺陷?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 信仰

6.正面回答您的问题:有严重缺陷,但支离疏者养其身也。有相当多的人知道缺陷在哪里,却享受其给自身带来的便利。自然不会花费精神去管这些。反而加以利用推动,这是人性的弱点。克服这些缺点本来是修行的本意。但是貌似以此为名的大都背离此道了。所以很多时候不在对错,而在多少。而选择宗教,不等于就一定被其蒙蔽;选择科学理性不等于科学理性万能。执刀在人。这两者在社会生活中并不相悖,但是在特殊事情上会有取舍。总的来说,我选择的态度就是自家管好自家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安分守己,自然积小成大。这很简单。这就是内敛独立的另一种表述。在我们看来,今人的问题,就是不安于己身,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循序渐进。而是心思浮躁,想一步登天。一来就是终极,二来就是党同伐异,三来就是嘴炮平等。这些不是宣传口号,就是你我现在完全无法触及的层面,半点实际意义都没有,不过是些许自大而已。没有过程的结果永远都是虚幻的。难怪空花水月俱是梦幻。

以上就是我对宗教的态度,也走了一段路。不但无怨无悔,反倒觉得人生很简单。别人家的好东西是好东西,那么也请一视同仁,自家的也是好东西,也需要保护,不从祖宗之道没问题,但也请不要糟蹋祖宗,带些许敬意,这点想必做到不难。我要守护的就是这个自古传下来的世界观,因为已经被子孙逐渐背弃,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了。所以我不赞同三教合一,而提倡先儒后道,此谓俭故能广也。而是不是宗教,你穿不穿道袍,或者是诸子哪家,都不是我视野里衡量的标准。我有我的角色,做到位了,尽吾之德后,就自然换其他的角色啦。其他不用多想。也没啥顾虑哈。珍惜现在的这个小浪头就是冲浪运动员的应该做的。^_^

谢邀 @leecm

宗教有没有排他性? - 宗教哲学

谢邀 @汤啸云

是不是知识越多,越理性的人对宗教就越无感? - 佛教

谢邀 @吧啦吧啦小魔仙

人需不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 心理

谢邀 @dylon

“无神论者”怎样和“有宗教信仰的人”平和地谈论宗教,科学,物理规律,世界,自然 这些问题? - 人际交往

谢邀 @小名霍霍

相比艺术和科学,宗教能告诉我们什么? - 人文

谢邀@易水寒

在当今以及可预期的未来,宗教对于人类的进步正面作用大还是负面作用大? - 宗教

谢邀@Elaine Chen

如何向一个孩子解释宗教? - 教育

谢邀@同学你好

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会因为什么原因被塑造/改变? - 佛教

————————–泛谈宗教的问题都大体在上面能找到答案,大体到此为止————–

略说有关私信相询之事:

上面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我们从来不强求任何人信啥,更别提信我,明白了的自然与我共享一个世界观,同一世界观下,不一定有同样的选择,指着我鼻子骂的同道不是没有,^_^。哪又如何?人所处的环境性情皆不同,选择定然不同,是以圣人不离本情同登大道。那么有向道之心,就是道友。另外,那些问我叫师兄的同学,当真不合适的,我不能理这样的私信,还是叫道友吧。而如果选择从我这路,那就得遵守我继承下来的规矩。这个没法子。要求很严苛,不是说着玩的。所以我很少接茬回应大家的请求。而且也抱歉不能人人都得到同样的指导。道大,公器也,我无藏私,尽隐于前文,法却是各自不同的,家家户户皆如此。不要有怨气哈。对于能够自己走上来的同学,我都乐见其成,也会给出不违反规矩下的帮助。也许就是一句话,也许是一篇文章,也许就是看你的答案。对于从华夏之路的道友,我说过,不能医人者不问其病,所以我在指出不同时,一直在努力的把我们的教法拆分开来重新打包留给时空那边的你。这其实很累。别浪费我的诚意和精力。不混不杂才有道。你们真的没有拿到多少呢。

我不能保证在知乎上呆多久,这是旅程中一个驿站,尽己之诚而已,也希望你们有你们的诚意。我空有诚意,却得应以僻罔乱情,礼不足以成也,故自去。一个巴掌拍不响,成坏之事皆如此。彼此珍惜,各有所得,别时无憾,方是实在。

最后,希望知乎上少一些假大空的言论,求实务真讲干货,真的探讨干货我是欢迎的。而自己搞好自己就很好了,踏踏实实的才是靠谱。^_^

谢邀 @人间世 ^_^

如何建立坚定不移的世界观?找到信仰? - 人生

我正好写到这里,你就邀我这个。世界观的选择和确立,每人的机遇都不一样,我是经历了佛教的,科学的,最后回到了华夏的。我走的路是周览以绝疑,约行以取妙的家法。这是我的路径,但不见得人人都是如此。啥时候没有疑惑了,那么你的世界观就定了。随着阅历的增长,世界观定型的几率就越高。我非常欣赏你保家卫国的志气。所以希望你能找到与之匹配的世界观,而不会束手束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