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青梅酒成甲子日

目录

青梅酒成甲子日。三合春雨如期至。

天运甲子,三合四喜,散记一二。^_^ 天降甘霖,春雨精贵,一喜也。

青梅酒成,贫道独好此酒,二喜也。

一学生收到offer,三喜也。

一学生迈出了第一步,四喜也。

我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平时看似嘻嘻哈哈。但在教学过程,发现他们的缺点不足,是一点不留情面的。教不严,师之过。这是我的职责,所以不敢不严。上次直接提了三年之内要学书法和学习一门乐器的要求。明显觉出他们的畏难情绪啦。哈哈。这样他们又得学礼记诗书,又得上班上学,还得按我要求上山或者各种运动,还得学这些,还要面临年轻时代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其实生理心理负担都挺重的。我也不是不知。这是故意的,他们这个岁数,一定不能闲着,绝对不能自己给自己泄气,说什么顺其自然,万法归一,自性发明的片汤话,那是懒人给自己找的借口。修行如登山,修行如铸剑。此时不用大力砸出那些以前之杂质,日后成不了载道之器。而这种压力并不是绝对,如果他们自己迸发出来求学的热情,自然就转化成一种动力了。那样进展会快的多。我总和他们说:“我是一口钟,你们不敲不响。”但是一开始,我肯定是个自鸣钟。要教他们最基本的治学处世的根本。就是定志和专注。^_^

学生昨晚打来电话,大体意思是:“先生,我想了很久,只怕没法出家或者那啥,亲近大自然可能做不到,我怕修不成,或者修不了道,耽误了您这么多的心血和时间。云云。”我一听就笑了。为啥?这孩子心肠不错呢,在担心我的时间心血。隔了一晚,我其实现在还在乐呢,这么长时间以来,这才是他迈出的预科第一步。因为他能够认真思考这件事,这么纠结,说明他把学习和老师还有修道放在心上了。他和我说,这几天特别难过,因为我上次说的要求,他考虑很久,担心做不到,所以想和我说不学了,省的浪费我的心血。上次我催他们上山,他们都没达标。我就和他们说,没法亲近大自然,是修不成道的。他自打那天起,就再纠结以后咋办。心思百转,魂不守舍。结果劳神难受不说,还钻牛角尖啦。神气都明显发虚,说话的声音都弱的很,哈哈。不过这是好事,若无此问心之功,是没法子前进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才是真正的第一步。

不过,同学,问心固然是对的,但你是不是想太多了?这些事,不是你现在该纠结的。你的人生还长着,你根本不知道以后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不要自己把自己路堵上。十年前的我,也绝对想到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和心态啊。早早的这样担心未来做不到,就等于自己给自己算命,一样是越来越薄。还没开始就已经否定。习惯在心上用力的后果啦。而现在这三年要做的,就是决定自己走向哪里。这是对自己的磨练,也是定志的过程。这三年不但要学很多东西,很忙碌,也会了解修行是怎么回事。而且还要不断经历这样的问心。你到底要什么?最后一点点剥离,方能见到自己的真心实意。没有半点虚假,这样不但知识&能力上有了根基,而且心志坚定,历经千难万阻,阅遍人间异物,皆不移其志,方为初定。那么才有资格入门,然后如鱼得水,一日千里,也未可知。

脚踩两只船,绝无半点希望。学会抉择,选了之后不后悔,才是人生要学头等大事。而这正是三年之间要学的本事。

姑且说你三年之后不打算修道了,这点我们一早就说明白了,这对我并无所谓。儒家之学傍身,在人世间也能做个明白人,不被繁杂迷惑,修身齐家,为民造福,同样可以追寻自己想要的事情啊。儒道同根别枝,都是正道。这并不耽误我的时间,教学相彰,修行之必由,而传下先辈之学,也是我的职责啦。^_^

你们目前该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要求做,专注于各种学习,不要被各种情绪杂事干扰啦。这包括社会上,家里,自己情感上,心理上的各种纠结。这不是你该担心的。更不要自己把自己未来的路堵上。习惯性的没自信和忧心忡忡,那么在不断的担心中自我暗示着负面的结果。在无用的忧虑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往往是负面的结果会成为现实。这不是我教的专注。我们不会轻易定下目标,但定了目标和方向,就不会来回来去考虑是否如何。再难的路,再高的山。也是一步步走的,没人敢保证谁能上到山顶。但是偶尔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和山下的风景,你会很惊讶自己走了这么远了。

做好准备上路和忧虑前路是完全两回事。我只考虑怎么走好眼前这路,而后面的路径有前辈指引。这就是修道,师友前辈的作用。所以真正师徒之间,托之以性命是丝毫不夸张的。这样有人护持引导,无非叫你能够更加专注于目下的修学目标。而往往是现在做好了,日后路会越走越宽。山路虽然崎岖,但是要分人的体质了。与其瞎琢磨,不如把握好现在锻炼好“体质”。现在担心未来,是浪费掉现在,那么未来也是不堪的。人心唯危之不足也。我写过很多类似的话,那篇论命定与不定里,写的很清楚啦。不能不仔细去读,就来回的乱想钻牛角尖哈。

学生担心师长是孝顺,但是学生毕竟没有那个眼界和经历,不如师长明白这些过程会咋样,不在那个位置,不要过多的考虑哪些问题。我又在盛年,脑子尚不糊涂呢,所以不用担心俺啦。哈哈。若是完全没有半点可造之处,我压根不会浪费时间。

最要紧的一点。也是你最欠缺的一点,就是缺乏除了求道别无他想的专注。我给你讲了我为什么叫十万个为什么,这是自嘲,也是我原来在那个小圈子里的外号。我为了弄明白一点点的东西,死磨烂泡的追问先辈的本事是出名的。见到我就跑,听我问就头大,就是他们真实心情写照啦。我遇到的取舍考验根本不是常人能够想到的。但是终究被认可了。并不是因为我这恶劣的习惯,而是我除了想问道,想弄明白咋回事,啥心思都没有的真诚。所以,你满心参悟道理的时候,压根没工夫顾虑别人如何。舍此无他,才是求道之本心。而你呢,人情泛滥,心理脆弱,不断再用自己思维去遮蔽道心。你是为我修道吗?你是为众生修道吗?你到底要什么?为什么要这些?这才是要不断需要回答的问题。所以才要问心磨砺,水落石出,方见本来。我问过不止一个朋友了:“你到底要什么?”能答出来的人很少。往往都是模糊的,不自信的。因为那都是社会舆论,大的政治正确,七情纠缠裹覆在你真心之上的答案。这样的话,我一听即知真假。这样的朋友没准备好呢,志气不定,上山也走不了多远的。

道教老人都不愿意讲东西给年轻人听,为啥,他们志气不定,传了真货,却没有毅力做下去,那么跑下山,无非就是社会各种江湖中的一员。宁愿抱道而终,不愿宝珠蒙尘,败坏教法,这也是道教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真诀并非一成不变的。这个道理很少有人能真的明白,大都是被和尚那种普渡的思想洗脑的一厢情愿而已。或者心上空使力,自欺欺人说和光同尘之类的大话。压根不懂华夏自古以来的学问体系和修炼之诀窍。这样的人无非给自己找借口混江湖而已。所以道教想要真的传承下去,需要有万死不易其志的求道人才可以。只会讲什么顺应时代的话,根本没有能力看清这个时代的走向。不俗即仙骨。打铁还需自身硬。想不被人欺辱,指望任何人都没戏,就得靠自己。于人于教皆同此理。努力修行,努力治学,而不是努力和人争表面浮华,是非长短。这才是华夏之骨气,这才是我们继承的打铁本事。道门也许比大家想的铁血的多哈。^_^。不过以万民福祉为先,不愿意图起争执,能让就让,能忍就忍,亲妈肯定是这样的。但忍得无需再忍,力尽极处便是道,天人合发,釜底抽薪,那啥呗。^_^。千古岁月,不争朝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浪淘沙,何必着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