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知乎问答_为什么抄写或者念诵佛经都是54或者108遍?

目录

谢邀,哎

姑且不论其他。这是有根源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諦,正道,十二因缘?

因为这是禅数之学。安公有两样学问:禅数和毗昙。

其中禅数之学是他最擅长的。禅也被翻译成思维修;数,也称为对举之数学。说白了是佛教分类对举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分类的学问,背后体现的是他们承自婆罗门的世界观,为啥四大?而我们是五行?后世论师将一切顶着释迦王子名义的佛法系统归类依靠就是这种学问,以帮助后进学者能更容易地了解佛法系统。因此和 “毗昙”结合, 即是对佛教的一些概念 ( 名相) 以及教义的基本解释。因为这种解释方法,常常通过分类归纳,再冠以数字来加以总结,如 “四谛”、 “八道”、 “十二因缘”等即是,所以这种方法就称为 “数学”。

这学问貌似后来道安继承的最好,最后以此才形成所谓的一些传统。深入进去是门学问。可以一窥当时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再不济也是分类学的一种古代尝试吧。何故嘲笑讥讽之?

明白这个基本概念后,才会清楚为啥《数珠法相品》《数珠功德经》等等经文108 54 27的背景和意义。

从最要紧最严重的开始,就是下等27目 。着急心粗就先从最明显,最粗糙的开始。然后细致一些的就是54,所谓中等。最后所谓108都来过一遍就是把所有的在禅数之学下被描述的烦恼都断一遍。也就是啥子功德了。后来再有什么1080最上品,都是后人编出来的更加细化的。所以每一遍,每一颗念珠都代表断一种烦恼。数遍就是修习一过,每日功课。这是正经的佛学基础。然后才有深入,你们念经的时候没人讲吗?但凡有念珠的和尚都知道吧。小和尚心粗不净,也根本不许带108的珠子。别说居士了。现在怎么成了笑话一样的问题?

这种方式不是佛教独有的,婆罗门教早就用过。佛教只能算是继承者。我们作为和身毒之学平行的存在,一直也在用类似的办法。但根本法理不同,逻辑相异,所以并不是一个数,不过却是互相理解的。

知乎上就是嬉皮的最招人喜欢了。学称之为学,是有根有枝有节有目的。信,就好好学点经藏。不信也别乱说。不是为了别人,而是自身修行。

流俗必害,引人反动,方有此患,反以为荣,物壮则老,诚不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