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成为“敌基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谢邀。
先说西方的。
从保罗以来的基督教,或者说他诠释的基督教,把真正的智慧定义为信某G,而不是知识。所以一直延续了知识和信仰对立。这是敌基督的真正来源。基督教可以说是他和耶建立的,所以从传播伊始就埋下了这个角度的问题。但这不是他们搞出来的问题,自古就有这类问题。古希腊开始,就有哲学家们从物质的角度讨论神和灵魂的构成,认为皆是物质,而不是啥神秘的玩意,从而产生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这两个唯物主义学派。二者把自己的哲学建立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基础上,此时出现了一个宗教——米特拉教,他们以此立论,恰恰教导信徒轻视现世追求。而这个思潮对于基督教是有影响的。
所以知识和信仰的根本性对立,是后世宗教和非宗教的主要区别之一。但在基督教中,这两种思潮都是有的。一直在明争暗斗。比如最早期的著名分裂的焦点就是基督和上帝是不是同质的,结果被打击了,最后这部分类哲学家的宗教人士被划为异端居多。而中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家,往往是在这两者之间要找一个平衡点,或者以理性思辨的角度给上帝找个存身之所,也就是说上帝是必要存在。
这样的哲学家好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不是类似老黑总想替上帝找个存在的辙,就是最后类似尼采直接用哲学思辨的方式彻底抹除上帝存在的合理性。^_^。也就是说他认为某帝是人创造的,哈哈。但问题的本质仍是信仰是第一位的,还是知识本身是第一位。所以敌基督未必是个坏的名词。而往往是知识的化身。伊甸园里的苹果,人类的智慧,一定都是坏的吗?这种质问屡见不鲜,实际上成为推到中世纪黑暗的根本性的力量。和知识对信仰的分歧,往往体现在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的崇拜上。他们那个大G要凌驾于自然之上哈,^_^。知识就是古希腊延续下来的所谓“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他们的对手就是超自然的“神”。而信仰某神往往是年轻时不可知论者最后的归宿。老了,气血不足了,脑子不好用了,被现实带来的情感问题击倒了,对方死亡归宿的恐惧,才需要某帝这种心理构建的出现啦。所以现在自称不可知论者的同学要很小心了,嘿嘿嘿。我们见过太多例子啦。或者很多在环境不允许下的隐性基督徒有文化的说法就是不可知论者,往前一步就到位了,^_^。
所以,在座诸位,大都是学自然知识的认可理性的,从古代观点出发,都是“敌基督”哈。只有真正的狂信徒才是基督徒。这点是很可怕的结论。但实际上根本也没有几个的。^_^。
至于要代替基督救世主地位反倒是自然知识和信仰某帝对立引申出来的现实名号变迁。
后来这个某G在哲学家眼里变成了道德化的存在。其实是因为信仰和道德捆绑是保罗在传教时候糅合在一起。但一开始的基督教,其实根本没有道德性在里面,就是信仰神明以得赏赐的关系,是一种交换,赤裸明晰。但为了传播,为了粉饰,捆绑了道德,作为外衣,一来确实极大的推动了基督的发展,但同时埋下了其他的问题。嘿嘿。哲学家们和神学家们的故事仍将延续一阵子。
再说东方的。
我们的宗教出现的很晚。恰恰是我们古代文明比较发达的造成的。而对于信仰和知识,我们从来没有啥特别矛盾之处,虽然有过讨论,但不是主流。因为神道设教四个字已经从根本说明了两者的关系。我们不需要狂信徒。因为什么?
我们的文明有一个明显的特质和西方不同,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一切都迎刃而解。别忘了我们原来没有哲学的概念哈。
问题来了:
1.那我们华夏文明自古是以什么角度认识这些问题的呢?
2.以这种角度下思考信仰和知识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3.具体于今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本月太忙,就赶着今天药王真人诞辰,合药吉日继续我们的 问答游戏。
小提示:大家要答对第一题,后面才有分。所以请先用心于第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哈。一言可知。
请发 @Cyberbrain 私信。截止于端午午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