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时值玉皇圣诞,用这段“玉皇本行”去进行“玄普”可不可行?
目录
谢邀,节逢上九,玉皇大天尊圣诞。略谈一二也算应有之义。
正月初九是唐玄宗在《月令注释》里定下的这天为玉皇诞。九乃数之极。此九所以为万物元,而为后天入用之本也。正月初九有深意,并非恣意而定。
唐宋之际只有皇家可以供奉玉皇,到了南宋开始慢慢由道教供奉。而皇经的流传也是如此,不断僭越失真。到了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在翻阅啦。所以您这个玄普的问题,得看谁来做:
1.对于一般信士文化爱好者,用了无所谓。很多人都用过了。咨询太开放的年代,什么经文都是很容易找到的。然后不明所以者,不问时代背景,就开始望文生义,说三道四啦。^_^。
2.对于日后有可能要修皇经的准道士。需要注意。此经不轻开。只能上午动皇经。而且开经有经法。很多老修行都是子时修皇经的。皇经不会轻传给小道士。因为基础跟不上,不行的。
3.玉皇信仰在南方唤作天公信仰,非常兴盛,不用特别的传播。老天爷谁都知道。至于本行经集里讲的东西,原本也不是给没到一定阶段的道士看的。所以很多名词之类的其实没有必要拿出来用。容易叫人误会。说是仿造佛经什么的,形式并没有说错啦。但是干货不在你穿什么衣服的。
但是现在全真内部梵修皇经的干货就不多了。所以才会把啥名啥出处的拿出来到处用啦。其实这样的人根本没有修过皇经的。
4.一般道士给人普及玉皇信仰,就按照玉皇宝诰即可,通用简易,人人皆可以理解。金光咒和心印妙经都是玉皇天尊系列的。都可以用来传播。而玉皇科里面有些也比较适合拿出来给百姓讲啦。本行经反倒是最不适合普及的。
愿意深入的了解的同学,可以参照昊天上帝的信仰。儒道之间表达不同,但是干货却是相差无几。宋明之际,经常有儒道之间关于道教祭祀玉皇不合儒礼的对答。一般都是儒生很满意道士的答复啦,^_^摘一段
直到明朝,仍有儒士对道教建玉皇庙或昊天宫表示惊异。如据《云门山新建昊天宫碑记》,有道士名王仲一者,请儒士陈珩撰云门山昊天宫修建记,陈珩“骇而疑,疑而诘之”,说昊天上帝只有天子才能祭祀,你怎么能建昊天宫呢?王仲一解释道:“斯宫之建,俾人因宫以知天,因天以生惕,因惕以戢忒,其于警世摩俗,未必无补,有可益时,何尼旧章哉?”陈珩然其辞神系的变化,经文的流传,修行的混乱都在于不断时代变迁中,名实僭越啦。但是干货从来就是那些。
龙门心法开篇言皈依三宝,无师则无经无经则无道。那么是否无师者永不可证道,那么无师者读经的意义何在?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就以皇经为例,再讲下所谓道教修行次第吧:
一般皇经前面都会有规定,或者传经之人会告诉你持经要诀“凡持经诵者,必先至心诚意,盥漱斋沐,严整衣冠,焚香正身端坐,洗心涤虑,绝念忘情,思真如对,然后朗诵。”
要是了解道教早晚课的人,都知道这几条要比早晚课持经要诀高不少。所以皇经这个水准的经法不是初学者应该乱动的。而这个规矩是全真继承前辈经法的。实际上是出自上清灵宝的持经之法。^_^
皇坛皇经是一种修行的办法,经法是法。戒法是法。都是平行于丹法的修行办法。身为道士就不能和爱好者那样只在乎什么功法,那种人连门都没摸到呢。名声再大也是不沾边的。清楚持戒诵经就是在修行才可以,但以皇经而论,得能先达到一些前提条件:
1.至心诚意
2.洗心涤虑
3.绝念忘情
4.思真如对:祭神如神在。
5.气朗而诵:气朗其实是一种硬性的要求,很多时候我们去看高功作法式,一听声,就知道这人不可能是高功的。因为他连气都没有呢,还在那里用嗓子喊呢,还不如唱戏的。而很多时候持咒也是如此,并不是口齿不清,一个劲快念就是对的。那是和尚喇嘛的方式。我们得看是什么咒。而言出法随,不在快慢。
然后还得再做到外面的容仪不失才可以修此经。而现在绝大部分道士是做不到的。所以皇经的传承越来越稀薄。^_^
所以为什么我说修诚是第一步的。先从大学中庸等等儒学以修其诚。身心一致,神气相合做不到,画符不灵,斋醮无意,更罔论打坐炼丹。而早晚功课的持颂要求就是诚心定气,洗心涤虑,这是道士初阶的要求,然后才有可能做到后面三条的。道士在修行什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无诚,做不到身心一致,那么所谓修德,就会蜕变成为了德行而行善之类,一般佛教徒都是这样的。这未必是德。做不到为善而不知,既非阴德,更非法财。更混个好名声兑钱财,但没有真正助益修行。无诚则无德,更无修真之说。所以对于道士的要求是不同的。
本身运气太差的人,除了自己努力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改善方法? - 知乎用户的回答