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唯心主义的,现在国家大力宣扬唯物主义,是否可以视为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传统文化?
谢邀, @萑苇
阴阳学说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 道教@1460
华夏文明、华夏文化到底是什么? - 历史@Jellico
以下是个人思考,不代表大部分道教徒的立场,给大家作个参考。
传统文化的范畴太大。说是实用主义是靠谱的。但细细思量,若将其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根茎枝干叶花果皆不同。若比作一个洋葱,古今层层包裹,那其核心是来源于我们华夏文明源头的hard core,也就是传统文化的根。非要用唯X来描述。不是所谓的唯心。而是唯气论。我们称其为气学的时候居多。在气学里,心不过是气的一种延伸,物也是气造而成。这与所谓的唯物论里解释心的来源差不多的。而与唯识不同之处就在于,唯心唯识将心物一体而归结于心识,而唯气涵盖心物而归结于气,不过气也有物之名。神鬼无非是气的往来。所以本朝的唯物论算是华夏气论的不完全版。
很多时候,不用TG说点啥就要默默的点反对哈,对现实不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情绪性太强,真的会影响判断。如果对权力相关的政治性宣传一点都不感兴趣,再抛除情绪性的喜好。自己用自己的眼光独立去分析,抛开自身私利去思考,会更能看到其中的真实吧。
本朝开国们的根基其实是搭上时代列车,穿上马列洋装,以实学为根基的新的学问体系,或者说是适应时代的唯气论大众版。也就是唯物论。其实最贴切应叫毛学。哈哈。初代开蒙直至青少年接受的就是实学湘学。鸾公也是相仿。而后虽然嘴上学洋,无非顺应时代,但仍看得出其思想演变中不断吸取的华夏文明精华。他自己那个书架大家都看过吧。若说是饱学之士并不过分。他们那代吸收的古代精华恰恰不是唯心的东西。这点非常明显。再说二代,最后直接就用了实事求是的原文哈。而且他的诠释就是实事求是的本意。这话出自汉代班先生所载献王之德,献王一生广集善修先秦典籍,治学修书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这也算是汉代之治学精神。只不过世人不知经学根基,泛泛唯心化啦。
船山之学是张横渠气学之下探,张先生的关学最精之处是直承汉唐周秦的,周秦之学是官学下放的诸子百家。东周官学是从虞夏开始的三代之学,三代之学为少皓帝修编三坟五典之用(这是传说,存疑待考,不用较真)这个主线基本是清晰的。诸子之学,稷下之学,黄老之学,经纬之学都是这个主干上的不同部分。而唯识唯心唯神之类的,是在不同时代嫁接到枝干上来的分支。不是说要断掉这些分枝,但干支要有别,文明的根源性主体性要清晰。理学心学等等都是融摄嫁接以为用的重要枝干。都有不同的功用,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用的。不能简单说是错的,弃之不顾。这种态度本身就不妥当。
这样看来,以马列为名的实学初代版才是本朝开国之学,剥除其政治性的东西,本质上算是华夏传统世界观的现代大众版。大化流行,降本流末,时代不一样了,传播于大众必然是大众版最合适,那拨人里,只怕有几位对于鬼神之事比什么和尚道士神父喇嘛更清楚啦,^_^。
如果是学风水的,可以经常去逛王府或者大院什么的,然后每次溜达出来再去TAM转一圈,随着深入,慢慢真的会发觉格局差的太远,一个是小家子地主,一个是开拓性的国王。气魄手段心境,真的没法子比。一个为了自家个人富贵不衰,一个为了文明国家挣扎求存。那么角度自然云泥之别。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做出很多常人很难理解的选择,为人诟病。而TG嘴里的唯物本身就是出自唯气的部分传统文化之核心。^_^。经常有以破坏传统的名义诟病他们的,其实他们想打倒的恰恰是明清以来越来越偏离主干的,徒具其名的儒释道和稀泥的三家糟粕。大家可能是不了解台湾的宗教界。乌烟瘴气已极,各种会道门林立。神神鬼鬼的,很是麻烦。这就是继承了民国那代神棍们的思路。有些靠谱的反倒被挤得无处存身。他们每次诉起苦来,都是一把辛酸。有机会再给大家讲。
气学离我们太遥远,而且艰深精奥,即便在古代也是极少数人的学问。在气学的世界观下,只有自然,没有超自然,一切玄学神佛鬼怪精灵都是在气学的规律下的。而道教的精华中精华恰恰是这些,然后方有神道设教。或者可以这样说,道教在气学视角下,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建立以信仰为主的神道设教的宗教修行体系。我们三皈依道经师。就是以守根为信仰为行动准则的修行第一步。道是一切的根源,经是大道演化的路径,师是前行路上的引导者。敬其先,守其根是道徒的基本要求。以此方能慢慢参究先辈艰深之学。
而现在的问题是无论佛道儒,任何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都会泛神秘唯心化。这其实是重复宋以来一千年的老路。所以如果没法深入气学,那么常人以唯物为标准常识并无不妥,相反会少很多心理的负累。
敬而远之是常人对于鬼神最好的处理态度。所以在我们这里排位是:气学>唯物>唯识>唯心>唯神,其实最好把这些都忘了。但现在人理论性思维已经是成了根深蒂固的模式。什么非得弄出来成为完善的理论才算牛叉,真的谬之远矣,不过既然时代如此,那么我们也只好顺应潮流,以唯什么论断啦。我建议有心学道的朋友以这个顺序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啦。
复兴传统文化,不是要复兴迷信,精神奴役,被抽取精气神的市侩之学。复礼从敬,不是变怂,卑躬屈膝。更不是变得自大。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否则这一百多年白折腾了。而宗教本身的精华在于其世界观的独特,值得保留,其中道德建设部分不用信啥宗教也可以完整的建立。在这个层面上,各种神学外衣倒是细枝末节。它们的社会功能无非就是要大家做个好人,而这点儒学有独到之处。
现在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唯心化鸡汤化=情绪化片汤化。深学践行的太少,就好些表面的风雅居多。弄个香,穿个汉服,给搞搞神道。就成了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换件衣服我就不是我了?未免太浅薄。这才是所谓的复兴上的最大障碍。包公审案的时候,亲妈肯定是先松手的。^_^
被要求把评论提上来,以方便阅读体验。。。那就顺带手关闭所有评论啦,大家不要见怪。^_^
---------整理评论区---------
溜溜个球
联想到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格局不同,眼界不同。对于百姓来说,唯物主义的确很适合。感觉港台对鬼神的迷信过头了,已经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评:言之有理,过犹不及,淫祀就是这样给大家造成不便的。
冰冰爆破者 回复 溜溜个球
对百姓来说唯物都太高了,毛那一代人人学语录
,还不是学个稀里糊涂,看看嗡嗡嗡时期他们的表现就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朋友都不清楚。百姓只关心眼前手头的事,谁要是想教育百姓,要么选择百姓中可教的,层层分流筛选上拔。要不然连设的那个教都要被拉到百姓的浑水中去,然后腐朽。道教>会道门,儒家>女德班裹脚,读经村读经不上学,唯物>核心价值观这才几十年?百姓能被物质条件的改变来改变生活方式,工作要求让他们学点知识,除此之外再难改变。
--------------
郭某人
炁吧。心气不二啊,阴阳无偏颇。为啥偏唯物呢。一样啊_(:з」∠)_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回复 郭某人
因为人心败坏,自是太多。心气有别。言必同者,无门可入。
郭某人 回复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了解,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回复 郭某人
时代变了,没有办法的事。
---------------
1460
一开始学中医接受的是粗浅的唯气论,近来看唯物辩证法,越看越觉得这不就是阴阳学说的世俗版吗?而且总结的这么好,并且运用来指导社会运动。但是自己又不自信,所以就请教道长了。今日道长这么一说,顿觉主线脉络清晰,更不会被它教所惑了。感谢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