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为何现在全真七派龙门派人丁兴旺其他六派却鲜有耳闻?
谢邀。
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
马祖斗贫,谭祖斗是 ,刘祖斗志,邱祖斗闲。王祖所修独树一帜,郝祖别有传承,孙祖其志最烈,毁容明志,也非道门真传心法。所以有散人之称。
其中邱祖最年轻,父母双亡后,就一心成仙,19岁拜师出家之前,已经拜过很多和尚道士民间的了,所以杂学太多,他说自己是心性最差的,这点邱祖自己的诗文中屡次提及。地肺子其实很头疼他这个问题。邱祖拜师不足四年,其师就驾鹤了。其实是马祖代师传法。重阳子临去直接交代过,邱祖修行全看马祖指点,谭祖管领长生祖师的修行。
地肺子临去之前曾言:“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不虑矣。处机多(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管领之。”
这四子之斗就是三年守孝期间发生的。
他自己也明白自己心性不够,所以才在龙门磻溪苦修,修的是啥?为啥斗闲?磨性石干啥用的?就是乱学东西,心念纷杂,不得已要斗闲以炼性。丹阳祖师,长真祖师根本不需要这个方式。所以七子真正的教导是不同的,马祖就明确提倡不要多读。专一深入即可。这点和邱祖大不同。这是因为个人经历,造化不同,马祖一直都被教内认作是散仙转世和地肺子演教。谭刘两位也是类似,谭祖有大儒之资,刘祖至孝至诚,又有松月之资,竹雪之清。两位先辈皆有仙骨。但邱祖并不是,他就是努力努力很努力那种没啥根基的凡人。凡人修仙的代表。^_^。所以邱祖最人性化。^_^但也最苦。我们对邱祖的尊重其实恰恰在于这点上。
凡人的特点就是清浊混杂,禀气不纯,所以去粗浊取精微,那必要辛苦锻炼方能萃取出杂质。所以长春子的教法最适合那个时代的凡俗之人,情多欲重杂学纷纷,必要以斗闲炼之。练出来啥?还是专注。这是从教法根本上讲为啥龙门半天下的原因。但后来时代不同,这样的方式被包裹了太多的宗教杂质,降本流末的宗教外衣反成了主流,那就不再符合世人的特质,而今人看到的所有全真的面貌都是清初的中兴后的流变。早非邱祖当年的原貌,这点非是诟病,而是事实。不过根基方法思路都是这个方向的。今人杂念纷纷,身心相离,行动力暴差,恰恰以斗闲之法炼之最合适。别总闲着胡思乱想,赶紧动起来,做点事才好。在事情中磨练专注,不用总想自己好坏。也不必总在观察自己。才是最合适办法。等专注度有了,精神凝聚,再观心存思最起码不会弄得神经病。。。
然后邱祖还有止杀之功,给龙门奠下功德基业。蒙人杀戮太重,邱祖不管是审时度势也罢,也是慈悲为怀也罢,但确实做了这件事,有这份功劳。那么他的子孙就会沾光享用这些东西,不过用完也就没了。续字辈百千世代,不如好生修行,自然延绵不绝,后人造作之事多也。
止杀之恩同样埋下了全真一脉好政治,好和异族政权交往的根基。这是全真自邱祖以来借用政治势力兴盛的反动。至正辩论全真大败也是过犹不及,盛极必衰的结果。这种是以传播,广传为目标驱动的不得已。但这是宗教性的,是宗教性的修行,并不是道门真传的方式。而且对当事人的修行不见得都是好事。
元清之时都是全真兴盛之时。因为他们的教法中有大量适合异族统治的说法。可以帮助异族安抚汉人,也就是三教合一的那些东东的政治上诠释。全真是一种在文明冲击下道教自我保护演化形成的变种,有优势也有劣势,正确客观的认识才对。
综上可知,宗教上的兴盛代表着往往是
1.修道思路上的大众化,也就是庸俗化,宗教化,有相对普及的好处,但一旦失本,就是流俗之恶。
2.和俗世政商文工的密切关系,但一旦不守戒律,必会导致了好人不好天。道教的衰败与此大有关系。
3.但依然以此为保护,维护传承了一些教法干货。就是需要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角度剥离出来才好修行。
4.七子的门徒都是互相流动的,随邱祖西行的就有其余五子的弟子。尤其邱祖年轻,在前面的纷纷羽化,最后在世俗有宗师之号,很多七子的弟子都后来追随他,比如现在的华山朝天门一支的传世其实算是邱祖法孙才对。但为了很多人为,很多事不提也不讲了。而郝祖华山派,新老华山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5.龙门因为一些原因,还垄断了全真教内作法式的权利,所有高功都要从龙门拨职才可以,而全真的表文大都先要传递到邱大真人府。然后再转呈各处,这和其余宗派都不一样,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这些是真人所讳,我们就不多讲了。
以上,基本是龙门兴盛的原因。
实际上,七子都传承都还在,原来有朋友专门调查过的。据说七真传人都找到了。到底是不是我们也没都见过,但最起码不能都是瞎掰的吧。^_^。他们多在西北山沟和中原腹地,或者不以自家真正名号行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显隐莫测,道教一直都是如此。
兴盛有名,未必是利大于弊。很多时候就文饰虚浮了,但文饰不过,依然是正道。就看火候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