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知乎问答_如何看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神文《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

目录

谢邀。

建国后的针灸理论研究上,一共有四个大的方向。其实搞笑的说法不止一个,搞笑的文章也不指这一篇。每次都是受到当时流行科学概念影响,不及深研,匆匆上马,不了了之的研究多了去了,其中不少研究都出现了很多想当然的问题。所以针灸领域在实用上的可效性和理论上的想当然的并列是早已存在的现象,大家只不过不熟悉而已。这个领域算是屡见不鲜的重灾区了。这个股子歪风等于是新时代的拍脑袋想当然之作。O(∩_∩)O哈哈~

他们的主要立论的契机其实在用量子纠缠来解释针灸瞬时性的问题,后来都是为了写文章硬扯出来的。针灸所谓瞬时性貌似和量子纠缠那种特性类似,以此为基石,在脑中构筑好以量子纠缠解释针灸所谓瞬时性问题的逻辑来硬凑出这篇文章。其实从提出针灸瞬时性问题的时候,就是一个误区。他们主要的理论是书上写经气在身体中运行时间,然后推导出每秒大概10cm的速度,而患者有些是比这个响应时间小。但这个计算卫气的本身就有问题。而且这根本不是针灸工作的原理,这都在下面讨论。关键即便是他们这样计算,这样认为的,所谓瞬时根本不是物理学中的瞬时概念。等于一个修自行车的精度和芯片的精度不能同日而语一样。把两个不同层面硬生生的混淆必然是生搬硬凑出来的。想当然之处比比皆是。所以不管从中医,从物理,还是从科研角度讲,这文章都有很多问题。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文章在某些领域是大行其道的。我先说下具体,然后再说这件事起因,最后再说说这种现象背后是什么原因。


-这文章就不贴出来了,我们找几个最基本的谈下就好:


第一,样本选取。15个样本不足以得出任何有效的结论,而这种匆忙结论的方式,恰恰反映了他们急躁的心情,那是个医院,只要合理安排,可以有大量的参与者,但就15位,非常说明问题。而且从中实验的描述来看,他们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是有些缺乏的。因为样本选择,实验的设置是一个专门的学问。边界条件必须清晰,每个细节都要有比较明确的排除其他干扰因子的作用。而他们仅仅把实验描述成同处一间屋子直系亲属两人,然后就简单说都有所减轻,有4位痛感消失。这期间到底是互相可见,可知,还是双盲的测试?事先说明,或者互相可见,这点很重要,因为心理学研究里有有不少可以推翻他们这个实验的理论和实验。要想真的搞科研,还是得先把相关领域,有可能涉及的基础都先学习研究下才算严肃。


第二个,人体宏观量子现象。不能简单一句:



就完成了无数层面的推导。量子力学原则上讲适用范围基本上应该是微观世界。宏观量子现象是在超低温或者高压下的大量粒子(种类相对简单)呈现出的一种可以用波函数描述的某些类量子特征的现象。大量粒子是有低温压力等限制的,这和人体从尺度到系统复杂性,再到外部条件都差了太多东西。就这么拍脑袋一句话,就把人当做宏观量子现象的载体,实在不是用马虎可以形容的了。其实要做这样的研究,不是不可以,但别把自己当做大湿糟蹋,多花点时间这些都是能想明白啊。这才是真正的中医黑的感觉。糟蹋中医,糟蹋现代物理学,糟蹋自己。


第三个,宏观的量子纠缠。

这倒是最近有个实验可以算是佐证。但到底是所谓铁板与否不敢肯定,而且是因为什么也并不算清楚。但这即便被证实,也不能一下子扩张到人体,直接脑补出来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而且这文章写的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个领域在发生什么。所以就想当然这么去写了,中医不能这么搞下去的,会被玩坏的。人体到底有没有宏观量子纠缠现象绝对不能这么想当然的来断定。即便是假设,也得下讨论假设的基础,然后实验需要不断的贴近假设情况,不断重复,长期积累,才可以归纳一些现象的结论。有了现象,真的符合实验统计下的数据才能开始有一些理论上的猜想。而不是先有具体理论上的猜想了,然后在实验的过程,用各种数学工具不断去拟合,或者凑结论。这种实际上,就是观测者在影响观测数据了。其实这种事在科研领域中有很多很多。这些搞中医的实在是科研的门外汉。根本连怎么粉饰这类问题都不会。哎。。。


第四个,所谓针灸的瞬时效应。这等于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这个真的是瞬时的吗?

1.以患者感觉为例不准,难以称为瞬时,人体以秒为单位的感觉会被描述成瞬时,但实际上并不见得物理学研究上的瞬时。

2.针灸最起码是可以以神经电信号传导调节疼痛的。自然会比他们理论估算的经气传导时间快的多。所以要想进入量子领域,最起码要有些精确的概念。

3.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出台这个瞬时理论的时候就有问题。

所以这三点看来,也就是说完全用不上量子纠缠的概念。


第五个,一病多穴等。这个很难理解吗?原来的中医都理解,何必为了伪装自己的理论有新颖性硬搬出来?这真的有点像在泡制文章了。循经传导之事硬要量子纠缠来解释,无非就是一个瞬时性的疑问,但从头到尾就不是真的瞬时性,所以立论之处就是大大有问题。后面种种特穴多是为了结论而硬找出来的现象。在根本不是宏观量子现象的领域中硬找出来,硬安上去,来佐证自己文章的合理性,这吃相颇为不佳。但其实科学界很多这样的文章。而且很多时候都以各种名义发表了。为啥?因为关系。都是天天开会一个圈子里的。得个面子,这是国内国外都有的现象。一个导师下面学生专门投一个杂志的,为啥?因为是同学。关系铁。但这一样说明一种私交下的信任关系吧。所以也很难一言以蔽之。但科研领域中混圈子的问题非常严重,而不是老百姓们想那样,这样的文章其实真的去找,很多领域中都会有的。


后面至于什么整体论,系统论之类的呢喃,就是耽误中医以自己方式入微的真正思想枷锁,在这里就是一种点缀文章的空泛之言,这里也就不多谈了。


-好些朋友问我这篇文章。大概是我原来写过反对朱院士相关言论的缘故吧。不过这次的事和朱院士的言论还真的有联系。我们反对他的言论,就是怕类似的事情不断地扩大发生,他完全没有一个大科学家谨言慎行的自觉。公众人物,尤其是院士,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那么有一点把别人引向误区的可能,都不能,也不应该这样去说。

这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他去年在北中医做报告的余波,他六月十号去演讲的,北中医的针灸科十一月就发表了这篇,这个文章估计成稿大概就在他来讲前后,很有可能就是他讲完之后泡制的。而且能请他来讲,说明北中医就有人在之前就知道他的说法。其实他的说法已经在那个圈子里酝酿了一阵子了。

朱清时院士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讲: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人气火爆,堪比明星!



老年科学家偏离主业后的放飞之旅要是个人体验那无所谓,但公开讲,以这种官方组织的方式会对下面的同学科研工作者产生巨大的误导。这些都是极为精深的领域。不能这么听个报告就跟风搞篇文章出来。根本不治深学,万一弄假成真,那真的贻害无穷了。当年气功特异功能邪教风波就是这么来的。


这文章要说没受他影响,只怕不太可能。其实从很久之前他的言论以及量子纠缠这个常人理解并不太清晰地概念,就被新一代类似于九十年代气功大潮中的大师们当做场啊之类的东西再用了。这个文章前面提到的大会中某些人的发言就是明显的这类言论。而且表面大学科研搞中医的种种人物,背后乱信的特别多,信佛信大仙的比比皆是,但又觉得没有个科学站台总是低人一等,所以这位量子佛学和气功的言论一出,简直是完美,一拍既合。他们从业一辈子搞不清楚原理的东西终于能有点貌似“科学”解释是令人激动的(这可以理解^_^),而且有了赶新潮的蹭热点的窗口,正是科研发力的好地方,赶紧泡制出结果,然后有文章,有职称,有资金,有地位。然后才有某院士不自觉说出来的那句话:多数质疑他的人都没法和他对话。眼下之意,不言之明,这种自大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不断恶性循环下去,一代代都是这样的科研,自欺欺人,造作愚众,那这个科学不过也就是昙花一,的从追寻真理的方法变成真理,然后成为贬义的和它内涵完全相反的代名词用不了那些古老那么多年的时间。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快快快,啥都是求快,急快好省,那么败坏的速度也会比以前的时代更快。三代还是青铜器玉器留下,而时空这么求快往往什么都留不下的。而且这一切起于蚁穴,都是从以名坏实开始的,都是从这些不自觉的个体行为积累中发生的。


比如说这篇文章,其实是现代科研机制下,社会急快贪风潮下必然会产生出来的什么都想当然的一种民科现象,原先写过,大家可以找来看。这几种互相有关系的力量联合作用下才会泡制出这个文章出现的大背景,这明显一个跟风之文章,要抓热点,可惜这位的言论没成为正面热点 。


写这个其实真的不想怼谁。具体人,具体学校,具体杂志都没有所谓的,不过一时之误区,但不能不说这事。尤其这种现象反映了太多这个时代的特色。科研频频出事,作假,伪造,抄袭不在少数。本来应该最具权威性的专业杂志上要是这样的文章横行,这真的堪忧,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也不得而知,反正肯定不是一个中医针灸的问题。泛泛讲,就是这个社会把所有人逼得太急了。

本来就该有时间来搞研究的人,急躁浮躁的赶文章,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都有,在各个领域都有,但底线终究要有,这种文章已经突破了底线,基本属于民科范畴,而不是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