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为什么中国古代工艺雕塑品很逼真,而人物雕塑简直没法看?
谢邀。
1.自古不立像。原来祭祀不是木主就是立尸,尸就是活人充当祭祀对象,木主就是牌位的早期形式。一个大木头而已。所以自古我们并不是很重视这种以宗教发展出来的塑像。而祭祀有一部分属于祭器,一部分是明器,明器不许很精细。而神明都是气的变化的,无固定形象。所以不立像。立个牌位就是神主位了。没有古希腊那种由神到人的写实发展倒是真的。西方塑像恰恰是宗教发展出来的,那么在不同宗教认识背景下演化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汉唐以来和西域文明的交流,也给东西双方带来了新的养分。所以我们也有比较细致的造像,不过比较少,而且神像类的不多。
2.中国审美,不习惯光着。。。我们古时称礼仪之邦,以礼乐衣冠为美,真的很少有光屁股露肉的。这是文明的不同,不是说人家没进化好或者粗鄙。更多来源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他们在地中海,露肉什么的也算正常。我们在中原地带发展出礼乐衣冠文明。所以对于人体的审美态度也不是古希腊的肌肉型。而是以衣冠来表达内在的东西。现在人都流行练肌肉,尤其是知乎。参看:知乎专栏,
所以会觉得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才会经常有类似的问题,然后大放厥词。只能说知乎人群的口味比较偏爱西方文明的种种特质。而且有朋友劝我离开知乎,因为几乎是约乎的代名词了,和这种崇尚物质的文化特性也是正相关吧。
我倒觉得他们有部分人是理解不了华夏文明赋予的特点,无所谓的事情,没有这部分修养和文化,并不值得诟病。
3.中国古代讲神气为上,物形为下。肌肉体型这种东西。实在是低级的奴隶才会有的东西。所以没有崇尚现实形体的传统。这也不是歧视,就是我们的世界以气顺神明为尚。所以你看衣褶双目才是塑造的神韵所在。所谓写实和写意是今人说法。我们以神气为实。以形为虚。所以那些神像都是面容细致甚至夸张,表达是其神气。力士金刚必是威怒,或有肌肉暴起,但神明必是恬静肃穆,体顺行安的。这就是我们文明中上位和下位之间的区别。
4.最后,你听说过古代家里别放很真实的娃娃的故事吗?形状越精细,越容易招摄邪物。所以很多神像故意做的不是特别真实,是怕日后庙宇衰败,变成兰若寺。而中国人用木头,用陶瓷,用易碎易坏之物作神像,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尤其是私人的,最好别弄个铜铁的,结实的。这种考量是我们祭祀文明演化出来的民俗。而形态造型问题与此类似。做的太像,等到正主到期走了,住进去点别的。就是祸害了。
这些不管是对是错,是古人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表达手法的不同。我们是神气,百变无形。他们是实体的物质。材料的选取同样延续这样的世界观。我们追求的永恒从来不是大理石的那种,所以造像更多是实用的,方便两气往来的。因此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物质文化特质的风采来。刚开始接触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一上来就去比较。
不同艺术来源于不同文明观察事物的视角,我们不以物形写实为上,这点还是得慢慢适应才可以理解。
学会欣赏不同文明的艺术是一种修养的成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