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古代道观中道士名字的取名规则是怎样的?
谢邀。道友们讲了现实情况,我补充些早期的情况。
早期道教道家没有这样的派诗,这方面的论述挺全面的,张广保先生写的文章大体讲的很清楚了,实际上也算符合事实。小说中武当七子虽然有演绎,但用本名倒算属实。魏晋唐宋基本都不是以这种派诗为传续标准的。这种是名不是实。得名不得实,没有用。所以早期道门中人不太注重门派这种类似宗族碟谱的建设,只有少数才有类似的。后来开始有国家出面管理,度牒谱系兴盛。再后来,全真出现,在元由盛转衰,散在各处,各不相知,反倒开始注重宗派建设。才出现派诗的。正一这个三山滴血出于何年也是个聚讼之事。不过肯定不是宋代虚静天师哪里算的哈。那些都是脸上贴金使劲往上找。
这些字派都是元末明初逐渐发展起来,凡要推论早期道士,基本不能以字派诗论事,否则就会出现大笑话。多是以姓名为准,或赐表字,道号。法师名讳要看在什么场合。但一般不会对外说。因为最忌讳的就是别人知道这些了,而只有上奏行法,官文通达才会留下自己真正的印记。这种和派诗两回事。不好等同。
在七真里面,马真人是特殊的,然后三位是处字辈,而王郝两位其实都另有传承渊源。算是全真继承其他道教传承的主力。其实当时没有一开始就有七真的说法,就是后来这七位在地肺子门下特别突出。再会放在一起说。
再来说说宫观的问题。
原先的道教修行并无宫观,都是围绕某位尊师周围,徒裔散居,例如张巨如,王嘉等前辈。这些记载非常明确。后来开始营造宫观,聚众修行,有了复杂的分工。那么大都以灵宝法为核心。
道观以观主,上座,都讲为主。
观主是修行最高的核心人物。
上座是现在所谓的高功法师。高功与现在的认知大有区别。有机会再写吧
都讲是组织法式的人物。
此为观中三纲。
后来慢慢演变成全真丛林里面的各种职位。
再到现在,基本就是方丈,监院,住持为主。或者现在实际情况中内部,都是称呼当家。主任(管委会主任),会长等等。下面的职位没有全的了,而有些原先的职位都不是很适合了。
算了,我还是多摘点干货出来给大家吧。这是闵爷文集里面的。非常全面。全真的道友可以找来仔细研读。
监院以下,概括为“三都五主十八头”为客寮库账经典堂号等执事。
三都:都管,都讲,都厨。
五主:堂殿经化静。
十八头:库庄堂钟鼓门茶水火饭菜仓磨碾园圊槽净
客寮库账经典堂号,这八大执事全国基本都一样。但现在很多宫观有么有十个人都说不定,所以。。。
具体执事寮口架构:
闵爷这个文集不知出版没有,我手里的还是校对版,样版据说前两年也有过一版。大家有机会买来看看。要是有电子书的道友,别客气,这种书没有版权才好。
希望日后还能有这样的丛林出现。这么多执事,少说几百人才需要呢。现在四五十人常驻已经是大观。我严重觉得没有超过百人的宫观了。^_^。要这么多执事也没用了。哎。
^_^
要是没有人有,我日后有机会把这段照上来。今天没时间了。希望L主任他们不会追着我要喊版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