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如何评价《光明日报》提出的融合儒学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文章?
谢邀,这事邀我为那般?我们这种人一定是被知乎er吐糟的,那不如我先吐糟也无所谓哈:^_^
儒学不等于独尊孔子。更非神话孔子。孔子是私学的开创者,是文明承载之大宗。尊重其人其德其功绩,天经地义。但复兴儒学,不等于恢复个人崇拜的民国尊孔。这完全是两回事,稍微用点心不会如此无聊的对比袁世凯的事迹。这种政治正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几乎是知乎上最常见的被追捧答案。
而且现在社会之乱象,人心如浮草,随风就吹倒。事事以利出发,全无半点正气。那么如果传统中的精粹(例如:诚敬)可以使人复其朴,未尝不可。我一个道人都得先教学生读礼记。学些基础知识。可想而知我们传统文化败坏到什么程度了。道家想流传下去,先复兴儒家才有可能。。。因为基础文明的承载者就是儒家,你反感也罢,赞同也罢。实事求是,就是如此。
儒家除去你们反感的尊卑等级,有大量承载文明的内容。不去学有用的,整天盯着时代性的诠释喊打,以点概面,以偏盖全,未免有些令人不齿。真是啥人看到啥。以紫阳先生为例。“存天理,灭人欲。”和后来宣传被打倒赋予的意义大不相同。朱子语类里面对于天理人欲有明确的解释,山珍海味者,人欲也,三妻四妾者,人欲也。一帮浅学之流不知道反对什么?是不是都得娶四个老婆,你们就男女平等了?是不是一个个贪污赚钱遭践食物吃到痛风,你们就乐了?一棒子打死,冷嘲热讽,无非就是文革没过完。完全没头脑。拿着毛的话来扯。更是无聊,他一辈子说了无数的话,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的皆不同。断章取义,无非是自以为活在现代的小白举着红宝书吐糟而已。这些挡不住儒家复兴的历史必然。
至于这文章,稍显不接地气。实事求是出自汉代经学,为啥不用?老实诚实,兢兢业业,格尽职守岂非通儒?批评自我批评岂非日三省吾身?又有何错?这种链接点枚不胜数。积点成面,不攻自破。农村包围城市,毛的思想也没沾边呢。泛泛要写提纲挈领,又没有相关积累,才真是宏大无用之浮文。马列要淡化,毛邓要突出。儒家的文明性要突出,个人色彩要淡化才有可能接的上。马列我不懂,但就以儒学来看,建议:
1.谈化孔孟的个人色彩,要渐渐和诸子拉平。
2.所以,先经后子。经虽然是儒家弟子整理的,但是不可否认有大量的早期文明的内容。辅以现代考古成果,可以平实的讨论学问。作为承载文明的基础文献并无问题。论语可以选编作为首发,而春秋和孟子个人色彩和善恶色彩都太浓,都可以和诸子并列。作为第二梯队。
3.孟荀不可有所偏薄,而调和善恶之说。理学为了性善太过做作,道统之说也是由此而来。这是事实。性善恶,性命是什么。这是导致了儒学走偏的重要的关键点。也是文明转折的一个关键点。民国时期傅斯年先生独具慧眼,早早的就写了性命训诂这本书。其实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这点以前写过,不作赘言。
4.合理公正的对待宋代以来的理学心学。不能一下子捧得太高,也不能完全弊而不用。他们都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面貌,对于理解我们文明的走向是难以或缺的部分。平实以待,才是最靠谱的态度。
5.少些过山车的极端态度。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的原因,就是浅薄。少用些投机文人,投机取巧,就是浅薄的代名词。要想好,好的久,就不能图一时之利,赋予这种人太多的权利。历史上的教训实在太多啦。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日后想到在补充哈。^_^
--------更新----^_^----------
政治?在政治生物眼里什么都是政治的。真的很无聊。
出发点确实不一样哈。要的就是学问的出发点。
整天都是政治斗争的思维模式,看似实用,实则狭隘。对于这个世界一点好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