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已获国家立项,历届收录工作是否会有对原著删改的情况出现以致后人空见其山不得门入?
谢邀,今天四月初八,好多神仙过生日。^_^。续道藏工程启动在白云观开发布会。。。六月开第一次那啥会。要把明正统道藏以来的所有XX都收进来。关键是XX都有什么?
我们不会担心题主说的这些问题。作为ZF没有半点篡改这些的理由和迹象。但道教界确实担心其他的问题。这些主要来源于历史原因和道教界自身实力不足。
1.希望不要收录一些来历不明的经文和今人相关非宗教性论述。
道藏(续道藏)主体应该是宗教典籍类书。是以三洞为基石的道教教法汇编。希望守住这个底线。各种不是这个基调的经文&论述都往里放,会严重误导后世道教传承,而余食赘行真的不好。
还有就是别变成今人各种领域(学术,宗教)里名人退休(老)前的留名薄纪念碑。这种修书之具体操作往往背后会有这些需求在推动。立名之所为。非道也。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录入建国之前的。修书不修今人是规矩。这些考据癖们的学者骨气尚在的话,应该守得住这点底线。不算太担心。
2.如何区分民间宗教和道教典籍?
以道藏三洞教法衡之,很久以来没有任何人的言论够资格放到道藏里了。言因人立,因为很久没有真人天师了。日后再看这次编的续道藏,其实是反映道教没落的一次总结。这次估计会收录很多科仪本上来,但很多民间科仪本子按理说不足资格录入续道藏。所以世传藏外道书,不敢称藏也。但确实还有其中的价值。值得陶甄以辨之。清以来道教乱象频出,各种论述不着边际的居多。举个最好的例子说明,C居士虽然一心弘扬道教,名声广远,但局限于自身经历,不管从思路还是修行大概比一般气功师强点。其著述若是说道门典籍,非常之勉强,而大部分时间都是排斥神道设教的言论,这样其实并不能算作神道设教的修行办法,既非道教,更类似气功师。而且开启了不拜祖师,不按规矩修丹的新世纪篇章。不假思索的收入,可能并不合适放在宗教类书里。但他的文集一定会被收进来的,那么其徒子徒孙的言论继续被收到续道藏里来。真的有些不妥。若是为了修道藏而修藏,滥竽充数,面子工程,则没啥意义。
自清以来,道教明显在民间宗教化。港台的道教大都是介于民间宗教和道教之间的存在。他们继承晚清道教的俗态居多,那谁的七十二那啥遍布南方,他们的全真派大都是这样的源流。其中鸾书枚不胜举,尤其台湾那些,有些是真真正正的拜鬼,但打着五教三教合一,佛道不分比比皆是,以此为根基的科仪不占少数。那些要是都放进来的。续道藏就变成了民间宗教典藏大全了。这次邀请了港台某些人员来参加,那会不会因为某些原因,不再以教论教,将他们那些鸾书放到道藏里,那真的对不住后世子孙了。这种事想想就不寒而栗。后世道士拿着他们的只言片语猜祖宗的教法。。。那得是啥光景。恍然之间,我觉得我说的就是今世啊。^_^
所以是不是考虑单列一个名目把这些打着道教名义的民间宗教典籍都收进去?是不是再单列一个名目把自诩道家或者学者研究道教的论述也都放进去。这些对于道教传承研究确实也有参考辅助意义。只是不要混杂乱搞。这样既照顾统战情绪,也完成了流芳之夙愿?同时还能保持续道藏的道教性。否则,大咧咧的这样放到续道藏里实在不成样子,那就是把自己坑到底的做法。
3.修藏是一次判教预演,但这次人员构成决定了很难成为一次判教预演,主要原因是现在道教道士自身水平严重不足,不足以对学者的“错误”意见提出有效制衡。往往”学霸“主导,道士抗声一两次,就被熄火了。所以变成了学者判教,但此时的学者亦非明朝正统道藏编纂的那种学者了。这代学者长在什么下,经历的文革,学的都是什么,不言可知,无神论者的底色,又儒道根基不牢,读书虽多,但因其角度,和心性问题,难言通明经典,又不学教义,不知教法,既非行而知之,大都是演绎推理论断。难免有所偏颇,其中佛道搀和,学哲学&历史为基础底子,不太尊重宗教,甚至内心敌视鄙夷之的大有其人。还有些就是混入社科等处的气功师水准。乱教气功的人不在少数。这样的学者队伍,学者态度,来主导编写道教类书,是不是合适?或者说,压根没把续道藏当做道教类书来做,而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长期以来,一些学界观点成为主流,代替了道士自己的观点,对公众大肆传播亦然是常事,多少现在小道士是看他们的书长大的,压根不会去考虑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就全盘接受的大有人在,其实这些言论真的需要有甄别的。如果都一股脑收进来,后果堪忧。例如道家和道教的区隔就有他们努力的结果;道教就是道家之反面,道家是优秀的,道教就是糟粕。^_^。而且神学体系不按道教传统教义解释,以己为常,道士又不治学,结果四御都要被改写了。再过些日子,是不是还要把民间的无生洪钧包装下变成道教主神呢?这种不是完全没可能的,一来港台会道门都在其地洗成宗教了,万一算到道教里,那么为了照顾他们情绪,他们信仰的是不是也得纳进来呢?国际上一直以来都把道教归到民间宗教,或者两者混淆之。这样认知的中外学者话语权颇高。学术水平也够,但真的不懂道教教理啊。所以得有道士来唱这个黑脸来制衡。问题是里面都是老好人居多,耳根子颇软啦。^_^
续道藏编修是不是能够维持道教千年以来的传统。我们真的一点把握都没有。现在学界和道教界求新太过。说急功近利有点夸张,但说浮躁逐利却不过分。不曾完整的析出教义,就盲目与时俱进,那只能是扭曲教法。要御今必先执古。反面例子挺多的。主持者又是考据成家。对宗教的理解角度不是宗教的,一切对于文本的处理,都不自觉以考据为指导,这其实不适合宗教情况。做做Q史也就算了,但道藏类书不是历史书,这点思路要先厘清。其实原来就有过道友质疑过的。但“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是有原因的,^_^。当然具体能成啥样,到底最后续道藏是不是去道教化,民间宗教化,历史化,纪念碑化,气功化,无神化,学者到底有没有法子守住底线。道友到底扛得住扛不住这些。我们过些年再看吧。
综上所述,
如果把续道藏当做道教事务来处理的话。那么就不该把去神学化的言论作为主流收入。若是以近人学者论述道教为主,或者气功大全,或者民间宗教典籍大全之类的思路进行收录校点,那就别用道教和续道藏的名义。续道藏不是历史书。是宗教类书,是道教典籍类书。这点需要首先从上到下达成共识的。而判教筛选以什么为标准,更是核心问题。是以学界观点,还是道教教义呢?在这点上,虽然有严谨学者在其中,但以教言教,我真的不觉得他们能做好。
若是以道教角度来处理。
修续道藏必然是学者和道士合作并进。学者以学术角度研究道教,和道士以教义研究道教应该相辅相成,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有些道士胡扯的东西如果没有儒生的制约,就是纯粹的迷信,祸乱百姓而已。但学者一门心思的演绎(妄想)一样可以把道教带入深渊。但现在是一边倒,在这种前提下,再搀和进去大量的民间宗教的内容。可能这个项目应该归民间宗教司来协调才合理吧,^_^。。。
下雨上不了山,喝喝茶,吐吐糟啦。把早先的讨论,找个地方倒倒垃圾哈。相关人员不要觉得我有意冒犯。我说的问题存在不存在,你们只要在这个圈里,还请平心以论之。^_^。接受批评是我们的本色啦。做个学者需要谦虚谨慎,严谨治学,问心无愧,其实也是修道的方式,信不信道教神明,以不以这种方式修行,都不是最打紧的。但尊重这种方式以及保证其流传,是道教学者应有之道义。千万不要做砖家啦。蛤蛤。^_^
现在发现不干活,站着指责别人真的很容易,^_^。我先检讨下。。。这篇就是提个醒,有些人别太过分,“只手遮天”已然全无可能了。而无论如何,编撰续道藏都是一件苦力活,具体人员(道友们,同学们),都值得我们尊重,我这篇并无不敬之意。
-----
我开着评论呢。想说啥请说。并无无礼之处啦。^_^。一,争取从来都不够,二,轻诺必寡信。三,这就是两头堵。蛤蛤
----
考古挖掘可能大些。但是道士墓很难找的。而按照规矩不留这些东西的。^_^。民间的保存的,很少见。即便有真的,就他们这种态度,不太可能有人真的拿出来叫他们乱编。而且不太可能是原本,所以怎么判断,以什么标准论之,又回到上文所说问题啦。
_---
我的思路和他们不太一样,而且不是没找过我,但不是一路没有必要掺和。我也不认为他们搞什么道家藏把现在自诩道家的学者言论那啥有啥好处。所以还是算了。我有我的任务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