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如何修道?
谢邀,
专注
是
第一步。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精神者。身心也。
所以修道不在打坐,不在念经,不在打拳,不在画符,不在持咒,不在....
而在专注于一事。专注则身心混为一,神气自相合,身心一体,真气从来。此谓诚也。久而久之,自然不同。心中只有一事,一次就一事。即为修道。
然后修道在打坐,在念经,在打拳,在画符,在持咒,在写字,在熬药,在刺绣,在折纸,在准备考试等等。。。^_^
做学问一样可以修道,讲个故事哈:
有一位登天的前辈。幼时习武垫下根基,科举入翰林,被推为庶常,后来无心于政事。退居翰林院编修,从此就钻在故纸堆里。心无旁骛一辈子整理古书,得了先辈遗教,而道理精粹沁入身心,经年一日,忘岁去时。世间朝堂动荡诡变。而三四十年安居于其间。在朝上下无人知其学问,致仕子孙乡邻不知其道德。他自己估计都不晓得,可能也不在乎,就以治学为乐。与世无争。积气成神也不自知。朝天阙之时还问,是不是在做梦?从此传为美谈,也成了道门授徒之例,你说这种修道简单不简单?而这种纯儒不登天,谁能?这就是最后一位柱下之资啦。在世之时,同科同袍都笑其书呆子如何,结果呢?笑人者今何在?聪明者今何在?
练武固然重要,但功夫尚在拳外,况乎道也?
今有杨先生百岁开外,孤身一人,仍然笔耕不断,整理亡夫文稿。不闻窗外事,专注之极,日赴一日,三十年来未有断。只怕比什么大师都更接近真人,实乃我辈之楷模。要是在古代只怕真的有希望的。
修道很简单,也很难。你能绝利一源,用师百倍,自然简单。世上纷纷,欲望无穷,能取舍自然清净专注,做不到,自然很难。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是故专注
也是
最后一步。
----------整理评论区----------
管伯舆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回复 管伯舆
及其至也!
管伯舆 回复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回复 管伯舆
豫兮若冬涉川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古代人少,没那么多污染,自然更适合。早期儒生都要有武艺,所以有基础。日后不练,也是积气。后来儒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自然没戏了。
----------
宋萱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
希声
想起一位长辈说过的“一念诚真”,其实到现在还是似懂非懂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回复 希声
不用想那么多。干啥就专注就好了。一念不一念的是多余的说法。你给别人把脉做手术,一念哪够使。做学问一念也不够用阿。
希声 回复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多谢道长指点~其实我觉得把“一念”广义化,把做一件事当成一念就好了~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回复 希声
不用多想。干啥就想啥。不干的事就不用想。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