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知乎问答_《中庸》里“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与孔子推崇的圣人之说的矛盾?

目录

谢邀,
中庸里面的道有两层意思,一者:率天命而须臾不可离者,此乃天道近于大道。二者:可修可费,时中之君子所行也。大道者遍周无不从,君子近而从之,是为儒家尽人以合天之道。大道者,儒道无不同,如何从之?却各有侧重。故儒道处世不同。互为表里。以人观则为理,应于纲常则为礼,礼者理之所出也。中庸里的道字大部分代表着的是礼。君子所行之纲常,而非天道。

在这二十八章中
道若是大道,就如戚兄所解释的那样,反为反对,因为古之道与今之道无不同。今人反古之道,愚也。见道之薄而反其实。不为贵也。
道若是规矩伦理,即为礼之义。反为复也。复古之礼,愚也。非时中而反中庸,小人不为贵也。
德居其位而能作礼乐,夫子无位,而诸侯无德,故从周礼。夏礼久远不足征,殷礼费而可知可言不可从,却可一窥理之所出也。

中庸出自子思。已纳道家之天道观为己用,而据孔子之学发明君子之道。儒道之别,大体如此,其实一个体系里面的东西。君子之道,四端常行,诚而自明,持而久之,由儒复道,由人而天。古之以此上升者不鲜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